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3.41KB ,
资源ID:84879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879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docx

1、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医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认可和敬重,其成就和思想也为世界所关注。但是,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日渐萎缩衰落,甚至有极端的观点直接指斥中医为巫术。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人们开始重视现代社会的弊病,绿色环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活跃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连带着中医药也重新受到重视。当然,其中主要的是功利好奇的用心,而非审慎认真的尊重。尽管如此,这些变化还是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中国中医药也令人欣喜地复苏了。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急

2、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会危害中医药行业的成长,甚至会断送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命;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理论、对现状的认识还被当作决策的基本依据;而要使中医药成为一种世界性知识和技术,成为中国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尚未被重视,或者说还没有进入某些人的思考范围。鉴于此,我们在分析和总结中国中医药的现状和中西医药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以期有助于这一前程无限的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在中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应当拥有和西医药平等的地位,应该成为与西医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另一医疗保健体系。一、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与问题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西

3、医进人中国以后,中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840年鸦片战争后,刚创建不久的西医药(西医药迄今仅有200余年历史)由传教士带到中国。此后,西医逐渐取代中医,在整个医疗事业中占据了主导乃至统治性的地位。解放初期,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有文件规定,中医不许进医院,中医必须学习西医,要用西医的学术改造中医,使中医药面临灭绝的边缘。后来这种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并组织了西学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并于八十年代初将发展中医药列入了中国宪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远远不如西医快。实际上,解放以来,中医药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乏有人打着弘扬中医药的旗号去发展西医药。这是中医药界的悲哀,更是中

4、国卫生事业的悲哀。下面一组数字说明了这一点:1949年,全国有中医人员276万人,1972年下降至不足21万人, 1999年为337万人。50年间仅增加61万人,即增长了221。按万人中医人员数看,比50年代初期下降了一半还多。1949年,全国西医人员仅87万人,以后逐年增加,1999年达1696万人。50年间增长了18倍。1999年全国有综合医院10793家,而中医院仅2 449家(其中不包括医学院校附属的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数),二者相差悬殊。1.中医药产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

5、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等系列规范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对中药企业的要求尚未严格实施。在纳入中医药管理局统计的1 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达1018家,占 961,同仁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企业,其产值1996年也仅占当年全国中药产值68。达到GMP标准的中药企业不足10,另外还有近2000多家西药企业生产中药;中药制药装备落后,制剂设备仅相当于七十年代国际水平,品种规格少,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自动化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

6、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过度开发已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很薄弱,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中药饮片加工由于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炮制规范不统一,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饮片质量不稳定。中成药方面,主要问题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现有的制剂中传统剂型仍占很大比例,一些剂型和新剂型的开发应用还不足。2中医药研究到1995年底,全国建

7、有中医院2552所;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77所和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但是长期以来,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内容重复,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都不够深入。新药的研发费用大、周期长,一项西药在美国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3-10亿美元。中国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投入太少,企业能力又有限,导致中药的研究很难深入。到1995年底,国家在各个计划中对中药研究的总投入约为1700万元人民币。自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

8、”以来,投入也不过翻了一番。由于国内中药企业规模小,全国每个生产:中药的企业产值平均不到2000万元,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能力进行科研。即使稍有力量的,也因为怕担风险不去开发申报新药,而宁愿花高价去购买新药批号,甚至几个上市中药企业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业已批准生产700余种新中药,但总的来说,申报速度不快,低水平重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3中医药教育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中医院校的规模远小于西医院校。中国中医学院学制为5年,中医与西医教学时间几乎相等,毕业的学生不西不中,既不能继承又不能发扬;而

