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6.53KB ,
资源ID:85183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18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3G101图集解释很有用很权威可能对你有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3G101图集解释很有用很权威可能对你有用.docx

1、03G101图集解释很有用很权威可能对你有用03G101 解释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 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

2、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

3、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

4、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 页注6 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 图集第54 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 也不要紧。”答梁问题(2):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

5、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 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 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 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

6、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03G101 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 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 图集中,肯定96G101 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 条”。 答梁问题(3): 应该在03G101 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梁问题(4): 03G101-1 图集第24 页“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 la 或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1)弯折长度=laE - 直

7、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 为“多少倍的 d ” (不会是 “ 15d ”吧?) 梁问题(8):请教陈总,在03G101-1 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区别,请陈总指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 答梁问题(8):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03G101-1 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35 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后经校对、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

8、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35 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03G101-1 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

9、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梁问题(9):P62.63 页中,KL.WKL 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 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 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 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P66 页,纯悬挑梁中l4hb 时,这里hb 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建议陈总,是不是

10、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答梁问题(9): (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 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 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 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 代表column(柱)。hb 与bb 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 与bc 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释。 梁问题(10):几个小问题1、P66 页悬挑梁配筋构造中,纯悬挑梁XL 下部筋锚入支座12d,而在C 图中锚入的是15d,那个正确?2、P65 页

11、非框架梁L 配筋构造中,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12d(Ll).P66 页L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中,1。3、3 节点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均为15d(La).那个正确?4、P65 页非框架梁L 配筋构造中,注:1、La 取值见26 页。应为33 页。 答梁问题(10):1、应统一为12d 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2、应统一为12d 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3、图名下有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4、(实为P66 页注)有误,应勘误。2 梁问题(11): 1、梁内纵向受拉钢筋是否非采用直锚。采用此作法后在一个框柱上相 互四排钢筋混凝土能难在此节点灌实? 2、能否用纵向钢筋在1/4 处,加密

12、区外焊接通 过。施工中此作法也常用? 答梁问题(11): 问题指上部还是下部钢筋?不太清楚。 受拉钢筋通常在梁上部,如果是中间支座要求同一根钢筋贯通,如果是边支座则非锚不 可。如果是中间支座,由于设计者不细心将两边的梁上部钢筋采用不同直径的话,施工 方面可以等面积代换为同直径的钢筋。 梁问题(12): 第54、55、56“贯通筋”改为“通长筋”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谢谢! 答梁问题(12): 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什么区别,但规范把说法改了,标准设计也要 跟着改,好象改的必要性不大。应注意:“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接 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梁问题(13):关于梁纵筋搭接的问

13、题-能否这样认为只要搭接接头在梁的箍筋加密 区之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一定在Ln/3 处搭接? 答梁问题(13): 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负弯矩筋 的截断位置,混规GB50010-2002 第10.2.3 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应注意规范用语的 “宜”字)。规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 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1/3 范围,二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 筋的比例。 梁问题(14): 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能否向下锚入柱内?(我们现场就 是这么做的) 答梁问题(14): 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善

14、节点区的拥挤状态,只是要改 变我国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 梁问题(15): 1、 梁的负弯矩筋上的接头问题。 以梁的第一排负弯矩筋为例,它是在柱外侧 L0/3 处截断的,许多人认为在整个负弯 矩筋的范围内是不允许接头的。 但是,有的施工人员在梁的负弯矩筋上进行接头。他 倒是躲过了“箍筋加密区”,没在其中接头,而在加密区以外的地方接头。请问在梁的负 弯矩筋上允许接头吗? 2、 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接头问题比比皆是,施工方面为了节省钢筋,想方设 法把钢筋头焊上去,不过,在梁下部纵筋跨中L0/3 处、或者支座附近处等明令禁止接 头的地方,一般是不会安排接头的;但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就到处接头

