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2.15KB ,
资源ID:851481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14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剖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剖析.docx

1、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剖析全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生命的起源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大气,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一个地球上的单细胞形成了,从此,地球上出现了最独特的东西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最初的海洋到充满氧气、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从固氮植物到如今的光合作用,第一个水中的生物,所有物种的起源三叶虫诞生在了海洋中。后来随着地球上空气成分的变化,不断有水生生物来到陆地,演变出了两栖类、爬行类物种。渐渐地,陆地上的植物种类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而水生环境的有限性和陆地食物种类的增多,也让很多的水生生物渐渐向陆地转移,在陆地进行了复杂的演化,最终演变出了人类的祖先灵长类。(二

2、)人类的起源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 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

3、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我国已经发现的马坝人(广东)、资阳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这一时期发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经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工生火,开始有埋葬的习俗,并且不知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保

4、温,已经开始穿所谓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体。并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体质也开始了分化,出现明显差异。古人生活于大约20万一5万年前。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会制造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大约在皿万年以前,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新人又称克鲁马努人,这是因为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克鲁马努地区的山洞里发现了5具骨架,这些骨架与现代人已经很难区分,但比现代人高大。据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约在31万4万年以前,被认为是新人的化石

5、代表。我国发现的柳江人(广西)、山顶洞人(北京)化石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三)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演化,地球表层系统才出现了最主动、最活跃的一员人类圈,又称智慧圈。有了人,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开始发生变化。由于人类的粗心和无知,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协调性亦受到扰乱。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一把锐利的双刃剑,一方面促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达到空前的水平;同时,人类无节制的开发或者说是破坏自然,亦达到空前的程度。人类开始面临着生存、环境和发展的问题。1. 新生代构造和气候事件与人类起源、演化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什么时候人科与猿科开

6、始分化。免疫反应和血浆蛋白结构研究方面也指出人和猿在63Ma(百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分开。最早的、最可靠测年数据的非洲人类化石的年龄数据为距今3.84Ma前。在地质年表中,把地球历史的最新一个时期称作第四纪,不少学者以人类的出现作为其下限。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头等大事,因此,这些学者亦将第四纪称为人类纪,灵生纪等。随着古人类学和第四纪环境研究的进展,人们开始将这两方面以及新生代构造运动结合起来。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是两极冰盖的起源、发展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隆升。中新世中期,距今15Ma左右,面积广大的南极冰盖形成.距今12Ma挪威格陵兰还首次出现冰川飘砾;中新世晚期,距今4Ma左

7、右,开始又一次明显的全球降温过程;而在距今2.6Ma,目前广泛承认的第四纪开始时代。北极地区冰盖开始广泛发育,之后继续变冷,使得海陆大规模冰川开始发育,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十分复杂,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距今10Ma左右青藏高原有一次隆升过程,而整体隆升开始在距今4Ma左右,后经几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才达到今天的高度。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事件和构造事件的的时代耦合性,很容易使人想到二者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许多气候模型的输出结果亦证明了这一点,青藏高原的隆升引发大气环流变化,北半球较高纬度变冷、冰盖发育,中纬度地区变干。至距今2.6Ma左右,这种影响达到相当程度,影响东亚地区的冬季风环流开始出现,大面积

8、陆相粉尘沉积开始堆积。在距今4Ma左右就已经开始,而且与深海钻探记录和全球在时期变冷和变干有较好的吻合性。2. 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和发展,同时,他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施加影响。早期人类基本上依赖自然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大规模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的。(1)影响固体物质搬运人类利用机械、炸药及其他手段,可以把地表固体物质,包括土壤、岩石等进行搬运。使地表破坏、土壤侵蚀加强、水土流失加剧。(2)改变水循环人类大规模的修建水库、渠道,改变了水循环。水库改变小气候,提高地下水位,引起沼泽化。缺水地区实施人工灌溉引起盐碱化。灌溉水携带的溶解物质沉淀与土壤中

