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99KB ,
资源ID:84769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76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诗鉴赏20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诗鉴赏20首.docx

1、新诗鉴赏20首新诗鉴赏20首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刘大白是中国新诗最早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开始用白话写诗了,常为文学史家们称道的代表作有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等。但真正从诗的角度来看,最为精美之作大概还要数这首秋晚的江上。在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诗作中,对“不公!”“不平!”;“夺布充公”、“押人太凶”之类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控诉,虽极具现实意义,但因文字毕竟太过直白,意蕴太过简陋,而导致了诗味的贫弱与寡淡。秋晚的江上则大不同了,在这首诗中,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

2、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就诱人瞩目,就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仅凭可以诱发的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但诗人

3、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进而叫人联想到的是: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于是,在一首寥寥数语的小诗中,不仅以“倦鸟驮着斜阳”的壮阔意象动人心弦,更以鸟儿的心灵波澜,事件的折起伏,增加了诗境的意蕴与张力。 在这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句于“红颜”,又给人生机勃发之感。这“红颜”,尽

4、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 “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 胡适:四月二十五夜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

5、拉斯, 几乎全忘了我自己。 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愿意! 怕明夜云密遮天,风狂打屋,何处能寻你!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开创者,是他的尝试集,拉开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发展的序幕。但长期以来,对于胡适的现代白话诗歌创作,文学史家们更多肯定的是其首创之功,而对其艺术价值关注不够。在胡适最早的“尝试”之作中,确有一些看起来太不像诗的“诗”,但亦有某些篇什,是达到了很高的诗艺境界的,四月二十五夜即乃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颇为真纯的白话诗。句式自由,错杂散漫,悉凭心性,但又节奏和谐,押韵亦较严格,读来有着整体的诗之音律美。从用语来看,率真随意,平

6、白易解,却又富有诗意张力。如开篇之句:“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就诱人耽读。句中所使用的“吹了”、“卷开”、“放进”这样几个动词,看似轻巧随意,实则意趣盎然。不仅由其紧密连贯的动态过程,写出了期待月色的心情,同时叫人想到的是:那被挡在窗幕外面的月光,已窥侯多时了,也早已在急切地等待着扑到的面前了,故而灯光一灭,窗幕一卷,就涌流而进了。仅由此句,就不仅写出了月光之动感,亦赋予了月光以灵性。 惜月爱月之诗,中外文学史上比比可见,而胡适这首白话诗,仍能以新颖的构思,创造出别一种发人深思之诗境。面对月光,难以入眠,但那不是缘于李白那样的故乡之思,而是由月光唤起的“过来哀怨,过来情思”。对于

7、月光此举,的初始心情是矛盾的,本欲将其推出,但又觉歉对急切涌进与之相会的好意。更为重要的是,必会体验到,在月光唤起的以往的“情思”中,尽管伴随着“哀怨”,也隐含着忆念的甜蜜。于是,终于悟到:这饱含哀怨的“情思”,才是个人真切的生命过程,而自己终日沉浸于书本上的“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实在是忘记自我、迷失自我了。 回归自己的性灵,回归个体的生命,回到与月色相伴的人生,“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愿意”,这就是胡适寓于此诗中的人生启示。而在这启示中,涌动的不也正是张扬自我、呼唤个性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样一类“五四”时代大潮的潮音吗? 郭沫若:夜步十里松原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

8、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样那样的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 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的诗,长期得享极高的声誉。尤其是诗集女神,一直被许多学者夸耀为中国新诗辉煌成就的典范,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在“五四”时代的特定背景下,女神中的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太阳礼赞、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作品,的确曾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飚突进般的气概,震撼过无数读者的心灵。然而今天,时过境迁之后,当我们

