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58KB ,
资源ID:83891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891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学琼林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学琼林故事.docx

1、幼学琼林故事幼学琼林故事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叫做“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增广指的是增广贤文,幼学呢,指的就是幼学琼林。南 怀瑾先生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蒋介石当年在台湾的时候,有一天,看见一个士兵在那里站岗,笔杆条直地,很有威风。蒋总统一时心血来潮,就走过去问他当兵几年了。这个卫兵如实做了回答。蒋总统接着又问:“你读过书没有?”回答:“没有”。“你一天站几个钟头?累不累啊?”“报告,我不累!”蒋总统笑了,觉得这个年轻人满可爱的。第二天再碰见这个哨兵的时候,就给了他一本书,说:“你站岗之余,把这本书背下来。”这可是总统、老头子的命令,哪个人敢怠慢?尽管这个站岗的士兵大字不识,可是他竟然

2、咬着牙,硬生生把这一本书都背下来了。后来,这个卫兵做到了台湾联合报的总编辑。联合报所以出名,就因为它每个栏目、每段新闻的标题都很特别,不但用典精到,而且是四六句,合辙押韵。这些精到的标题,其实都是从这本书上来的。这本书就是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明朝人程登吉所著,原名叫幼学须知。到了清朝,又有人将其做了补充和注释,并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这里的故事,是“典故”和“史事”的意思,所以这部书又叫成语考、故事寻源等,有不同的名字。为什么叫做“琼林”呢?有两层意思:第一,琼的本义为美玉,琼林就是宝库的意思,唐朝德宗皇帝藏宝贝的地方就叫琼林,用来形容这部书内容精湛、丰富,美不胜收。第二,宋朝皇宫

3、的御花园里有个琼林苑,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皇帝在此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后来,就用“琼林”比喻中进士,鼓励学子们努力读书,早日金榜题名。幼学琼林这部书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为人处世、立身行道等文化知识与生活常识于一体,内容广搏,包罗万象。它是我国古代蒙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小百科全书。我们今天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几乎都可以在这部书中找到。中国大陆的毛泽东主席,生前也十分推崇这部书,他说自己从小就能把这部书背诵下来。相信,您也一定会喜欢这部书,喜欢它简洁优美的语言,精到凝练的典故,可歌可泣的人物,和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

4、。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学琼林,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珍宝吧!天文篇这部幼学琼林故事有2万多字,上千个传说故事和成语典故,讲起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能挑选其中一部分来分享。哪里开始讲起呢?我们还是按照篇目,首先从我们头顶上的“天”开始吧。琼林故事的第一章叫做“天文”,第二章叫做“地舆”,第三章叫做“岁时”,都与天地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天地的影响。现在天上的臭氧层漏了一个大洞,大量的太阳射线从这个大洞中辐射下来,很多动物、植物都遭了秧,不要说人类的皮肤癌增加了,就连智利的羊都得了白内障。这些问题毕竟还只是大气层的

5、问题,属于小事一桩。真要是哪一天,九大行星的运转出了问题,地球的麻烦就大了。最近的地球物理研究显示,我们生存的地球好像出了两大问题:第一,地球更歪了,本来地球自转的地轴就偏着23度半,现在都快接近30度了,结果是日照面积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厉害。第二,地球的腰围变大了,赤道长了,地球扁了,好像人发福了。结果是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原来的节气后移了。人人都忙着挣钱,谁管你地球歪不歪,扁不扁啊!可是,你不关心它,它会来关心你。真等到地球不能居住的那一天,我们就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了。先不说地球,那是后话,还是先说说天上的日月星辰吧,它们的运转变化,以及彼此间的引力作用,会产生一种能量极高的

6、星系漩涡能量场,古人叫做“玄空造化场”,简称“造化”。这种“造化”之力,对地球上的生命体系,特别是对人类,影响很大,每个人从生到死都要受它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人体的能量场也同样对宇宙天体产生着“造化”影响,彼此交换能量。天地宇宙万物包括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网络、信息交集的大系统,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这叫做“天人感应”。同时,每个人又是宇宙的全部,即古人说的“吾即宇宙,宇宙即吾”,这叫做“天人合一”。中国人的学问、中国的哲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子百家,无不是如此。(一)今天要讲的琼林故事,是琼林的开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

