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讲义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讲义 第1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 1.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3.威斯康星思想(p135)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性
2、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三.论述题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
3、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讲义 第2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2.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强调公民教育、专
4、业教育、职业教育. 3.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 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 针对时弊动态调整, 结合国选择。三.论述题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
5、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2)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培养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专门人才结构)、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的传承、选择与创造。 2.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 第3章 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
6、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为谁培养人);(2)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三层次: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 教育目的的作用:(1)控制
7、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差别: 教育方针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属学术性概念;层次差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时间差异:教育目的稳定性好,教育方针次之,培养目标稳定性差。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
8、集中体现。二、简答题 1.对4种高等教育目的观的评价(对高等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的理解) (1)自由教育目的观;(2)职业教育目的观;(3)普通教育目的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观。(1)自由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
9、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 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观(综合教育目的观、全面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 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
10、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两种模式的结合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2.大学校长应如何树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1、?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 第4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域、管理体制结构;高等教育微观结构:学科专业、课程、队伍、知识结构等。 层次结构-高等教育中各层次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 (水平结构,反映社会分工的纵断面)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士、硕士、博士;美国第一级高等教育,第二级高等教育,第三级高等教育;主要决定因素: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 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文科、理科、工科 反映社会分工的横断面; 制约因素: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办学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12、。私立主导型、公立主导型、双轨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 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 一般大学,重点大学;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影响因素: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教育因素 2.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3高等学校的职能
13、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二.简答题 1.当代高等学校有哪些新的职能? (1)引导社会的职能; (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 (3)国际合作的职能。 2.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美国:两年制初级学院与社区学院,四年制专门学院,一般性的综合大学,能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p119-120)三.论述题 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特点(p121-128) 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
14、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 第5章 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没有用辨证的观点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根本上否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统一的、交互的主体之间
15、的平等交往关系。 2. “双主体论”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面。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体是指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人只有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才能成为主体。 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与学生就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也就是“双主体”的关系或者“一主两面”关系。 3.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教育质量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学生发展质量; 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 学生发展质量指学生主体性发
16、展的实际状态所达到特定的教育或规格的程度; 学生发展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其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学生发展质量的内核和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提高程度。二.简答题 1.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文化素质要求; 心理素质要求; 道德素质要求; 能力素质要求。2.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教书育人的导师;学习与发展的楷模;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3.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
17、标。三.论述题 1. “双主体论”的意义? 2.如何营造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第6章 高等学校教学一.名词解释 1.学科 学科 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2.专业广义:知识的专门化领域。 狭义: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的基本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3.课程 狭义的理解:课程教学科目; 中义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 广义的理解: 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
18、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 一种培养人的教学方案。 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组成。 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要素。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教学方案。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 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上.。 4.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结构方案,是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是学校组
19、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构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程设置; 主要教学活动; 总学时,周学时; 总学分,分学分; 学历。 修订教学计划要突出的重点: (1)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 (2)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整合; (3)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学生个性发展。 5.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格式要求: 说明部分:阐明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编选的依据、教学方法的提示 本文部分
20、:全部教材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课题讲授内容的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练习、作业、实验要求。反映了该课题主线、知识结构以及实施环节 附录部分:例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教学大纲编制原则: 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考虑学科特点;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科学的严密的体系;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原则;文字精炼、语言明确、定义准确。 6.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 7.教学评价 是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
21、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科的划分;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由注重“教法”转向更加注重“学法”; 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3.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选用原则: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的统一;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统一。 4.学校评价的类型与作用? 按评价对象分:学校教学水平评价;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评价; 按评价主体分: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
22、介机构评价; 按评价时间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 评价的作用: 管理作用;导向作用;鉴定作用;激励作用;改进作用。三.论述题 1.结合实践谈谈你是怎样贯彻某一教学原则的? 如: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统一原则 (1) 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统一原则; (2)教师学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统一原则; (3) 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统一原则; (4) 教学条件广泛开发选择与有效应用统一原则; (5)教学方法上发展形象思维与发展逻辑思维统一原则; (6)教学组织上的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统一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 (2)学科趋向综合化; (3
23、)教学趋向个性化 (4)教学管理活性化 (5)倡导自主性学习 (6)教学改革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展开 (7)强调教学内容更新。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第7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名词解释1.基础研究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活动,它不以任何专门的或具体应用为目的;2.应用研究为了获得新知识并服务于应用目的而进行的研究活动;3. 技术开发利用现有的科技原理,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等的开发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例塑料导电性研究(基础研究);导电性塑料研究(应用研究);利用塑料导电性研究和导电性塑料研究成果进行新电子元件开发、
24、新电池开发、新显示器开发等(技术开发) 。4.科学研究成果鉴定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鉴定形式: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定;二.简答题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1)内部意义人才培养意义;师资建设意义;学科建设意义;经费筹措意义。(2)外部意义提升国家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服务社会;解决国际学术难题。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原则;(p234)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原则;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持基础研究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原则;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原则。三.论述题1.怎
25、样提高课题申报的命中率? 选题项目设计选题选题导向:科学发展导向与市场需要导向。价值性(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主体价值);可研究性 (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选题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的具体工作是填写申请书。申请书是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申请书能全面反映申请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意图,研究小组的组成、水平,研究项目的内容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法、预期取得的成果以及所在单位的条件等。其中,又以项目的立论根据和技术路线为关键。 项目立论依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提出的必要性;二是研究项目中提出的概念、规律的理论基础。 技术
26、路线是指项目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如何进行研究,也就是把申请人的研究方案和技术措施用文字表达清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是衡量项目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同行专家可根据申请人提出的技术路线判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能否如期完成及所能达到的水平。 课题落选的因素按主次原因排序为: 1)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了解不全; 2)与同类研究重复,又无特色; 3)研究技术路线不完善; 4)项目意义和目标不明确; 5)在计划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申报成功秘诀是: 了解现状是前提, 现有条件是基础, 创新研究是根本。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容:将应用性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有关部门、行业,使之
27、发挥作用;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质,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2)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 国家提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与转化平台;高校成立专门的机构;规范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第8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一.名词解释1.美国都市大学(合作大学):始于20世纪中期。美国在都市社区建立的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都市教育体系。都市大学的基本战略是“与社区企业界、公众及政界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以实现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2. 专业发展学校美国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其核心是
28、“大学与基础学校之间建构性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获得,以及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学院气氛的淡化和实践氛围的浓厚。”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素质为目标的学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新模式。 3. 教学服务 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传播、推广文化科学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2)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2.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1)教学服务 (2)科研服务 (3)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三.论述题我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问题(p255博克提出的三原则);服务社会的多种
29、形式问题;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要点第9章 高等学校管理一.名词解释1.高等学校体制体制是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是指运用什么手段把构成社会活动的各要素组织起来,使其正常运行。高等学校体制是在高等学校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2.高等学校领导体制 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高等学校领导活动的内部要素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形态,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中内部决策领导结构的设置、分工与领导关系的规定。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 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行机制;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行机制;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二.简答题1.高等学校的决策权利机构? (1)董事会 (2)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 (3)学术委员会2.高等学校决策模式?(1)科层制模式(实际决策权偏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行政权力为主)(2)学术团体模式(实际决策权偏学校学术人员,学术权力为主)(3)双重组织模式(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3.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1) 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和国际性; 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学科性;不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