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91KB ,
资源ID:841277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127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讲解.docx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讲解毕业论文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作者: 专 业: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席_ 评阅人_ _论文答辩日期_摘 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 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立足中原经济区财政收支的特点,充分发挥公共投资、转移支

2、付等多种措施的作用,以激发中原地区的发展活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建设,财政政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目 录摘 要 I1中原经济区建设现状 11.1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历程 11.2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问题 11.3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意义 22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路 32.1用好财税政策,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32.2中原经济区综合的财税政策支持 32.3科学确定财税优惠政策 42.4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53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63.1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财税支持政策 63.2落实和实施相关企业税收政策 73.3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财税

3、支持政策 73.4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 94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致 谢 121中原经济区建设现状1.1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历程2009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提出,将中原经济区区域扩展到全省,并且立刻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同。此时的中原经济区突破了原冀南豫北河内地区的限制,将中原经济区的地域跨至黄河以南,包括了中古以来历史上中原地区观念中的其他部分,对原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有了重大转变,经济区的中心也从邯安新转向了郑汴洛。河南省连续召开的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系列会议,也在全省社科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历史必然,顺应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中部崛起的需要

4、、河南发展的要求,将对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充满信心。2010年11月,省委八届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并且正式进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将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2012年11月2日,由国家发改委将中原经济区范围基本确定后,中原经济区地图编制正式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成立。1.2中原经济建设中的财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财政实力不断壮大, 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建立,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形成了财政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

5、河南财政状况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财政总体实力较弱。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财政收入从1978 年的33.73 亿元增加到2010 年的1381 亿元, 年均增速为12%,低于全国年均增速2.2 个百分点。与其他省份相比,2010 年河南一般预算收入位列全国第9 位, 与经济总量排名第5 位的地位实不相符。河南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直较低,19782008 年,河南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从20.7%下降到5.5%。1978 年河南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比全国低10.4 个百分点, 到2008 年这一比重比全国低14.9 个百分点。2009 年河南省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6、。其次,河南的财政支出结构亟待优化。河南省财政支出从1978 年的22.67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2905.76 亿元,年均增速为16.2%, 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6 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河南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日益缩小,地方财政调控能力逐渐弱化,对全省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趋弱,部分市县财政相当困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然后,河南人均财政收支水平偏低。先看收入, 从1978 年人均47.73 元增长到2009 年人均1186.96 元,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仅基数低, 而且增长速度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8 年为例,河南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倒

7、数第4 位,仅高于甘肃、贵州、西藏。与中部六省相比,人均财政收入位列六省之末。再看支出,从1978年人均39.15 元增长到2008 年人均2915.38 元,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人均财政支出居全国倒数第一。最后,财政杠杆的调控能力弱。突出表现在县乡财政困难和地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及财政支持文化建设能力弱等方面。以财政支持文化建设为例,河南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持的比重, 长期徘徊在0.28%至0.34%之间,连续多年居于全国倒数前几位。1.3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8、重大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河南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探索的重要成果,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9、,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2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路2.1用好财税政策,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运用财税政策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是促进中原地区抓住机遇、发挥潜力优势、上下互动、争取后来者居上的必要措施。首先,要正确处理河南和周边的关系,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基础上,动员省内外专家,包括国际专家,细化区域开发方案和落实相关措施,并动态优化坚持做下去,做出成效。其次,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聚焦投入,重点融资。就是要在争

10、取中央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同时,选择支撑河南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争取中央层级的专项支持。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具相对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等。另一方面,要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包括从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创品牌上做好中原文化这篇大文章。“信阳红”茶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要围绕扩大内需和衣食住行做文章,如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发挥河南人口资源大省的优势,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发展养老护理行业等;又如总结“双汇”的经验大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要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资金放大效应。应充分重视、积极争取重大财税改革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如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试行地方公债包

