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770.33KB ,
资源ID:84888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888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材分析.docx

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材分析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月球、太阳及其运动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月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中三类主要天体:行星、卫星和恒星。这三类天体占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以上。它们有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天体运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的根源,如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四季轮回现象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等。对这三类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贯穿了整个人类自然探索史。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

2、识地球形状、关注月相变化规律、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发现并应用阳光下影长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这些天体的认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趋于全面。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及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日晷和圭表等计时工具,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知,拓展学生对地球形状探索史的认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同时将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荐给学生。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

3、标。科学知识: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

4、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5、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

6、律地变化。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地球月球太阳太阳钟四课组成,这四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层,形成平行逻辑结构和延伸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地球、月球、太阳这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引导学生认识存在于他们身边的天体及其运动和变化,并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变化。第一课侧

7、重于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古今中外的人类从不同的维度认识地球形状,从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难度,体现出对事物认识的渐进性和发展性。第二课侧重于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除了认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还要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意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第三课侧重于对太阳的了解和认识,重点是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从而了解太阳在天空中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也为第四课打好基础。第四课侧重于技术,了解古人根据日影变化的规律制作了日晷等计时工具,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四课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先了解某个天体的客观特征,然后探索该天体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并将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应用于实际。单元教

8、学目标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通过阅读、探究、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人类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识过程,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了解人类对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应用。单元活动框架课时建议序号课题课时1地球12月球1-23太阳14太阳钟1总课时4-5每课分析第5课 地球1.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中国古代的盖天说(天圆地方)和浑天说、古希腊人的直观经验以及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情况的推测,并分析这些解释的合理性,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第二部分包括两个动手活动

9、。活动一,模拟帆船进出港口的现象,结合海边生活的人们的回忆,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分析和比较,推测地球的形状。活动二,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通过阅读、标注、分析,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伟大。第三部分,阅读有关地球的资料,分析地球的主要参数、运动模式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在蓝色气球上贴陆地板块贴纸,感受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2.教学目标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3.重点与难点重

10、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第6课 月球1.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尤其是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环形山的相关内容。从最初先民用神话故事描述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来人类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再到1969年“阿波罗计划”登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

11、段:神话阶段、观测阶段和登陆阶段。第二部分,通过三个动手活动展现人类对月球的研究。第一个活动是模拟环形山的形成,从不同高度和角度向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在沙盘里留下的痕迹;第二个活动是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通过观察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石子坑而形成的阴影变化来理解人类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情景;第三个活动是模拟月相成因,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月球能反射阳光,由于相对位置的不同,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第三部分,通过阅读了解月球概况以及人类登月探索的意义。这里强调月球是一颗卫星,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阳光,以及月球上恶劣的环境。第四部分,具体着眼于月相变化,通过连续观察月亮,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规

12、律。2.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难点: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有关月球的视频。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第7课 太阳1.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钟。第二部分,根据观察,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提出描述太阳位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人类观察

13、和利用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此感受太阳视运动规律。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既是研究太阳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是突破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连续观测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整理出太阳在一天中的视运动轨迹,发现太阳视运动规律。一年中,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也不同。积累观测数据,经排序分析,可以建立太阳视运动模型。2.教学目标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了解太阳的概况。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概况。难点:

14、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分组材料:量角器、线。第8课 太阳钟1.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技术设计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利用手电筒做光源,探究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影子测量,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测量,连续测量需要一整天。通过记录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变化。第

15、三部分,日晷的制作与使用。通过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通过阅读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动手制作,实际体验日晷的作用。人类发现太阳运行以及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来记录时间,最终形成历法。从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开始,到探究阳光下照射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都需要学生在阳光下实际测量,收集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通过实作,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发现信息的内在联系;通过模型和数字化,形成技术产品,进而影响人类生活。2.教学目标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

16、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3.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难点: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分组材料:铅笔、手电筒、灯、影子模拟器、影子观察器、橡皮、指南针、影子观察记录纸、硬卡纸。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三单元 昆虫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还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的踪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生活密不可

17、分。因此,引导本年段学生以昆虫为对象开展探究活动,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知道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再合适不过。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单元以“昆虫”为题,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

18、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

19、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

20、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庞大的“家族”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三课组成,按照“认识昆虫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第一课庞大的“家族”,通过“观察、做模型、描述”这几个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共

21、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第二课养昆虫,通过“饲养”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一方面,了解生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通过记录、整理饲养日记,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处理信息,为下一课做好准备,并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第三课探究昆虫的奥秘,围绕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去搜集证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技能,发现昆虫的奥秘。单元教学目标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经历科学

22、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单元活动框架课时建议序号课题课时1庞大的“家族”12养昆虫2-33探究昆虫的奥秘1总课时4-5每课分析第9课 庞大的“家族”1.教学内容本课以“庞大的家族”为题,一是要了解昆虫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多的动物群体;二是要明确昆虫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本课以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为主线,设计安排了“观察、做模型、描述”这样三个层次的活动。首先,通过两个“找相同之处”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找出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找出昆虫中种类最多的甲虫又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家族”非常庞大。其次,通过“做一种昆虫模型”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23、。最后,通过“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可以从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描述昆虫,从而更多地了解昆虫,增进研究的兴趣和欲望。2.教学目标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3.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有关昆虫(包括甲虫)的实物或实物标本、图片或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第10课 养昆虫1.教学内容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

24、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特别要说明的是,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穿插进行。2.教学目标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

25、责任感。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难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第11课 探究昆虫的奥秘1.教学内容经过前两课的观察、饲养昆虫活动,学生们对昆虫的共同特征、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日记,对昆虫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都得到了调整。接下来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提升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为此,本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甄别“哪名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帮助学生学会有了

26、探究问题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其次,遴选出前期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昆虫世界。2.教学目标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在科学分类上,它被列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

27、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分布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荒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管你喜欢与否,昆虫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昆虫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身体由若干体节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极少数无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3)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4)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

28、7节或4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昆虫是个庞大的“家族”,有以下主要类别: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全世界约有35万种,中国约有1.32万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因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有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膜翅目包括各种

29、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半翅目昆虫通称“蝽”。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全世界有3.8万多种,中国有3100多种。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约有3万种,中国约有1290种。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目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危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鱼蛉科两科。全世界约有500种,中国有120多种。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

30、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俗称蜻蜓;均翅亚目,俗称豆娘;间翅亚目。昆虫纲除了上述8个目以外,还有其他26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3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一方面,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类的重要性无法估量。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原料;昆虫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传播者;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一些昆虫对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昆虫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竞争者。世界上每年有20%-30%的农产品被昆虫吃掉,昆虫还破坏建筑,传播多种人畜疾病。总之

31、,昆虫同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甲虫鞘翅目昆虫的统称,属有翅亚纲、完全变态类。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目,世界已知约35万种。也是昆虫中最古老的类型,它繁盛于上侏罗纪或下白垩纪,那时高等植物尚未出现,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亦未出现,是地质史上最早的传粉昆虫。甲虫和其他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个部分,有3对足。甲虫最大的特征是前翅变成坚硬的翅鞘,已经没有飞行的功能,只是保护后翅和身体。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甲虫飞行时,先举起翅鞘,然后张开薄薄的后翅,飞到空中。翅鞘的颜色花样多变化,有发金光的,有带条子像虎纹的,有带斑点像豹皮的,也有的是杂色图案。有些甲虫的翅鞘连在一起,后翅退化,不能飞了,如步行虫。甲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是农林作物及生产生活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可能毁坏作物、木材、纺织品,传播寄生虫和疾病,有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的吃害虫而对人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