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章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各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实现政府职能的财政活动之中。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2、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完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以及提供某些不便由社会厂商提供的公共服务活动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由于上述活动,特别是政府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故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
2、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国家劳动立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3、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4、政府购买。(识记)答: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酬金报酬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5、转移支付。(识记)答:转移支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6、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的特点。(领会)答:公共部
3、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其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第二,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第三,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或服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地评价与度量。第四,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比较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政府只能在权衡财政收入和公共物品的社会效用的条件下决定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通常的做法是成本收益分析。7、公共部门工资收入的特点。(领会)答:公共部门需求的增长与就业量的增加,使其工资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一般来说,公共
4、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比较工资”的原则,即公共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参照相当于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制定。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公共部门劳动者比企业部门劳动者高。2、公共部门劳动者的流动率通常低于各类企业部门,工龄的增长与职务的提升带来工资的增加。3、公共部门的劳动特点、职业结构特点使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重。4、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不如企业部门那样强,很多公共物品类似于生活必需品,其收入弹性相对较小。5、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地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等等。8
5、、公共部门就业增加的原因。(综合应用)答: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主要是: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2、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例如气象信息服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公共物品。3、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9、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公债)。税率水平及其变动可以反映市场主体的税赋负担和税收总量的关系,税率水平及其变动方向对市场主体的经济选择和决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10、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6、对定量标准以上的劳动所得课税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降。在个人所得税中,劳动者承担部分税负,雇主承担部分税负。11、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通常都根据工资总额来征收社会保障税(交纳社会保险费亦同),用于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对劳动者进行帮助,如支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 1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识记)答: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1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体系的作用原理。(综合应用)P326答: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
7、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得到法律的保护。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在保障劳动力市场稳定运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14、最低劳动标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15、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16、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成的,借助团体交涉的力量,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
8、工本身权益的社会性团体。17、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有多重目标,但最主要的目标是获得利润、效率,并使利润不断增加。18、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主体,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希望工资越高越好。19、从表面上看,降低工资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其中存在着极大的矛盾。20、为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稳定地发挥作用,而不使其一味地放任自流和自由发展,建立保证其正常发挥功能的制度结构体系就是十分必要的。2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变动,即由市场决定的工资率、就业量的变动,取决于种种影响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因素的变动。事实表明,在经济周期的变动过程中,就业与工资确实存
9、在着急剧变动的时期。22、现实的劳动力市场是不稳定的,缺乏自行调节、自动恢复均衡的能力,那么,在市场均衡遭到破坏的时候,为制止劳动力市场的失衡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扩大,就有必要通过市场以外的制约手段和政策措施加以限制。 23、对国民经济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4、财政政策。(识记)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25、货币政策。(识记)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
10、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也包括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26、人力政策。(识记)答:人力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2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识记)答: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28、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识记)答: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少政府购
11、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29、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在工资的形成上,实行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效益决定、民主协商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工资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决定了工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工资过低,会侵害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无法维持经营。上述调控体系中,以工资指导线
12、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位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工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资形成方式。30、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调整政府购买水平、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领会)31、实现收入政策的形式。(简单应用)答:收入政策是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因其控制的重点是工资和利润水平,故称为收入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取向方面,其理论前提是存在成本推动型以及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实行工资物价指导、工资物价管制、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等。32、实现人力政策的手段。(综合应用)答:人力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
13、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人力政策的目标,旨在按照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调节和改善劳动力供给,进而改进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功能。人力政策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而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对策,其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1、(名词)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至的不公正待遇。、(多选)歧视的类型:工资收入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三种歧视通
14、常被称为后市场歧视,第四种为前市场歧视。、(多选)个人偏见歧视理论:雇主的个人偏见: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雇员的偏见消费者歧视4、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答:从短期情况来看,假设行业中有些企业只雇佣A类工人,另一类只雇佣B类工人。根据我们最初的假定,A,B两类工人具有同样的生产率。既然WA小于WB,不愿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比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成本要高,但产品市场是竞争的,各个企业必须按同一价格出售,所以这一理论表明,那些不愿按均衡工资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将以利润减少为代价。所以,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相悖的。5、(名词)垄断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不是完全竞
15、争的,而歧视正是个别企业垄断造成的。歧视的动机往往不是偏见,是货币收益,这是因为独家垄断企业不会是劳动力市场上被动的工资接受者,他们有能力决定市场上的工资水平,这种市场运行的力量使制定具有歧视性的工资成为可能,歧视行为能增加歧视者的收入。在垄断市场结构中,某些劳动者,例如:年龄偏大的劳动者、女性劳动者,因缺少可供选择的雇主,只能接收带有歧视的工资,从而使企业获得歧视利润。6、(名词)就业隔离或排挤理论:所谓排挤理论是根据简单的供求概念,分析将妇女或黑人限制在十分有限的就业范围内的后果的理论。7、(名词)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该理论人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的劳动力大都在初
16、极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8、(多选)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有以下几种: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9、(简述)消除歧视的对策.香港:教育及推广;法例及指引;研究;调查及调解。美国联邦政府消除歧视现象是制定旨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现象作斗争的一系列法规。日本消除歧视的政策要点为:(1)关于就业机会与劳动待遇方面的均等。()关于女性员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修改。P 330 歧视的类型 P331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类型P343 就业歧视现象 P344 消除歧视的对策 问答题根据个人偏见歧视理论,个人偏见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答:这种理论把歧视看作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或
