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而努力奋斗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陈惠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南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历程,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重点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审议和通过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制定如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往开来,持续奋
2、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而努力奋斗。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切实增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五年,是如皋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 1.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
3、市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跨越。预计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十一五”年递增20%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年递增40%以上,由2005年全省第28位跻身前10强,增幅持续保持苏中苏南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今年分别达19800元、8680元和310亿元,年递增14.5%、14.3%和18.7%,增幅持续保持南通领先。主体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工业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预计今年规模企业总数达1150家,比2005年净增697家,其中亿元企业达180家,净增141家,熔盛重工成为南通首
4、家应税销售超百亿企业;工业应税销售、实缴税金分别达581亿元、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20.8%,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南通第一。熔盛重工、九鼎新材成功上市,熔盛重工成为今年在港和全省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和非金融类企业,首期募集资金25亿美元。项目投入增势强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今年达281亿元,增长31.86%;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投入7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今年达211亿元,增长37.59%。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照省定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在去年总体达小康的基础上,今年一手抓薄弱环节的强化、突破,一手抓达标项目的巩固、提升,
5、高标准建成全面小康。 2.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5.451.832.8调整为9.356.734,基本形成了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长寿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冶金三大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四大新兴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装备制造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达70%,建成国家级造船基地、省船舶及海洋工程和现代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农业结构不断调优,高效农业占比达到60.5%,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达70%和95%以上,粮食生
6、产连年丰收,今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五年累计投入305亿元,港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建成省级港口物流基地,预计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147.4亿元、1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倍、3.3倍,年均增幅17.1%、33.7%。建筑业转型步伐加快,连续荣获5项鲁班奖,预计今年施工总产值达360亿元,同比增长20%,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今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8%,持续保持南通第一;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87%,持续位居全省前五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末
7、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达32%。五年来建成省级工程创新平台22个,荣获省、南通市科技进步奖95项,连续七年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建成科技孵化器5个,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全市236家企业与1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48件,是“十五”期间的32倍;建成船舶产业和花木产业两个省级创新联盟,建成全国科技百强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省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期末,全市应税销售耗电、万元GDP综合能耗、年排放化学耗氧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了50个、17.53个
8、、1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标准以内,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7.5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3.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第一要事,为经济持续跨越注入强劲动力。外资民资双丰收。累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71亿美元、34亿美元,预计今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15亿美元、10亿美元,持续保持南通第一、全省领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组建市级同业商会20个,其中省级1个、南通市级2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市外民资项目1781个,注册资本350亿元,今年引进市外民资项目445个,注册资本75.96亿元,引进民资连续四年保持南
9、通第一,民营经济入库税金总量和占比均居南通第一,预计到今年底百户创业率达18.28%。项目质态大提升。今年新批外资项目76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46个,平均单体规模达1930万美元,项目个数和单体规模连续5年居南通第一;今年新批外资项目、新引进市外民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分别达55个、303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72.4%、68.1%,占注册外资和注册资本总量的70.1%、76.12%。外经外贸齐发展。外经外贸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6.4倍,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同比增长61%;累计实现外经营业额6.91亿美
10、元、外出人数达48078人次,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7倍、4.44倍;今年实现外经营业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65%,期末在外人数达9012人;双马化工在印尼投资的杜库达公司成为南通境外最大投资项目。 4.沿江开发全省领先。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沿江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创造了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长江镇(如皋港区)成为全省首批强镇扩权试点镇,“八年再造一个如皋经济总量”目标基本实现,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分别占全市镇级财政的34.7%、35.8%;完成到帐外资4.99亿美元
11、,占全市的75.7%;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211亿元、规模工业投入7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3.3%、34.6%。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地位更加突出。如皋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如皋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相继设立运行,保税仓库、监管仓库、现代物流外包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项目陆续建成,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对外开放功能全面增强。今年四大主功能区预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分别占全市的77.1%和85.1%。新型工业化样板区功能显著增强。大力完善船舶制造及配套等17个特色园区规划,不断加大园区搬迁、土地整理力度,累计搬迁整理土地11956亩;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九通一平”,大力推进