9、,导致土壤中盐分增加;同时亦使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地表强烈的蒸发作用使盐类在土壤的表层逐渐积累,使作物无法生长。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面发生沉降。(3)破坏生态平衡森林的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和开垦、鱼类的滥捕等起着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此外,人类从地壳和水中提取元素,又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元素重新分配到地表、大气和水体之中,造成大气中的CO2 增加、酸雨、土质污染、水污染,而CO2 的排放、燃料燃烧释放热量计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造成了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从而改变地球表层的热量平衡。二、全球变化及其内容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

10、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什么是地球系统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人类受到不断变化的地球系统的严峻

11、挑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速度影响着地球系统。现在人类活动正从各种尺度(局部的、区域的、全球的)改变和开发利用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环境。要了解人类是怎样与地球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是如何影响地球环境,就需要对地球系统有全面的了解。详细掌握地球各种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的知识,对于实现国家未来繁荣和人类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世界地球科学研究正从传统的地学向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新的知识体系转变,地球系统已成为地球科学解决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科学基础。研究地球系统的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逐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当今资源和生态方面的问题已危及到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探索利用地球系统科学的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自然环境和资源,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国土资源工作要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建立新的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加大这方面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势在必行。重大环境问题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地球系统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本身)组成的一个地球整体。它包括了自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十分广阔的范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间存在着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科学的观点认为,全球变化是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地核、地幔、岩石

13、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与反馈的结果,对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的科学认识需要将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动力学系统来研究。因此,要解决当代资源环境重大科学问题就需要把地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子系统组成的连续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并运用一般系统论的原理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 从1983年美国宇航局首次提出“地球系统科学”概念到现在短短的20年中,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国际地学界和各国地学发展的主要科学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最近一份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地学的科学挑战在于了解和预测地球系统内物理子系统、生物子系统和人类子系统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日本

14、最近拟实施的“预测地球变化”计划强调要对地球系统各种过程进行研究、观测和模拟。英国在“1994-2000年地球科学战略”中也提出它的战略目标是要了解关于地球系统过程的知识和认识。 今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们所涉及的是人类与人类本身生命支撑系统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关系正日趋紧张。人类自身的活动正在威胁着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它不再只是局部的或区域的问题,而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虽然它产生于工业革命,但是,它真正引起世人的关注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这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就科学内容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单一学科的范围,往往涉及大气、

15、海洋、土壤、生物等各类环境因子,又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密切关联。只有从地球系统的整体研究才有可能弄清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理解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才能减轻地球系统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减轻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提高人类对地球系统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地球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当前,地球系统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强调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服务于社会发展。 当代重大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所造成的,其影响程度已接近自然变化,并正在继续加剧,从而可能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长远的不可逆转的后果。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

16、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份改变,渔业产量下降等,而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化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三次评估报告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全球还将升温14-58,将给全球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假如这种态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地球最终将成为一个不适合人类和其它生命生存的星球。2004年美国五角大楼给美国总统布什提供了一份秘密报告,题目是全球变化将会毁掉美国,其核心内容是,在未

17、来的20年里,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引发全球性的骚乱和核战争,会有数百万人死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到2020年,欧洲的主要城市将被海水淹没,英国将变成“西伯利亚”气候。因而气候变暖对世界的威胁超过了目前令美国不安的恐怖活动。气候变化不再是科学争论,而是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现在,连美国军方都在研究地球系统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足见研究全球系统变化的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海平面上升,海岸带被淹:表现为: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部分地区被淹;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港口建设和海岸建筑物。2、改变水循环-改变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地表

18、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水矛盾;冰川融化,雪线上升。3、改变热量带和干湿区-表现为:中纬度气温升高,热带、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耕作区退化为草原,草原区退化为荒漠。4、资源条件变化5、加剧自然灾害-对大气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6、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使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大量物种灭却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温度和洋流的潜在变化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变化;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产率提高,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7、影响生产领域-农业-对作物产量、品种、耕作

