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91KB ,
资源ID:84823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823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学考试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学考试重点.docx

1、中药学考试重点中医师承考试、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高频考点蓝红色字绿色底 及这个符号为高频考点 如果掌握了这些考点至少得中药分值90%本重点以考试大纲为主有些中药,在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多数未列入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中药的药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四气,也是四性,即寒热温凉,寒凉药具有凉肝息风、清热利尿等作用。温热药具有引火归原、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五味 淡味、涩味 淡附于甘, 涩附于酸 五味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真实滋味。黄连、黄柏之苦 甘草、枸杞之甘 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 芒硝、昆布之咸 五味辛酸苦咸甘,治病疗效不同焉,辛行气血又发散,酸者固涩收敛全,苦降泄燥亦坚

2、阴,咸泻散结和软坚,甘补和中急能缓,淡渗利尿记心间。五味阴阳如何分,两句短歌记在心,辛甘淡味属于阳,酸苦咸涩俱属阴。辛味:如麻黄、薄荷 治疗气滞血瘀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甘味: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能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故有甘能解毒之说。 有甘能解毒之说的哪两位中药?酸味:多用于滑脱不禁的证候,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泄:1、通泄:如大黄泻下通便 2、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能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3、清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火,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证。 治疗胃

3、热呕吐的药物有哪些:1、枇杷叶2、竹茹 3、芦根 4、白茅根咸味:用于瘰疬、瘿瘤, 芒硝泻下通便 鳖甲软坚消癥淡味:能渗、能利薏苡仁,通草等俱有通经下乳的药物:通络下乳的:通乳:1、通草、2、王不留行、3、穿山甲、4、漏芦涩味: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汗,止酸止痛 浙贝也止酸止痛归经:杏仁、桔梗能止咳、平喘归肺经;全蝎能止抽搐,归肝经。 全蝎、蜈蚣、地龙、乌蛸蛇都归肝经。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单行: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 名清金散 安胎药物七情:相须、相使都是增强疗效。相使:如黄芪和茯苓相畏、相杀都是减毒;一种关系,两种说法,相恶:减效(降低疗效)

4、 相反:能产毒或增毒 相须:增强疗效,石膏与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相使:增强疗效,黄芪与茯苓是相使,茯苓能提高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相杀:姜杀星夏。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十八反 必考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苦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太子参、拳参、党参不反藜芦 西洋参有争议 十九畏 必考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5、人参畏五灵脂。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大剂量和小剂量的要记大剂量:威灵仙治骨鲠 土茯苓治梅毒 黄芪 石膏小剂量:大戟 芫花 甘遂 朱砂 细辛先煎矿物、贝壳类 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20-30分钟, 生川乌、生附子等毒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也宜先煎。后下:久煎其前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 久煎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包煎: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务;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

6、 冲服:芒硝入水即化第五单元 解表药 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1、麻黄:1、外感风寒2、实喘、3、利水消肿解表药中,利水的有,麻黄和香薷2、桂枝: (1)、表证虚实都能用;(2)、里证,里寒,里虚都用, 即表里虚实寒证都能用;(3)、助阳化气3、紫苏:(1)、行气宽中;(2)、解鱼蟹毒;生姜 (3)、安胎(气滞) 砂仁 生姜解鱼蟹毒4、生姜:(1)、呕家圣药, (2)、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即解药物毒)和解鱼蟹毒。(3)、温中止呕 疮家圣药:连翘 5、香薷:(1)、夏月之麻黄; 6、荆芥:(1)、外风通用;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均可广泛使用 (2

7、)、透疹; 荆芥解表力大于防风(3)、炒炭能止血; 除了辛凉解表药中的透疹的药有2个:紫草 、荆芥7、防风:(1)、治风通用药;内外风都能用,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8、羌活:(1)、上羌下独; (2)、太阳头痛;9、白芷:(1)、阳明头痛;阳明头痛要药 眉棱骨痛,治阳明头痛要药。 (2)、通鼻窍:辛芷苍夷(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 (3)、止带: 白芷、(白果、山药、芡实、莲子) 4、排脓:(黄芪、苡仁、穿山甲、天花粉、鱼腥草、败酱草、桔梗)10、细辛:(1)、少阴头痛; 独活也治少阴头痛 (2)、通鼻窍 (3)、温肺化饮 饮证以温药和之 干姜也温肺化饮 用量:小于3 g 辛不过钱

