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95KB ,
资源ID:84247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24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1、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答案 【篇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 )】元知识由太阳系、原子和密度等部分组成。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物质的一些基本形态和关于宇宙的初步知识,其中密度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密度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且它与第五单元的压强、浮力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密度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一、学习要求内容1 太阳系2 分子。原子3 质量。密度。4 学生实验:(1) 用天平测质量。(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 测定物质的密度。要求1 知道

2、太阳系。知道八大行星,知道地球及其卫星,感悟科学的宇宙观。2 知道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知道原子是很小的;认识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动力论。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分子在不不停地做五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3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质量的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同一物质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理解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和质量定义密度;根据公式?mv 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学会差密3 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3、 ?水?1.0?10 千克/米 3。知道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学生实验(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调节天平横梁使其平衡;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学会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3)设计 “测定物质的密度 ”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说明:(1) 不要求计算混合物质的密度。(2) 在“用天平测质量 ”实验中,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过多设计天平的工作原理。第二单元 运动本单

4、元知识由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声音等部分组成。其中速度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是本单元的重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公式和路程一时间图像是对该运动的两种描述方式;而声现象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速度概念是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学习直线运动中,主要探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相同路程的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要理解物理公式和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两种方法。一、学习要求内容1 机械运动。参照物。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路程 -时间图象。3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噪音。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知道描述一个物体

5、运动必须取另一个物体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根据公式 v?st,完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会画路程-时间图象;通过观察、测量、网上查询,关注自然界、生活、生产中“速度值的阶梯 ”。3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道声波,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即响度、音调和音色,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知道频率高音调也高;经历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感受研

6、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知道噪声。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增强环保意识。第三单元 力本单元知识由力、重力、二力合成、力的平衡和惯性定律等部分组合。其中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是本单元的重点。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也是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学习基础;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高中学习力的平衡的基础。力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得到的;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而得到的。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既要重视实验和实践活动,又要重视等效替代、理想实验等科学方法的学习。一、学习要求内容1 力。力的图示。力的测量。2 重

7、力。摩擦力。3 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4 二力平衡的条件。5 惯性。牛顿第一定律。6 学生实验:(1)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要求1理解力的概念。以物理事实为依据,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认识字研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学会作简单情况下力的图示。 2理解重力。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知道 牛/千克的意义,知道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通过 “重力”的学习,知道牛顿发现 “引力 ”的故

8、事,感悟 “善于观察 ”和 “勤于思考 ”的重要性。 知道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知道滚动摩擦,知道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使物体运动,克服滚动摩擦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要容易。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对摩擦力的利弊分析,感悟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3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合力,认识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学会计算合力。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认识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5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惯性及

9、惯性的利与弊,明白物体惯性与许多交通事故发生是有关联的,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简单的惯性现象解释,体验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6学生实验:(1)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知道实验目的;能辨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零刻度位置和最小分度值,能读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示的力值;学会对弹簧测力计进行零点校正,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设计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说明:讨论同一直线上力的平衡问题,最多涉及三个力。第四单元 机械本单元由杠杆、滑轮、

10、功、功率和机械能等部分组成。其中杠杆、功和功率是本单元的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学习杠杆的关键,也是学习滑轮的基础。功和功率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是形成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基础。机械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在探究实验中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归纳得出的。在学习机械能时,要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一、学习要求内容1 杠杆。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的应用。2 定滑轮。动滑轮。3 功。功率4 动能。势能。机械能。5 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要求1理解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概念,在有关实际问题的示意图中,学会画出力臂。2理解滑轮。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理

11、解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知道动滑轮省力的道理。3理解功的概念。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 w=fs 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大小反映做功快慢的程度;根据公式 p?wt 进行简单的功率计算;知道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知道动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运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5学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先猜想杠杆要处于平衡状态需具备什么条件,然后利用钩码或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并多次改变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会记录数据,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

