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纲要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纲要(仅供现代远程教育专科参考)(2003秋)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 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二、期末考试题型 1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4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5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导言 重点掌握:1.稀缺性的
2、含义: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选择所包括的三个基本问题: 即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3.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4.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5.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
3、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掌握: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两者是相互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重点掌握:1.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每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买的商品量。 2.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
4、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在说明这一问题时可以抓住这样几点:第一,在经济分析中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1)需求由各种因素决定,需求量由价格决定。(2)在需求曲线上,需求指整个曲线,需求量是该曲线上的一个点。这就是说,需求是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一组需求量,而需求量是某一价格水平时的特定需求量。第二,需求变动是分析当价格为既定时,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换言之,这两种变动所用的假设条件与要说明的问题不同。第三,在需求曲线上,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需求
5、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问左下方移动;需求量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即需求量增。4.影响需求的因素: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第三,消费者的收入;第四,消费者嗜好;第五,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第六,政府的消费政策;第七,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5.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行变动的状态。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
6、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形成的市场应该是完全竞争的,形成的过程完全是自发的。6.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假定供给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结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下图)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假定需求不变情况下):供给变动是指
7、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结论: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上图)掌握:1.价格上限及其影响: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低,需求就大(根据需求定理);由于价格低,供给就少(根据供给定理)。因此,在实行价格上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供给不足状况。 2.价格下限及其影响: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
8、,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高,需求就少(根据需求定理);由于价格高,供给就多(根据供给定理)。因此,在实行价格下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供给过剩状况。第三章 弹性理论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需求弹性大小,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需求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2.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
9、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3.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4.弹性与税收分摊: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
10、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掌握: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这一弹性系数是
1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以Em代表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QQ代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Y代表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则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2.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total utility ,TU )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
12、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这里,边际是指增加的意思。如:某人拥有六件衬衫,由此而获得的满足程度为总效用;以此项总效用减拥有五件衬衫时的总效用,就是拥有第六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TU和MU的关系:MU0时,TU是增加的;MU=0时,TU达到最大;MU0时,TU减少。2.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可以说明消费者偏好。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能带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就是用来表示两种商
13、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4.消费可能线的含义: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个限制条件可以写为:5.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
14、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个限制条件可以写为:6.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效用(utility)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满足程度大的就是效用大,满足程度小的就是效用小 。效用乃是消费者对物品主观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心理感受,而非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总效用(total utility ,TU )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这里,边际是指增加的意思。如:某人
15、拥有六件衬衫,由此而获得的满足程度为总效用;以此项总效用减拥有五件衬衫时的总效用,就是拥有第六见衬衫的边际效用。7. 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体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掌握: 1.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P103页第五章 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0时,TP递增;MP0时,TP递减;MP=0时,TP最大。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与平
16、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第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这些好处,在经济学上也称为“大规模生
17、产的经济”。或称规范经济,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3.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等产量线的特征是: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
18、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4.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5.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条件可写为: PKQK + PLQL =M (1) (2)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掌握: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如劳动)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
19、如劳动)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含义与关系 3.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了解:1.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2.不同形式企业的优缺点 3.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重点掌握: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短期是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氖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长期是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两者区别不是时间和长短,而是全部要素能否调整。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含义与计算: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3.各种
20、短期成本及其变动的规律:短期成本的分类与变动规律。(1).短期总成本STC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SAC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3).短期边际成本SMC4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SMC与SAC的关系SMC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相交前,SMCSAC,SAC下降;相交后,SMCSAC,SAC上升;相交时,SMC=SAC,SAC最低。 5.长期平均成本的构成与特征:LAC曲线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指的是在不同的产出规模上,企业生产最低成本的轨迹。特征(1)LAC曲线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2)LAC曲线比较平坦 6.利润最大化原则:(1
21、)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2)这是因为,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3)厂商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已的产量。7.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掌握: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总收益是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
22、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边际收益是指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1.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又没有任何替代品的竞争对手。一个厂商构成一个行业。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2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决策的原则是:MR=MC。此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在长期中,各个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MR=AR=MC=AC3.停止营业点的含义:在图中,市场价格P1低于均衡价格P2,企业有亏损。这时,企业是否生产取决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价格P1所决定的需求曲线dd与AVC相交于E1,E1就是停止营业点。这就是
24、说,当价格为P1时,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因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就要生产。但如果价格低于P1,企业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弥补,它就无论如何不生产了。这就是E1作为停止营业点的意义。停止营业点是由平均可变成本与价格水平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平均可变成本等于价格水平。4.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2).行业的进入限制。(3).产品差别5.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结构所没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6.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歧视定价就是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一般根据
25、价格差别的程度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这就是,假设垄断者了解每一消费者为了能购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来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例如,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对每个患者征收不同的医疗费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就全部转变为垄断者获得的超额利润。 第二,二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部门对一定量电力(比如说1100度)实行一种价格,对再增加的电力(比如说101200度)实行另一种价格。这种情况下,垄断企业
26、可以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第三,三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企业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电实行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即把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变为超额利润。在现实中,一级价格歧视比较罕见,常见的是二级价格歧视与三级价格歧视。掌握:1.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也要区分存在勾结或不勾结两种情况。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价格决定的方式是卡特尔。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主要是价格领先制和成本加成法。了解:1.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2.围绕垄断的争论第八章 分配理论 重点掌握:1.生产
27、要素需求的性质:(1)是一种派生的需求(2)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2.超额利润的来源: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来源于以下三方面:(1).创新(2).承担风险(3).垄断3.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4.劳动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劳动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教育费用。二是心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
28、劳动的心理成本。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假设你是一个工人,随着工资的提高,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一方面会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希望工作更多的时间,因为每小时工作的工资比以前更多,这样每一小时的闲暇就变得比以前更贵,你于是受到一种激励想用额外工作替代闲暇。另一方面是受收入效应的影响。工资更高时,你的收入更多。有了更多收入,你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你还想有更多的闲暇。你可以在春天出去旅游一周,在夏天再加一星期假期,而在以前你却不能做这些事。哪种效应更加有力,是替代效应还是收入效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下图中,C点以下的所有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增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29、C点以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反而下降。(见上图) 掌握 1.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 2.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依赖于要素的特性和所有者的偏好。一般地,供给与价格正相关。对于供给固定的要素,如土地,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在特殊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大大增加了所有者的收入,如劳动或石油,这些要素的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3.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市场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I)来代表资本的需求。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S)来代表资本的供给。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利润,因此投资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的
30、差额。在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利息。因此储蓄与利息率成正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地租又称土地的租金(rent)或称纯经济租金(pure economic rent),是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地租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重点掌握: 1.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 2.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
31、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 掌握: 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指信息的不确定性。 2.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 了解: 1.政府失灵的产生2.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重点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