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2.99MB ,
资源ID:84318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31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水利工程地质实习论文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水利工程地质实习论文2.docx

1、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水利工程地质实习论文2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课程名称: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时间:2012.5.21-2012.5.25实习地点:玉山双明镇七一水库附近指导教师:杨普济,唐春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习时间2012年 05月21至2012年05月25日二、实习地点玉山县双明镇七一水库(主坝、副坝、溢洪道),鸡公山,河谷地带(不良地质现象),洞口(天梁风景区)三、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

2、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四、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

3、能力五、实习内容 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七一水库地质实习

4、内容第一节 实习地区概况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

5、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第二节 地形地貌一、流域地形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

6、公里。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低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于上游。下游以冲积土为主,耕地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二、流域地貌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

7、地貌单元:(1)侵蚀低山区 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山脉之分水岭走向: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

8、(2)侵蚀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3)侵蚀堆积区 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三、山脉与水系(1)山脉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

9、皖三省的天然屏障。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三清山 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 ,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大桥头岭 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凰岗岭 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葛仙公山 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

10、干坑,仓坂村。太甲山 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 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 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 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2)水系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流域位置 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

1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支流 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

12、岭北麓,经田坑源水。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注入库中。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

13、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流向 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特征 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该河属山溪性河流

14、,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第三节 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地层有古代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石炭二迭系,中生代仅仅露出白垩系,新生代第四系,并有小型火成岩体侵入。 岩层分布特征如下:中奥陶系,主要以黄绿,灰绿和古灰等色板岩夹薄层砂岩,厚度3000米以上,分布与库区上游的仓坂,冷水坑,大王山和盛家一带。上奥陶系,为黄绿色砂岩夹薄层板灰绿色板岩,厚500600米,分布于高桥小叶一带。 志留系,为深

15、紫,暗灰浅绿色,灰绿和灰白色砂岩夹极少量薄层板岩和粉砂岩,厚700800米,与奥陶系成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大岭,小叶和老虎滩一带。 泥盆系,仅出露中泥盆纪峡山系的灰白色石英砂砾岩和少量石英砂岩,厚80100米,与志留系岩层呈不整合接触,与石英砂岩层成整合接触,由北东向西南呈带状分布于岭脚及球川之东南面。下石炭系,主要为紫红,微红色砂质,泥质页岩,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厚300400米,分布较广,上至老虎滩,下至古塘。中石炭系,主要为灰白,黄白和紫色石英质砂砾岩,细砂岩及灰白,黄绿,灰黑,紫色泥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并夹有两层不厚的煤层,厚250300米,与下石炭系及石炭二迭系成不整合及断层接触,

16、分布于球川,路口,寸头,陶家山,扇山棚及坝址下游一带。石炭二迭系壶天灰岩,为灰白,紫灰色灰岩,局部夹有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厚200250米,与中,下石炭纪岩层是不整合及断层接触,构成白石桥球川倒转向斜核部岩层,分布于白石桥,洞口,陶家山,少华山,路口与球川一带。白垩系,为石灰质角砂岩(及底砾岩),粘土质页岩,粘土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及凝灰角砾岩等,出露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水库以下丘陵区。火成岩,常以规模不大的岩墙,岩盘和岩脉侵入于下石炭二迭系以前的地层中,而以下石炭系最为常见,侵入体延伸方向为东北南西,与主要构造带方向吻合。区内所见岩体有三种:(1)正常斑岩,多以岩盘产出,分布于主坝两岸山头

17、及溢洪道一带;(2)凝灰岩,以岩墙及岩脉产出。主要分布于大桥坞和主坝右岸的灰岩中;(3)流纹岩,主要侵入于灰岩中。第四系,为现代冰水堆积,冲积,洪积和坡积松散堆积物,其中冰水堆积层为黄红,土红色泥砾,及碎石间的空隙被红褐色粘土充填,具半胶结,见于溢洪道沿线至3号导水坝一带的鞍部及山顶,冲积,洪积及坡积层主要为砂卵石,亚砾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分布于河床,漫滩,台地及山坡上。第四节 地质构造本区处于下扬子地槽浙西地向斜之西南端,北元靠近波阳地背斜,南部为华夏地块浙闽隆起区,为浙西地向斜和白石桥球川倒转复向斜之内,因经历过强烈的旋回性地壳运动使岩层形成NESW和NWSE强烈褶皱和断裂,以及相应发育的节

18、理和壁理。褶皱:整个区内为白石桥球川倒转复向斜,轴线方向NESW偏向NW,沿轴线方向自白石桥经扇山棚,观音山,梁洞,韩村,路东至球川,在倒转向斜中,又产生一系列次一级褶曲,如区内东南次一级的褶曲有太甲山背斜,里岭脚茶元向斜,陈家庄古坑棚倾状背斜,路口周家坞倾伏背斜和大岭背斜等。更次一级的褶曲也到处可见。断层:按其方向和性质可分两组。(1)NESW向逆断层,主要有洞口逆断层,少华山逆断层,1号副坝逆掩断层,主坝区逆掩断层和大岭逆断层,延伸长1.54.5公里。(2)NWSE向平掩正断层,主要有贲口至坝址下游平掩正断层,副坝平掩断层,江口贲口河中游正断层,延伸长23公里。节理:区内岩层因受历次构造运