9、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似乎已很难为之打动了,已不易从中得以诗意的满足了。甚至会因其激情的虚泛外露,宣传鼓动目的的过于明确,敬而远之了;甚至会对其中充斥着的“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凤。/凤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之类的狂呼乱叫,心生厌烦了。当我们以更属于文学的眼光予以审视时,不能不进而遗憾地发现,在郭沫若的诗作中,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淘洗之作实在是寥寥可数。除早已广为人知的地球,我的母亲与天上的市街之外,仍具艺术生命活力的,大概就要数收录于诗集女神中的这首夜步十里松原了。 夜步十里松原,虽一直不怎么为

10、人注目,但在郭沫若的诗歌中,诚属一首玲珑剔透、情真意切、韵味幽深的佳作。这首诗,抒发的是于夜色中漫步海边一片松原时的感受。诗中,虽亦气势壮阔,但这壮阔气势的形成,不像太阳礼赞、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之类作品那样,多赖激情外露的叫喊,而是基于“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这类出之于诗人独特想象力的意象造型,以及由白茫茫的大海、清寥的星空、肃穆的十里松原交相辉映而成的博大浩渺的诗意空间。 在诗人所表达的对“高超,自由,雄浑,清寥”的天宇的礼赞与向往中,读者当然可以感受到“五四”时代精神的折光,但我们由文本得到的更为强烈的感受是:面对大海,仰视星空,漫步于十里松原的诗

11、人,似已忘记了时代、民族,乃至自我的存在,而是已全然沉浸到了与大自然化为一体的欣悦体验之中。此时此刻,诗人体验到的是:自己身体中那一枝枝激动的神经纤维,已完全外化为十里松原上那一枝枝高擎的手儿,在礼赞着天宇世界的神圣与伟大,在向往着与天宇世界的交汇与融合。显然,正是诗中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情怀,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宏阔的诗意境界,铸就了这首诗的生命之魂。 徐玉诺:小诗 太阳落下去了, 山,树,石,河, 一切伟大的建筑都埋在黑影里; 人类很有趣的点了他们的小灯: 喜悦他们所看见的; 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 徐玉诺,又名言信,笔名红蠖,河南鲁山县人,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其人赤诚淳厚,热衷公益,

12、不畏权势,特立独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其诗作语言清新,诗风朴实,寓意深刻,成就颇高,曾深得鲁迅、茅盾、叶圣陶、瞿秋白、郑振铎、朱自清、闻一多等人推赏。叶圣陶曾在玉诺的诗一文中赞其诗曰:“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而在我看来,徐玉诺的诗,更为值得重视之处是:超民族、超现实、超时代的宇宙情怀。我们仅由这首描写夜色的小诗,便可窥知徐玉诺诗的境界高度。 凡是读过徐玉诺这首小诗的人,相信都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是一首真正称得上“天然去雕饰”之作。很白话,但又很诗意;文句很浅显,但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诗人由太阳落下去之后的夜色着笔:“太阳落下去了,/山,树,石,河,/

13、一切伟大的建筑都埋在黑影里”。完全是随意道来,如话家常,但呈现出来的则是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不论自然万物,还是人类的伟大建筑,经由夜之“黑影”的轻轻一“埋”,便杳无踪迹了。但人类毕竟是伟大的,他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他们要设法抗拒这黑夜世界。于是,他们点亮了灯盏,“喜悦他们所看见的;/希望找着他们所要的。”由诗境可见,诗人选取的是高超的俯视人间的视角,体现的是叔本华推崇的“世界眼”,于是,才会有“人类很有趣”这一超逸之感,看见的才是人类点亮了“小灯”这一近乎童话的美妙世界。 这首小诗,既是一曲不懈追求的人类世界的颂歌,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夜之颂歌。有了夜,才有了灯,才有了人类对光明的追寻,才有了

