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保险金融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金融保险金融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金融保险)金融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金融保险)金融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1.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解答: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加入 WTO以后,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国际收支的变化可能会较大,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为此,我们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壹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
2、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自 2005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壹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壹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壹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壹美元,而是参照壹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壹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壹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壹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3、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壹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壹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壹篮子货币,它仍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壹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壹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
4、下 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 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 7月 21 日 19 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 1美元兑 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壹次性地小幅升值 2%,且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壹步调整 2%,事后仍会有进壹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壹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
5、力。放弃单壹盯住美元,不仅表现为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富弹性,而且在于发挥汇率价格的杠杆作用,以便用汇率价格机制来调节国内外市场资源流向,以便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目的(因为,汇率如同利率壹样是短期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它对缓解中国贸易顺差会有壹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的贸易不会有太大
6、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贸易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出口商品的构造会更加高度化,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又能吃苦。另外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平衡、产业构造调整的作用。2、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外币贷款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且将我国利率进壹步改革的进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大有利率不日就有完全市场化之势。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能够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
7、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和结构和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利率市场化问题必须要认清我国利率改革的现状及其和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差距,以及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科学地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应放在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方面。壹、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壹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壹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
8、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壹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中央银行且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壹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运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运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3)企业的行为不规
9、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且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且不很重要。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4、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运营原则。二、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 在我国这样壹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壹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
10、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壹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见,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且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仍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和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2)构建真正
11、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壹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壹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壹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
12、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壹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3、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21世纪中国应对入世的承诺,以银行上市,引入外资战略合资者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对“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从网上很多数据见,国有银行每股价格相对于股市上其他股票确实低了很多。我认为问题且不在此,我们需要换壹种角度来见这个问题。所谓贱卖,
13、不是股票上市时股价便宜了,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本来是全民所有制的产物,但当下却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收购。为什么要贱卖呢,说白了,仍是因为是全民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原所有者不是壹个人,而是 10 亿个人,壹人只有壹点,所以卖少了大家都不心疼,卖多了购买者却会心疼国有银行上市且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当下巴不得多卖点钱呢,把股市搞牛了才上市就是这个目的。关键是未来的法人股、职工股的分配才是是否贱卖的关键 首先我们不要总盯住别人的腰包,别人在我们这拿回了多少的钱。而是要见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占了多少比例。以中国的三大商业银行为例,外国资金投资中行、建行、工行的股份只有 510对于这些小股东来说他们的收益在这
14、几年会有很大的回报,可是我们呢?虽然向上面所说到的到 2005 年为止,中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0%的净资产溢价;建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 17%的溢价;工行的股权转让也获得了15%的溢价。这个溢价比虽然不高,但我们要想壹想,这十几个点的收益是在别人投资候我们占据着大股东的情况下的收益,如果净核算下来也是壹个不小的数目。再有,壹位参和国有银行引资谈判的外方高层说,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是谈判双方协商的结果,只要双方都认可这个价格,且且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形,就不能说这是在贱卖国有银行。且且外资参股之后,这些银行的国有股权仍然占很大比例,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国有股权将来的价格。即使当前向外资转让股权的溢价
15、水平不高,这些银行上市后,如果 IPO价格以及市场交易价格大大高于战略投资者的参股价格,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受益的同时,占大头的国有股权的持有者财政部(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仍有我国的政策是,单壹银行的外资占比不能超过 25,单个外资投资者不超过20,且且对投资者不是谁都能够的,要符合五个标准: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之上;派驻董事;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俩家;技术和网络支持。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对外商的投资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那么当下呢?我们仍需要招商引资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且且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我们的工资水平低,各方面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
16、力。我们的银行也如此,股份卖的便宜和否,受益的多少,我认为不是国家的目的,而我们的金融企业向国际化又迈出了壹大步,这才是主要的。持银行被贱卖的观点的人主要依据是 1.境外战略投资者从汇金 X公司平价购入中行和建行的股权,外资没有花费任何溢价,占了很大的便宜。2.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没有对中资银行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3.中国银行业的股权交易正演变为卖方市场的局面。对这种认为国有银行被廉价地贱卖乃至威胁金融安全的观点,几乎所有的当事者都做出了回应,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说: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IPO)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俩个环节,虽都涉及定价,但机制、对象、策略有很大不同,俩
17、种情况很难直接比较。从定价机制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是壹对壹谈判,IPO定价则是公开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推销;从定价对象见,战略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战略投资者愿意和引资企业长期业务合作,共担风险,往往要承诺较长的股票锁定期,承诺竞争回避。公众投资者更多考虑股票投资收益,可能长期持股,也可能短期投机。因此,战略投资者在 IPO前入资的认股价格壹般要低于IPO价格;从定价策略见,引入国际知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因此,在引资定价过程中,按国际通行惯例,通常都要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又说:如果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
