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18KB ,
资源ID:84196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19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docx

1、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题目: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2013-1-4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它由基质和生长在基质上的植物、微生物组成,形成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用于净化污水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适用围广等优点1。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植物的作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稳定床体表面、改变水力传导能力、防止系统堵塞、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生物共生条件、向基质中释放氧气及景观美学作用等24。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与植物种类、植物净生长量、单位生物量的污染

2、物蓄积强度有关5,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影响系统中微生物的特性进而影响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67。关于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不同生长期植物各组织TN和TP吸收能力的研究很少,这些都关系到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过程过直接吸收所起的作用89。 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和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为天津本地常见的挺水植物。香蒲根系发达、去除污染物能力强、景观效果好,是比较常用的人工湿地植物;梭鱼草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和较高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具有开发前景的人工湿地植物。本文通过室外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两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株高、叶长、叶宽的变化来考察植物的

3、生长特性,并测定植物各组织TN和TP的含量,研究两种植物对氮磷的积累性能,为深入研究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人工湿地植物和基质的选择 实验植物香蒲和梭鱼草取自天津市城市水环境改善与水源保护示基地中的人工湿地示园,该示园位于天津市外环河的西南段,湿地面积9 615m2,处理规模4 0008 000 m3/d。植物采集时间为2009年5月上旬,选择株形大小基本一致、生物量接近的香蒲和梭鱼草,带回实验室,洗净泥土去除枯叶后,测定栽种前根、茎和叶的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及TN、TP的含量。12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 人工湿地模拟实验在塑料桶(上部外径42 cm,径40 cm;下部外

4、径32 cm,径30 cm;桶高45cm)进行。桶底部设置一带阀门的出水管(直径2 cm),填充10 cm粗砾石作为底料,起收水和支撑作用,粗砾石上填充30 cm层状页岩作为主填料层。在主填料层上部2 cm处设置直径1 cm的进水硬管,其上设置布水孔,用以布施污水。香蒲和梭鱼草均匀地栽种于各个人工湿地系统中,初始栽种密度为10株/桶,每种植物各设置两个平行,另设对照实验一组,不栽种任何植物。13实验设计及运行 室外实验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植物栽种后,加自来水至填料饱和,并保持其上12cm薄水层。2周后两种植物均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开始稳定生长。以天津市复兴河水作为湿地污水水源进行实验,污

5、水储存在贮水箱中,通过进水管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实验正常运行期间(2009年6月2009年10月)复兴河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d。水样采集从6月上旬开始,频率为每周一次,由测定的进、出水中TN和TP浓度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其公式如下:R=100(CiC0)/Ci100% (1)其中:Ci、C0分别为进、出水浓度。表1实验期间主要进水水质参数(N=54)mg/L,参数 CODCr TN NH3-N TP DO pH T平均值 28083 2463 1254 215 367 668 2501标准偏差 7348 639 487 076 158 018 272 为比较两

6、种湿地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周从每个湿地系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量其株高、叶宽和叶长,每次测定重复3次。在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每月随机剪取各湿地系统中植物的叶片,测定其TN和TP的含量,以期比较湿地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氮磷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10月底),对两种湿地植物地上与地下组织进行收割。将收割的植物洗净,根、茎、叶分开后称其鲜重,于80下烘至恒重后称其干重,精确至0001g。植物烘干后,粉碎过025 mm筛,采用浓H2SO4-H2 O2消解法测定根、茎、叶中TN和TP的含量9。植物相对生长率(RGB)的计算公式为10:RGB=(W2W1)/t (2)式中:W1和W2分别为初

7、始种植和收割时植物的生物量,以植物干重表示,t为植物的生长天数。植物氮、磷积累量的计算公式为5:PA=PCPB (3)式中:PA为植物氮、磷积累量,mg/m2;PC为植物氮、磷的质量浓度,mg/g;PB为植物生物量,g/m2。14水质指标分析 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比色法;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2结果与分析21湿地植物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变化 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均能在富营养化的复兴河水体中正常生长,株高、叶长及叶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5月初植物刚移植入湿地,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生长较为缓慢;两种湿地植物在6、7月份处于旺盛生长期,其平均每日株高增

8、加值分别为17 cm和11 cm;进入8月,香蒲和梭鱼草的生长速率均有所下降,在9月中旬达到株高的最大值(1635 cm和1234 cm)。香蒲具有条形的叶片,68月叶长增长迅速,平均日增加值为153 cm,叶长最长可达到125 cm;香蒲的叶宽在整个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其值为0510 cm。梭鱼草的叶片为倒卵状披针形,叶长增长平缓,平均日增加值为0.13 cm,叶长最长为2150 cm;梭鱼草的叶宽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较大,其值在4671050 cm之间波动。 栽种前,香蒲和梭鱼草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11kg/m2和151 kg/m2,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湿地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 kg/

9、m2和1083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 表2列出了两种植物收割时的生长状况。梭鱼草的地上生物量和相对生长率均明显高于香蒲。植物单株在快速生长的同时植株密度也在增加,虽然梭鱼草植株较为矮小,但分蘖较多,收割时两个湿地中植株总数目达到282株,约为香蒲总株数的3倍。香蒲和梭鱼草地上部分的含水率无明显差异;梭鱼草具有块状茎,而香蒲为具有须根的根状茎,梭鱼草地下部分的含水率明显低于香蒲。表2两种湿地植物收割时的生长状况 kg/m2,%湿地植被平均株数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相对生长率生物量含水率生物量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干重香蒲5011.756.362.030.0679.5918.711.684.6

