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3.39KB ,
资源ID:84997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99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word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word教案.docx

1、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word教案勾践灭吴(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3.理解和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栖、昆、资、形成、吊、蕃、释、饩、旅”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知、夏、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勾践灭吴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

2、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

3、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

4、国初年。 后人曾传国语和左传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其实左传侧重记事,国语侧重记言,就文学价值说,国语不及左传。(请参考课本62页介绍) 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别史对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和世家,陈寿的三国志,皆与国语一脉相承。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

5、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放录音,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絺(ch)譬(p)雠(chn)嚭(p)赦(she)鄞(yn)蕃(fn)饩(x) (2)多音字:贾(g)人爪(zho)牙疹(chn)疾疹衣(y)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

6、医守之 “政”同“征”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

7、意。“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吴国忠

8、臣伍子胥反对和解,力谏吴王夫差。认为“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吴国佞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以“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国的利益上,谏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听忠臣之谏,轻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和解。 (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疏通文意。 2.完成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等八国之事。 2.国语是通过_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

9、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吴 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成”为“讲

10、和”。 资料显示(三)(投影或多媒体) 1.大夫钟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对于越国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大夫钟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谋臣。 对于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吴王夫差听信了太宰嚭。 二、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钟略施小计,贿赂了吴国佞臣太宰嚭,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订立了盟约,为勾践的报仇雪耻创造了条件。为了复国,勾践是如何做的呢? 1.学习三、四自然段 (学生齐

11、读) 诵读指导 (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说”读shu.“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当作“不好”讲。“南至于句无”句的“句”读g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y,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中的“将”读jing,当“将要”讲。 (2)“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以上句分四层意思,以分号为界,分号处要略作停顿。重音应放在加点的词语下面。又例“葬/死者”句“葬”字后也应有短暂的停顿。 (3)“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句在“之”字后要略作停顿。应译为:一定哭泣着埋葬他们,就像自

12、己的亲儿子一样。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句在“脂”字后要略作停顿。 (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句注意句中停顿的准确。 (5)第三、四自然段看称锤炼语言的典范,字约义丰,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一一相应,读时注意其节奏和抑扬顿挫。 提问:为了复国,勾践对内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关心百姓,鼓励生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卑事夫差。“十年不收于民,民俱有三年之食。”说明十年的养精蓄锐,使越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勾践复仇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齐读第五、六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句要注意句中停顿,“耻”字要重读。 (2)“子

13、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读出忠诚可信之情,三要注意反问句的语气。 (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句中的“衣”是动词,当作“穿”讲,应读y。“有”通“又要读准字音,注意“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后的停顿。 (4)第五自然段记述的是君民的对话,越国父兄再三请战,情绪激昂,越王勾践谦逊、果断,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读时要注意以上方面的表达。语速适中,语调要激昂、高涨。尤其是“请报之”“请复战!”句要读出“国之父兄”摩拳擦掌的急切心情。 (5)“孰是君也,而无可死乎?”虽为反问句,却表达了越国百姓对勾践的一片忠心。因此,既要读出反问语气,又

14、要读得诚信可见。 (指名一位学生读,齐读,教师再加以指导) 提问:第五、六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越国军民、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提问: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归纳。 明确:越王勾践能在失败中崛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越国君臣的精诚团结;越王勾践在国内外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吴王夫差的见识短浅,不听忠言。 (齐读五、六自然段) 教师小结:最后两段,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形象地表现了越国军民上下一心誓雪国耻地情景。“国之父兄请曰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国民群情激愤,主动请战;“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这场景既

15、动人,又深化了主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的倾心支持,谁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再次齐读五、六自然段,尝试背诵)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与文种执手相谋十年图强 勾践派文种求和于吴医治创伤 (栖于会稽之后)实施富国强兵之策 举灭吴国结果 三、全文小结 勾践灭吴一文一波三折,简练精彩,朴实无华而又余味无穷。先写君臣执手相谋,再写大夫钟使吴求和,又写勾践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最后写越国终灭吴国。再作者的笔下,越王勾践深沉而丰满,他有胆有识,他胸怀大志,他处世不惊,他知人善任,他不忘国耻,他关心百姓。大夫文种忠于越国,机智过人。而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又是通过巧妙传神的辞令表现出来的。

