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天津是潜力巨大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心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同时,天津也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面对这些优势,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其给天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天津现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不能与这些定位相匹配。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合理配置区域资源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该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天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政策。科
2、学合理的确定符合天津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政策,用以指导实践,不仅有利于天津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而且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带动天津经济全局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以天津市为具体研究对象,立足天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天津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天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考虑“十二五”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力求科学、合理、恰当的确定主导产业,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一、区域主导产业相关理论(一)主导产业的内涵及特征1主导产业定义最早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华尔惠特曼罗斯托。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前进冲击力之所
3、以能够保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1经济各部门被罗斯托分为三类,“一是主导增长部门,二是辅助增长部门,三是派生增长部门。” 2在罗斯托之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主导产业”的定义,理论界进行着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一般观点认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若干个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较大的增长潜力,它能推动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并能推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2、主导产业的特征一是主导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在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下,能够快速的将高端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进步的动
4、力,实现高速发展。二是主导产业不仅能够自我快速发展,还能将发展成果广泛扩散到其上、下游的产业部门,带动这些产业快速发展,从而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目标。3、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区别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这三个概念在实际研究中经常容易被混淆,三个概念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尽相同,三者各有各的特点,同时,他们各自在产业体系中占有不同的位置,作用也有差别。(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支柱产业一般来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总产值在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规模是支柱产业主要
5、强调的概念,产值是支柱产业的主要表现。而主导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上。技术创新、需求弹性以及关联扩散效应是主导产业区别于支柱产业的特点。有些支柱产业是从主导产业发展而来的,有些则不是。而主导产业有些会成长为支柱产业,有些则不会。“只有那些资源禀赋好,市场潜力大,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替代的产业才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3 (2)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关系优势产业是指在当前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业效率较高的产业或部门。优势产业的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占有稳定的市场比例,对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贡献。其继续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
6、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有限。“优势产业主要强调的是产业具有的天然禀赋,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行为的良好运行状态。”4主导产业必然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从而全面有效的刺激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优势产业不不必然是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是其是否为主导产业的判断标准。(二)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基础1、国外学者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李嘉图通过研究单一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两种相同产品的成本上的差异,对比较优势的存在进行了证明,比较优势理论以比较成本理论为基础,形成关于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比
7、较优势理论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前者认为,一个地区应优先发展的那些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经济力量;后者则强调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比较幼小的产业在市场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需要扶持。”5“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该理论认为,“各个地区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地区应优先发展那些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业,并同其他地区进行产品贸易和交换。”6(2)主导产业理论罗斯托认
8、为,在任何时期,若干主导部门的迅速扩张是一个经济系统保持前进冲击力的原因。这些主导部门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同时带动了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最终拉动了这个地区的整个经济的发展。“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主要产生三种效应,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 7罗斯托还把经济的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走向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8每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3)“产业关联度基准”和“比较优势基准” “产业关联度基准”和“比较优势基准”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尔伯特.赫希曼提出的,具有深远的影响的。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产业关联度基准是指:
9、“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作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即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只有这样的主导产业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最终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9比较优势基准是指“选择具有某种资源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资本充裕的区域应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10 2、国内学者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国内的学者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始终与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等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其目的多是对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周振华、王岳平等。(1)周振华“三
10、条基准” 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振华博士提出了以结构矛盾缓解来推进整个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基本框架。同时, 他在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共性后,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三条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以增长后劲作为基准,就是要重点扶植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也许这些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并不高,但它们所创造的供给具有支撑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功效” 。“以短缺替代弹性作为基准,就是要重点扶持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的产业,以满足社会最迫切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 “以瓶颈效应作为基准,就要重点扶持那些瓶颈效应较大的产业,以减少瓶颈制约所造成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常