12、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便利中心等功能配套建设,累计建成职工公寓111万平方米,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2008年以来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一批超十亿项目相继落户。今年四大主功能区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规模工业投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的66%、55.3%和62.3%。“三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作用进一步凸显。以万顷良田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互动并进。长江镇(如皋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和如城镇万顷良田一期工程累计整理连片土地33870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4725亩,为工业化、城镇化腾出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居住向社区、人口向城镇集中,五年
13、新建农民安置房62684户、搬迁集居农民45546户、土地换社保21347人,带动全市城市化水平提升11个百分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高效农业规模化,长江药用植物园、神农光伏农业等现代规模农业项目相继落户。 5.城乡建设五年巨变。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环境先行,做到城乡规划全面覆盖、城乡建设同步推进,预计今年城市化水平达50%,五年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建设累计投入2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9亿元,其中2010年投入19亿元,累计新改建道路50多条、桥梁20余座,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7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旧城搬迁面积230万
14、平方米,新建商品房63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2005年的25.3平方米提高到39.26平方米,已建、在建高层和小高层350多幢;新增绿化面积23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40.5%,五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由19.2平方公里、20万人增加到35平方公里、30万人。如港新城“五横五纵”城市开发框架全面拉开,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五年完成搬迁10000多户、房地产开发200多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300多万平方米;港城实验学校、熔盛中等专业学校、如皋港人民医院、如皋港汽车站等功能配套相继投入使用。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累计完成交通投入80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6.8亿元,新建城乡等
15、级公路976公里,“八横八纵”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等级公路达3100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2.3公里,位居南通首位,比“十五”期末提高40个百分点。建成沿江一级公路、白雪线、蒲黄线和204国道、334省道如皋段新线等重点工程,协助实施江海高速、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焦港船闸等省级以上重大工程,长青沙二桥开工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200多公里,改造危桥600多座,农村公路、公交实现村村通。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五年累计流转33.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32.3%,涉及农户15.6万户,占总农户的43.5%,其中今年流转面积14万亩。不
16、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五年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土地股份、社区股份合作社478家、324家、49家,带动参合农户12.8万户,总量列南通第一、全省前茅。全民创业水平不断提升,村干部创业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创业率均达90%以上,被评为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集体;全市返乡能人创业累计达4530人,独办、合办私营企业达960家。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7亿元,全市农村河道整治和管护、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良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工作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投入7亿多元,重点镇“四
17、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十个一”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小城镇承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成商品房及镇区农民集居房近700万平方米。小城镇房产开发税收大幅增长,预计今年突破8000万元,增长166%。城乡创建成效显著。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牢牢抓住重点区域、地段、部位和违法搭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重点内容,持之以恒推进城乡创建。基本完成水绘园、东大街、集贤里等保护性改造工程,建成红十四军公园、东大街博物馆群,古城人文底蕴进一步彰显;大力度实施老小区改造、拆违建绿等民生工程,30个老小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共拆除违法建筑18.16万平方米;高水准实施了中心城区70万平方米
18、外立面包装、城区主次干道200多幢建筑物亮化包装等工程,城市现代气息进一步增强;高标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桃园镇率先建成国家卫生镇,17个镇建成省级卫生镇,131个村建成省卫生村。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总体达标。 6.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最大限度地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典范,并列为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完成教育投入超过45亿元,建成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成为
19、南通唯一的全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县(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建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体育强县(市)称号。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外国语学校、如师附小北扩、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中医院病房楼、江滨医院、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建成,奥体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广播电视
20、事业发展迅猛,有线电视数字整转率达97.6%,广电传媒大楼开工建设,组建文广传媒集团,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显著,市镇村世代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饮用优质长江水率先在南通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年满60周岁享受政府发放基本养老金的农民达19.4万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保持全省领先,被推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县(市)。为农服
21、务高效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三大超市”、“八大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农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一公里服务圈”基本形成,建成为农服务社310家,其中今年新建115家,连续五年列全省先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改厕、河道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森林覆盖率达20.8%,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沼气建设先进县(市)和省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县(市)。生态创建成效凸显,全国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省、南通市级生态村分别达14个和121个。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先后实施了“百村万户”帮扶、“双帮”、“千企连百村”、“双联双助”等工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22、脱贫率达到100%,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的县(市)。 7.和谐如皋共建共享。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共建共享这一目标,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平安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大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持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统战、人武、双拥、群团、社团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效,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促腾飞的浓烈氛围。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彰显。大力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