9、韩国中医药高等教育1996年由4年制改为6年制。1995年,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共256 003人,其中中医院校在校生仅44 737人(含民族医院校及西医院校中医系在校生),中西医在校生之比为1:47。对中医药发源地及中医药应用大国而言,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规模实在太小了。4中药进出口中药材和中成药基本上只出口到周边国家。1980年,中国中药出口创汇24亿美元,1995年达历史最高水平67亿美元,但也仅占国际草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市场)44;即使加上边贸及以食品名义出口的中药,按 10亿美元计,市场占有率也不过7(不含国内市场)。在 1980-1995年间,中药出口创汇增长1707。年均增长率6

10、8。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6年以来,中药出口创汇基本上一直在下降,2000年才又有所回升,约532亿美元。中药出口创汇中,药材约占70一80,成药仅占 2030,因此,出口创汇额主要由中药材出口情况决定。出口中药材不仅附加值低,而且,为了赚取外汇,有些地区狂采滥挖,已经造成中国资源破坏、生态破坏,造成大片草场沙化。例如,199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甘草8766吨,进口甘草液汁及浸膏2 555吨。这相当于4万亩草场的产量,而每挖一亩甘草相当于破坏3亩草场。甘草出口美国虽然赚了一点外汇,却破坏了我们12万亩草场,造成中国草场严重沙化,沙尘暴频频发生。麻黄草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北方大大

11、小小、土的洋的麻黄素厂不计其数,为国外生产冰毒提供原料,而所赚到的那点外汇远远恢复不了被破坏了的草场。出口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压价竞销,药材平均出口价格几乎逐年下降。如平均价格有较大回升的1995年,每吨价格也仅为1980年的40,1984年的61。 1995年之后,平均价格也是逐年下降。从海关统计年鉴中列名的40余种中药材看,价格也是逐年下降的。于是就出现了出口数量增加创汇额反而下降的怪现象。中成药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统计口径不一,目前的统计数字往往将进口的植物制品、生物制品、维生素等保健品,统统算做了中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几乎没有批准有关产自国外的“中药”的进口,卫生部只是批准一些保健食品

12、进口。许多药材如西洋参、高丽参等药材,以及乳香和没药等南药,是我们历来必须进口的中药材而非洋中药。2000年,中国进口中药106亿美元,其中,进口清凉油和其他中式成药共24494万美元,其余为中药材。在返朴归真潮流推动下,世界植物药发展很快,欧美国家均以102上的年均速度增长,1995年世界植物药市场达到150亿美元(不含中国大陆的中药市场),今天,应在250亿美元以上。然而,就以1995年来说,中国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创汇创历史纪录,达67亿美元,也仅占 150亿美元世界植物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的中药市场)的4,与中国中医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上面的计算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所说

13、的国际草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的中药市场。如果计及中国市场,1995年中国中药产值约40亿美元,加上中国中药出口,中国中药产值在世界草药市场中占25左右。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中药最大的国家。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世界草药市场中,仅中国及周边国家使用中药,西方国家草药市场中绝大多数是草药而不是中药。二、中医药将是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的另一医疗体系今天,不少人认为中医药不科学,西医药科学。中国一家权威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研究:“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定位”,其结论是:“中医药永远足辅助医学,永远进不了主流医学。”我们的看法截然相反。我们认为,在中国务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实力、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中国西药974是仿

14、制的,而中医药领先于世界各国,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医药必将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子坐、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另一医疗保健体系。也就是说,将来世界上应该有平行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西医药体系与中医药体系。中医药学有5000年历史,西医药学仅200年历史。不可否认,西药解决了细菌性传染病,而且在手术等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0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应该被消灭掉。1中西医药对比与西医药学相比,中医药学有诸多优势。中医药是有系统理论、丰富实践、浩翰文献、严密制度的科学,是世界上其他三大传统医学体系(埃及、印度、希腊)所不及的,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

