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86KB ,
资源ID:84618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618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歧义的成因与消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歧义的成因与消解.docx

1、歧义的成因与消解歧义的成因与消解 歧义的成因与消解歧义的成因与消解“我们可以用名词作为事物的符号来代替事物,相对于这些 名称发生的一切,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发生的一切,正如计数的人 认为他数的是硬通货币一样。其实这些事例并不真正相同,因为 名词和语句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事物的数目则是无限的,所以同 一语句和单一的名称必定能表示大量的事物。”1 也就是说,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内容(意义)的无限性与形式的有限性之 间的矛盾,它反映了语言的形式与内容(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 事实。歧义类型的描写往往和歧义的成因联系在一起,对歧义的分 类也就是归纳歧义产生的原因,对歧义原因的分析也就是在归纳 歧义的类型。对于

2、歧义的类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其中具 有代表性的是朱德熙先生在 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1980),以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为依据,将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 语法歧义。另有曹永金的 句法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因素(1986)一文根据词性、成分、层次及语义的特点将歧义分为:施受关系 不同、修饰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语音形式不同等几类。石 安石先生的说歧义(1988)一文从语体的角度把歧义分为口 语歧义和书面语歧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 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以上只是列举了 80 年代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或有不 合理的地方,没有很好的处理自然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近年 来,许多学者从语法分析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分 析歧义现象,较之以前的分析显得更为系统全面,从一个更高的 层次上分析歧义问题,统领诸多歧义类例,对歧义的研究突破了 传统的“小语法”范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本文在前 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五 个方面分析歧义形成的原因。一、语音方面 在语音方面,同音、多音多义、语调、重音、停顿可以在自 然语言中造成歧义。其中同音主要引起口语交际的歧义,多音多 义、语调、重音和停顿则主要引起书面语言的歧义,这是因为当 短语或句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书面上时,许多隐含的信息就被 忽视了,只有当我们通过一定的方式重现

4、这些隐含的信息,才能 使短语或者句子的意思单一化。1.由同音现象引起的歧义 语言的音节是有限的,要表示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就必然会 产生一些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口语交际中就有可能引起歧义。如:(1)我们要建设一个 f a zh i(法制或法治)社会。例(1)既可理解为“我们要建设一个有法律制度的社会”,也可理解为“我们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由多音多义引起的歧义 汉语中有一定量的多音字,它们虽然字形相同,但读音和功 能却完全不同。如果语言环境不能有效地唯一确定它们的读音和 意义,则可能造成歧义。如:(2)头发又长了一些 上例中的“长”是多音多义字,整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头发 比以

5、前长(ch a ng)了一些,也可以理解为头发生长(zh a ng)这 一状态。3.由语调引起的歧义 所谓语调,包含话语内容和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感情,如肯 定、否定、强调、委婉、祈求、命令、提问、追诘、语速(急促 或舒缓)、口气、腔调等。这些语调在书面语中由于无法显示而 产生歧义。如:(3)你能做好吗 说话人可以选择一般疑问的语气,询问“能不能做好”,也 可以选择质疑的语气,表明“你估计不能做好这件事”。4.由重音引起的歧义 有时同一句话中,重音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 一样。如:(4)他一节课就做了三道题 例(4)中重音放在“就”上,强调“效率低”的意思,重 音放在“三道题”上,则表

6、示“效率高”的意思。5.由停顿引起的歧义 停顿是一个句子内部词语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歇,同一个句 子,停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如:(5)孩 子离开了母亲就不能活 这句话如果在“离开了”后面停顿,就表示母亲离不开孩 子,如果在“孩子”后面停顿,则表示孩子离不开母亲。二、词汇方面 在词汇方面,主要是兼类词和多义词会引起歧义。1.由词的兼类引起的歧义“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 能。即在甲场合里有甲类词的功能,在乙场合里有乙类词的功能,不是说在同一场合里有甲乙两类词的功能。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 同,词义有联系,意义无关或失去了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是 同音词。”2 这

7、一类词语出现在句子里就会引起歧义。有很多 研究者把这一类歧义归为语法歧义,同样具有合理性。(6)妈妈要热汤 例(6)中的“热汤”可以兼表动宾短语和定中短语,理解 为“热的汤”这一食物和“热这碗汤”这一动作。2.由词语多义引起的歧义“一个能独立运用的概括而固定的词的意义单位叫义位。一 个词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位,这个词就是多义 词。”3 在使用过程中,语境会对这一类词的词义进行筛选,使其单一化,如果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仍有多个意义,就会引起 歧义。(7)来这的多半儿是学生(8)他已经走了半天了 例(7)中的“多半儿”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也可以表 示推测的意思。例(8)中的“走”可以表