12、归纳得出结论。 说明:(1) 画力臂只限于硬直杠杆。(2) “杠杆 ”问题不要求与 “同一直线上力的平衡 ”综合。(3) “功 ”、“功率 ”只要求讨论力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4) “动能 ”、“重力势能 ”、 “机械能 ”不要求定量计算。第五单元 压强本单元由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部分组成。其中压强是本单元的重点。压强概念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的一条主线。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大气压强的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压强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在液体内部有压强

13、的实验事实和有关实例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及推理得到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获得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重视提高运用压强与其他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一、学习要求内容1 压力和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 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3 大气压强。4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5 学生实验:(1)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要求1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力,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学会作压力示意图,根据受力情况,能进行压力的计算,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压强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运用压强公式及相关知识解决

14、简单问题。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不同,根据公式p?gh 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连通器;知道连通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原理。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认识研究浮力大小的方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完成简单问题的讨论

15、和计算;在学习: “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中,认识科学猜测、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5(1)学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先通过猜想,预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并通过实验归纳结论。(2)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能通过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说明: (1)只要求能用公式 p?gh 计算,不要求推导此公式,也不要求计算器壁侧面承受液体的压力。(2)不要求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篇二: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lass=txt 为有序、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

16、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四川省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高中物理教学,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第一部分 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现行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针对我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中各模块主题的 “内容标准 ”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二、编写原则:(一)按 “四川省课程设置方案 ”的规定,我省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必须学习物理 1(必修)、物理 2(必修)和物理(选修 11)三个模块的内容;理工方向发展

17、的学生必须学习物理 1(必修)、物理 2(必修)、物理(选修 31)、物理(选修 32)、物理(选修 34)五个模块的内容。教学要求针对以上模块提出教学要求与建议。(二)教学要求编写的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按照模块的顺序展开。每个模块分别包含 “内容标准 ”、 “教学要求 ”和 “教学建议 ”等内容。“内容标准 ”为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教学要求 ”和“教学建议 ”栏目按照我省现行的 “教科版 ”物理教科书的章目顺序编写。其中:“教学要求 ”是对 “内容标准 ”按三维目标的要求逐条进一步细化,对教学目标提出较明确的 “基本要求 ”和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则对教科书中各章的重难点内容和

18、方法、以及拓展内容提出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力求具体可操作,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三)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致,以对知识性技能性、体验性的学习目标进行层次划分,具体表述如下: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界定第二部分 模块教学要求 共同必修模块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共有物理 1 和物理 2 两个共同必修模块。物 理 1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共同必修模块,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

19、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在学习这部分基础内容时,学生要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一、内容标准(一)运动的描述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

20、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 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二、教学要求与建议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力【篇三

21、: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lass=txt (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

22、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1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 a、b 两

23、类。其中: a 为核心内容,共74 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 126 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 a 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 b 为扩展内容,共51 条。1. 力学( a:7 条,建议学时数 ?14 学时; b:5 条)2. 振动和波 (a:9 条,建议学时数 ?14 学时; b:4 条)3. 热学( a:10 条,建议学时数 ?14 学时; b:4 条)4. 电磁学 (a:20 条,建议学时数 ?40 学时;b:8 条)5. 光学( a:14 条,建议学时数 ?18 学时; b:9 条)6.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 条,建议学时数 ?6 学时; b:3 条)7. 量

24、子物理基础 (a:10 条,建议学时数 ?20 学时; b:4 条)8. 分子与固体( b:5 条)9.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 条)10.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 b:3 条)11. 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 2 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2. 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

25、、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四、素质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 求实精神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2. 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

26、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3. 科学美感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3 五、教学过程基本要求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1. 教学方法 采用启

27、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习题课、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倡有条件的学校以小班形式进行,并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争取做到不少于 15。鼓励通过网络资源、专题讲座、探索性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教学手段 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提倡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

28、术的优势,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 演示实验 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 40 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4. 习题与考核 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

29、习题的选取应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 4 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能力。六、有关说明 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和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物理课程,其中 a 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2. 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数学基础。3. 本基本要求建议的最低学时数为 126 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 b 类内容和学时数,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 144 学时。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 年 12 月 3 日 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