19、动及火成岩侵入影响,节理很发育,尤以奥陶系板岩,砂岩和中石炭系砂岩较为明显。有闭合的,有张口的,张节理一般均由粘土,砂砾,黄铁矿和方解石脉充填。劈理:区内劈理很发育,主要出现在奥陶系板岩中,和下石炭纪的性页岩中,页岩呈薄片状,新鲜页岩也多沿劈理石裂开。新构造运动:根据河流及冲沟的切割情况,台地类型,灰岩的岩溶溶洞分布特征,区内在新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缓慢上升,期间并有相对稳定时期,总趋势仍属新构造运动不强烈的较稳定区。地震:据载,区内地震出现次数不多,元朝甲戌年(1933年)六月,玉山县出现过一次地震,详情不明。明朝甲辰年(1502年)发生过一次地震,其震声传数百里。江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表明,区内

20、属小于6度区。1958年的调查表明,近百年来未发生过任何地震。另据国家地震局,福州地震大队1977年1月20日闽震业字第7号文关于江西省玉山七一水库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称:“本区处于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部位,是可能孕育强震的构造背景。但是,区内新华夏系断裂规模及近期活动强度远不及主体部分;东西向构造带近期活动强度不大,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未来可能发生最大的地震将不会大于VI度。同时,邻近强震危险未来一百年内对本区的影响不会达到VI度。因此,玉山县七一水库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第五节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主坝地条件 坝址处于西峡谷最后段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组成岩石为

21、下石炭纪砂砾岩与紫红色泥质砂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砂砾岩,石英砂岩与泥质,炭质页岩为互层出现。其中砂砾岩,砾岩为硅质胶结,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劈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址由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在地质构造上,坝址处于倒转向翼次一级褶皱之核部及扇形褶曲之南翼,岩层倾向垂直河流,因受强烈挤压,小型平卧及倒转褶皱相随伴生。断裂发育,在坝基中较大断层有河中平滩正断层及垂直河流的F28及F40逆断层通过,破碎带宽410米,加之火成岩侵入活动影响,岩层遭到破坏,

22、造成区内岩层破碎,风化层积较厚。在水文地质上,基岩倾向上游,岩性又为砂页岩互层。据河床漫滩,台地段各钻孔压水试验资料,W值小于0.01公升/分,为不透水层;F28断层也倾向上游,河中断层破碎带已胶结,透水性弱,不致造成集中渗流通过。河床及漫滩上砂卵砾石层,颗粒组成极不均匀,不均匀系数为39.554.3,为强烈透水层。岩层因受构造及火成岩体之影响,节理裂陷发育,尤以平行岸边一组的张节理最发育,且有破碎带通过,透水性较强,为强透水段。(2)坝基地质构造 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

23、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3)副坝地质条件 坝址地层因F逆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中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砂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土。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极为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为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在逆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断层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据钻孔压水试验,左岸至基面以下单位吸水量0.03-0.08升/分,为微透水层,垭口鞍部处基岩面以下14米单位吸水量0.03-0.0712升/分,基岩面以

24、下2.3-5.5米处的砾岩中发现承压含水层,承压水高出顶板21米(顶板高程69.42米)。区内岩层浓度褶皱断层及火成岩广泛活动影响,导致岩石极其破碎,是建坝不利条件。(4)发电隧洞地质条件 隧洞通过地段身桩号0+000-0+355,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及泥质页岩,0+355出口中石炭系泥质岩夹砂岩及炭质页岩夹砂砾岩。表部见有正长斑岩侵入,泥质页岩和炭质页岩岩性软弱,砂岩和砂砾岩岩性坚硬。0+1700+240地段,岩层强烈褶曲,为一扇形褶曲带,隧洞从褶曲的核部通过。0+170至进口段,为褶曲带的北翼,0+240至出口段,为褶曲带的南翼。整个地段有F3,F4,F5和F28等断层

25、通过,其中尤以F28逆断层对隧洞的影响较大。裂隙主要有两组,第一组走向N50度60度W,倾向NE,倾角85度以上,与隧洞轴线夹角较小,对隧洞影响较大,第二组走向N30度40度E,倾向SE,倾角30度80度,对隧洞影响较小。隧洞闸门井,位于0+092桩号处,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和紫红色页岩。地表至井深6米处为强风化,627.9米处为弱风化,27.9米以下为微新岩石,页岩性软,砂岩和砂砾岩性坚硬。整个闸门井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5)电站厂房地质条件 基础岩石为中石炭系炭质岩与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岩层与发电机轴线相互垂直,且恰位于厂房背斜部及褶皱带内,岩石遭受挤压,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