8、11、藁本:巅顶头痛 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首选12、苍耳子:通鼻窍-治鼻渊良药。有小毒。 祛风湿,止痛-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苍术-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13、辛夷: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包煎。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1、薄荷:1、清利头目, 2、透疹;3、疏肝行气; 蔓荆子 也清利头目 疏肝行气的药:有刺蒺藜、麦芽、薄荷2、牛蒡子:利咽透疹,解毒散肿,治丹毒、麻疹牛蒡子:利咽祛痰 桔梗、射干、巴豆3、蝉蜕:开音,明目退翳 治破伤风和小儿夜啼、失音4、桑叶: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5、菊花: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6、蔓荆子:疏

9、散风热,清利头目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1、少阳证; 2、疏肝; 3、升阳;(葛根、升麻、黄芪、柴胡)升阳四药柴胡、升麻、葛根均能升举阳气,治内脏下垂柴胡退热截疟 治疟疾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善解股治疗项背强痛。10、 淡豆豉:解暑,除烦,宣发郁热第七单元 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泻肺胃实火,气分高热,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泻三焦实火,清相火 治肺燥咳嗽,骨蒸潮热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治胃热呕吐,肺痈吐

10、脓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用于疮疡肿毒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泻三焦实火 热病心烦之要药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治目珠夜痛 乳痈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 芩连柏共同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热、泻火除蒸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心火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治肾中相火4、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5、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6、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疥癣麻风,滴

11、虫性阴道炎三、清热解毒药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热毒血痢:白头翁、银花2、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疮家圣药。3、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4、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5、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6、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内服1.5-3克。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散剂服用。外用适量。 包煎7、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凉血止血的药有哪些,要总结出来8、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善治乳痈之要药。能治三痈善治肠痈:败酱草 善治肺痈:鱼腥草 9、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

12、利关节。治汞中毒(治疗梅毒用轻粉)及杨梅毒疮。11、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为治肺痈之要药。12、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13、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有毒14、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15、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还有金银花,治阿米巴痢疾16、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17、邪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内服,0.5-2克,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本品有毒。截疟药每年必考 青蒿18、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半支莲: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癌证19、熊胆:清热解毒,

13、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内服:0.25-0.5克,入丸散。20、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21、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四、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骨蒸劳热2、元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用于白喉 骨蒸劳嗽3、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无汗骨蒸 有汗骨蒸是地骨皮4、赤芍:泻肝火 还有夏枯草、槐米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用于水火烫伤还有白及 石膏、地榆、大黄五、清虚热药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邪胆子截疟) 劳热骨蒸。 夜热早凉 骨蒸劳热生地从考试角度:解暑药有青蒿、藿香、佩兰、滑石2、白薇:清热凉血,利尿

14、通淋,解毒疗疮。 善治阴虚外感3、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有汗之骨蒸,善清肺火4、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小儿疳热5、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第八单元 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新瘀宿瘀皆化2、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治乳痈和肠痈,痔疮肿痛 可回乳3、番泻叶:泻下通便。4、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二、润下药1、火麻仁:润肠通便。2、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四、峻下逐水药1、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0.5-1克 泻经遂之水2、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3、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

15、虫疗疮。4、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5、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0.1-0.3克喉痹 络石藤也治喉痹第九章、祛风湿药1、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少阴头痛2、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30-50 g 消痰水3、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先煎0.5-1小时,用量1-3 g4、蕲蛇:祛风,通络,止痉。5、乌梢蛇:6、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吐泻转筋 7、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8、防已: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用于小儿行迟10、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血,胎动