15、了,弄得监 理人员无所适从。例如: 柱纵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接头; 柱纵筋在锚入梁内的部分接头; 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柱)支座处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直锚部位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弯锚部位( 15d 处 或 1.7laE 处 )的接头; 如此等等。请教一下,上述这些部位果真是允许接头的吗? 答梁问题(15): 03G101-1 明确规定了非连接区,既对节点区和箍筋加密区的连接加 以限制。如果实在避不开这些区域的话,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规定做出变更。 梁问题(16):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点的构 造问题,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

16、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的算 法是: “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 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 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距是 多少) 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25mm 。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因为,他 们的计算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的话,则内层 钢筋的总长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50

17、mm 。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 图集中的几 个框架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470mm ,略大 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440mm )。(注:这是按C20 混凝土计算的 ) 不过,上述的这个 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说, 如果是25 的钢筋的话,钢筋之间的净距为 0 ! 显然,这对于混凝土包裹钢筋的效果 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规范只有:“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 应小于 30mm 和 1.5d ”;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m

18、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 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直锚 部分”的长度小于0.4laE 。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缩小一些,使 0.4laE 的数值变小一 些,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的水平净距不 足 30mm 或 25mm 。 实际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长度。 梁柱结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了。 所以,在这里请教一下,设计G101 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有 没有?取多少? 答梁问题(16): 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放置还是垂直放置

19、的钢筋,都应当满足“净距要 求”,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有的工程节点区钢筋 甚至挤的没有了间隙)。提问所指的“一定间距”就是不小于25mm。设计G101的初 衷,首先是对传统烦琐的结构设计表示方法进行改革,其次是初步将结构构造实行大规 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在施工构造标准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习 惯,然后再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阶段修正。例如03G101-1 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 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 梁问题(17):对54 页建议: 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切断并搭接(03G101-1 第54 页有类似节点详图

20、),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至少两层钢筋互相交叉、编网,再加上 柱子纵筋,施工困难,无法保证能满足规范其他要求。并且坚决禁止我采用在柱外受力 较小处机械连接或焊接的做法,结果我每次出完图后都要用图纸会审的形式通知甲方和 施工单位修改设计。 我反问他们原因,答曰:“PxPx 软件就是这样出图的、平法说明就是这样画的”。 因此,建议如下: 在03G101-1 第54 页或其他相关页的重要位置用醒目字体作出友情提示:“应尽量避免 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搭接、接长;当必须在柱内节点处搭接、接 长,锚固时采用图示位置搭接、接长、锚固,并应参照35 页说明。” 答梁问题(17): 梁下部钢筋“能

21、通则通”,尽量减轻节点区的“拥挤”现象应该是合理 的。机械连接或焊接后,在理论上两根钢筋变成了一根钢筋,只要避开内力较大的区段 并控制连接钢筋的数量(比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对此 做出统一规定,则需要充分依据,需要时间。 综合问题(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 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 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 厚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

22、是筏板下层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然后是基础梁 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纵筋) 当我们进行基础梁的强度计算时,应该采用这个 “缩减后的有效高度”进行计算。您说对吗?然而,有的设计院并不是这样,甚至连基础 梁的箍筋高度还是采用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来计算的,这显然会造成箍筋“高度太大”。 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 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答综合问题(5):

23、1、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 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 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 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两个方向的ho 相等); 6、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ho 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ho

24、 与单向 板不同; 7、“筏形基础”相当于“倒楼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是,柱是第一道 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 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发表于:2003-8-9 22:03:52 综合问题(6): 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综合问题(6): 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 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 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

25、 (弯矩)较大区等等。 综合问题(7):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 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及附近部位搭接。 请问陈教授这原理是不是柱与梁是刚节点?那么是不是顶层主梁与柱钢筋连接要这样 做,顶层联系梁钢筋与柱钢筋连接是不是可以不这样做的, 只要保证锚固长度就可以 了? 答综合问题(7): 抗震结构柱与梁的连接节点为刚性连接。问题的后半部不好答 复,因所提“主梁”与“联系梁” 是否为框架梁还缺少若干判别条件。顶层框架梁与 框架柱的连接必须采用该节点构造,但顶层非框架梁通常不与框架柱连接,所以与该构 造无关;遇特殊情况顶层非框架梁