14、希望与未来。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人类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那大概也就没有了“灯”的发明与创造,没有了对光明的期待与向往,也就会减少多少生活的诗意。 刘延陵:夕阳与蔷薇 1 橙红的落日 已经要跑到树梢之下。 他还把半个脸儿露在树底顶上, 看住一朵大而白的蔷薇 2 他俩厮守了一天, 有时脉脉无言地对着, 有时他在上面一步两步地徘徊着, 她在下面吟叹似地摇摆着, 无声的,云儿草儿所不能了解的言语, 替他俩传达了多少柔微的悲哀。 如今,他却要离她而去了。 3 他看着她, 一步步向后倒退着跑。 她雪一般的脸上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黄金, 这是他临别所赠的爱哟。 4 夜从东方赶来, 他只得向树梢

15、之下退去。 树儿遮住了他的眼光了, 她的脸立即苍白得同石膏的造像一般, 簌簌地抖颤起来。 一会儿细碎闪烁的金光 又像筛下的一般落在她的脸上, 他又从树叶儿底空隙里窥见她了。 5 于是拥护着她的城墙的绿叶 一齐沙沙沙沙地摇摆鼓噪起来: “哦! 皇帝这般眷恋我们的后呀!” 刘延陵,安徽旌德县人。是中国第一代白话诗人,是“五四”时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员,是中国第一本新诗诗月刊的主编,也是第一个介绍法国象征派的新诗及其理论至中国的拓荒者。抗战爆发后,赴南洋任教,后从事新闻工作,担任过新加坡联合的总编。刘延陵的诗,体物入微,想象卓异,语言清新,意味隽永。 太阳,朗照乾坤,普惠万物,常得文人墨客们“伟大”、“

16、崇高”、“神圣”之类的膜拜与礼赞。而在这首夕阳与蔷薇中,诗人则为我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别样的太阳形象:缠绵的太阳、多情的太阳、平凡的太阳、无奈的太阳。 诗人以真正属于诗人的超迈、奇幻而又灵透的目光,竟于纷纭的宇宙万象中,发现了高空中的太阳与地面上的一朵“大而白的蔷薇”之间的秘密:他们像是一对心照不宣的恋人,一个在天上徘徊眷顾,一个在地下摇摆传情,脉脉无言,终日厮守。夜,从东方赶来了,太阳不得不离去了。无奈的太阳,只能将爱意化作淡淡的金光,洒落在蔷薇雪一般的脸上。树儿遮住太阳的眼光了,蔷薇悲伤得簌簌抖颤。太阳不忍,亦再一次从树叶的空隙里向蔷薇探视。诗人让我们看到的,就是悄然发生在天地之间的这样一

17、场真挚而又悲凄的爱情。这爱情的图景,动人心弦,又引人沉思。 太阳是高高在上的,但他所中意的不是同居天空中的星月,不是巍巍高山,浩浩江海,而竟是掩抑在葱茏草木中的一枝花朵。而且,太阳所锺情的,不是媚颜顺从的葵花,不是妖冶多姿的桃花,不是华丽富贵的牡丹,而是洁白而又多刺的蔷薇。太阳是强大的,但在沉沉袭来的夜色面前,却又无可奈何。这其中,又隐含着诗人怎样的机心呢?如果我们联想到是诗人曾是“五四”新文学浪潮中极为活跃的一员时,在为这太阳与蔷薇之间的爱情所打动时,似乎又隐隐可以感受到向往个性自由、追求人间平等这样一类伟大时代精神的折光。 刘延陵: 竹 几千竿竹子 拥挤着立在一方田里, 碧青的, 鲜绿的,

18、 这是生命的光, 青春的吻所留的润泽呀。 他们自自在在地随风摇摆着, 轻轻巧巧地互相安慰抚摩着, 各把肩上一片片的日光 相与推让移卸着。 这不又是从和谐的生活里 流出来的无声的音乐么? 在中国人的文化喻象中,竹得“君子”之美誉,常为画家所绘,诗人所咏。画史上,以画竹成为旷世名家的即有宋代的文与可、清代的郑板桥等人;诗史上,为人称道的颂诗名句即有“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李白);“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王禹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等等。但在中国传统诗画中,竹子备受推重,多取其刚健不屈、高风亮节之意,而在中国现代