17、者“爱好”,社会上的歧视偏好倾向似的歧视者宁愿放弃生产效率,即最大产出和利润也要满足这种偏好。这部分人愿意为歧视支付代价或机会成本。该理论认为,这种歧视的偏见来源于三个方面: 1) 雇主的个人偏见 根据该理论,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他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由于雇主歧视的存在,被歧视员工必须接受更低的工资。 2) 雇员的偏见 雇员的歧视除了有工作职位上的竞争因素之外,也可能具有与有色人种在工作中发生接触的恐惧和厌恶。在一些西方研究者的模型中,白人男性会因为歧视而远离对少数民族或女性无歧视行为的雇主,这会使无歧视的雇主为了留住白人男性员工而支付较高工资。 3)
18、消费者歧视 工资和职业歧视也可能由于消费者的缘故而产生。一些消费者只喜欢某一群体提供的服务,从而对另外群体产生歧视。比如有的消费者只喜欢男性提供的服务,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却只喜欢女性或者其他特征群体提供的服务。在这些社会服务的职业范围内,就会发生对被歧视群体的职业隔离。尽管消费者歧视意味着顾客要支付比不存在消费者歧视的条件下更多的成本,但是他们却可以自由地享受歧视的效用,只要他们愿意这样做,他们尽可以享受这种歧视给他们带来的满足。 1、试论述公共部门就业决策的特点及其就业增加的原因。2、简述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答: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1)为完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
19、能,以及提供某些不便由社会厂商提供的公共服务活动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由于上述活动,特别是政府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故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国家劳动立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3、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其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第
20、二,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第三,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或服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地评价与度量。第四,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比较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4、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是什么?答: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主要是:(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2)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例如气象信息服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公共物品; (3)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5、公共部门
21、劳动者工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其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公共部门劳动者比企业部门劳动者高;(2)公共部门劳动者的流动率通常低于各类企业部门,工龄的增长与职务的提升带来工资的增加;(3)公共部门的劳动特点、职业结构特点使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重; (4)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不如企业部门那样强,很多公共物品类似于生活必需品,其收入弹性相对较小;(5)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地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等等。6、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
22、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及其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和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在工资的形成上,实行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效益决定、民主协商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工资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决定了工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工资过低,会侵害劳动力所有者 的利益,导致企业
23、竞争力下降甚至无法维持经营。在上述调控体系中,以工资指导线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位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工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资形成方式。第十章 就业与失业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一、就业的含义及度量 1、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基本条件: (1)就业主体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 (2)就业主体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3)就业主体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1)正在工作的人(2)有职业,但因临时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3)雇主和自营人员(4)已办理离休、退
24、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的人员。 满足以上条件,并在规定年龄的人。2、就业的衡量3、关于充分就业的内涵(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一种是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3)统计学的充分就业: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描述充分就业。例如失业率不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4)从供求方面: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即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的状态。二、失业的含义及度量 1、失业:
25、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另一种定义:凡是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并在此以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都被统计为失业者。此外,还包括暂时被解雇正等待恢复工作的人,和正等待新工作岗位报道,等待时间达30天可到新工作岗位报到的人。2、失业的衡量3、我国对失业的界定:失业人员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4、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劳动是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5、自然失业率升
26、高的原因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失业保险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增加三、影响就业的因素 (1)人口因素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自变量可以是国民收入指标、消费指标、投资指标等。(3)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 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用工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工资制度和政策)(4)心理因素:就业意识、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第2节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分析一、自然失业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正在寻找职业不得不暂时处于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的失业。特点:行业
27、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短产生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是否完善 、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缓解措施:提高信息流通速度、疏通信息渠道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特点: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失业周期长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缓解措施:政府出资安排劳动力转移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的区别: (1)结构性失业有明显的群体性,如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等 (2)结构性失业的周期较摩擦性失业来得长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
28、,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所造成的失业。特点:缘于经济总量失衡、因经济周期深度不同各个周期的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周期性失业具有普遍性产生原因: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4、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产生原因:部分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变化而波动、部分行业随季节的不同产生购买的高峰或低谷5、技术性失业:由于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后所造成的失业。 产生原因: 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机器、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改
29、变生产过程、使用新材料、改善经营管理6、自愿失业: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二、非自然失业(隐性失业)1、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者小于零的现象。(企业雇用工人从事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工作或从事那种工作的劳动生产率低于他所能达到的标准工作水平)特点:表面上就业、无法准确识别2、隐性失业产生的原因(1)与公开失业相同的原因(2)与公开失业不同的原因:政府处于自身的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第1节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第1节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与劳动力市场(一)公共部门就业
30、和工资的决定 1、公共部门就业 2、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二)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与劳动力需求 2、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二、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2节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一)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二)最低社会保障: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包括医疗保健、疾病
31、补助、失业补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生育补助、残病补助和遗属抚恤金。三)工会的功能:经济性的功能、政治性的功能 、社会性的功能、心理性的功能第3节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一、就业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财政政策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3、改变税率(二)货币政策 1、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二、收入政策 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控制的重点是工资和利润水平,故称为收入政策。 (一)工资物价指导 (二)工资物价管制(三)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三、人力政策:又称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二)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三)激励就业的措施 (四)实施创业就业计划 (五)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