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65.96KB ,
资源ID:8428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28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云南省高中毕业生2018年高三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事实不能支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的是A. 太阳能的固定离不开有机物的合成B.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C.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D. 线粒体能定向地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有利于细胞的能量供应【答案】A【解析】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在糖类等有机物中,没有涉及到相关的“结构”,因此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2、,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永久失活,说明酶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C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线粒体能定向地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有利于细胞的能量供应,D正确。2. 在健康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中会出现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 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C. 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无变化D. 神经元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主要原因是K+内流【答案】B【解析】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

3、导的,A错误;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是有变化的,使得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绝对值增大,C错误;神经元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D错误。3. 2011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且仅有54%的感染者知晓其感染情况。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条途径传播B.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与人的关系是寄生C. HIV最初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D. 艾滋病病人死亡均是由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丧失引起的【

4、答案】D【解析】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A正确;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其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B正确;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C正确;HIV病毒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最终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D错误。4.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迅速生长B. 外界环境因素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分布等方面的变化C.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

5、对细胞分裂的影响中存在拮抗作用D. 激素调节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够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A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C正确;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5. 下列关于提出假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关遗传因子的假说B. 萨顿通过对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类比推理,提

6、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 欧文顿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提出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D. 格里菲思发现S型死菌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假说【答案】D【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在杂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关遗传因子的假说,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定律,A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欧文顿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则膜的主要成分中含有脂质,C正确;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并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D错误。6. 滇池

7、沿湖滨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芦苇等植物。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 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C.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D. 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相互争夺矿质元素、空气、阳光等,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工湿地能够调节气候,属于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

8、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二、非选择题7. 柑橘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植物生长调节剂X不影响柑橘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能调控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课题组对柑橘分组处理一昼夜后,用放射性物质饲喂各组同一部位的叶片,24h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_(填“14C”“3H”或“18O”)标记的_作为原料,合成光合产物,通过测定_,确定X对柑橘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2)A、C组实验结果说明_;A、B组相互对照说明,X施用_不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3)幼果最容易脱落的是_组,原因是_。【答案】 (1). 14C (2). 二氧化碳 (3). 幼果和

9、叶片的放射性强度 (4). 用X处理全株,光合产物更多留在叶片,转移到幼果的较少 (5). 部位 (6). A (7). A组幼果放射性强度占比最低,获得光合产物最少【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柑橘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而植物生长调节剂X会影响光合产物的分配,但是不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X处理的部位,因变量是放射性强度在幼果和叶片所占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X处理幼果后导致幼果的放射性有所增强、叶片的放射性有所降低;而X处理全株导致幼果放射性大量减少、叶片的放射性增加,进而容易导致幼果脱落。(1)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可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10、因此应该用14C标记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检测幼果和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确定X对柑橘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2)据图分析,与对照组(C组)相比,A组是用X处理全株,结果是幼果放射性大量减少、叶片的放射性增加,说明用X处理全株,光合产物更多留在叶片,转移到幼果的较少;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X的施用部位不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3)据图分析可知,A组幼果放射性强度占比最低,获得光合产物最少,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A组的幼果最容易脱落。【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确定光合作用的原料,并能够根据对照性原则判断X处理的部位不同引起的有机物的分配情况,进而判断幼果的脱落情

11、况。8. 在转录因子的激活下,果蝇体内控制生物钟的基因per和tim不断表达,产生大量表达产物PER和TIM蛋白。这两种蛋白质结合成异二聚体,在夜间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per与tim自身的转录。随着PER和TIM的降解,转录因子的功能在黎明时恢复,激活per和tim进入新的表达周期。回答下列问题:(1)per和tim的载体是_,它们通过_,进而控制果蝇的生物钟。(2)在果蝇生物钟调控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判断依据是_。(3)人体内与生物节律调控有关的中枢主要位于_。不同生物中发挥作用的生物钟蛋白不尽相同,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染色体 (2). 控制蛋白质的

12、结构 (3). per和tim表达的结果,会抑制其自身的转录 (4). 下丘脑 (5). 不同生物的基因存在多样性【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基因per和tim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两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结合形成异二聚体,在夜间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基因per和tim自身的转录;随着蛋白质的降解,对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解除,因此在黎明时转录因子恢复活性,也可以调控基因per和tim转录了。(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根据“这两种蛋白质结合成异二聚体,在夜间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可知,控制生物钟的基因per和tim是在细胞核转录的,说明这两种基因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

13、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进而控制生物的功能的。(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基因per和tim表达产生的两种蛋白质,会抑制其自身的转录,说明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3)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的区域在下丘脑;不同生物中发挥作用的生物钟蛋白不尽相同,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说明不同生物的基因存在多样性。9. 为探究桑叶提取液对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与药剂】糖尿病诱导剂(可损伤胰岛B细胞),血糖测定仪,注射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1)实验步骤: 将30只实验鼠随机均分成A、B、C三组,给A组和B组大鼠_。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