19、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气温升高,温度带北移,高纬地区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陆地蒸发加剧,热带半干旱区产量下降,中纬区谷物带病虫害加剧,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聚落-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工业企业承受日益严重的政策压力和税收负担;节水节能技术和耐干旱耐高温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减少高纬地区供暖能耗,增加低纬地区的制冷能耗8、危害人体健康-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炎热天气出现频繁增加,加快和扰乱新陈代谢;改变某些传染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滋生环境。(二)全球变化的内容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

20、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化主要表征大气各种时间长度的冷与暖或干与湿变化。冷与暖或者干与湿相互交替组成了不同的变化周期。但是,这些变化的周期是不严格的,一个周期内前后阶段往往不具有对称性,而且不同周期的长度还可以相差很大。气候变化就是这样一种比较复杂而且是周而复始地准周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气候变暖的现实已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及化石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2、近四千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在最近的两百万年间,地球经历了许多大陆冰川时期。在最近一次冰川时代,北美的

21、一半、斯堪的纳维亚的全部以及欧洲的大部被大陆冰层所覆盖。在大约一万八年前冰层达到最大范围后,冰层开始快速后退。自一万一千年前左右开始的“全新世”时期以来,全球气候总的来说是暖和的。在全新世早期,全球气候比较温和,这段时间也叫做气候最适度时期或热带雨林时期。全新世的后半期比较寒冷。最近几千年的全球气候被认为是稳定的。新闻宣传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即过去几千年里全温度变化不大,直到最近才由于工业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温室效应而急剧升高。确实,在历史上全球平均温度12的变化似乎并不大。但这样的平均掩盖了局部温度的较大变化。北欧一个寒冷的春天可能并不影响当年的全球平均温度记录,但它所带来的耕种期推迟必将影响

22、秋天的收成。中国年平均温度12的变化看起来并不大,但因为降雨分布的变化带来的长期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却是灾难性的。所以尽管在过去几千年里有一种准周期性,寒冷与温暖时期的交替变化并未在自然历史上留下明显的记载。但温度的细小变化已经对人类文明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许靖华首先在历史记载中确认出了小冰期和小气候最适期,然后在古气候记录中找到了证据,最后在天文记录中找到了这种周期性的原因。气候变化可概括如下:现代气候最适期A:公元1820年后小冰期B:公元12801820年小气候最适期C(中古):公元6001280年小冰期D(公元初期):公元前60公元600年小气候最适期E(希腊罗马时代):公元前700

23、60年小冰期F(荷马时代):公元前1275700年小气候最适期G(商朝):公元前18001250年小冰期H(文明衰落):公元前22001800年小气候最适期I(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9002200年小冰期J(雪中人时期):公元前34002900年小冰期和气候最适期的范围根据历史上特别冷或特别暖的间隔而确定。小冰期B的结束在公元1820年,小冰期的开始在公元1275年,那时北美阿纳塞人开始迁移。小气候最适期C在公元600年开始,那时斯拉夫人开始向德国北部迁移,中国刚从几世纪的混乱中恢复繁荣。在小冰期D日尔曼人离开他们的家园。在小气候最适期E开始时,希腊走出黑暗年代,罗马建立。小冰期F与中东黑

24、暗时代同时,它开始于公元前12501050年。 小气候最适期G与中国的商朝同时,小冰期H造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落。小冰期J开始了,那时撒哈拉的湖畔开始干枯。三、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一)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途径及主要部门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它对其他动物的影响有一致的方面,最终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状态相平衡。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的生理状态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被动适应的关系。 而人类对环境的关系,是主动改造(包括开发、利用、改善、建造、破坏、污染等)的关系。与自然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的是,人类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基础之上的人工系统,其平衡机

25、制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差别。全球变化通过三个途径对人类构成影响:(1 )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2)全球变化事件也可能对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3)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的承载力,影响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人为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而影响人类的供需平衡,并进一步影响人类与人类社会。(二)全球变化影响的层次人类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的响应,会在生产、消费、流通、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发生一系列的反馈过程,使全球变化的影响缩小或放大,直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按其所达到的程度可以分为:(1)土地承载力(2