7、凝者为地。宇宙初始的时候,就是囫囵一团,被称为混沌。混沌一经开辟,才分出了天地,奠定了乾坤。气中轻清的部分便上浮成为天空,气中重浊的部分便下降凝结成了大地。这里讲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宇宙。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很简单,由一团混沌开始,然后一打开,世界就形成了。什么叫做“混沌“呢?我们吃的那个菜肉馄饨?非也。这个混沌是形容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囫囵一团的那个混元状态,也称之为“太朴”、“太一”、“元气”等等,名词多了。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说“宇宙的早期像一盆粥”。刚开始形成的宇宙,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炙热而粘稠的液体,粥中的一些米粒随即组成原子和分子,这些原子和分子再四处膨胀,形成了相对

8、稀薄的气体。如果不说这是美国人的研究发现,只说是是对琼林故事这两句话的解释,您以为它是神话、想象、还是伪科学呢?推开哲学不谈,只讲传说,那也早不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模糊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鸡蛋壳”里一直酣睡了18000年。醒来以后发现,四周一片黑暗,于是张开大手向黑暗劈去。只听得一声“轰”的一声巨响,“大鸡蛋”被打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劈开了。其中轻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他又担心天地再合拢起来还源成以前的样子。于是,他就双手撑着青天

9、,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随着他的身体每天增高一丈。这样过了十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长。他的呼吸变成了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雷霆,眼睛变成了日月,须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江河,骨骼变成了山岳,肌肉变成了农田,汗水变成了雨露。总之,盘古与天地融为一体,化为宇宙的一部分了。现代科学是怎么解释宇宙的起源呢?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我们的这个物质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在此之前所有的宇宙物质,都被压缩在一个超密度的无限塌缩的粒子里面,而这个粒子还没有一粒粟米大。吕洞宾说:“一粒粟

10、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维摩经上说“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有点意思了吧。一百五十亿年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分裂成无数碎片,四散开去,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所以天地是同时产生的,时空也是同时诞生的。并非如我们想象的,大爆炸前虚空中有个无限塌缩的粒子,然后一爆炸,在虚空中摊开了。爆炸前不存在虚空,虚空是在大爆炸中产生的。有人问霍金,大爆炸前是什么样子?霍金说,这就像问我北极的北边是什么一样滑稽。北极没有北边,它是北极到极点了,不能再追了。老子说:“可道非常道”。非要追这个开头

11、,只能说是“常(恒常)”,然后生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道。淮南子天文训上说:“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轻扬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这是讲混沌开辟之后,宇宙天地形成的次第,等于看电影放个慢镜头,其实哪里是如此呢,一切都在亿分之一秒内发生,那就是瞬间啊。那么,大爆炸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人认为是由宇宙的生气元气来的。元气,听起来很虚玄,其实换一种说法,叫做波动,就好可理解了。气,实际上是动态能量的统称,波、光、都可以说是气的不同形式,所以“气”没有固定的形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万物都是气的不同存在形式。这个观点很像量子物理学上讲的,光具有的“波粒两重性”。这种

12、观点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光子波,这种高速运动的宇宙能量波,一旦速度减慢下来,就会转化成粒子状态;而当它的运动速度加快至光速,粒子又可以还原成光。因此,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波长就越短。目前,科学家已经用“电子双缝实验”证实了电子和质子都不是固体的颗粒,竟然是波状的能也就是“气”。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包括光,都具有波粒两重性。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说: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具有阴阳两种属性。您认为,这也是神话,是伪科学吗!【原文】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在中国文化里面,“天”、“地”二字的涵义非常之广。有时这个“天”是抽象的,精神上的,例如儒家尊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时候,这

