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39.95KB ,
资源ID:84435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435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

2、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N2H4 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 放出 133.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N2H4(g)O2(g)=N2(g)2H2O(g) H=267kJmol1B. 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C. 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D. N2H4(g)O2(g)=N2(g)2H2O(l) H=133.5kJmol1【答案】

3、B【解析】A、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其焓变是负值,故A错误;B、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4=534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故B正确;C、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其焓变是负值,故C错误;D、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N2H4(g)完全燃烧生

4、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4=534kJ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B。3.根据如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金刚石)O2(g)=CO2(g) H1a kJ/mol(a0)C. CO2=CO2(g) H3c kJ/mol(c0)【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判断,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依据能量守恒分析能力变化【详解】A、图象分析可知金刚石燃烧放热,焓变为负值,故A正确;B、说明燃烧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故B错误;C、碳燃烧是放热反应,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故C错误;D、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转化过程是放热过程,焓

5、变小于0,故D错误;故选:A。4.H2 和 I2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HakJmol1。 已知(a、b、c 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 1 mol HH 键和 1 mol I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C. 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 和 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 2a kJ【答案】B【解析】A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 kJmol-1 ,反应是放

6、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A正确;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断开1mol H-H键和1mol 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CH=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kJ/mol+ckJ/mol-2H-I=-akJ/mol,得到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a+b+c)kJ,故C正确;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依据焓变意义分析,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化学反应

7、的本质是键的断裂与形成,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根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并由此分析解题。5.已知(1)H2O(g) = H2O(l) H1-Q1 kJmol-1(2)CH3OH(g) = CH3OH(l) H2-Q2 kJmol-1(3)2CH3OH( g) +3O2(g) = 2CO2(g)4H2O(g) H3-Q3 kJmol-1(Q1、Q2、Q3 均大于 0)若要使 32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A. Q1+Q2+Q3 B.

8、 0.5 Q3-Q2+2Q1C. 0.5 Q3 Q2-2Q1 D. 0.5(Q1+Q2+Q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3)2(2)4(1),得出:2CH3OH(l)3O2(g)=2CO2(g)4H2O(l) H=H32H24H1=Q32Q24Q1kJmol1,消耗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0.5Q3Q22Q1kJ,故选项B正确。【考点定位】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相加减,转化成目标反应,需要乘以数值时,注意反应热也需要乘以此数,如果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热的方向发生改变,属于中档题。6.化学键的

9、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 P4O6 的分 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若生成 1 mol P4O6,则反应 P4(白磷)3O2=P4O6 中的能量变化为A. 吸收 1638 kJ 能量 B. 放出 1638 kJ 能量C. 吸收 126 kJ 能量 D. 放出 126 kJ 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判断注意每摩尔P4中含有6molP-P键详解: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498,反应热H=反应物

10、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图可知:1个P分子中含有6个P-P,1个P4O6分子中含有12个P-O,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3O2=P4O6)生成1molP4O6,所以反应P4+3O2=P4O6的反应热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反应放热1638kJ,故选B。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装置中的锌片都作负极B. 甲、乙装置中的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被还原C. 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D. 甲装置中铜片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的铜片质量减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乙为电解池装置,

11、Zn为阴极,故A错误;B乙为电解池装置,Cu为阳极,Cu被氧化,故B错误;C甲为原电池,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甲装置中Cu为正极,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点被还原生成氢气,乙装置中Cu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片质量减小,故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名师点晴】侧重于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认识,注意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装置,甲为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乙为电解池装置,Cu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Zn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铁与稀 H2SO4 反应时,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B. 构成原电

12、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C. 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 用惰性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溶液的 pH 不变【答案】A【解析】铁能置换出铜,从而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加快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选项B不正确,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电镀时,待镀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选项C不正确;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析出的是铜和氧气,同时还生成硫酸,pH降低,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A。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O2+2H2O+4e-4OH-B. 惰性材料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

13、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e-Cu2+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2e-Fe2【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应该发生氢气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惰性材料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被氧化,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粗铜,和负极相连的是精铜,故C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属于吸氧腐蚀,正极上得电子的是氧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D错误。考点:新型燃料电池、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0.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