23、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形成了富有如皋城市时代特质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丰富“爱心城市”内涵,唱响“爱心城市”品牌,2010年“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成为我市继“爱心邮路”之后的又一个全国重大典型。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老龄事业长足发展,尊老敬老举措深入推进,长寿之乡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法治平安建设取得突破。法治如皋建设不断加强,“书记大接访”活动持续深化,民生诉求得到充分尊重,领导干部述法考评等举措在全省推广,检察院被高检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建成全国首批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平安如皋”建设纵深推进,公
24、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8.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常委会自身建设常抓不懈。认真组织并带头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推动科学发展;带头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了“八破八立”等一批解放思想新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研判形势和引领转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带头高点定位、开拓创
25、新、勤勉工作、创先争优,高效组织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市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结合实践建立健全市委权力规范公开透明运行等体制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宣传思想工作富有成效。围绕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组建市级宣讲团经常性地深入开展“双送”活动,全面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转型升级、
26、跨江争强的浓烈氛围。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全程差额、全程公开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推行正职领导任用常委会票决、重要干部提名“两推荐一征询”制度,探索实施镇党政“一肩挑”模式;健全完善干部基层“培养链”,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二三四五”品牌,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四线四百”实践锤炼工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党管人才工作实现突破。创新实施“三三三”人才工作模
27、式,大力实施“111”人才引进工程,今年引进“三创”人才16名、硕博士172名、本科生1956名。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突破了400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高层次领军型人才23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强化。大力实施村干部活力工程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双带双百双促”工程,选派科级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村村有”、“村村优”,347名大学生村官创业率达87.9%、133人进入村两委会班子、23人成为一把手、10人进入镇级领导班子,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定补干部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累计提拔3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科级领导班子或享受副科级
28、待遇。机关优秀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推动“两新”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862件,挽回经济损失5216万元;审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1484个,核减造价7.63亿元。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构建了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动了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们不但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辉煌成就,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主要是:一是坚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持续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
29、展全局,在高点定位、不断超越的同时,不因基数小、欠发达而牺牲环境资源,走以资源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积极创新思路和举措,强化科学发展的目标、政策、考核导向,引领经济社会在跨越发展中快转型,在快转型中持续跨越发展,实现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坚持从如皋市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存量少、欠发达但区位优、潜力大这一独特市情,抢抓沿江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建设两大中心等机遇,解放思想,挑战自我,响亮提出“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跨江争强”等挑战性目标,激发全市上下奋勇争先快发展,只争朝夕大跨越;坚持走吸纳
30、集聚、开放带动,沿江开发、强“极”拉动,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三化”互动,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由南通末位到南通首位的历史性飞跃。三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积极应对宏观调控、资源约束、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三集中”,率先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面对创新探索中的艰辛曲折,始终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弯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敢于
31、负责、勇立潮头的精神,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作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变一个个不可能为可能。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适度超前实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市人民,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五是坚持以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在深入实施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同时
32、,着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保持粮食、生猪生产大市地位;在发展持续加速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六城同创”,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在经济持续跨越的同时,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涌现出赵小亭、“爱心邮路”群体等先进典型,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六是坚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大力营造创业创新创优的价值取向,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全市各级
33、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出只争朝夕、比学赶超、敢于负责、勇于拼抢的良好风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均量水平还不够高,镇域经济发展活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三是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增收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五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增收节支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在“十二五”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五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