15、统医药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西医药对许多疑难症缺乏有效疗法,而且西医药日益高昂的费用已使发达国家不堪重负。中医药廉价有效,在预防及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尤有所长,为西医药所不及。中医讲“上工医未病”。中医药追求的乃是要“曲突徙薪”以防生病,而西医药则是前来“救火”医危病。西医药今天也开始研究“亚健康状态”,正是向中医药的靠拢。中医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始终是活人;中药是几千年间在无数活人身上试验的结果。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进行分析,从研究死人开始。因此,中医药与西医药源头不同。在中医药体系中,既学药又学医,医、药不分家,中医药学人士是中药的共同创造者,可以按照中医理论组方,且早已在临

16、床上证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西医药体系中,医与药完全分开,西医大大仅是西药的使用者,西药则是药物化学家从诸多化合物中盲目筛选出来可能有效的化合物,用动物实验确定其安全性,再用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最佳给药剂量。中医从整体看问题,重宏观,重归纳,辨证论治,中药的优势在宏观准确性,劣势在缺乏微观精确性。西药重微观,重分析,虽具有微观精确性,但却无宏观准确性,因而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在解决局部问题的同时,却往往会给身体的其他部分带来麻烦。中药多采用复方,以求各味药间的协同作用,即使单味药,也是个小复方,其不同成分问也协同作用,从而增效减毒。因此中药往往有双向调节功能。例如,用三七这一味

17、药,既可活血也可止血。然而西药均为单体,纯而又纯,这却往往是其毒副作用的根源: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许多事例表明,中药越提纯越无效。近几十年中,西药出现十JL次重大毒害事故,影响极大;而中药应用几千年来,并未出现什么重大事故。 1997年统计,在中国,西药每年引起210万人因药物反应住进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中国每年死于 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而自建国至90年代初的40年中,据岳凤先教授统计,只有5000例中药毒副反应,且多属用药不当。从哲学体系上说,中医药奉行的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朴素辩证唯物论,而西医药则是机械唯物论。中医药学讲究药食同源,而西医药学则将药食截然

18、分开。中医药学认为人体不平衡即为病,而西医药仅承认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才是病。中药用以调整人体平衡,而西药用于改变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从药物的研究开发来说,中药的研究开发有系统理论指导,有规律可循,与西药开发依赖“筛选法”相比,要简单有效得多,且其安全性有效性早已有了保证。中药极其复杂,博大精深。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仍弄不清其奥秘。现代科学越发展越能揭示出中医药的奥秘。例如,50年代用抑菌法筛选中药清热解毒药,筛选的结果,最好的抑菌药却不是中药中最好的清热解毒药而是五味子。此后的研究表明,中药清热解毒系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菌而非直接抑菌。中医药属个体化治疗,西医药属群体化治疗。近年的

19、基因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基因都不相同,这一结论再次证明中医个体化诊治的正确性。经络理论和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中最具特色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西医药学至今也没有承认并将其纳入它的体系。应该说,西医药学理沦本身也并不完备,原因在于其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之上。众所周知,人体解剖学是以尸体为研究对象。而经络是人体中一个无形的开放系统,经络作用与现象是活人才有的,人死之后就无法找出经络的任何迹象,所以,尸体解剖学对人体尤其是活人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正因为此,西方医药学者、西医大夫及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就很难理解,中医药学为什么会认为人的肾与耳、心与舌有密切联系?经络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

20、,是通过经络相连的。所以说,中医药学在宏观上对人体的认识比西医药学更全面。2.中药与植物药的对比在西医药学开始形成之前,即二百年之前,西方各国也使用一些草药,只不过他们没有系统理论,也没有什么文献记载。西药洋地黄最早的应用就是将洋地黄叶子晒干研碎服用,后来提取而成为今天的西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以解剖学、细菌学、毒理学和化学合成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之后,他们就忘记了其祖先曾使用过植物药的经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国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医疗费用高涨的沉重负担,才出现了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但是,中药不等于西方的植物药。植物药