16、(再次齐读课文,欣赏本文的人物形象描写于表现技巧)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二、三题 2.背诵最后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就文中南解语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结合练习题二,梳理归纳“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略) 2.检查练习第三题的完成情况 (1)指名几位同学读练习第三题提供的文段,通过此种形式检查同学的断句能力。学生读后加以更正。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

17、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牢。 (学生齐读三遍) (2)检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明确:“女”通“汝”,作“你”讲。重(ch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屈己下人。吊:慰问。 (3)指名学生翻译这段文字(略),然后指出不准确之处。 (4)抽查学生为此段文字所拟的标题。 明确:标题为:卧薪尝胆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提问:“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中“以待乏也”句是否有省略的成分? 明确:“以待乏也”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以(之)待乏也”。“之”代指“皮、絺、舟、车”等物。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见: 又如“夫差

18、将欲听与之成”句应为“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 再如“寡人请更”句应为“寡人请更(之)”,“更”为动词,当作“改变”讲,“改变”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治国政策”。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比较常见,类型较多而复杂,可分为四种类型。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1)教师讲解:“公赐之食,()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此句省略了主语。 (2)

1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两个分句()里省略了谓语“鼓”。 (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 以上可知,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 提问:“无乃后乎”中的“无乃”应如何理解? 明确:“无乃后乎?”是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又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可译为“远方的国家又

20、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提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该如何理解? 明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 又例“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再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 使动用法除了上述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

21、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 三、结合练习第二题,师生共同归纳“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义项。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二)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知 例句 出处 意义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国语勾践灭吴 感觉到 素与副使张胜相知 汉书苏建传 相亲,相好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败 国语勾践灭吴 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两小儿辩日 通“智” 2复 例句 出处 意义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后汉书列女传 副词“又”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国语勾践灭吴 副词“再”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

22、山西村庄 繁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柳宗元:捕蛇者说 恢复 3既 例句 出处 意义 楚人未既济 左传子鱼论战 完全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国语勾践灭吴 已经 既而儿醒,大啼 林嗣环:口技 不久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候之难至矣 孙子兵法谋攻 表并列的连词:“常”或“且” 将军既帝室之胄 三国志隆中对 既然 4劝 例句 出处 意义 果行,国人皆劝 国语勾践灭吴 勉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说 三曰劝农功 晁错:论贵粟疏 鼓励 5.遂 例句 出处 意义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郑人买履 就 遂使之行成于吴 国语勾践灭吴 终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后汉书张衡传

23、于是 四方无一遂 司马迁报任安书 成功 6.当 例句 出处 意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阻挡,把守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抵挡 吾闻二世公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 应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正当 北邀当国者相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主持,执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辞 面对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出师表 将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史记孙子列传 必定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ng) 梦溪笔谈雁荡山 适当 募有得捕之者,当(dng)其租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抵挡 四、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 2.

2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板书设计 与文种执手相谋十年图强 勾践派文种求和于吴医治创伤 (栖于会稽之后)实施富国强兵之策 举灭吴国结果 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国语勾践灭

25、吴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辱:污辱 B.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辱:辱临 C.将焚宗庙,系妻孥孥:儿女 D.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导致死亡 2.将所选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的中心内容。 答案:1.D(致死:导致,效死) 2.翻译:于是派文种实行媾和。文种说:“我们的国君勾践没有可派遣的人,只好派我来了,我不敢直接向吴王表达意见,只能向您的下属私下说:我们国君的军队不值得您亲自来讨伐了,我们愿意用金玉、美女来酬谢您吴王的辱临,请允许我们用勾践的女儿给吴王您作婢女,用大夫的女儿给您的大夫作婢女,用士人的女儿给您的士人作婢

26、女,越国的宝物器皿全部随同奉献给吴国,我们的国君率领越国的百姓来归从您的军队。您可以任意调遣他们。如果您认为越国的罪不可免,我们将会烧了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缚起来,把金玉扔到江里,披甲的将士五千人将会拼命,于是一定有加倍的勇气,这样用披甲的将士万人来与您决一死战,恐怕会伤害您所喜爱的东西吧?是杀了这些人,还是应该得到这个国家,哪种做法有利呢?” 3.文种向吴王陈以利弊,劝其讲和。勾践灭吴(二)教学目的 1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直译课文的基本能力

27、。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国语。 参见P59注释。 辨析:编年体以年代为编写的序列。国别体以不同的国家为编写序列。 补充: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勾践灭吴被称为国语的压卷之作。 二、介绍背景。 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 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