13、个天又是宗教性的,例如“老天爷,你在哪里啊!”真有一个老天爷吗?反正有人相信。琼林这里说的“天地”是物理的天地,也就是太空和众星球,再具体一点就是头顶上的天空和脚下的地球。而宇宙中的天空间面积,非常广大,占了宇宙空间的90%,而有形的宇宙物质仅占10%而已。目前,地球人类的生活范围始终还没有离开太阳系,而银河系里面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有1千亿至2千亿个之多,而宇宙中类似这样的银河系有1500亿个之多,而我们的这个宇宙,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宇宙中的一个。就太阳系而言,最重要的星有七颗太阳、月亮、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称为七政,也叫作七曜。“七曜”是说这七颗星,光明闪耀。在日本语里面,直至今天还

14、把星期天称为日曜日、星期一称作月曜日,然后是火曜日、水曜日.,指的就是这七曜。那为什么又叫做“七政”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随意胡来。所以中国历代政府组织都设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负责观测天象的变化,制定律历,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指导人们务农。所以才把日月五星称为“七政”。日月下面再谈,这里只说五大行星。金星是用来确定时间的,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金星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快要亮了。水星又叫“辰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八十八天,它在天上转一圈刚好

15、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木星又叫岁星,在天上转一圈,需要十二年。周天360度,分成12个年份,每年就是三十度,用此种方法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叫做岁历。火星又叫荧惑星,因为火星色红,荧荧像火,离离乱惑,行踪捉摸不定,因此称之为“荧惑”。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看到火星不吉利,因为它与战争、死亡有关系。例如火星在心宿附近徘徊(古称“守”),叫做“荧惑守心”,象征着皇帝驾崩、宰相下台。土星又叫做镇星,因为土星的公转周期为29年,约合二十八宿之数,每年可镇一宿,故称为“镇星”。火星的结构和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时40分,一年是687天,所以引起了人类星球移民的幻想。这是福,还

16、是祸?很难说。因为“天地与人,谓之三才”,而现在的人,脱离了天地,三才变成了“独裁”(独才)。独裁者得意忘形之时,正是他的灭亡之日。周易系辞中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天覆万物,地载万物,人行万物,所以把天地人称为“三才”,”是讲天地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天地间的万物都不可能离开这三才之道而存在下去。人类的伟大就在于能够认识天地宇宙的规律,并且接受他、适应它,进而有条件的改变它。人类没有翅膀能飞,没有鳞甲能渡水,能上天入地,能发明个乌龟壳坐在里面飞驰,比奔马跑得还快。想一想也确实了不起。但同时呢,人类又很渺小。作为宇宙的天已有150亿年的历史了,作为

17、星球的地已有50亿年的历史了,而人类只有500万年的历史。500万相对于150亿来说,不啻于电光雷火,一瞬间而已。而在这500万年之中,人类又不知道经历了几个冰河时期,文明又不知道生灭了多少次。据说大西洋底下有一个被淹没了的大西洲,那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文明遗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它毁于12000多年前的一场灾难。最近法国的一个“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其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大西洲,而且公布了一组照片为证。这个消息无论真假,都提醒我们:天地宇宙之辽阔,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类不过是无数宇宙中的一

18、个宇宙的,无数银河系中一个银河系的,无数太阳系中一个太阳系的,无数星球中的一个叫做地球的,其中无数生物中的一种,叫做人的动物。与宇宙的广袤相比,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又了解多少呢?目前人类最深的钻井,只不过深入到地下10公里而已,同地球6400公里的半径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古代的教育,都是从天地宇宙开始。千字文的开篇语也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让我们像祖先盘古一样,敞开心扉,与天融为一体吧。【原文】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这是说:太阳是一切阳性事物的根本,月亮呢,是一切阴性事物的总象征。这句话出自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日”就是太阳,那么太阴呢?当然