19、诗人刘延陵(1894-1988)笔下,我们看到的则是诗人经由独特观察而体悟到的自己的“胸中之竹”。这是一片氤蕴着青春活力之竹,一片洋溢着人间温情之竹,一片流溢着宇宙精神之竹。 竹之特征,固可见“犹自青青”、“孤贞傲寒”之类,而诗人首先着笔的则是:“几千竿竹子/拥挤着立在一方田里”。这开篇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乃诗人造境取意之本。诗人以“拥挤”二字,不仅展现了竹林生机勃发,纷繁茂盛之象,更为重要的是,捕捉到了全诗高妙境界创造的契机。在一般人心目中,“拥挤”,尤其是处于生命勃发之期的“拥挤”,本是极易萌生隐忧的。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龌龊与争斗,阴谋与暗算,巧取与豪夺,便常常是与这“拥挤”有关。而诗

20、人让我们看到的则是悄然发生在竹丛中的这样动人情怀的一幕:虽然“拥挤”,但竹子们,不是相侵相扰,而是“轻轻巧巧地互相安慰抚摩着”。且“各把肩上一片片的日光”,相与推让着;“相与推让”之不可,则径直“移卸”着。诗人就是这样,透过本系堪忧的“拥挤”,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幅生命个体之间赤诚关爱的美好图景,而这,不正是庄子所向往的“不争不待”的人类生存理想吗?不正是老子所礼赞的“利而不害”的宇宙大道之缩影吗? 在语言方面,诗人亦精心锤炼。以“青春的吻所留的润泽”状竹色之“碧青”与“鲜绿”,既写出了竹子们青春靓丽的“生命之光”,又写出了其鲜润可感的“生命湿度”;“轻轻巧巧地互相安慰抚摩着”一语,既写出了竹子

21、们女性般的温柔与细腻,又可见其相互之间的情真意切;日光原本普照竹茎、竹叶,而诗人让我们注目的则是竹子们“肩上的日光”,这不仅强化了竹子的人格特征,亦使原本无形体的“日光”具有了形体感与重量感,并进而使竹子们的“相与推让”与“移卸”更为真切生动,也更显珍贵。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第一代白话诗人之一,刘延陵的作品不是很多,诗名似也不高,但仅凭这样一首语言精到,流溢着人间情怀,且达到了很高宇宙精神境界的竹,诗人就足可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居一席之地了。 傅斯年:老头子和小孩子 这是十五年前的经历,现在想起,恰似梦景一般。 三日的雨, 接着一日的晴。 到处的蛙鸣, 野外的绿烟儿濛濛腾腾。 远远树上的“

22、知了”声; 近旁草底的“蛐蛐”声; 溪边的流水花浪花浪; 柳叶上的风声霹雳霹雳; 高梁叶上的风声沙剌沙剌; 一组天然的音乐,到人身上,化成一阵浅凉。 野草儿的香, 野花儿的香, 水儿的香, 团团的钻进鼻去,顿觉得此身也在空中荡漾。 这一幅水接天连、晴霭照映的画图里, 只见得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 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立在河崖堤上。 仿佛这世界是他俩人的模样。 在中国现代史上,傅斯年是一位卓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是著名的学生领袖,曾经担任过学生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但大概很少有人知晓,年轻时代的傅斯年,不仅是一位时代弄潮儿,还是一位情感细腻的诗人。这首发表于1919年发表于