26、的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以梁为支座)时,由于未形 成框架(因而不是框架梁),所以满足锚固条件即可。 综合问题(8):有的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对关于筏片基础的基础梁是否要锚固如果锚 固 那 又怎样计算,还有板是否要弯勾?如果弯勾,那采取什么标准? 答综合问题(8): 1、筏形基础的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 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 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上下钢筋受 力性质相反)。 2、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时,要采用拉筋 将板封边。

27、 梁问题(18):第54 页(抗震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第6 条当 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大于Lae 且大于等于0.5hc+5d 时 可以直锚。那么例如现场 中柱高hc=500mm,底筋为25mm,那么能否直锚?因为25 的钢筋的锚固长度为750mm。 答梁问题(18): 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当 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梁问题(19):图集上对架立筋的说明好象不太详细,请帮忙解答一下。 答梁问题(19):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 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

28、的角部有支承。 梁问题(20)::梁的下部钢筋能否不锚固在柱子而是锚在另外一根梁内(就是与该 钢筋所在梁相垂直的),因为有时梁柱节点内的钢筋很多12 根25 的钢筋,使柱节点的有 效截面变小且无法振捣。 答梁问题(20):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当 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其原理是:当为非抗震时, 两侧梁底根部均受压,对锚固有利;当为抗震时,往复作用的水平地震力交替使一侧梁 底受拉的同时又使另一侧梁底受压,亦不影响锚固。但是将梁的下部钢筋拐弯锚入与其 垂直的梁中的做法,还未见有关先例。 梁问题(21):在框架结构中,两个方向的梁通过

29、同一支座,即类似于井字梁的情 况,03G101 上的标准图集中同一方向的纵向下部钢筋需有一根钢筋起弯,再进行连接。 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另一方向的梁,那么这两跟同向钢筋中可不可以不需起弯,而直 接采用绑扎连接?这个问题我们与监理意见不同,因03G101 大家都没真正吃透,特向 陈教授和各位前辈请教! 答梁问题(21): 该构造主要保证钢筋之间的净距满足规范要求,同时确保节点的 浇筑质量和钢筋的锚固效果,但与另一方向有没有梁无必然关系。 梁问题(22):前面提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即我们对03G101-1 图集中的KL1 和KL2 框架梁以“钢筋净距为 0 ”(即钢筋的中心线距离为25mm)的方

30、式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470mm ,略大于“0.4laE ”(其计 算结果是440mm )。如果我们让钢筋有一定的净距(例如25mm),则最内层钢筋的“直 锚部分”的长度将要比“0.4laE ”小得多。例中框架梁KL1 和KL2 的宽度为600mm,梁 截面为300700,纵筋为25 。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如何保证钢筋的“一定的净 距”呢? 答梁问题(22):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考虑很细致。通常柱纵筋不一定正好在梁钢 筋的延长线上,所以,保证了柱纵筋与梁纵筋的弯钩直段有25mm 距离可能会少用一点 “距离储备”。但考虑问题不能基于偶然性上,否则将会犯逻辑

31、错误。如果遇到保证每 根钢筋之间净距与保证直锚长度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际情况,解决方案有两个:1、梁钢 筋弯钩直段与柱纵筋不小于45 度斜交,成“零距离点接触”;2、将最内层梁纵筋按等 面积置换为较小直径的钢筋。 柱问题(5):前在03G101 第45 页中(非抗震KZ 箍筋构造非抗震QZ.LZ 纵向钢筋 构造 )中注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 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 1、该条能否用于第36 页(抗震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 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答柱问题(5): 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 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