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水广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滨水广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篇一:滨水景观开题报告 西安欧亚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陕西佛坪滨河景观带设计 学生姓名: 分院(系): 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 统本艺设(室内)1202班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 年 十 月 要 求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总体构想,由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前期独立完成。 2、开题报告正文用A4纸打印,各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加黑,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3、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著录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4、年月日等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要符合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如
2、“XX年2月28日”。5、所有签名必须手写,不得打印。6、对未在安排时间内提交开题报告定稿者或审核不通过者,将由分院组织进行开题答辩,方可进入毕业设计下一环节。篇二: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开题报告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学 生:指 导 教 师:专业(班级):学 院:开 题 报 告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园林XX级1班 园林学院 XX年 3月 5日 注: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2、滨水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设计时仅仅局限于用地范围,忽略了与周围城市空间的融合,只是在滨水区单个区域把植物
3、、道路、建筑、小品、水体进行简单相加,也许构图是漂亮的,但是这种设计却把城市中各个公共空间完全隔离分化,各自扮演各自的职能,使城市空间整体的连续性荡然无存,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也不能达到满足。(2)亲水平台的设计不人性化,多用垂直硬质岸壁,使得人们的亲水要求得不到满足,人们的公共资源享用权被掠夺。(3)设计时一图多用,设计领域抄袭现象严重,仅仅看到一个设计构图美就拿来应用,而不考虑是否适合将要进行设计的滨水区,是否考虑到了生态性是否以在此进行旅游的游客为中心-不仅使得滨水区生态面临遭到破坏的可能而且使滨水区设计千篇一律,缺少认知性。(4)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而在真正
4、的设计有时只是考虑到景观美观性而忽略了生态、水体净化、防洪等问题。(5)许多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忽略生态性,使得水体污染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生态问题。面对以上滨水区规划设计的弊端,需要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进行研究和深入广泛的学习,并应用于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滨水区环境美观化的同时更加生态化。3、国内外研究动态:(1)关于滨水区国外研究综述:1988年霍依尔等主编的滨水空间更新首次对滨水空间的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对滨水空间开发的驱动因素和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概括。 1993年威尼斯“全球水上城市中心”主编了城市滨水空间一一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
5、域一书,书中大部分作者都是滨水空间开发项目的主持者或参加者,他们针对滨水空间开发各抒己见,该书被称为“滨水空间规划师言论荟萃”。 XX年日本土木学会主编了滨水景观设计一书,以河流水滨为研究对象,以景观设计为主线,从河流的景观思路、设计基础、规划程序、水工建筑物和重点地区的景观设计、城市河流的空间构成和景观设计以及河流景观的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国内研究综述: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对环境质量、城市形象等方面的改善提升,国内城市滨水区项目的增多,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应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致力于具体的滨水区规划设计与实践研究,形成诸多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国内关于滨水区规划设计与
6、开发的主要著作有:张庭伟等XX年编著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一书,除介绍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因和基本原则外,还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的实例。孙逸增译、日本土木学会编的滨水景观设计一书,介绍了河流的实际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内容,并且收录了“河流工程概论”和“有关河流的法律、标准”。刘滨谊等XX年出版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一书,详细论述了城市滨水区景观及其规划设计的动因、理论与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著名城市滨水区景观资料,以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案例。(2)关于生态设计国外研究综述:国际上正式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近年
7、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生态规划变得愈来愈重要。麦克哈格(工.L.Mcharg)在1969年出版了(DesignwithNature一书,提出了“设计遵从自然”的物质规划方法论,是景观、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方法论上的一次革命。高尔敦(D.Gordon)1990年出版了GreenCitieS一书,探讨了城市空间的生态化建设途径,其中尤以印度学者RashmiMayur博士对绿色城市的设想较为突出。斯坦纳(F.Steiner)XX年出版(TheLivingLandscape:anEcologicalApproaehtoLandSCapePlannins)(第二版),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总结
8、了生态规划技术与应用的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生态规划先驱MarSh、GeddeS和Powen关于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及规划实施途径等方面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麦克哈格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基本思路,对生态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创立“McHarg生态规划框架”。80年代,德国科学家F.Vester和V.HeSler尝试运用了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生态系统中要素间的复杂关系,并借助了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创建了生态规划的灵敏度模型,生态规划进入了集系统分析、生态分析和规划理论于一体的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的境界。1981年亚尼茨基绍将城市生态规
9、划设计与实施分成三种知识层次(时空层次、社会一功能层次、文化一历史层次)和五种行动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规划、建设实施和有机组织结构的形成)。1991年契斯佳科娃总结了俄罗斯城市规划部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提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原理及保护战略;J.Smyth在南加州文图拉县拟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可持续性规划的生态建设原理”。国内研究综述:尽管生态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它一开始就吸取了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并与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持续发展的主题相结合,无论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还是规划实践均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文献包括城市生态经济研究方法及实