23、新潮月刊1卷3号上的老头子和小孩子,就写得别有韵致,即与某些以诗为业的名家的名作相比,恐也毫不逊色。 相信读过此诗的读者,都会对诗中的画面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站在河岸上领略夏日雨后的田园风景。据诗前的附记可知,诗中的这一画面,是对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其中的老人,应当是祖父的影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其一,以鲜活的笔墨,将久雨新晴之后的田园景致,以及的欣悦之情,表达得丰沛充盈,自然天成。那蛙鸣,那蝉叫,那濛濛腾腾的绿烟,那树叶上、高梁叶上的风声,那给人浅凉的“天然的音乐”,都令人感同身受。读着此诗,会让读者不自觉地化为诗中人物,与这一老一小一同站在了河堤

24、上,而陶醉于眼前的自然景物之中。其二,诗中虽无一字涉及社会现实,但联系到诗之写作背景,不难让人体悟到,雷雨过后,那蛙鸣蝉叫的“天然音乐”,那孕育着生机的“濛濛腾腾的绿烟”,不正是所期望的“五四”浪潮能够席卷出来的自由新天地吗?其三,于“雨后晴空”之象中,又隐含进了对某种人生境界的向往。由诗之结句“仿佛这世界是他俩人的模样”可以联想到,在的记忆中,一直关爱着自己成长的祖父,虽已年迈,却似乎仍像雨后的晴空那样,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由此而唤起的的意绪是:自己,更应如当年随祖父感受过的生机勃勃的田野那样,在“晴霭照映”的时代大潮中,奏出人生的美妙乐章。读者又正可从这超逸境界中,得以人生的滋育与启迪。

25、其四,句式参差,语言平白,乡土化、口语化,却又诗味浓郁,读来亦朗朗上口。虽然,傅斯年所作新诗,不过寥寥数首,但仅由此作可知,是深得白话新诗之韵致的。 何植三: 农家杂诗 一 新豆收了; 自家做一板豆腐, 煎的煮的吃个畅快。 二 田事忙了; 去也是月, 回也是月。 三 正月初五还是游戏的日子; 他敲软了稻草, 又在檐下做草鞋了。 四 春天里养了许多蚕; 夏日来到, 破衣又露出伊的大奶奶。 五 新粟收了; 煮了一镬粟米的饭, 一碗一碗的分送邻人。 六 夜很深了, 伊还纺着纱呢, 丈夫的鼾声 和纺机的机声互相应和。 何植三,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诗人,至今,在中国文学界,仍鲜为人知。何植三的诗作虽然不多

26、,仅于1929年出版过一本诗集农家的草紫,但这位出生于浙江诸暨农村,早在“五四”时期即走上诗坛的诗人,不仅有着自己明确的诗艺追求,其作品,也因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机盎然的情趣,恬淡优美的意境,曾深为当时的读者所喜爱,并曾得到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高度评价。 这首农家杂诗,就写得情味绵绵,真切动人。在这首诗中,诗人精心选取了农家生活的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侧面,以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历历在目地展现了20世纪初叶中国乡村的芸芸世相,风物人情,由衷地表达了对以农民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的赞美,以及对纯朴恬淡的人间生活的诗意向往。 中国农民是艰辛的,终日田间劳作,但没有多少正面展现,而是用“去也是月,

27、/回也是月”进行了高妙的诗意概括。正是透过这8个字,读者不仅可以想象出中国农民披星戴月的忙碌,也会感受到诗人发自内心的对劳动者的赞叹之情。中国农民是勤劳的,春节刚过,本应是游戏的日子,而那位农民,“敲软了稻草,/又在檐下做草鞋了。”笔下的这位农民,不又正是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的象征吗? 笔下的乡村世界,是贫穷的,连女人都衣不蔽体;吃一顿自做的豆腐,就是极大的享受了。但的着眼点显然并不在于这贫穷本身,而是在于:贫穷中的农民,依然在坚守着纯朴的人性;贫穷的生活中,仍不无能够给人类以精神支撑的诗意。与之相关,我们在诗中看到的是:虽然贫穷,但谁家收了新粟,仍会将煮好的饭,“一碗一碗的分送邻人”,让其共享