21、是当今西方人对西方草药的常用称谓。中药大多数也是用植物人药,但却不能称为植物药,因为中药与西方植物药差异很大。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按照中医药理沦而使用;而所谓植物药或说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药学体系的药物仅凭一定的经验而使用。中国有中药资源12 000多种,并末全部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有相当一部分尚属民间草药。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1)中药有系统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是零散的经验。(2)早在两三千年前中医药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到唐宋年间逐渐形成理论完整、结构合理、部门齐全的医疗、药品、教育、考核、选拔、管理等部门及相关制度、法

22、规。中医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而西方植物药在近几十年之前从未形成过行业,用植物治病只是个别人的个人行为,而非职业行为。(3)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西方植物药仅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4)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5)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中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赖中医药;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对症用药,无理论指导。欧美都在制定自己的植物药专论。某种植物药只要有了专论,任何人都可据以生产OTC药品。植物药产品行业指南说得很清楚,这只是对单味药适用。说得粗俗一点,它们的

23、植物药专沦仅仅相当于中国的本草,即说明了某种药用植物的药性及所含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我们本草中没有的,中药今后应当在这方面加强研究;但本草中都列出了每味药的四性五味与归经,这样的宏观知识却是欧美各国植物药专论中所没有的。他们不可能根据植物药专论来开发出高质量的复方成药。从这方面讲,中药系列标准规范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传统药物标准规范的典范。3中医药只能与国际双向接轨国家开始执行“中药现代化”计划以来,不少人在论述中往往提及须“与国际接轨”。迄今为止,我们不知道国际上有什么中药的轨可接,这种“与国际接轨”的提法是错误的。中西医药分属两个哲学体系,理论和思维方法不同,语言也不易相通。近200年,西医

24、药标准在世界各地推行开来,似乎但凡医药就只能采用西医药这一个标准,与国际接轨似乎就是采用西医药系列标准规范,否则就不能得到承认。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系列标准规范是怎样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归纳出来的。1078年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详细列出了处方、剂型、制剂工艺、服法、服量、功能主治,堪称中国最早的成药标准;1505年明刘文泰的本苹品汇精要对药材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气、臭等24方面予以记述,图文逼真,堪称早期最全面的药材标准。如上所述,中医药与西医药完全是两个体系,而西方植物药根本没有理论,我们当然不可能按西药标准、也不可能按其植物药标准来生产我们的中药了。在中医药方

25、面,绝大部分标准规范,只能由中国自己依据几千年的实践和中医药的特点来制定,并力争得到国际认可。也就是说,向海外铺轨,让他们与我们接轨,并使之成为世界植物药标准的典范。不可否认,中国已有的中药系列标准带有浓厚的西药气息,这是历史的必然。今天,要完善中药标准,就要强调“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即为弘扬中医药,中药标准要突出中药与西药不同的特点,否则,会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当然,在制定有关标准规范时,也需要参考目前国际惯例和西医药以及西方植物药标准规范中先进、可行的方面,一则完善自我,二则易于为国际尽快认可。这就是我们说的双向接轨。三、各国对中医药的态度与政策1中医药主要应用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中

26、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接受了中医药,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当地主要的医疗保健体系。十九世纪,西医药进人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之后,西医药在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主流,中医药受到压制,地位低下。但不管怎么说,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和地区始终在应用中医药,且一直是中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对象。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比中药出口更为重要。中医药传入日本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然而1868年明治维新时,汉方医药的地位被西医药从法律上取代。直到本世纪60年代汉方制剂才又以“一般用”(相当于OTC药)形式出现于市场,当中断线100年。尽管今天列人日本医

27、疗保险药价目录的汉方制剂已达233种,但日本中医师没有法定地位。按日本“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已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汉方制剂处方。换言之,汉方制剂对症不辨症,故日本中医水平有限。有一种十分普遍的看法认为, 日本中药占领世界中药市场30,甚至说70、80。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没有根据的。据笔者查阅日本厚生省的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日本中药每年出口数万美元至数十万美元,日本生产中药主要是国内消费。据1995年统计,日本从事中药制剂生产的厂家共 42家。1995年,日本汉方制剂销售额1,53392亿日元。 1999年101637亿日元(约10亿美元),出口7个品种,创汇仅约4万美元。迄今为止,