11、滞存。”11 周振华提出的三条基准更适于在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后,针对经济发展的不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作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补充基准加以使用。(2)王岳平“五条基准” 王岳平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要采用五条基准,即:“高需求收入弹性基准、高生产率上升基准、高技术扩散与带动基准、动态比较优势基准。”12 并依据其提出的五条基准, 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对中国制造业各部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研究进行计算排序。(3)何景明、卢旭(1998)提出选择采用四条基准:“市场需求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资源有效配置基准、经济利益比较基准。”13(4)关爱萍、王瑜(2002)提出选择采用六条基
12、准:持续发展基准、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效率基准、技术进步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竞争优势基准。14(5)谢奉军、黄新建(2005)提出选择采用五条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发展潜力基准、比较优势基准、技术进步基准、社会效应基准。”15总得来说,选择某一区域的主导产业,必须考虑当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来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优势更优,强势更势,提升该区域的实力、活力、竞争力。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根据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原则着手。1、产业成长优势主导产业在供给方面应有较高的产出增长率,在需求方面应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在该
13、地区的不同产业中具有增长优势,有长远的快速发展空间、强有力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能够具有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产业效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大。2、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每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所在区域硬件环境的约束。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必须要适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技术进步优势企业提高收益、产业进行升级、社会经济发展都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想要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快速的增长优势、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具有技术进步优势,并且能够体现现阶段产业结构层次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4、关联扩散优势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这个地区经济
14、发展的重要动力。主导产业应与其前后向产业有较强的关联性,不断将自身的优势扩散到相关其他产业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二、天津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共有和平区、津南区、滨海新区等在内的13个市辖区和宁河、静海、蓟县三个市辖县,总面积1194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13.15万。近几年来,天津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关系天津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若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
15、的变化,最终有效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一)天津市产业发展概况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中国传统与当前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后,天津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8.4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76.68亿元,增长12.7%,其中工业增加值6678.60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
16、.03亿元,增长12.5%;服务业比重达到47.0%。”16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天津生产总值结构由1.8:55.2:43演进为1.3:51.7:47。(表2-1)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有明显提高,呈快速上升趋势。此外,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有2008年的11.8:42:46.2演变为2012年的8.9:41.2:49.9(表2-2),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表2-1:天津市2010年-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年份产业结构全市生产总值比重2010第一产业1.6 第二产业
17、52.4 第三产业46.0 2011第一产业1.4 第二产业52.4 第三产业46.2 2012第一产业1.3 第二产业51.7 第三产业47.0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13)2、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天津市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狠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3年达到26400.37亿元,增长13.1%。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9.3%。天津目前已经有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
18、项目、好项目,已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服务业方面,2013年,天津市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旅游项目建成开业,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全市金融机构数量增长4.8倍,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9%和13.4%。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19万亿元。自主创新方面,2013年,建成全国首家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电动汽车、3D打印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2410家。全市专利拥有量达到68540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8%。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前
19、列。17表2-2:天津市2010年-2012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年份产业结构就业比重2010第一产业10.1 第二产业41.5 第三产业48.4 2011第一产业9.6 第二产业41.4 第三产业49.0 2012第一产业8.9 第二产业41.2 第三产业49.9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13)(二)天津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天津的产业结构并是尽善尽美的 ,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 :1、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还需调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强。2、产业内各部门发展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大。3、产业链条层
20、次不合理,仍旧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4、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缺少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5、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初步显现,亟待提升;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三)天津市产业发展问题分析1、综合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天津第三产业在2012年比重提高到了47%,但其仍显落后,与同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表2-3)。第三产业的比重低及不稳定,对弥合产业差距、扩大消费、就业需求将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地方财政收入、自主增长能力均不能健康发展,从而形象天津城市定位。表2-3:中国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
21、构成统计(地区生产总值=100)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北京0.822.876.4上海0.639.460天津1.351.747广东548.846.2重庆8.245.237.9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013)2、产业内各部门发展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内各部门发展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大。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4578.40亿元,增长29.3%,重工业18849.10亿元,增11.9%,轻、重工业比达 1:4.12,二者发展极不均衡 。 3、产业链条层次不合理近年来,天津的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入资本技术密集型。但在产业链条层次上,生产制造环节明显重于研发设计和
22、品牌营销环节;在生产环节上,下游生产多于上游生产,离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目标距离明显。4、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天津市自己拥有高校和科研单位众多,周边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也不少,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天津却没有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大量的科技力量、人才和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企业和市场的生产力与优势,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三、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分析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主导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替,韩国、日本等国家通过扶持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抓好主