14、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为数据一(见下表);在相同且适宜饲养条件下,给A组每只大鼠灌喂_,给B组每只大鼠灌喂_,给C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 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为数据二(见下表)。组别大鼠数量(只)数据一血糖浓度(mmol/L)数据二血糖浓度(mmol/L)A1018.623.0810.122.65B1019.463.9819.002.70C103.851.283.942.20(2)实验结论:_。 (3)由此推测,桑叶提取液能_糖尿病诱导剂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或能_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答案】 (1). 注射适量且等量糖尿病诱导剂 (2). 桑叶提取液2mL

15、/d (3). 蒸馏水2mL/d (4). 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5). 降低 (6). 提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效果的实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灌喂桑叶提取液,因变量是血糖浓度的变化;该实验需要实验前测量大鼠的血糖浓度,与实验后的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C组数据一血糖浓度最低,而A、B组都很高,说明A、B组是糖尿病大鼠,是给正常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糖尿病诱导剂产生的。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C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且A组数据二血糖浓度降低了,B组变化不

16、大,说明A组注射的是桑叶提取液2mL/d,B组注射的是蒸馏水2mL/d。(2)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表格数据分析,A组血糖比B组低了,但是仍然高于C组,说明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可能是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诱导剂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也可能是提高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0. 节瓜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类型,其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为研究节瓜性别的遗传方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定律,判断依据是_

17、。(2)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实验一中F1雌株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F2出现接近1:3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_。(3)两株基因型不同的两性植株杂交,子代雄株最多占_。【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实验二中F2出现3:10:3的性状分离比 (3). 5 (4). 1 (5). F1的两性植株只含一对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6). 1/2【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实验二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雌株:两性植株:雄株=3:10:3,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雌株、雄株为A_bb

18、或aaB_。(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2出现3:10:3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节瓜性别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_B_、aabb,因此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22+1=5种;假设雌株的基因型为A_bb,则实验一中,用于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3,说明子一代两性植株只含一对等位基因,且该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子一代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雌株和两性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因此子一代雌株的基因型是AAbb,肯定是纯合子。(3)根据以上假设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aaB_,亲本都是两性植

19、株,且基因型不同,要想后代雄株最多,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雄株(aaBb)最多占1/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二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并确定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种类。11. 为分离和鉴定泡菜中的乳酸菌菌种,某人做了如下实验:选材清洗装坛加调味料发酵取样分离、鉴定。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的乳酸菌来自_,发酵过程中坛内有机物的总量_,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2)制作泡菜过程不需要严格灭菌,但随着发酵的进行,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原因是泡菜坛内形成了_的环境,不利于大多数微生物生长。(3)获得纯净乳酸菌的关键是_,应选用_(填

20、“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应含有水、无机盐、_等营养成分。可根据菌落的_(答出两点即可)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答案】 (1). 蔬菜表面 (2). 下降 (3). 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4). 缺氧、酸性 (5). 防止杂菌的入侵(或无菌技术) (6). 固体 (7). 碳源和氮源 (8). 形状、颜色、大 小、隆起程度【解析】试题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

21、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主要来自于蔬菜表面;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因此发酵装置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先增后减,最终趋于稳定。(2)乳酸菌发酵原理是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导致发酵液pH下降,形成了泡菜坛内的无氧、酸性条件,不利于大多数微生物生长。(3)纯化乳酸菌菌种应该选择固体培养基,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不同的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可以根据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特征对其进

22、行初步鉴定。12. 科学家将体外扩增的人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DNA,用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人抗体基因与噬菌体基因一起表达,形成融合蛋白,出现在子代噬菌体表面,再通过筛选可得到噬菌体抗体,该抗体可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人抗体基因的途径之一是从_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_获取cDNA。(2)cDNA可通过_技术扩增,在反应体系中除了加入模板DNA、酶和引物外,还应加入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这一过程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解旋酶。(3)在制备噬菌体抗体的过程中,应选用具有多个_切割位点的噬菌体为材料,便于抗体基因片段的插入。所用大肠杆菌不需要用Ca2+处理的原因

23、是_。【答案】 (1). 已免疫的B(或浆) (2). 反转录 (3). PCR (4). dCTP、dATP、dGTP、dTTP(或四种脱氧核酸) (5). 不需要 (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7). 噬菌体可以通过侵染大肠杆菌,将重组DNA注入细胞中【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

24、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等,如人工方法可以利用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形成c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目的基因;由于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因此该方法中的mRNA应该从已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中获取。(2)以上人工形成的cDNA数量较少,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的原理是双链DNA的复制,以四脱氧核苷酸(dCTP、dATP、dGTP、dTTP)为原料;该过程利用高温使得DNA变性,打开双螺旋结构,因此无需解旋酶的参与。(3)噬菌体作为运载体应该具备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抗体基因)的插入;由于噬菌体可以通过侵染大肠杆菌,将重组DNA注入细胞中,所以所用大肠杆菌不需要用Ca2+处理。衡石量书整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