8、示“离开”的意思,亦可以表示“走”这一行为。三、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着重研究词的功能类别,词语组合 所形成的成分关系和层次关系以及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句子的结 构类型等。所以语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歧义比较复杂,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1.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9)新街口和街道口两个地方 4 a.新街口和街道口是两个地方(主谓)b.新街口和街道口这两个地方(同位)(10)阅读短文 a.(仔细)阅读短文(动宾)b.阅读用的短文(偏正)这种类型的结构是由两个基本单位构成的只有一个层次的 短语,“一个句法结构,词语与词语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组合 起来的,这种结构关系有时不止一种,因

9、此,尽管结构层次相同,也会引起歧义。”5 2.结构关系相同,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11)每个重点班的学生 a.每个|重点班的学生(偏正|偏正)b.每个重点班的|学生(偏正|偏正)(12)撕破衣服 a.撕|破衣服(动宾|偏正)b.撕破|衣服(动宾|中补)这类结构之所以产生歧义,是因为一个句法结构有时可以有 两种以上的结构层次,直接成分的切分点不同。3.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12)广东和福建的北部 a.广东|和福建的北部(联合|偏正)b.广东和福建的|北部(偏正|联合)(14)热爱人民的总理 a.热爱|人民的总理(动宾|偏正)b.热爱人民的|总理(偏正|动宾)这类结构之所以引起歧

10、义的原因是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 不相同。四、语义方面 语义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以及语义特征三个方面,以由语义因素引起的歧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语义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语义关系是指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符号与客观事物)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动词和名词之间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其次是名词与名词之间的领属和非 领属关系。”6 如:(13)鸡不吃了(16)王师傅的鞋做的好 例(13)中 a“鸡”是施事,表示吃不吃食了;b“鸡”是 受事,表示人不吃鸡了。例(16)中 a“王师傅”和“鞋”是领 属关系,鞋是王师傅的;b“王师傅”和“鞋”不是领属关系,王师傅做鞋的技术好。2.

11、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歧义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一成分跟另一成分或几个成分在语义 上的直接关联性。如果某一成分的指向不明确,就有可能产生歧 义。如:(14)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猫 例(14)中“在屋顶上”可以指向“我”,表示我在屋顶上;也可以指向“小猫”,表示小猫在屋顶上;还可以指向“我”和“小猫”,表示我和小猫都在屋顶上。3.语义特征的差异引起的歧义“词的语义特征是指从一类词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义素,这种义素更多地具有语法性质,因为它同词的潜在的组合可能性 是结合在一起的。”7 所以某一词语有多项语义特征,会造成 整个结构的歧义。如:(15)山上架着炮 谓语动词“架”具有+状态+持续两种语义特征,直

12、接影 响着这一结构的意义。a表+状态时,说明大炮已经架在山上,是一种静态的状况;b 表+持续 时,说明“架”这一动作正在 进行,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五、语用方面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撇开具体的词和短语,一句话或者一 句话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语言环境中造成的歧义,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语用歧义即语境歧义。语境歧义,是指说写者的表达有明确的语义内容,而听读者 在理解时由于受语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歧解。王建华在 语境歧 义分析一文中写到“可以把语境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的两种。外显性语境指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有影响的,可以把握的具体因 素。这包括实践、地点、目的、对象以及具体的上下文等等。内 隐性语境指对交际有影

13、响的隐含的因素。这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 的预设,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交际所处的社会、时代环 境,等等。”8 这个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所以探讨语 境方面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语境不明引起的歧义 一个语句可以同时和两个语境的话题联系,说话人和听话人 之间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就产生了歧义;或者上下文语境制约 不够,使听话人产生歧义。如:(16)讽刺与幽默上面登载的一幅画:一饭店女服务员 正将一盘菜肴端上,同时高声叫嚷:“谁的肠子?”委实让人惊 诧。例(16)中女服务员的话之所以满堂诧异,是因为上下文语 境制约不够。她想要询问的是“谁点了大肠这道菜?由于没有表述清楚从而

14、产生歧义。上面说的是外显性语境引起的歧义。2.预设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歧义“预设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假设。”9 一个句子如果有几 个不同的预设,便会造成歧义。另外,交际双方所具备的背景知 识、社会文化、心理习俗等内隐性语境因素也常影响到交际和理 解,导致歧义产生;时代因素也是一种对交际有影响的内隐性语 境。如:(20)曹操行刺董卓未成,逃亡时带陈宫一起到了他父亲的 好友吕伯奢家,吕出门沽酒款待)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 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 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 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

