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2、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内在矛盾的显现(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
3、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其次,还在于深刻性;再次,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四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2、科学的人生理想的重要作用第一,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第二,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
5、精神支柱。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观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升华新的范畴,形成新的理论。坚持与发展互为前提,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6、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都属于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意识是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这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认识论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于对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观点:世界是静
7、止不变的,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同时这也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2、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存在独立于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四、一元论与二元论 物质是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精神是本原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世界有两个平行并列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都是本原,但两者最
8、终要统一于一个更高的本体神或上帝。(实际上陷入了唯心主义)五、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例如: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和人类之前就存在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 ,它是万物的造物主。)六、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具体形态。(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万物从水中生出,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始基是“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生成
9、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理论缺陷: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依据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解释世界,并把事物间的联系和运动归结为机械联系和机械运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机械性。它企图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用力学规律解包括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现象。(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10、;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统一,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内容:恩格斯指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 含义:(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包含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而多样性又以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在运动、发展中的统一。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方式,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实在。A.生产方式是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人们不能离开既定的历史条件而
11、自由地随意地选择生产方式C.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完全是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固有规律,不决定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八、物质观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意义:(1)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与一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九、运动观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2、,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实际上就是说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性关系。运动和物质是统一 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此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理解:(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没有的。割裂了两者的统一性,导致形而上学(把物质看作不运动的物质)和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的错误。3、相对静止及其意义 定或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是物质在绝对运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表现为两种情形:从特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保持一定 的平衡,没
13、有发生机械位移。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 质的变化,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相对静止存在于绝对运动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纯粹的静止;绝对运动中又存在着相对静止,也没有不包含静止的纯粹运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A、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B、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必要条件和前提。C、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条件。 十、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2、时空
14、和物质运动的关系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属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3、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既然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那么同物质运动的客观性是绝对的一样,时空的客观性也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空的具体特性是会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时空既是客观的、绝对的,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相对的,时空是客观性、绝对性和具体特性可变性、相对性的辩证统一。4、 时间和空间是有
15、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1) 时空的有限性:具体事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是有始有终的;具体事物在空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的体积是有限的。(2) 时空的无限性:物质整体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3) 时空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首先,有限中包含着无限。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具体事物具有不断超出自身,因而从有限趋向无限。其次,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无限包含有限。无限不在有限之外,无数有限事物构成无限。十一、实践观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
16、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的功能:使自然界二重分化(分化为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创造社会历史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一系列基本范畴和规律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一、 唯物辩证
17、法的总体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1、 联系的观点(1)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多样性(3)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但并不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或界限,即承认事物的相对独立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唯物辩证法要求在有区别的事物之间看到它们所固有的联系,又要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中看到它们所存在的区别。2、发展的观点(1)发
18、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和进化性的趋势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消极、腐朽的东西,吸收了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拥护和支持,所以,必然战胜旧事
19、物。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质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规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部动力。第二,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关键。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2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1、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辩证矛盾,而不是逻辑矛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是指客观存在于、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关系。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性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矛盾双方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其二,矛盾双方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2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同一性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前提)。B.使对立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引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着事物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i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
22、力量的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即: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决定力量。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23、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A、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共性只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不可能包含个性或个别中的全部内容和所有方面;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B、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 C、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同一个事物内部往往不是只有一种矛盾,而是有许多矛盾。这许多矛
24、盾在这个事物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事物内部主要矛盾以外的矛盾都叫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个矛盾里的对立双方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因素,或者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作
25、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地位特殊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重点论就是要在认识和实践中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些矛盾,解决了这些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重点论,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反对均衡论。两点论就是在着重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时也要研究次要矛盾及其次要方面,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此要反对一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统一的,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二)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26、。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开始新的量变。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割裂了两者的统一性会导致两种错误:激变论冒险主义、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趋势。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哲学上所说的肯定和否定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矛盾关系。2、
27、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v 肯定与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是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趋势。v 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没有不包含任何否定的纯粹的肯定,也没有不包含任何肯定的纯粹的否定。)3、辩证法的否定观: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8、是前进的、上升的。B、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割裂两者的统一性导致:直线论和循环论)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第二,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四)辩证法的几对基本范畴1、本质与现象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
29、、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区别: 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个别和具体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的一般。 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 统一性: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的现象,任何现象(真象、假象)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2、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揭示的是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的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
30、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对立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1、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最后,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作用的。4、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区别:产生的原因不同、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