26、循环活跃且丰富,促使弱页岩软化,有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6)溢洪道地质条件 闸室基础岩石主要由坚硬的石英砂砾岩及石英砂岩组成,偶夹断续的页岩及少量正长斑岩。岩层倾向向下游,走向多于中心线近于正交,对边坡稳定有利。基础筑于弱风化的岩层上,岩层坚硬,胶结较好,力学性佳,基础中有少量软弱之页岩及正长斑岩分布,基石因受构造影响,在8697米高程间,裂隙极为发育,岩石较破碎,单位较破碎,单位吸水率达3.083.4公分/升。第六节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 坝区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1) 孔隙潜水,埋藏在冲积、洪积和残破积层中,一般厚23米,个别达5米。残破积层涌水量不大,一般是0.2公升/分

27、。冲积层中砂卵石涌水量较大,达73.7581.0公升/分,渗透系数200500米/日,为强透水层。(2) 基层裂隙水,埋藏在自地表以下2030米的基层裂隙中。由于坝区砂岩、砂砾岩和页岩常呈互层,而页岩透水性很弱,致使基层裂隙水连通性差,裂隙水流量不大,约0.10.2公升/分,个别地段裂隙水具承压性,如区号孔在30.7529.2米高程处,砂岩中的承压水头高达21.12米,涌水量2.16公升/分。二、 地下水性质 坝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均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质大多属重碳酸钠钙型和硫酸钙钠型水,其含量为So在420mg/L,CL为312mg/L,Mg为1.87.9mg/L,游离CO2为10.45

28、3.4mg/L,Ph值为5.76.9,暂时硬度在0.561.94。根据水工混凝土中判定环境水的侵蚀性之特征与标准判断,本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普通水泥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蚀性。灌溉水水温18度23度,盐类总含量大于500mg/l,灌溉系数85389,大于规定值18,对灌溉用水极为有利,饮用水也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水质标准。三、 渗漏 在库内老虎滩以上,周边均为整齐山脉组成的分水岭,无低矮垭口,且为奥陶系板岩层组成,基岩裂缝水出露高程远高库水位,故没有产生永久渗漏的可能。老虎滩以下至坝址地段,有洞口白石桥和路口球川两处低矮分水岭,同时在分水岭附近又有石碳二迭系石灰岩分布。 对该两处分水岩曾重点进行察勘:(

29、1) 洞口白石桥低矮分水岭,鞍部高程约400米(假设高程,下同),高出正常蓄水位约300米,山体雄厚(约56公里)。虽出露有壶天灰岩,切岩溶溶洞盲谷及地下暗河均较发育,尤以45150米高程出现较多,但溶洞均倾向库内,岩溶水均流向库里。同时灰岩正位于白石桥球川倒转向斜内,呈不连续分布,延伸至分水岭又被中石炭系砂页岩所隔断。 因此,该分水岭两侧灰岩岩溶溶洞互不相通,岩溶水无水力联系。据野外观察,分水岭附近之泉水出露高程在150200米,均高出水库正常蓄水位,无产生渗漏之可能。路口球川低垭口,鞍部高程120米左右,两侧山坡均较平缓。批邻河谷水位102米,分水岭处的地下水高程约115米,均高于水库正常

30、蓄水位。山露岩层表部为第四纪烘积层,岩卵(砾)石破亚粘土和粘土冲填,厚17米,透水性较好,但垭口和两岸岩基为梓山梅系之砾岩,砂岩,页岩和壶天灰岩所组成,灰岩随岩溶发育,但呈不连续分布,在路口附近被梓山煤岩层所切断,使岩溶水无水力联系,因此也不存在库水向邻谷产生渗漏现象。六、 实习过程实习第一天:2012年05月21日路线: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王老五菜馆一水库主坝右岸这天清晨,当整个学校都笼罩在朦胧中的时候,我们已经背上行囊和工具悄悄的出发了。说实话,大家都对这次实习没有很浓烈的兴趣,因为上次去了一次玉山,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再者听那些实习回来的同学们说很累很苦,所以大家心里都有点忐忑。天

31、还朦胧,大家整装待发但是大家都知道实践学习对我们以后的课堂学习和工作有巨大的帮助,所以每次对实习都很认真的对待。经过路上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和一路上的嬉戏打闹,我们终于疲惫不堪的到了目的地王老五菜馆。匆匆用完午餐后,我们就接到老师通知,下午 3 点开始我们这次的地质实习,下午的目的地是七一水库主坝右岸。于是,午休后,我们带着实习工具随着老师走往目的地。到达主坝后,老师 叫我们拿出了地质罗盘,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首先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地质罗盘的大致构造。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 ,是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 工具。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 均固定

32、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 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地质罗盘式样很多,我们这次实习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 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制的圆盆内组成。 首先对于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 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 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 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 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 此也便于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