23、导产业的确立和发展,也就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发展完善的主导产业将有利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分析日本主导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体现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过程,“二战后日本主导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钢铁、化学为主的重化工业阶段;汽车、家电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阶段;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阶段。”18 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产业发展的先进趋势、技术以及信息涌入日本,日本开始了重化工业化进程。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民众对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促使了重化工业迅速的得到了恢复,从而战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钢铁工业是重化工业的主导行业,起到了带动整个产业以及其他产
24、业的积极作用。首先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精密机械与仪表产业的发展。其次20 世纪 60 年代,钢铁工业不能满足于过去的那种以水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为辅的模式,促进能源产业的转型,日本转变现有的电力能源结构,开始了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新格局。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能源产业的发展。最后,钢铁、能源、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资源近乎枯竭,然而,日本拥有了海外殖民地使其“进口”了的大量能源和资源,带动了铁路、海运等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时,战争的需要促进日本船舶工业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当时该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
25、对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本很容易的摆脱了二战战败的恶果,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得以恢复。20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日本在战后迅速恢复了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工业化代表的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这就是以汽车、电子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18日产、丰田等知名品牌就是在当时产生的,这些品牌在当今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正是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各国经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日本却稳中有快的发展起来。这是日本汽车、电子工业等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的结果。首先,汽车、电子工业的发展是企业自身科技创新的
26、结果,科技的力量使产品本身的成本进行了降低,同时也使产品拥有了的良好的质量和口碑,从而远销海外市场,促进日本出口量的增长,并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了相当分量。然后,汽车等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包括上游的矿业、钢铁、精密仪器等产业,下游的运输、能源科技等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从而带动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的信息产业开始发展,于 1984年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改变了传递信息的传统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信息产业主要涵盖信息通信产业、通信机械、电器机械等产业。信
27、息通信产业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信息通信产业与通信机械、电器机械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信息通信产业的。前者的发展催生和促进后者的出新和发展,后者的发展又返货来为前者提供设备支持。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可以单独发展的,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定要有其他产业作为支持,并对其他产业具有带动作用。 (二)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分析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与天津均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并起到增长极带头作用,因此,研究北京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天津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国后直到70年代末期,北京始终以工业发展为重心,先后以重化工业、轻工产品等为主导,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
28、变。”19同时,这种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并不科学。逐渐的,北京本来就十分缺乏的能源、矿产、土地和水资源被过度的消耗,工业废渣、废气、废水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从1980年直到90年代后期,粗放发展的恶果逐步显现,北京也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产业机构调整上,首次提出了“首都经济”,从工业经济为主导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转变,工业上则主要以新型家电制造业为主导。90年代后期,北京重点放到了以计算机、通信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上,IT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21世纪初期,全球性的IT业不景气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带来了阴霾,北京又将发展重点放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
29、“首都经济”逐步明确。北京确立了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点。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以无线通讯、网络、传媒、咨询、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现代服务业,以生物工程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环保等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三足并立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三千多年历史,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加上申奥成功的影响,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另外旅游产业涵盖面广,其游、住、行、食、购、娱六大要素涉及众多行业,因此旅游业也作为北京市的主导产业,为众多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天津以及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信息畅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优势。然而
30、从历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来看,北京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强。原因一是北京的主导产业虽然在全国位于领先,但是各产业自身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原因二是北京的几个主导产业之间融合不够,例如:北京的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就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原因三是北京与周边的城市和地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均存在着壁垒,合作的力度不够,北京应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中考虑新型主导产业的确立和现有主导产业的发展。四、天津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天津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这些城市定位给
31、天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也对天津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上文分析的天津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天津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的差距,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艰辛的过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是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政策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的关键。只有正确选择并大力发展坚实的主导产业,不仅能支撑现阶段经济发展,更能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较强活力和具有巨大增长潜力,才能迅速为天津积累更多的资金、生产生活资料、先进技术,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带动天津全盘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天津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本文以比较优势基准和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值增长率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再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和产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天津市的主导产业。 (三)天津市主导产业的定位及分析本文中天津主导产业的各项选择指标主要依据天津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出。为研究的计算方便,参考天津工业经济的特点,笔者将统计年鉴中相关的产业部门进行合并。在全市的39个产业部门中,集中选择22个产业部门作为天津主导产业的选择范围。本文均以合并后的22个产业部门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表4-1)主导产业的特征之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