16、不安。艾叶第九单元 化湿药1、藿香:化湿,解暑 ,止呕2、佩兰:化湿,解暑 用于湿滞中焦证 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4、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消除湿滞痞满要药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安胎 ,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 紫苏6、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脾胃虚寒呕吐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1、茯苓:利水消肿、渗湿- 水肿,健脾,安神2、薏苡仁:消水利肿、渗湿,健脾,除痹。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肺痈、肠痈3、猪苓:利水消肿、渗湿 利水作用强于茯苓4、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泄肾与膀胱湿热。泄相火5、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包

17、煎。6、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 湿疹 痱子7、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治黄疸要药。 配栀子、大黄应用于湿热型黄疸 配附子、干姜应用于寒湿型黄疸 8、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善治石淋 毒蛇咬伤9、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烧烫伤,毒蛇咬伤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先煎30-60分钟 川乌 先煎0.5-1小时2、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3、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引火归元。 善补命门之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4、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止

18、泻 厥阴头痛 、胃寒呕吐、五更泻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1、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善理脾胃气滞,湿痰、寒痰、胸痹 2、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3、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可用于产后腹痛4、木香: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善行脾胃之滞气,即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 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黄疸 秦艽5、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 治头癣6、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为妇科调经之要药。7、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泻里急后重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1、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2、神曲:消食和胃3、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4、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消痰 5、鸡内金:

19、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砂石淋证,胆结石。四金汤:鸡内金、郁金、海金砂、金钱草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1、苦楝皮:杀虫,疗癣 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2、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痢疾里急后重,薤白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1、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治多种出血证,尤善治尿血2、大蓟:凉血止血,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3、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善治下部出血 痔血 烫伤、为治烫伤的要药。芒硝也治痔血 治疗烫伤的药有:地榆、大黄、虎杖、芒硝、煅石膏治上部出血的是:白芨4、白茅根:胃热呕吐5、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有止血而不留瘀 各种内外出血证。本品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于

20、虚损的劳伤。6、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 瘀滞的是大蓟7、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善治肺胃出血。上部 下部地榆 手足皲裂及肛裂8、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于宫冷不孕等 善暖下焦胞宫 虚寒性出血 桑寄生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为血中气药 为头痛要药2、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善行血中气滞,为止痛良药。3、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4、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风湿肩臂疼痛5、乳香与没药: 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需包煎6、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用于心胸刺痛活血安神: 重

21、镇安神:朱砂、磁石; 祛痰安神:远志; 解郁安神:合欢皮; 清心安神:百合;7、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滞腹痛 瘀滞斑疹色暗8、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用于肺痈、肠痈9、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10、牛膝:怀牛膝偏补肝肾, 引血、引火下行; 川牛膝偏于利水,引水下行, 肉桂引火归元11、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所有藤类的药物,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12、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为骨伤科要药13、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为治湿痰要药 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治梅核气 有小毒2、天南星:燥湿化痰,祛

22、风解痉,消肿止痛。 善祛风痰 治破伤风 天南星、防风、蝉衣3、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豁痰 经络之痰 经遂之水的是: 搜剔内外痰结4、旋覆花:降气化痰行水,降逆止呕 包煎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5、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虚劳咳嗽 乳痈,肺痈 虚劳骨蒸的是:一痈:是指乳痈 二痈:是指乳痈、肠痈 三痈:乳痈、肠痈、肺痈三痈每年必考6、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7、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用于热痰咳嗽 肺痈、肠痈8、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用于热痰咳嗽 胃热呕吐 吐血、衄血、崩漏 大蓟也治 吐血、衄血、崩漏 9、桔梗:宣肺祛痰,利

23、咽排脓 咳嗽痰多寒热皆宜。治疗咽痛喑哑、肺痈蝉衣:失音10、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新久、寒热咳喘皆宜11、百部:灭虱杀虫 新久、寒热咳喘皆治12、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凡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13、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为治嗽要药14、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胃热呕吐15、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治疗肺热咳喘16、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1、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清(寒)镇(质重),用于小儿惊风、癫痫、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大黄、芒硝 忌火煅及久服,每次0.1-0.5g ,入丸散服2、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煅用)