19、就是“月亮”了。日月是阴阳的总代表,这两个字横着放在一起,念“明”,白天有日,夜晚有月,日月为我们带来光明,所以重阳要拜太阳神,中秋要拜月亮神。日月这两个字上下放在一起是什么字呢?是个古写的“易”字。抬头就看见日月,容易吧;日月永远在运行变化,这是变易;可是变来变去,有个规律永远是日升月恒,东出西落,这就是不易。这就是中国第一书易经的三原则,叫做“简易、变易与不易”。月亮距地球三十八万公里,太阳距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周形成的轨迹,或者说“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叫做“黄道”。有所人说,太阳怎么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

20、观察太阳的运动就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黄道一个周天三百六十度,分为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十二次”或“十二宫”。从子到亥,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刚好转了一个周天,叫做回归。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子、亥两个字加在一起不是个孩字吗?(子+亥=孩+回归)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周所形成的轨道叫做白道。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历法,我们习惯称为阴历,太阴就是月亮嘛。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中国古代的历法,历来是阴阳合参,就是既使用太阳历

21、,也使用太阴历。阳历纪年,阴历记岁。年指自然年(365天一周期)岁指回归年(365天多),自然年重视阳光,四季变化;回归年重视物候节律,生命的律动,其中月亮的盈亏作用很大,据此中国文化才有24节气。而以游牧、航海为生的民族,不太注重这些。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这一点古人在几千年以前就知道了,所以说“月乃吐光”,“吐”是“吐出东西来”的“吐”,吐光就是反射太阳光的意思,用具体形象来表达就画个兔子,吐兔同音假借。可是有些人不懂其中蕴藏的深意,硬说月宫中有个兔爷、兔奶奶。我小时候,家里有个二老爷,他的柜子里就藏着一对彩绘的兔爷兔奶奶,白脸红袄,三瓣嘴。每年的中秋节请出来拜一拜,平时

22、锁起来,不让人看。我老闹着要看兔爷,可是二老爷就是不让看,说还不到日子。日月是阴阳的总代表、总的象征。阴阳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二者的关系就像手心与手背一样,是不可能分离的,片面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的存在,都是不对的。有些人喜欢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古人说:“日为太阳之精,生火,在天,故为阳也。月为太阴之精,生水,在地,故为阴也”。植物在白天,依靠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夜晚呢,要在月光太阴的作用下,根据生物节律,生长发育。植物的拔节都是在夜里进行的,晚上漫步在田间地头会听到“咔吧、咔吧”的农作物的拔节声。小孩子夜里睡觉会一抽一抽的,老人们会说,不要紧

23、,那是在长个呢。所以,“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对称是宇宙的一个基本规律,万物都是一阴一阳的集合体,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物理学上有个“毛粒子”的故事。说的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肖,与已故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故事。在1977年举行的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格拉肖提议,把夸克和轻子级别的基本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对物理学研究的影响。格拉肖说:构成基本粒子下一个层次的物质,不应当称为夸克,而应当称为“毛粒子”。因为这一世界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是与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在毛泽东生前,我曾经两次访问中国,每一次都受到他的接见,并同他一起讨论基本粒子的

24、内部结构和矛盾这一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毛主席坚持认为,基本粒子还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矛盾,在理论上还可以再分,我们却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基本粒子不可能再分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对的,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新的物理实验已经把基本粒子分开了。那么,毛泽东的物质可分性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庄子一书中就记载着,春秋时期的逻辑学大师惠子的辩题:“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根一尺长的木棍,如果每天把它一分为二,可以无休止地永远分下去。这其实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尖端课题即基本粒子是否可以继续分割下去。这在理论上虽然成立,但在技术手段上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物质分割到一定程度,基本粒子就变成“至小无内”的无结构物质,道家称之为虚,佛家称之为空。虚空又如何分割呢?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们找到的毛粒子(夸克)有六种,分为三对:即上粒子与下粒子,顶粒子与底粒子,W粒子与Z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的寿命只有瞬间的几千分之一秒,然后就化为虚空了。所以能够找到他们,就是根据“有阴必有阳”的宇宙超级对称法则。相形之下,反倒是越在前沿的科学家,越能够接近古人的哲学思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