14、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A. 铜片、铁片、FeCl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 石墨、铁片、Fe(NO3)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 铁片、锌片、Fe2(SO4)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 铜片、铁片、Fe(NO3)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反应“2Fe3+Fe=3Fe2”可知,铁失电子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正极为活泼性比铁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材料,Fe3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电解质溶液应为含Fe3的盐【详解】由总反应可知,负极应为铁,被氧化,电解质溶液应为含有Fe3的溶液,题中A、B、D铁都为负极,但C中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为负极,铁

15、片为正极,原电池反应为Zn+2Fe32Fe2+Zn2。故选:C。11.有关 X、Y、Z、W 四种金属的实验如下:将 X 与 Y 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Y 不易腐蚀将片状的 X、W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W 比 X 反应剧烈用惰性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Y 和 Z 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 先析出单质 Z根据以上事实,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是( )。A. Z 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B. W 的还原性强于 Y 的还原性C. 用 Y、Z 和稀硝酸可构成原电池,且 Y 作负极D. Z 放入 CuSO4 溶液中一定有 Cu 析出【答案】D【解析】【分析】1、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易被腐

16、蚀,正极金属不易被腐蚀;2、金属的活泼性越强,则和酸反应生成气体越剧烈;3、电解池中,在阴极上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到电子,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详解】根据1可知金属活泼性是:XY,根据2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WX,根据3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YZ,所以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Z可能是Ag或Cu。A、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即氧化性越强,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所以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故A正确;B、金属的活动性为:WY,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故B正确;C、金属活泼性是:XZ,所以用X、Z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X做负极,故C正确。D、四

17、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Z可能是Ag或Cu,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没有Cu析出,故D错误;故选D。12.下列过程需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A. 电离 B. 电解 C. 电化学腐蚀 D. 渗析【答案】B【解析】【分析】A、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B、电解池是外加电源强迫下的氧化还原反应;C、电化学腐蚀原理是原电池原理;D、渗析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详解】A、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故A错误;B、电解池是外加电源强迫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加外加电源,故B正确;C、电化学腐蚀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不含电源,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

18、应,故C错误;D、渗析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和是否接通电源无关,故D错误;故选:B。13.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N棒变细,说明N为负极,失电子,活性较强;M棒变粗,说明溶液中有金属离子得电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析出。14.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 CuSO4 溶液一段时间后,欲使溶液恰好恢复至电解前情况, 不可能加入的物质是A. CuSO4 B. Cu(OH)2 C. CuCO3 D. CuO【答案】A【解析】【分析】用电惰性极电解CuSO4溶液,阴极

19、铜离子放电,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然后根据析出的物质向溶液中加入它们形成的化合物。【详解】CuSO4溶液存在的阴离子为:SO42、OH,OH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SO42 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OH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Cu2、H,Cu2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H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Cu2离子放电生成Cu,溶液变成硫酸溶液;电解硫酸铜的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 +2H2SO4,当硫酸铜电解完后,就电解水,所以从溶液中析出的物质是氧气和铜,由元素守恒可知,则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或氧化铜和水可恢复至电解前情况。A、不是只电解CuSO4本身,加CuSO4不符,故A符合题意;B、相

20、当于加氧化铜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C、电解后溶液中有硫酸,与Cu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相当于加氧化铜,故C不符合题意;D、当电解后不生成氢气的情况下,只要加入氧化铜就可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从而确定析出的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难点:要分两种情况分析,只电解生成铜和氧气,时加氧化铜或碳酸铜,当电解后还生成氢气时,加氧化铜和水,或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15.如图中三个电解装置中都盛有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CuSO4 溶液,通电一段 时间并且通过的电量相同时, CuSO 4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B. C.