15、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 德心多,误杀好人矣。10 在这里,由于交际双方的预设(各自独有的背景)不同,结 果造成了理解上的歧义。其他因素就不一一举例。上面说 的是内隐性语境造成的歧义。王建华还说道:“内隐性语境的影 响要比外显性语境的影响大的多。”六、歧义的消解 歧义的存在具有其两面性,它既凸显了自然语言的多样性、灵活性,人们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合理利用歧义;另一方面,歧 义的存在也会导致人们的沟通障碍,削弱语言的交流功能。那么,我们怎样有效地消解歧义呢?歧义的消解大致有句内调整和句外调整两个方面。(一)句内调整 1.换用意思明确的同义词 例如“来这儿的多半是学生”,可以

16、将“多半”替换成“应 该”,表示猜测来这里的是什么人;或者替换成“大多数”,表 示学生居多。2.添加词语 例如“新街口和街道口两个地方”可以通过添加词语的方 式转换成“新街口和街道口是两个地方”或者“新街口和街道 口这两个地方”,这样就消除了歧义。3.改变语序 例如“广东和福建的北部”可以变换语序成为“福建的北 部和广东”,歧义消除。4.改变句式 例如“山上架着炮”改变句式,成为“炮架在山上”,这样 就只会理解成“炮在山上”这样的静态情景。5.添加标点 例如“孩子离开了母亲就不能活”,通过添加标点转换成“孩子,离开了母亲就不能活”或者“孩子离开了,母亲就不能 活”,这样意思就很明确。6.加强语

17、气 因语调和重音引起的歧义,比较好的消解方式是在陈述的过 程中主动加强语气,起到识别的作用。例如“他一节课就做了三 道题”,如果在说话的过程中自觉地强调“就做了三道题”或者“一节课”,就不容易产生歧义了。(二)句外调整 利用上下文,依照实际情况于思维顺序提供充分的语言环 境。歧义一般是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消除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 说:“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真正存在歧 义的情况是很少的。”11。例如“热爱人民的总理”有歧义,如果放在“我们热爱人民 的总理”这样的语境里,就不会产生歧义了。又如“谁的肠 子?”这一句,客人初听可能会有所诧异,但是在特定的情景语 境下就能明白服务员想要表

18、达的正确意思。另外,歧义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来消解,例如“你给 我看看那件衣服”,说话者可以加上一些肢体,如果是想要对方 给些意见,那就可以拿起衣服比划一下,或者是想看一下对方的 衣服,那就可以指指对方之类的,这样可以避免说话过程中的歧 义。当然在这还要强调一下,并不是所有的歧义都可以消解成为 单义句式的,朱德熙先生在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一文中就 提出了两个不能把分化的多义句,这点是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需 要注意的。结语 汉语歧义现象久已存在,学者对其认识也是由起初感性的认 识歧义现象,在生活中巧妙的运用歧义现象,解决问题,或者利 用歧义制造笑料,如后汉给事中邯郸淳撰的笑林中即有以歧 义现象

19、为线索制作的笑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的目光由简单 的歧义现象转向归纳其中的原理,逐渐有了以后各个年代越来越 深入的关于汉语歧义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五个方面分析歧义形成的原因,每一大类下又细分小 类加以详细的阐述,力图做到尽量全面的归纳汉语歧义的成因。但事实上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远远多于上文所列举的例子,自然存 在一些歧义现象很难归类,比如吕叔湘先生在歧义类例中有 这样一个例子:“我差一点跟他结婚了”,倘若采用本文的分析 方法,之多可以归类在语用方面的歧义,从而分析出两层含义,a“很可惜没有跟他结婚”,b“很庆幸没有跟他结婚”,但吕叔 湘先生却分析出三层歧义 c“跟不跟他结婚都无所谓”。所以说,关于汉语歧义的成因问题,或者说分类问题,学术界还没有一个 公认的真理,大都成一家之言,导致了皆可的局面,但也不是说 非得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多元性才能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关于歧义的消解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句内调整和句外调整 两方面着手分析,对于句内调整又详加分析,各种情况都加以举 例。事实上,笔者觉得歧义的消解问题相对于歧义的成因问题更 为灵活,更加的注重实际的效用性,只要能够分析出所要表达的 唯一含义,未必要拘泥于固定的三五种所谓方法,语言说到底重 在运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