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87KB ,
资源ID:85134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134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期末复习范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期末复习范围.docx

1、马原期末复习范围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2.列

2、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3.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本质: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能动性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

3、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P44-P4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是: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3坚持系统优化原理。发展的观点是: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相统一;4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和核心。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6.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含义。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4、。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待旧事物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运动、静止、量变、质变的含义。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

5、动,是保持事物的质地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的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令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的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8.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9.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

7、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时间考察认识问题,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客服了它的严重缺陷: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题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二是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10.实践的中介系统、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中介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一个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

8、有决定作用。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防止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两种错误倾向.意义;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1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

9、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知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实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合理性人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1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具体特征及其方法论上的启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10、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地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时间相适应。启示:我们的结论是主管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1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相对性,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P73-P76区别:(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按世界本来面目及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而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

11、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14.真理的检验标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

12、意识产生的最贴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应。16.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册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28-P134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

13、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

14、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18.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它具有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都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人与人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

15、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

16、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0.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

17、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商品,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对立性表现在: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统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

18、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属性。21.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原因。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原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2.资本的本质和特征。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

19、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3.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2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2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

20、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26.剩余价值与利润,剩余价值率与资本率的联系与区别。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

21、表现形式。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区别: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后者越高,工人的剩

22、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一旦后者转化为前者,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因此后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前者会逐步趋于下降,是竞争的结果。27.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作用: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

23、配比例。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8.垄断利润及其来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结低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资本主义经

24、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29.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资本输出的形式。职能形式:货币资本,也就是采取货币形态流通;生产资本,也就是处于生产状态的资本;商品资本,也就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资本。输出形式:一种是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或与当地政府、个人合营企业,叫做生产资本输出。另一种是政府、银行或企业贷款给外国政府或私人,叫借贷资本输出。输入资本的经济落后国家,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易于变为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而输出资本的国家,则往往变成靠剥削别国为生的“食利国”,加强了本身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30.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实质。

25、新变化:P200-P204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1.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曾出现过以欧文为

26、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它们的区别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上。欧文主张用温和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由某些人出钱办一个社会主义小社区,吸引一些无产者或志愿者到这个社区来劳动和生活。然后将这个社区慢慢扩大,最终全社会或全国都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则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先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然后在无产阶级政权的保护下建立社会主义。对待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不同 在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上存在着区别(和平/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科社:唯心史观;空想:唯物史观)。3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

27、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

28、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3.经济文化和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二,经济基础和上册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3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一)

29、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35.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弊端。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经济体制主要在所有制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体制,完全采取行

30、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地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3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一,在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及俄式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37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世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政

31、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的进行和成功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而自觉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必须有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师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领导;再次,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领导。38. 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

3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的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9.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趋势: 生产,贸易,金融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小哦昂湖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内容: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的一个环节。贸易全球化。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