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2 ,大小:112.55KB ,
资源ID:83953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953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开始页P1-P10备课内容:第一单元备课人:二年级全体老师课时分配:1-5课时备课上传时间:2015.9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对长短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绿。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活动。反过

2、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简单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密切联系,但直线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应此教材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过长,短概念有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 容易接受。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

3、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P23 认识厘米上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学重点:建立1

4、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

5、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

6、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 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

7、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

8、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

9、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

10、,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

11、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后记: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重难点来设计的。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建立这一空间观念呢?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第一、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真正形成空间观念;第二、设计的活动学生是否有兴趣。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课前为

12、学生准备了一些物品,有回形针、铅笔、小棒,我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物品,把抽象的概念厘米进行物化、形象化,从而达到建立一厘米的空间观念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P4认识米上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教具学具课件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3、)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

14、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

15、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

16、。(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

17、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1、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2点明课题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 用米量”。(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3、估

18、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并贴上标签)。 4、用米尺量。(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身上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师身上的1米的标签,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

19、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4)交流。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再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长几米?(7)小结: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 教学后记:采用多种途径理解和区分单位:厘米和米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不够,以至于

20、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位的错误。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先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4)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两手比一下1米有多长。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比较感知厘米是比较小的单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5)用学生用尺量一量;数一数;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6)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P56 认识线段上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过程与方法:

2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具学具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第几课时: 第三课时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

22、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

23、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

24、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

25、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

26、)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寻找身边的线段。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

27、,下面老师就考考你。2、练习:(1)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理由呢?)与所处的方向位置无关。(2)看来大家真的记住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线段吗?想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二、尝试创造,学画线段1、尝试画:小朋友数线条数得又对又快,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 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 自己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千万别画走了样。2、交流画法。肯定不同画法,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只要别走了样。(直的线。)3、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提示:能利用你手边的一些物体吗?)请你

28、用最喜欢的工具再画出一条线段,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时要指出有的不行。)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1、听说小朋友们会画线段了,豌豆先生急着要考考大家。(1)想想做做第五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引导:每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两头不能超过端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三个点,画了三条线段。2、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要玩的这个折纸游戏可是要动脑筋的,想试试吗?四、总结全课。 好了,有趣的折纸游戏到此结束。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走进生活,发散练习。1、还记得田老师刚上课时说的话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

29、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由它,我们就学到了有关线段的知识。2、请小朋友看好(师生演示),如果拿这条毛线这样咔嚓咔嚓剪两次,你猜猜会得到几条线段?动手剪一剪,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得到了几条?为什么?(线段的特点。)那剪三次得到几条?四次呢3、看,我们又从这条毛线上学到了有趣的知识。其实,数学知识隐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事物上,如果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它。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

30、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P7 确定长度单位上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

31、具学具课件准备:第几课时: 第四课时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