10、20.2875.290.梭鱼草14130.000.224.810.5783.959.360.785.930.1736.300. 根区是植物去除湿地污染物的活性区,根系生物量高的植物污染物去除能力强,选择具有较高根系生物量的植物可提高湿地氮磷的去除效率12。无论是栽种前还是收割后,梭鱼草的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香蒲,选择梭鱼草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更有利于发挥湿地去除氮磷的潜力。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可以反映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分布。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束时香蒲和梭鱼草的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分别为044和085。22人工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 Gottschall等研究者

11、认为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和设计参数,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占湿地TN去除的3%47%,占湿地TP去除的3%60%13。图2为人工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运行期间,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的空白(P005),但种植植物的两个湿地系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733%和8023%,分别比无植物的空白高1335%和1626%。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植物的吸收和氨氮的挥发作用,8月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084%和8725%,这一方面是由于经过两个月的生长,植物进入

12、旺盛生长期,对氮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8月的月平均气温为实验期间最高,温度高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力强,传输至植物根区形成一系列的好氧、厌氧环境,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同时,高温也有利于氨氮的挥发。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包括三条途径:基质的吸附沉淀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转化吸收作用。6月份,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9%和8527%,仅比无植物空白高671%和829%,此时植物刚刚栽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长缓慢,微生物活性不强,基质对磷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机制;湿地中仅依靠基质吸附除磷达不到长期除磷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除磷能力会因基质的饱和而下降

13、,10月份,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56%和7147%,而无植物空白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824%。23植物组织中TN和TP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根据其营养情况和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表3中可以看出,按单位干重计算,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N的含量分别为1326019,1166017,2500198 mg/g和2335004,2163018,3092030 mg/g,TN在两种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根茎;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P的含量分别为306004,359003,497002 mg/g和476005,532002,709004mg

14、/g,两种植物组织中的TP分布均为根叶茎。实验结束后,香蒲和梭鱼草各组织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下降,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仍为叶根茎,而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TP在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根叶茎。就两种植物间差异而言,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后,梭鱼草叶和茎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高于香蒲,说明梭鱼草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梭鱼草生长周期长,收割时枯萎程度较轻,大部分氮磷营养物质尚未转移至根区所致。 图3为实验期间两种湿地植物叶中TN和TP含量的变化。5月初刚移栽时,梭鱼草和香蒲叶片中TN和TP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092030,2500198 mg/g和70900

15、4,497002mg/g,此时两种植物处于生长初期,植物叶片生长速度慢,生物量小,叶片输导组织、支持组织发育都不完善,细胞大多具有分裂能力,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对N、P的选择性吸收较多,因此浓度较高14。到了7月份,随着叶片持续生长和生物量不断扩大,营养元素逐渐稀释,梭鱼草和香蒲叶中TN和TP的含量分别下降为2113165,1809229 mg/g和281011,243006 mg/g。8月香蒲和梭鱼草叶中TN、TP含量略有增加,这可能因为8月为植物吸收根系快速生长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得到加强15。进入9月以后叶片开始枯萎,营养元素出现回流现象。10月底收割时,香蒲和梭鱼草叶中TN、TP含量

16、分别降为1606132、247024和706025,145001 mg/g。表3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TN和TP的含量mg/g湿地植物 香蒲 梭鱼草 根 茎 叶 根 茎 叶实验前TN含量13.260.1911.660.1725.001.9823.350.0421.630.1830.920.30实验后TN含量8.060.193.170.337.060.2510.572.398.692.6316.061.32实验前TP含量3.060.043.590.034.970.024.760.055.320.027.090.04实验后TP含量2.100.370.620.041.450.012.710.011.66

17、0.362.470.2424植物对氮磷的积累性能 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决定了植物对氮磷的积累性能。表4给出了实验前和实验后2种湿地植物地上部分(茎和叶)和地下部分(根)的氮磷积累量。实验前,两种植物相比,香蒲具有较高的磷积累量,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积累量;香蒲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根部。实验后,受益于较高的生物量,香蒲和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969 g/m2,1222g/m2和11712 g/m2,2542 g/m2。地下/地上氮磷积累量反映了植物储存氮磷的分布,香蒲地下和地上部分氮磷积累量的差异显著,两者的比分别为298和379,氮磷主要积累在香蒲的根部;

18、梭鱼草地下和地上部分氮磷积累量的比为111和165。收割地上组织可以去除湿地植物积累的部分氮磷。和香蒲相比,梭鱼草地上、地下部分氮磷积累的分配有利于通过收割地上部分去除氮磷。 表4湿地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氮磷积累量g/m2湿地植物 香蒲 梭鱼草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实验前氮累积量2.4317.2428.766.88磷累积量0.569.765.861.64实验后氮累积量37.2212.4761.7155.41磷累积量9.672.5515.829.603结语 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两种湿地植物均能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正常生长。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11 kg/m2和15

19、1 kg/m2,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湿地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kg/m2和1083 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实验运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的空白(P005),但种植植物的两个湿地系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按单位干重计算,实验前,TN在两种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根茎;实验后,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为叶根茎,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TP在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根叶茎。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11712g/m2和2542g/m2,香蒲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969g/m2和1222g/m2。参考文献:1黄娟,王世和,鄢璐,

20、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研究进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6,22(5):33362炜,培军,裘巧俊,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J生态学杂志,2006,25(2):2182213Brix HDo macrophytes play a role in constructed treat-ment wetland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35(5):11174成先雄,周丹,永江污水湿地处理系统中植物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8):94995建娜,曰利,吴晓芙,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氮磷吸收富集能力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7):5065096郭长城,洪营,锋民,等湿地植物香蒲体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及适宜收割期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3):102010257吴海明,建,伟江,等人工湿地植物泌氧与污染物降解耗氧关系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9):197319778徐治国,何岩,闫百兴,等湿地植物对外源氮磷输入的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1):64689金卫红,付融冰,顾国维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3):758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