18、足、不良资产增加、财务信息不真实,连生存都难以为继,这才是真正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在报社记者时说: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战略,不能从汇丰赚钱就得出我们亏本的结论。每股 1.86元的入股价格,相当于交行 2003年末每股净资产的 1.76倍,此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市净率最高的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的 1.8 倍,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入股浦发银行的 1.54倍,我们的定价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汇丰入股使我行资本充足率及时达标,溢价部分使我行每股净资产上升了 0.17 元,相应提高了我行 IPO 的定价基础,汇丰概念对我行 IPO的成功和股价后市稳
19、定都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刚才我也提到了,股价上升受益的不仅是汇丰,国有股的增值更大。应该说,我们和汇丰的合作成效显著。通过合作,交行既引进了资金,更引进了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运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和汇丰的合作是符合交通银行长远利益的。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回答得更干脆: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不把金融体系整治好,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可能中断,甚至可能遭遇危机。战略投资者的进入,能够加快 X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改变官商文化,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我们应该有壹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现有的银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废墟。如果不真正从机制上脱胎换骨,那么国内许多银
20、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不能够为正值,反之可能为负值。壹个负价值的企业或行业,股票是发不出去的,更谈不上卖得贵了仍是贱了。银行贱卖论之争从壹个侧面凸显了国有银行改革攻坚之复杂、之艰难,也从另壹个侧面提示人们,金融改革等不得也急不得,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失误甚至是风险,应以殚精竭虑之心充分评估,应以如履薄冰之心小心操作。可是,它却不能引导出这样的结论:即困难已大到难以克服,市场化改革的路走错了。壹句话,国有银行改革既需要大智慧、大魄力,也需要大胸怀、大视野。4、材料分析 1、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运营壹年之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
21、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具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吸收中长期资金的巨大能力,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仍可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和流通,有着很强的灵活性。2、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能够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壹)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和货
22、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
23、少壹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壹。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我对这些功能的理解:(1)、资本市场推动了经济和金融的市场化进程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改革的宏大目标确立之后,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体制变革和经济、金融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因为在各种金融改革措施中,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最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最能体现金融市场化取向,因而对催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金融体制的作用最为直接。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
24、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市场均要以资金来媒介和推动,使得金融市场成为各种要素市场组合而成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枢纽和核心,金融市场发展成为其他要素市场发展的壹个重要的基础条件。资本市场规模扩展、结构深化及容纳的金融工具种类的增加,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为建立统壹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推动经济市场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资本市场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 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了筹资方式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同时引致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对融资制度及总体金融制度变革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资本市场对制度变迁的推动绩效仍延伸到整个经济制度层面。(3)资本
25、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 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俩方面。所谓直接影响,指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证券业增加值,是资本市场的各类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及和此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构成GDP 的壹部分。在具体计算时,可按生产角度和收入角度分别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所谓间接影响,指资本市场通过其筹资功能和配置金融资源功能的发挥,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间接影响可分为 4个方面:1、资本市场发展使投资者有了多样化的保值和增值手段,从而强化了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关系,提高了国民的储蓄倾向。在近年来储蓄利率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出于对高投资收益的追逐,投
26、资者纷纷把手中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为上市 X公司提供了递增的资本支持。2、资本市场上较为丰富的证券品种结构,使投资者能够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和对投资风险的偏好程度,自由地进行投资选择。市场的持续交易和广泛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时间结构矛盾和空间结构矛盾。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3、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功能的发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壹个重要条件。这种功能主要表当下三方面:壹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资金的分配结构因此得到了改善。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减轻了商业银行体系提供给信贷资金的压力,有利于
27、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二是证券管理层优先安排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的 X公司上市,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资本市场为 X公司之间通过股权收购实现资产重组提供了壹个有效的机制。(4)资本市场激发了人们的金融意识 体制转轨和社会进步固然需要技术、经济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但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创新精神的确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资本市场拉近了金融和人们的联系,使金融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生活。资本市场是人们学习金融知识,营造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大学校。5、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自 1984年到 1995 年,我国壹直奉行的是双重
28、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种做法符合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信货作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控制和信贷投向分配都由计划安排,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俩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可是改革开入以后 10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政策的双重目标且没有能够同时实现。1953 年 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且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目标体现了俩个要求:第壹,不能把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从主次见,稳定币值始终是主要的。从顺序来见,稳定货币为先。中央银行应该以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
29、经济增长。第二,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20世纪 80 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即以贷款规模和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随着市场化金融运行体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俩个赖以生存的条件:壹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
30、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应作为壹种指导性的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月对其进行统计监测,以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金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步由以直接调控
31、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数种,其中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逐步强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日趋淡化,如 1998 年我国已经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手段的运用也更加市场化。自 1998年我国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整,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中运用频繁的政策工具之壹。四、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壹,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
32、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第二,进壹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X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第三,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壹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33、,前者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第四,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壹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俩高壹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综上所述,只有采用适用我国的货币政策,才能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