26、)生产系统(3)经济与生活(4)社会政治1、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层次:全球变化改变了资源的供需关系,改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改变自然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等途径改变了土地的承载力。全球变化首先意味着资源条件的变化,表现为资源数量或质量的变化。例如:温度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的增加或减少,降水 的变化意味着水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土地沙漠化 与土地退化 意味着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森林 的减少意味着可资利用的木材资源匮乏等。2、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生产系统的变化,包括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水平或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所引起的人类需求的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3、全球变化影响

27、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对生产和消费平衡关系变化的响应。4、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人类本身及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影响,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秩序的破坏、地区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的兴衰等。中外历史上,因环境变化导致经济倒退、促使社会变革的事例不胜枚举。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都与大灾大饥事件联系在一起。如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与张献忠起义等。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现象,在16至19世纪的“小冰期”,寒冷气候对欧洲的农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其中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178

2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发生的。(三)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唐代(618907)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我们以往多从人为的因素,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寻求原因。但是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而开元、天宝年间又是唐王朝鼎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很令人玩味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

29、是否与唐代百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内在联系呢?1、唐代温暖湿润的证据: 悉州位于川西北黑水县,今天该地几乎不产柑桔了,年均温9.1度,1月均温仅-I.0度,年降雨量为827.7mm,但唐代当地是柑桔的重要产地,具有土贡品质。这说明该地区当时年均温比现在高4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高3-4度左右。同样,唐代巴州、绵州也是重要的柑桔土贡之地。但今天虽然出产,却远非土贡品质。 有学者统计了唐代关中地区有16个年份冬无冰雪,认为“这在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 。台湾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认为:“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竟达十九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

30、冠”。(3)唐代的区域气候研究结果也是如此。有的学者从河南历史时期寒冷变化看出,隋唐时期是“以暖为主,而后期转寒”。唐代长江上游荔枝种植北界比现在高2个纬度,由此可推论当时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比现在高1-2度左右。据郭声波研究认为唐代成都有荔枝生长,但南宋就没有了。另唐代张籍送蜀客诗有:“木棉花开锦江西”,知唐代成都有木棉生存,不论这种木棉是木棉属的木棉或是棉属的树棉,都是一种喜温暖的植物,今天成都这两种植物都没有自然状态的生存,可说明唐代成都气温应比现在高。(4)唐代不仅温暖,而且是一个十分湿润的朝代。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一文统计了中国历代旱灾和雨灾,表明唐代是一个旱灾相对较少的时代。

31、陈高庸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统计表明,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灾害中水灾比例最高的时期,这可能与当时降水丰沛有关。吕蔚光华北变旱说认为汉唐时期塞外河水普遍丰于今日。进一步研究也表明,公元630年到834年这200多年是近3000年来历时最长的多雨期。2、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的影响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高纬度的东亚游牧地区(大漠南北)、中纬度的中国传统农业区(黄河流域)和低纬度的南方开发不足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影响巨大,且各有侧重。(1)对高纬度东亚游牧区的影响游牧民族的生存对草原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气温波动和降雨量的变化对牧业生产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至今草原地区

32、的“白灾”仍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生产力更低下的中古时期,传统游牧民族相对于当时的农耕民族而言,对自然的依赖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有的地方牧草产量与夏季降雨量相关系数达0.68。1980年的气温偏低和夏季少雨使牧草生长期减少了五分之三的时间,加上气候寒冷,致使有的地方冬春死畜率达90 。这种气温波动往往对游牧民族产生迁移大格局的影响。使寒冷期中国高纬度地区游牧民族形成周期性的向南推进大势。相反,如果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草原生态环境良好,游牧民族生产相对正常,社会往往相对稳定,对南方农业民族的影响相对较小,南方农业民族的北面压力相对小,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2)对中纬度传统农业区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日益干冷,这便造成了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向南退缩,干旱和半干旱区向南扩展,农牧业区线南移,进而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期缩短,熟制减少;同时还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增大,生态环境恶化,水源减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