11、括市政债等。同时,注意把握好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关系,建立科学的项目遴选、专家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的机制,并强化管理和监督,防范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双轨并行所可能产生的负作用。总之,要把聚焦投入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群策群力以一种抓住机遇、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原经济区后来居上。2.2中原经济区综合的财税政策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孟春:我们应当通过系统的设计对中原经济区给予综合性的大力度的财税政策支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政策支持最为综合的经济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比照和创新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其他区域的财税政策,凡是需要的都

12、赋予中原经济区。针对中原经济区自身发展的主体和主线,设计一些其他经济区还没有的财税政策。第二,把财政支持资金和税收优惠紧密结合起来。财税政策的支持主要是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两大方面,建议国家在出台对中原经济区支持性政策文件时,不仅明确转移支付方面的政策,还要明确税收方面的政策。这样可以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减少中原经济区与西部地区等类似地区之间的政策落差。第三,把财政与金融结合起来。在重视财税政策的同时,充分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金融政策研究,支持中原经济区组建中原银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产权交易所等一些比较大的金融机构,这样可以完善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体系,

13、增强金融支撑。第四,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力推进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盘活存量,重点推进能源、化工、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区域内行业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活力;发挥中原区位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业;制定明确的财政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2.3科学确定财税优惠政策重点经济区的发展要求特殊财税政策的支持,税制本身又有规范、统一的要求,这是一对矛盾,需要妥善地加以解决。目前,已经在建和正在规划的经济区越来越多,中原经济区如果要争取政

14、策,还是要立足区情,找准切入点,对一个大区的产业普遍实行税收优惠的可能性很小,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时就已经确定了一个原则,为了维护市场的统一,鼓励公平竞争,要弱化区域性政策,突出产业优惠政策,因此,中原经济区应对区内产业进行筛选,找出需要鼓励的特色产业,既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又可以避免同类攀比。在提出政策要求时应把握好几个大的原则:一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点鼓励的项目,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发展等。二是要有地方特色,如河南是农业大省,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的农业项目就具有地方特色。还有中原经济区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工农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在城

15、乡统筹发展方面涉及体制创新的改革内容,如宅基地流转、集体土地流转等可以研究政策支持问题。三是要研究其他经济区的政策,看是否有可以比照执行的地方,税收上有一个原则是同类问题同等税收待遇。四是可以考虑财税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2.4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16、。其次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在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

17、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根据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可以适当调整中原地区的税收政策。3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3.1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财税支持政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应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要求,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推

18、动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增强以工促农的能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1. 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细化和落实“两个比照”政策。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第一是将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中原经济区的其他欠发达县( 市、区) ( 确定具体的划分标准,如包括产粮大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 ,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具体的税收政策为: 在2011 年至2020 年期间

19、( 西部大开发政策继续实施10 年) ,对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需根据中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企业优势产业目录的调整,确定中原经济区的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企业优势产业目录) ; 对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施,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通过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可进一步支持中原经济区中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尤其是传统优势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第二是调整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的城市范围,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除郑州、洛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外,

20、将安阳、鹤壁、新乡、濮阳和南阳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具体的财税政策为:落实老工业基地企业符合条件的历史欠税予以豁免等政策; 落实国家制定的有关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税收政策。第三是将濮阳、鹤壁、平顶山、三门峡等市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落实中央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财税政策。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原经济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持力度,包括: 给予上述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 加大对上述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在安排上要向上述资源枯竭城市倾斜。3.2 落实和实施相关企业税收政策3.2.1实施促进企业“走

21、出去”的税收政策将郑州、洛阳等符合条件的城市列入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享受相关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具体为: 第一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是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第三是对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3.2.2加大对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是结合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鼓励中原经济区承接和外商在中原经济区投资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是中央财政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

22、专项资金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予以倾斜支持,尤其是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3.3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财税支持政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切入点、内在动力和核心内容,对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要求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产业支撑,创新城市形态,突出城乡统筹,集约节约用地,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财税政策支持促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应找准职能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3.3.1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第一是支持加快