28、日本没有一所中医药专业大学,仅于 1982年开办了一所明治针灸大学,在某些医科大学开设有中医学讲座。1991年,北京中医学院与日本中医振兴会合作,在日本开设了“北京中医学院继续教育日本分校”,可说是日本最正规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于公元4世纪传人朝鲜半岛,与当地文化结合,成为今天的韩医药。韩国政府承认韩国传统医药的合法性,并将之列入了医疗保险。在韩国,既有西医医院,又有韩医医院。前者由西医师用现代医药为病人诊治,后者由韩医师用中医中药为病人服务。二者不得兼通,即西医师不能开中药,韩医师不能用西药及西医诊疗手段。韩国的西医师和韩医师,均需经过正规大学教育。到 1993年,韩国有10所韩医医学院

29、,均为本科四年制教育,自996年开始,改为六年制教育。韩国人也都承认韩医的根在中国,愿意到中国学习中医,愿意到中国来进修。但是,近两年韩国对中医药态度有所变化。到2000年为止,在中国各中医药院校毕业回国的韩国留学生共1600人,都找不到工作,而且连参加韩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都不给。韩国保健福祉部的借口是:韩医学是根据东医宝鉴发展起来的学科,因此与中医学无法统一。实际上,东医宝鉴的作者许俊在编写该书引用的86种书籍中,83种是中国医书。由中国培养的这1600名亲中医药的韩国人,近几年一直在为中医药呼吁,他们多次进行诉讼,不屈不挠,因为他们要为生存而斗争。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他国培养亲中医药派的重要性

30、了。韩国盛产高丽参,其他中药材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依靠从中国进口。1995年以来,每年约需从中国进口中药材25万吨,1999年39万吨。韩国1995年仅进口中成药1815万美元,占中国中成药出口总额13,但也位居中成药10大进口国(地区)的第10位。2中医药在西方国家西方国家除澳大利亚外,迄今都不承认中医药,但针灸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西方现在承认的是植物药,他们把中药放在植物药管辖范畴之内。即使是植物药,西方批准为药品的也很少。他们总是要用西药标准衡量植物药和中药。因此,西方对中药的态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乐观。要让他们接受中医药,尚需我们艰苦的努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世界出现针灸热,

31、针灸已被西欧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中医药虽主要应用于华裔社区,但已逐渐开始被西欧主流社会所接受。中医药在西欧虽已开始走出华人圈,进入主流社会,但没有法定地位,只是作为“替代疗法”存在。医疗保险只提供针灸而不提供中医药治疗。中药只能私下应用,民不举,官不究。各国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倘若有人告发,就会遭到查抄与处罚。西欧各国对中药毫不了解,颇怀偏见,常以中药含有濒危野生动物成分作文章。例如,以此为藉口,1995年 12月24日,德国官方查抄了13个城市40个中药店。在北美西欧的华裔社区为中心的中医药市场上,与东南亚和中国港澳台情况略有不同。中药只能以食品形式进入这些地区。在唐人街上,中药店和中医诊所

32、比比皆是,全美国华裔社区大约有4000家中药店,密集程度不亚于北京。中医大夫在美国是中产阶级。鉴于西医的局限性、西药的毒副作用,美国人将一些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的治疗寄希望于各种传统疗法,尤其是中医药。除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开始应用中医药之外,如下迹象表明美国日渐重视中医药:1992年,美国国会授权批准成立国立卫生研究院“非常规医学办公室”,拨款200万美元研究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六大类非常规疗法。1999年这一拨款增加到 1000万美元。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近年纷纷研究用中药治疗疑难病、慢性病。1994年10月25日,美国颁布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以灵活的态度对待像中药这样在功效上是药,而在当前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