24、, 纳气定喘(煅用)代赫石纳气定喘、止血3、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治滑脱不禁证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用于外阴血肿 1.5-3g 必考5、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6、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祛痰安神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石决明是鲍鱼的壳2、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外用燥湿收敛。10-25g 宜打碎先煎。3、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收敛固摄,软坚散结 治滑脱诸证,锻牡蛎有收敛制酸作用 龙骨长于镇惊安神 4、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 喘息、止血 吐血、衄血、崩漏。5、

25、刺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苍术祛风明目6、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热极生风证,皮肤瘙痒等水煎1-3g 研末每次0.3- -0.6g7、牛黄: 化痰开窍,凉血息风,清热解毒。用于口舌生疮,每次0.15-0.35g 研末敷患处。8、天麻与钩藤:天麻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可清热,长于肝热生风证。 天麻治头晕,虚实皆可,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天麻能治痹证9、地龙:主下行主通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肺热咳喘。能治热淋10、僵蚕、全蝎、蜈蚣:治蛇虫咬伤 要区分毒蛇咬伤 僵蚕有化痰散结之功 用于皮肤痒疹等全蝎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

26、,又攻毒疗疮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1、麝香、冰片: 麝香性温,为温开之品,冰片性微寒,为凉开之品,开窍力较麝香为逊,冰片:主治热闭神昏,兼治寒闭 用于口舌生疮、耳道流脓 麝香入血分善于活血通经,用于胞衣不下、胎死腹中、疮疡、还能催产下胎2、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用量0.3-1g。不入煎剂。入丸、散。3、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木瓜化湿和胃,远志宁心安神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1、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补气安神的药物是人参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生津清热的是西洋参 生津止渴是人参3、党参: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4、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补气而不刚

27、燥,补气力缓, 用于肺脾气阴两虚证。5、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补肺气6、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气虚胎动不安 白术补脾气 止汗安胎7、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8、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 心动惊,脉结代。解疮毒,解内科热毒,解食物毒,解药物毒,解农药毒,解重金属毒。 补阳药9、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疮疡久不收敛,配黄芪用于须发早白。须发早白的药有:侧柏叶、旱莲草、何首乌、熟地、鹿茸10、淫羊藿(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11、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用于宫冷不孕12、仙茅:温肾壮阳,

28、祛寒除湿。13、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肾虚胎动不安 治阴囊潮湿 14、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止血安胎:艾叶、桑寄生、续断15、肉苁蓉:用于不孕不育16、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用于脾肾阳虚五更泻。纳气平喘:补骨脂、磁石、代赭石、沉香17、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18、菟丝子:补阳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肾虚胎动不安肾阴虚、肾阳虚证。配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子衍宗丸)19、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20、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21、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22、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29、。 当归、鸡血藤23、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生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24、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兼补气、化痰 北沙参养阴优25、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26、麦冬:润肺养阴,生津。27、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28、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29、女贞子与旱莲草:旱莲草能血止血30、龟甲与鳖甲:均能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龟甲补肾健骨,鳖甲长于软坚散结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1、麻黄根: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兼治盗汗2、浮小麦:回表止汗,益气清热。 主治盗汗,兼治自汗。 麻自浮盗3、五味子:收敛固涩。用于久咳、久泻、自汗、盗汗4、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30、。用于蛔虫腹痛5、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用于失音 蝉衣6、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止泻行气的药物7、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止泻兼止血 主治虚寒性下痢脓血 热毒血痢:金银花、白头翁8、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虚汗不止,元气欲脱9、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主治肾虚遗精滑精10、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并重11、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用于崩漏下血,肺胃出血 ,创伤出血 乌贼骨 白芨 外伤出血的是12、芡实:益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止泻兼除湿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1、硫黄: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用治疥癣,湿疹2、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豁痰:白芥子 消痰:莱菔子 坠痰:朦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