23、市政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完成中心城市现有城区管网改造,实现省定重点镇集中供水设施全覆盖;支持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配套电网建设和老城区电网改造,推进城市实施电网入地工程; 省辖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建设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同步规划建设供热管网; 支持加快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提高县城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 支持加强地下管网建设与管理,推进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市政消防栓和地下公共管沟; 支持加快城市积水点改造和城市防洪、消防、抗震等公共安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第二是争取国家对过去年度国债转贷资金安排用于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铁路、电力、电网改造、县

24、级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债务给予豁免,以解决部分国债项目转贷资金还款问题,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是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或专项拨款等形式,加大对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其次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尽量将建设项目延伸到农田、到农户,减少或取消地方政府配套,以免造成新的欠账和村级债务。然后是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效机制,整合国家重大支农政策,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如把财政预算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后是积极探索建

25、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同时,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筹资建设管理。3.3.2支持中原经济区交通枢纽建设的财税政策加大对交通的投入,第一是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和客运系统建设,推进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和洛阳市轻轨建设,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 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立体过街通道建设,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换乘枢纽、公交港湾、停车场等城市静态交通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着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层次、多类

26、型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第二是争取国家将郑州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支持郑州至徐州、重庆、济南、太原等客运专线建设,加快推进郑州至周边城市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半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交通圈。第三是加快推进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形成“四纵五横”大能力运输通道格局。第四是支持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改造提升洛阳、南阳机场,形成以郑州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等机场为辅助,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民用航空运输体系。3.4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第一要统一河南省的地方财政投融资机构,健全运行机制,组建地方政策性银行中原

27、银行。按照建立统一、完整的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要求,对现在分散于各部门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加以改造整合,以后地方财政投融资方面的相关业务统一由中原银行具体负责。其筹资贷款形式、数量、期限、利率、投资方向等接受中央财政投融资机构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第二要拓宽河南财政投融资筹资渠道。适当吸收社会个人资金,创立社会共同基金,吸收社会小额投资者资金,利用好国债和地方债,增发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长期专项国债,也可以发行一定量的地方债券。第三要整顿河南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范围,规范资金投向。财政投融资资金主要应用于社会效益大且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和部门,如环保、基础科研和教育、“幼稚产业”部门

28、、高科技战略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等。要积极探索财政投融资的有效方式。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合作投资、贴息贷款、贷款担保、融资租赁、联营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政府政策性投融资与民间金融的相互配合、补充。四要加强监管,提高效益,防范风险。4结束语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加快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强化东西联动、服务全国大局的战略谋划。深入研究和宣传中原经济区的内涵、意义、功能、目标等,促使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层审核批复,尽快使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关系该区域的繁荣发展和百姓富祉,而且关乎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件将铭刻史册,泽其后人的善举。建设中原经济区,是

29、科学发展观在中原大地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原经济区,要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在“作”上用心思,下工夫,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给予中原经济区系统的、综合性的财税政策支持。其次要聚焦投入,选准关键点加大投入力度。然后要注重机制创新,围绕中原经济区功能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建立一套财税政策支持体系。最后要找载体,在大型项目、产业上做文章;求先行,国家一些财税改革措施可以在中原经济区先行一步;抓特色,围绕农业、粮食等优势,争取财税政策支持,把中原经济区打造成为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最富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参考文献 1耿明斋.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2杨

30、佩.让古老中原焕发青春J.协商论坛,2011年02期3孙常永,白献民,周钧.中原崛起赋新篇 J.人大建设,2011年03期4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6期5符太增.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6喻新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N.郑州日报,2010年7张苏娅.推动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N.经济日报,2011年8吴宏亮,贾迪,尹雷雷.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A. 2011年9贾康,钱国玉.中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 (43):21-39 致 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悉心指导。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终生受益。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