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9.75KB ,
资源ID:850665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066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docx

1、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福建警察学院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课程编号:学分:4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

2、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三)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3、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2、 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3、 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4、 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5、 掌握极限运算法则。6、 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7、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8、 理解函数连续性

4、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9、 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0、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 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 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一、 映射1. 映射概念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二、 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几种特性3.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4. 函数的运算5. 初等函数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一、 数列极限的定义二、 收敛数列的性质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一、 函数极限的

5、定义1. 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2. 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二、 函数数列的性质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一、 无穷小二、 无穷大第五节 极限运算法则第六节 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一、 准则一:夹逼准则二、 第一个重要极限三、 准则二: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四、 第二个重要极限第七节 无穷小的比较一、 高阶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k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的概念二、 等价无穷小在求极限中的应用第八节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一、 函数的连续性二、 函数的间断点第九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一、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二、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三、 初等函数的连

6、续性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一、 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二、 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与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可采取指导自学法。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数的方法,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会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4、 掌握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一、二阶导数)阶、掌握对数求导法。5、 理解微分的定义

7、,掌握微分公式和运算法则,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掌握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6、 掌握一元函数的极限存在、连续、可导、可微四者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 应用导数的定义求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对数求导法、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导数的应用。难点是导数的定义和极限存在、连续、可导、可微四者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导数概念一、 引例1. 直线运动的速度2. 切线问题二、 导数的定义1. 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与导函数2. 求导数举例3. 单侧导数三、 导数的几何意义四、 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第二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一、 函数的和、差、积、

8、商的求导法则二、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三、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四、 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第三节 高阶导数第四节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一、 隐函数的导数二、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三、 对数求导法第四节 函数的微分一、 微分的定义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四、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1. 函数的近似计算【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方法要注重例题分析和习题讲解。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并应用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理解三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2、 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

9、未定式极限的方法。3、 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掌握用二阶导数判断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的方法。4、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和极值点和驻点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导数求极值、最值的方法,掌握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5、 掌握函数水平、铅直和倾斜渐近线的求法,会利用导数和极限描绘函数的图形。【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 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 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 函数极值和最值的求法、 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微分中值定理一、 罗尔定理二、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三、 柯西中值定理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第三节 泰勒公式第四节 函

10、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一、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二、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第五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一、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二、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第六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方法要注重例题分析、习题讲解和数形结合。第四章 不定积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基本积分表,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2、 掌握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3、 掌握分部积分法。4、 掌握有理函数的积分。5、 了解积分表的使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难点是有理函数的积分。【教学内容】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

11、与性质一、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二、 基本积分表三、 不定积分的性质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一、 第一类换元法二、 第二类换元法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第四节 有理函数的积分一、 有理函数的积分二、 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举例第五节 积分表的使用【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方法上要重点分析例题,并行比较几种积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五章 定积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利用定积分的定义计算定积分的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性质,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方法。2、 理解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3、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4、 了解无

12、穷限的反常积分和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的概念并会求反常积分。【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 利用定积分的定义计算定积分、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难点是 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 定积分问题举例1. 曲边梯形的面积2. 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二、 定积分的定义三、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四、 定积分的性质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一、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二、 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三、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第三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第四节 反常积分一、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13、二、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例题分析、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 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的基本思想。2、 掌握应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难点是元素法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定积分的元素法第二节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一、 平面图形的面积1. 直角坐标情形2. 极坐标情形二、 体积1. 旋转体的体积2. 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三、 平面曲线的弧

14、长【教学建议】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例题分析、习题讲解和数形结合。三、学时分配序 号内 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训学时合计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616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212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010第四章不定积分1010第五章定积分1010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66总学时6464四、考核成绩分配比例(例:考试课)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出勤作业提问或实验实训3%14%3%20%20%60%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建议使用教材: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 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2、主要参考资料: 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出版2015.4印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