21、 = D. = = 【答案】A【解析】【分析】是电解装置,电解硫酸铜属于放氧生酸型;根据电镀原理来回答判断;根据电解精炼铜的原理判断【详解】是电解装置,电解硫酸铜的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属于在金属铁上镀铜的原理,前后过程中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变;属于电解精炼铜的原理,阴极上先发生反应Cu2+2e=Cu,但是阳极上活泼金属Zn失电子完毕后,是金属铜失电子形成铜离子进入电解质的过程。综上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并且通过的电量相同时,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故选:A。16.如图所示,杠杆 A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 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

22、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 CuSO4 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 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A. 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 A 端高 B 端低B. 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 A 端低 B 端高C. 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低 B 端高;为导体时,A 端高 B 端低D. 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高 B 端低;为导体时,A 端低 B 端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电池的原理,根据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进行分析。详解:杠杆为导体时,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失去电子而溶解,质量减少,铜离子在铜球上得到电子析出铜,铜球质量增加,A端

23、降低,B端升高,若杠杆为绝缘体时,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铁球的质量增加,铜球不变,则B端降低,A端升高,故选D。点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1.两个不同的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当杠杆为导体时形成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当杠杆为绝缘体时,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17.如图所示,按 A 图装置进行实验,若图 B 的 x 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 y 轴不可 能表示的是A. Ag浓度 B. NO3 浓度C. 铁棒质量 D. 电解质溶液质量【答案】C【解析】【分析】由A图可知,Ag为阳极,该装置实际上是在铁的表面电镀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B图中

24、,y轴表示某个量不变【详解】由A图可知,Ag连接电源的正极,则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则该装置实际上是在铁的表面电镀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即Ag、NO3的浓度不变,故A、B、D都可能;阳极上Ag溶解,阴极上Ag析出,则铁棒质量增大,银棒质量减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电镀原理,解题关键:明确图中装置和坐标图中的含有、电解时发生的电极反应,明确该装置为电镀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D,不能只分析电极反应,也要考虑溶液。18.如图是 Zn 和 Cu 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某小组做完该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作了如下记录,其中合理的是卡片:No.10 Date:2018311,实验记录:导线中电流

25、方向:锌铜。铜极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变薄,实验结论:Zn 为正极,Cu 为负极。铜比锌活泼。H向铜片移动。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详解】导线中电流方向:铜锌,故错误;铜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有气泡生成,故正确;锌片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锌片变薄,故正确;反应中失电子的锌作负极,得电子的铜作正极,故错误;锌比铜活泼,故错误;原电池放电时,氢离子向

26、正极铜片移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移动,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解题关键:明确原电池上发生的反应类型、电流的流向,为易错点:注意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19.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 马口铁(镀 Sn 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B.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D. 在铁与稀 H2SO4 反应时,加几滴 CuSO4 溶液,可加快 H2 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属于原电池反应,说明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

27、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铁、锡和电解质溶液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则形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锡作正极,铁不能被保护,故A错误;B铝在空气中,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薄膜,该反应中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发生的不是原电池反应,故B错误;C红热的铁丝和水直接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不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属于化学腐蚀,故C错误;D、在铁与稀 H2SO4 反应时,加几滴 CuSO4 溶液,铁与CuSO4 反应生成少量铜,铜、铁、硫酸形成原电池,可加快 H2 的产生,故D正确。故选D。20.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 NaCl 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

28、边的 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A. 铜 B. 铁 C. 铝 D. 锌【答案】A【解析】【分析】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另一种金属作正极【详解】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另一种金属作正极,则另一种金属的活泼性小于铁,故选A。21. 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 NaOH B. H2SO4 C. AgNO3 D. Na2S

29、O4【答案】A【解析】A、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实际上电解的是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pH值增大,A正确;B、电解硫酸溶液时,实际上电解的是水,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大,B错误;C、电解硝酸银溶液时,阴极上析出银,阳极上得到氧气,所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值减小,C错误;D、电解硫酸钠溶液时,实际上电解的是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相对浓度不变,只是硫酸钠的浓度增大,因此pH值不变,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随着电解的进行判断溶液pH值的变化,首先要明确离子的放电顺序、电解的实质,只有明白这些知识点才能正确解答。

30、2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 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 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D【解析】Aa和b不连接时,铁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铁片上有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连接时,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B正确;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铁都溶解,故C正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铜离子向铁电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电极反应类型、阴阳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