28、丰收的喜悦;听到的是:夜深人静了,妻子的纺纱声,与疲累入睡的丈夫的鼾声,应和成一支小夜曲,在村街上回荡。 读着这首诗,我们不能不生出这样的感想:与富足生活中的尔虞我诈、人情冷漠、浑浑噩噩、纷扰喧嚣相比,这贫穷中的相互关爱,贫穷中的劳作奋斗,贫穷中的平静恬适,不是更值得留恋与向往吗? 何植三:夏日农村杂句 一 清酒一壶, 独酌, 伴着荷花。 二 青青的田禾里, 遮着绿萍, 浮出咻咻的小鸭。 三 “谁教你玩的? 我的妹妹!” 葱管盛着萤火。 四 母牛也呜嗥了, 皎洁的月的夜呵。 五 午后- 社庙里的石凳, 睡得这么多农夫呵。 六 放着送饭去的篮; 徘徊竹篱间, 捉蜻蜓的儿童呵。 七 “谁呢? 好凄

29、凉-唱孟姜女。“ “那是光棍阿德。” 八 许多叶儿卷舒地欢迎, 晚来的风。 九 太阳没了, 晚风来了; 蝉声止了, 萤火亮了。 夏日农村杂句,是何植三关于农村生活题材的另一首佳作。在这首诗歌中,以优美的语言,更为集中地展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农村生活的画卷。那位守着一壶清酒,“伴着荷花”独酌者;那些在“社庙里的石凳”上午睡的农夫;那欢迎着晚风到来的卷舒的叶儿;那“蝉声止了,萤火亮了”的夜晚,传达出乡间特有的恬淡与静谧。在青青的水田里,那一群从绿萍中浮出,“咻咻”叫闹着的小鸭;在皎洁的月色下,那不知是因发情还是唤崽而呜嗥着的“母牛”,透露出乡村生活中特有的生机与情趣。那用“葱管”逗弄着萤火虫的女

30、孩;那忘记了送饭,而“徘徊竹篱间,捉蜻蜓的儿童”,见出了乡间孩子们的烂漫与天真。这一切,都会令读者为之神往,得以生命的振奋,心灵的净化。 在我们以往的历史观念中,旧社会,就一定是“万恶”的;旧中国的农村,也必定是处处黑暗的。因此,在我们的诗歌史上,更受推崇的往往是刘大白的田主来、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臧克家的老马这样一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与农民悲惨命运的作品。而何植三的这首诗歌中,虽也出现了凄凉地唱着“孟姜女”的“光棍”,但亦不过是轻描淡写,显然是够不上黑暗、更是难以说明旧社会之“万恶”的。相反,如果有人上纲上线,这样的一首诗歌,甚至有可能被判定为“粉饰黑暗”。而这,或许正是这类

31、作品长期被埋沉于历史深处,至今仍难以得到应有重视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黑暗是何等地沉重,都不可能笼罩人间所有的角落,都不可能掩灭所有的诗意光亮,更不可能窒息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故而在被鲁迅定性为“吃人”我们的古代史上,不是也出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之类大量赞美田园之美的诗篇吗?因此,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旨在揭露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与农民悲惨命运的田主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老马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价值,像夏日农村杂句这样捕捉到了农村的诗情画意之美,能够给人以生命振奋与心灵净化的作品,同样是有重要价值的。 孙静轩:茫茫的平原 哦,茫茫的平原,辽阔的北方的平原 我亲爱的故乡噢,我的童年的摇篮 你留给我多少又苦又甜的记忆呵 那艰辛、激荡的、热气腾腾的战争年代 将永远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 呵,送军粮的牛车哪里去了 为什么再不见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还有那飘飘的红旗,摇曳的红缨枪 似熊熊的大火映红了晴朗的蓝天. 哦,故乡,茫茫然茫茫然的北方平原,如今你静静的 沉睡在皑皑的积雪下面 故乡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