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43.38KB ,
资源ID:84522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52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考点略.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考点略.docx

1、高考考点略专题一唯物论一、高考考点(略)二、知识体系三、重点难点精析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1)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理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内涵,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概念抽象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性,即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身个别属性。一方面我们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看不到世

2、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统一性、物质性。(3)哲学上讲的物质与自然科学上讲的物质的关系两者的区别:第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从万事万物的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个一般概念;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仅揭示出特定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和特性,是个具体的概念。第二,哲学的物质范畴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具有暂时的和可变的相对性,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或修正。两者的联系:第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为基础。第二,哲学的物质范畴又给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物质实

3、体的研究以方法论指导。第三,自然科学对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新认识、新发现,不断为哲学物质范畴的正确性提供新的证明。可见,二者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4)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即物质具有可知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物质的外部现象,还能反映物质的内在本质。2正确理解意识的概念(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来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能动作用的两个表现第一,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面对同一事物,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认识的正确与错误的差别。第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任何意识都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意识不能直接改变物质的东西,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于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这一理论应着重把握三个方面:(1)物质决

5、定意识。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只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出现之后才产生的。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三,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也不能产生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3)要正确认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之间的关系。第一,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

6、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坑。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4正确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制订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正

7、常正确地制订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辩证地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要反对主观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4)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依据的原理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与意识

8、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要求。实事求是是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两者的联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要求我们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5)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依据的原理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属于唯物辩证法。着重点不同: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具体问题

9、具体分析强调矛盾的特点,反对“一刀切”。二者又有着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情况,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统一。5意识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意识能动作用也叫意识能动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意识的反作用,即它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只是意识能动作用中的一个方面,其外延要小于意识能动性。(2)意识能动性和意识反作用,都属于“想问题”即认识世界的范围,反作用并不是说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也不能等于实际去做,而是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而主观能动性则不仅包括“想问题”即认识世

10、界,还包括“办事情”即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包括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可见,主观能动性概念的外延要比意识能动性大。6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三者的区别:唯物主义是相对于唯心主义而言的,它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它是对所有承认这一观点的哲学流派的总称。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定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同时在社会历史领域则往往表现为唯心主义。因而它是不科学的,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承认意识又具有能动性,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11、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因而它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2)三者的联系: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从外延上看,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四、热点透视1中国10年来首次加息的哲学思考【背景材料】(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单就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而言,这是我国自1994年起的10年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而从1996年至2002年,我国曾一度连续8次下调银行

12、利率。(2)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单位:%)贷款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存 款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6个月5.045.22其中:活 期0.720.721 年5.315.583个月1.711.711-3年(含)5.495.766个月1.892.073-5年(含)5.585.851 年1.982.255年以上5.766.122 年2.252.70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3 年2.523.245年(含)以下3.604.055 年2.793.605年以上3.784.23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5年(含)以下4.775.045年以上4.955.31(3)国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

13、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简要分析】(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的现行利率是1997年以来为克服通货紧缩而8次降息的结果,是9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国家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已由如何抑制通货紧缩变为怎样防止

14、通货膨胀,继续维持当年的低利率显然是不妥的。据此,国家适时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中国人民银行是在遵循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手段对当前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

15、利息收益,也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国家作出上调存贷款利率的决策是适时的、正确的、必要的。(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九五后期,面临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突出问题,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和南北特大洪灾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克服通货紧缩;把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使经济增长出现重大转机,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以来,我

16、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瓶颈环节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等问题。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已由克服通货紧缩变为防止通货膨胀的今天,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存货款利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考【背景材料】(1)2003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通知公开发表。通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

17、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必将有力地巩固和发展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2)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事业新局面而奋斗。(3)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简要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有力地巩固和发展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

19、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包括“想”、“做”和“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对人类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4)其他角度。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原理分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意义;用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及认识发展的原

20、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发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和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3 科学规划,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的哲学思考【背景材料】(1)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科学决策。2003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这项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工程科技人员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自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

21、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省市和规划设计单位持续进行了50多年的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这个基本方案是经过长期研究、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2)实施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利用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给北方地区调水,有利于提高受水地区水资源对需求的承受

22、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遏制并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3)尊重规律,科学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原则办事。一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始终把节水、治污放在首位。二要严格执行规划,坚持质量第一,高标准、高效率地搞好工程建设。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运营机制,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改革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结合起来,把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与改革排污收费机制结合起来。四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23、,都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完善论证决策的各项制度;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世界一流工程。 【简要分析】(1)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立足于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2)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50多年的艰苦探索,在分析对比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东线、中线、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说明我们基本上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正确的认识。(3)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方案实施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4、,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工程方案的形成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工程实施就是人们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的过程,是坚持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5)辩证法角度,可以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工程建设的意义。它对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说明始终要把节水治污放在首位。认识论角度,可以用认识发展的观点分析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价值观角度,可用价值观分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问题。

25、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事业的哲学思考【背景材料】(1)2004年2月20日,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刘东生和王永志两位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2)根据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党和国家确定了“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教兴国的关键是要加强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3)2003年,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对“非典”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科技让三峡“鬼斧神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鉴

26、定。2004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工作等。(4)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针。 【简要分析】(1)物质具有可知性。人的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非典病毒的确认、SARSDNA疫苗研制取得的突破、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电视数字化及青藏铁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都说明了这一道理。(2)物质

27、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科教兴国战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实施这一战略,推进理论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当今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规律提出的,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智力支持。(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我国科学家在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规律的表现和结果。(4)认识论角度,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运用人生观知识,理解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成就卓越的杰出人物,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用理想转化为现实原理分析飞天

28、梦圆;用艰苦奋斗的道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5 四次修宪的哲学思考【背景材料】(1)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四次修宪,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意愿。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由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作了三次修改。修宪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修宪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半年多工作形成的。(3)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

29、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确定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简要分析】(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

30、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修改宪法,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现行宪法作为党的意志和全国人民的根本意志,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修宪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随着我党执政水平的提高,对现实的认识更加透彻、客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规律性,对宪法进行修订,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制、经济、社会的发展。(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四次修宪,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第四次修宪,把保护私有财产、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写进

31、宪法,是符合国情的英明决策。(5)辩证法角度,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宪法的修改。认识论角度,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分析宪法的修改情况和作用。人生观角度,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人生价值分析修改的具体内容。五、例题讲评(一)单项选择题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A想象是突发的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识及其特点的理解。A项和B项本身观点错误,应排除。人们把雪景想象成梨花开放,说明人的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诗句强调的不是雪景和梨花本身的客观性,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参考答案】C(二)不定项选择题2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A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D是能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客观性及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可以被创造、改造,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褔利。故B项和D项应选,A项和C项本身表述错误。【参考答案】BD(三)简答题3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