10、例(周纪伦等,1990)、城市生态调控的决策支持系统(杨邦杰等,1992)、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1998)、生态与环境(王祥荣,XX)、生态城市建设的原理和途径(吴人坚等,XX)、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刘贵利,XX)、区域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欧阳志云等,XX)、“反规划”途径(俞孔坚等,XX)等。在理论研究方面,生态学家马世骏等1981年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50,认为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城市、农村实际上是一个由社会、经济与自然三个亚系统,以人类活动为纽带,而形成的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复合生态系统。1988年王如松提出了城市生态调控的原则和方法5,认为生态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11、与生态经济学知识调控复合生态系统中各亚系统及其组分间的生态关系,协调资源开发及其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与资源性能的关系,实现城市、农村及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1993年欧阳志云在方法上吸取系统规划及灵敏度模型的思想能,建立了生态规划程序与步骤,即辨识一模拟一调控的生态规划方法。1995年王祥荣认为5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将自然与人工生态要素按照人的意志进行有序的组合,保证各项建设的合理布局,能动地调控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地关系。XX年沈清基认为,城市生态规划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时,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XX年刘贵利认为55,城市
12、生态规划主要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范生态风险、实现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协调高效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宏观控制性规划。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城市滨水区对城市和市民都有重大意义,它是市民走出喧嚣释放压力的重要公共场所,对于城市可以调节气候,防洪蓄水,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然而许多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某些领导只考虑自己的业绩,在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科学生态的开发策略,使滨水区遭到破坏。原本生态脆弱的滨水区如何能受得了这般蹂躏。因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加大对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理
13、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理论研究旨在找到一条保护滨水生态、提升滨水植物景观、促进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研究将重点偏向植物生态理论研究中,希望寻找到在美化滨水植物景观给人类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使植物在滨水生态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净化功效,加大植物的生态效益,使自然生态和人和谐相处。三、可行性分析本人已经在大学四年间学习过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等学科,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文献学习也因网络的出现而更加便捷、学习范围也更加广泛,这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篇三:主题广场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开题报告 题目: XX采摘闲旅游区
14、主题广场设计 姓 学 号: 班一、课题提出1、背景与现状分析:沣河采摘休闲旅游区项目所在地位于西安沣河生态景区,是西安西郊地区首个大型滨水生态公园,区域总面积940亩,其中绿地410亩,湿地310亩,生态水面220亩。本项目用地位沿岸的严家渠村,现为一块面积广阔的农田。水资源丰富,村子河对面是一片白桦林,风景较为优美。沣河生态景区包含湿地公园区、综合服务区、文化艺术区、休闲活动区、社交公园区、田园风光带、风情商业区。项目紧邻田园风光带,用地面积总计339亩。 2、研究目标和意义: 沣河新城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调节阀,同时也是周边居民体验具有湿地原貌与自然野趣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以沣河生态水系为依
15、托,打造沿河生态景观。使之与新区的总体规划相衔接,从而服务于整个城市。 目标:项目位于田园风光带,以观光采摘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城市与自然相得益彰。 意义:A、社会性:提升度假村极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要,把市民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B、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想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要求,又增强采摘园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C、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参与的主动性。 D、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E、文化性:挖掘传统的文化内涵,赋予观
16、光采摘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F、愉悦性:以赏心悦目的景观感染人,愉悦人。二、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内容:1.根据园区景观规划,确定广场在园区内的的选址2.确定广场的面积大小,即要满足大多数人集体活动的大空间,也要忙着适合小集体和分散活动的小空间。3.广场的流线设计,要避免功能区划分混乱和不同性质功能的使用区相互干扰的现象。 4. 广场绿化设计,避免大面绿地,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 2关键问题: 1.主题广场的尺度的把握,在广场建设中不宜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适当分散,建成一个广场系列,扩大广场的服务半径,提高广场的利用
17、率。并且使每个广场依据其功能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使广场更具亲和力。 2.主题文化广场要营造人性化的场所空间,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为依据,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人文跟广场环境设计结合起来。3.在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领域性的创造可运用植物.建筑小品及铺地等多种手法,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及开敞空间,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4.不同的季节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景观特色,在广场设计时理应考虑到这些
18、因素。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一些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广场一年四季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5.完善广内的服务设施,广场作为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生活服务性场所应尽力满足游人多方面的行为需求,使游人在广场内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务。在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以体现广场设计的人性化原则。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在主题广场设计中,将文化教育融入进景观设计之中,并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景观,如生态绿房,生态的丝绸之路等。主要通过广场的主题内涵,以及个性塑造,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
19、本土的历史文脉。2.主题广场不在单单是人们聚集,休憩的地方,该广场将专门设有表演场地,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3.该主题广场的设计,推翻广场就是大面积硬质铺装的概念,将广场的空间层次进行竖向处理,结合地行,做一个看台式广场,增加景观的观赏角度。3. 在设计上满足整体风格需求的同时,在进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构造方面借鉴当今国内外先进技术来改良现在的以及过去的旧模式,以实用、环保、智能、的表现,探索现代及未来景观空间的发展。 四、设计计划及预期进展 课题进展计划(包括论题进展步骤、规划时间及参考文献); (1).进展步骤及规划时间: (2).设计过程中所要参考的部分文献资料:1998. 1.1997. 101. 建筑学报,1999. 4. 27. 学生签名: 年月1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规划师,2余柏椿.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M.中国城市出版社,3陈旭锦.重庆人民广场调查及技术统计分析J. 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