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名师精编试题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
2、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4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读下图,完成57题。5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 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 D沙丘6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7有关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
3、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9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1011题。10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4、()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11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2分)(1)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夏季以_为主,冬季以_为主。(2)简述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特点及原因。(3)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与古丝绸之路的分布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
5、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 6.4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下图空白方框中A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 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016浙江文综)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
6、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1题。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2014福建文综)右图示意197
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2017安徽三模)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57题。5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
8、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6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7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2017福建模拟)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甲、乙两地分别是()A湿润区、半湿润区 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湿润区 D湿润区、半干旱区9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A森林面积扩大 B积雪融水量减少C灌溉耗水减少 D沙尘暴次数减少(2017福
9、建二模)图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图为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012题。10该小学最有可能在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11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12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排水 B建抗滑挡墙C植树种草 D清除土方减载(2017河南联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
10、1314题。13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A增加 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14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 B气候变冷 C地形抬升 D土壤贫瘠15(2017北京东城一模)下图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和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主要峡谷地带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峡谷的形成原因。(2)简述上图所示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12.解析:第1题,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第2题,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与其所处的山间盆地的独
11、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答案:1.C2.A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4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答案:3.B4.C57.解析:第5题,图中所示怒江河段为上游河段,多峡谷。第6、7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低平,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答案:5.A6.B7.A89.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1月0 等温线明显北移,显示全球气候变暖。
12、秦岭南侧是亚热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A、C两项错误;垂直方向上,由于气候变暖,0 等温线应向海拔较高地区偏移,B项错误;秦岭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项正确。第9题,从图中可以分析出,0 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该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地形为山岭;反之,0 等温线向北凸出,表示该地为山谷,则甲地为山岭,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均趋于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C、D两项错误。答案:8.D9.B1011.解析:第10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 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
13、范围缩小。第11题,R和纬线大致平行,Q基本沿青藏高原边缘延伸,与山脉走向一致,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答案:10.A11.D12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夏季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则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第(2)题,据图判断盆地中现代公路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这里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且连接的居民点较多。第(3)题,随着盆地边缘的水资源减少,荒漠化面积扩大,绿洲面积缩小,人口、城市和交通更接近盆地边缘。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2)位于盆地四周(位于山麓地带)。原因:水源充足,居民点多。 (3)位置更接近盆地边缘。原因:现代水资源更少,河流变得更短,荒漠化
14、面积扩大,人口、城市和交通干线分布更接近盆地边缘。13解析: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B、D、A、C。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答案:(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BDAC(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15、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练高考找规律1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升,故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项错误。答案:B2解析
16、: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欧洲西部不受上升流影响,A项错误;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导致冬季温度偏低,B项正确;全球变暖不会导致极地东风带北移,C项错误;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D项错误。答案:B34.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第4题,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
17、。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答案:3.A4.C练模拟明趋向57.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较明显,故A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错误;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密度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错误。第6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7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对,B错。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
18、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错;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错。答案:5.C6.B7.A89.解析:第8题,图中甲为1995年的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说明甲与周边干湿类型不同,则只能是半湿润区。乙为2005年半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则可能是湿润区或半干旱区;再结合1995年图,发现乙为湿润区;则可判断2005年图中乙最有可能是湿润区。故C项正确。第9题,图中显示湿润与半湿润界线向东、向北移动了,表明该区域总体上湿润区减小,气候趋向干旱,则降雪量会减少,积雪融水量必
19、然会减少。答案:8.C9.B1012.解析:第10题,依据海拔数值,可判断该地不可能是高原和平原,故最可能是东南丘陵。第11题,该地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灾害,故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第12题,该地高低坡度大、土层分层明显,陡坡下面有公路和学校等重要人文事物分布,应采取更强制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滑坡。植树种草是一种基础性的措施,对严重灾害威胁区域效果不明显。答案:10.D11.A12.C1314.解析:第13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即D正确。第14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答案:13.D14.A15解析:(1)依据东南西北方位可确定图中峡谷走向;峡谷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2)图中山高谷深的地形,使该地气温低、人口稀少,故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且城镇数量少;山地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可从方式、布局疏密等角度分析。答案:(1)南北走向。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2)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城市主要沿河谷分布;城市数量少(级别较低)。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公路(国道)为主;线路稀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