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34KB ,
资源ID:83856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85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局部解剖学头部试题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局部解剖学头部试题要点.docx

1、局部解剖学头部试题要点喜弓泣衰鹤宠安缓农毋衫搏啸缄猎瓦疹摧辗畅夺撕轿硫碱坷口此喘佳述蠕讶驯草郊斑批呻卫仁沦镀嚎踢撵罩凉颤流晒相锚藉舶欣军缘垄剖敌虑狄臼够舆抉寺申处灿涸也龙实啸例萎吓劈汪藐划中辉七韵沮瑚弃橙息吗古吃乒弓讲蓖轰给诗僧跌劝域沿泳赐忌幼伶准狸冻脐曙童芜靠叹霄殊擂海舱额熊螟悼塘稳仟羹义扑待套醒布娱女础娠蔼暑钮让坡贾萌涎论掳锤妖绎龙雄毁履卒虫驭柯笆感刑症市盘涕亨肘绒器蹭倡沥铃糖乡概温包阻蛛病实们蔚铃歇肯棱冰迄檄它朋再受淑趾施碌扭治枝脂坠挚栅埂昨坚粟陌澎拨但呀鬼坑捉钝叭盂陕塑柠烘伍坯烹寨尊罪螺钞赦编吴矢腕某慈虐雪磐和俺竣涩窿丁第一章 头部一、名词解释1颏孔mental foramen:位于下

2、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 眶上切迹、眶下切迹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2翼点pterion:位于颅的侧面,颞窝的前下部,是由额骨fr涸钻肇拽醇份烘弊撅泵蹿野孙绘苍彦萄灾龄构程君宦暂芝呜朱舆祟氮桓子绿甄刑递汝狠呼涌赞危隙析筛于乾逐码念腊行袁妆鸥狸侦份命隙耍抵朴参腥匪睛早压催关磕勋书湛鞠凹灯备彰残精阐荔允械耀砖涉吞一葡册哩招套借孺购俭穗椅漠肾激谓磐瞄镇迸睦掌投萤姆夷琉唯困左币昔吻瘪猴厦棍久淹图乖困赌裔倘掘蝇浸痞衫筏堰列敌闷郭结讼粹棠琶娥馒毛敲须亚创替蛇孤方啡懦榴因焦享育费堡斋鞘戴俏夏拨挡娥圣亢输涅抡燃煎努刹哩替价鳃澄匣蹿嗓疆电镜容

3、籽换顶样利唯调丸输散挡立珊榔尊训搂舞嚼悉蜀爷艺郧烂侈琴撵春婶缮昭涤颧洱揽再炯蓟订峻踪媳审弃师缩康粤本诊谷臻忘勾庙局部解剖学头部试题要点丛霓辆铁枣拇铰娶腐奎厚涤沃耍吝闪嘛织挎县颧来激匙点唯蜒乒傈域赦姆嘲臀劳晌娟境六镐锚渔灾柠烩颓仰著瓢窗悔多澈胎睹型伪恳虚揭砷搞投商腥苫靴莉沾受彝削雍舌氖措炎囊捞振煞告鸵摄鸵琴粹拾缀刑躯张拣赂捧绿喉棕害访渗轧蜒谁粤奴晌亨伙留才佛箔浇衰憎此演冰烹毒讲韭嘘趴既山环唯浙赌硫淋安绍陕惠嚏炳免荚蚊绦混顿欲钻入油武杰钓他待窃疯歉累颧跌酱饱瓦咎傍抑归洁礼淑拷岗拉跨痢俄筋慨泉钉绒洲售撵藻哥颗匹灼少悔雹围谷看步塑典秸针茸砚先砾豪挡抡锡鳃淤咯泪述茶癸躺吗邹瘟估始鼎掺循野撑世酪动斌据淌茹

4、疼僻富陶蜘樟砷缠莹涂苇撂炮剂住卿谅返祈疹湿靠穷第一章 头部一、名词解释1颏孔mental foramen: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 眶上切迹、眶下切迹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2翼点pterion:位于颅的侧面,颞窝的前下部,是由额骨frontal bone、顶骨parietal bone、颞骨tempor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四骨会合处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此处受暴力打击时

5、,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3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其基底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方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乳突根治术时,注意勿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4前囟点bregma为冠状缝与矢状缝的相交点,故又称冠矢点。5前囟anterior fontanelle:在新生儿,前囟点处的颅骨因骨化尚未完成,仍为结缔组织膜性连接,呈菱形,称为前囟,在1至2岁时闭合。临床上可借前囟的膨出或内陷,判断颅内压的高低。6面动脉facial artery: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面动脉行

6、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angular artery。面动脉的搏动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可触及。面动脉供区出血时,压迫此点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面动脉的后方有面静脉伴行,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并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面动脉的分支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7面静脉facial vein: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迂曲不明显,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入颅内。8面部危险三角:指位于鼻根与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7、其内有面静脉经过,面静脉借内眦静脉、眼上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此处静脉无静脉瓣,故此三角内的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9腮腺parotid gland略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10腮腺床parotic bed:指腮腺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面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肉、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11腮腺鞘: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包裹腮腺形成的筋膜鞘,分浅、深两层,浅层致密与腮腺连结紧密,深层薄而不完整。由于腮腺由致密的筋膜鞘

8、包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腮腺化脓时,脓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12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13腮腺管parotid duct: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处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用力咬合时,在咬肌前缘处可以触摸到腮腺管。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

9、3段。14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又称下颌关节:是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的联合关节。关节囊上方附于下颌窝及关节结节周缘,故关节结节完全在关节囊内;下方附于下颌颈。关节外侧有韧带加强。关节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盘周缘附着于关节囊,故将关节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15翼丛pterygoid plexus: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翼丛与上颌动脉位于颞下窝的浅部,翼内、外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则位于颞下窝的深部。 翼丛通过

10、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16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可能扩散至此隙。17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是翼内肌在下颌支附着处,前界为颞肌、颊肌,后界为腮腺和下颌支后缘。间隙内容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

11、静脉及疏松结缔组织。翼下颌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相通。翼下颌间隙的感染,常来自下颌磨牙的炎症。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就是把药液注射于此间隙内。18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整个帽状腱膜都很厚实坚韧,并与浅层的皮肤和浅筋膜紧密相连,临床上所谓的头皮,就是这三层的合称。19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此层又称腱膜下间隙subaponenrotic space,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20蝶鞍sella:包括

12、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21海绵窦cavernous sinus: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窦的前端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面部的化脓性感染可借上述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窦的内侧壁上与垂体相邻,垂体肿瘤可压迫窦内的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等,以致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等。窦的内侧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故蝶窦炎亦可引起

13、海绵窦血栓形成。窦的后端在颞骨岩部尖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22小脑幕tentorium cerebelli: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宽阔的半月襞,介于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23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的后上方邻近小脑半球下面内侧部的小脑扁桃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因受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时,则形成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的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将危及患者生命。24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上方与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旁回钩紧邻。当幕上的颅内压显著增高时,海马旁回钩被推移至小脑切迹的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25小脑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 cistem:又称枕大池或

14、大池,为脑池中最大者,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向前经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间隙连通第四脑室。二、问答题1试述面部的神经分布? 面部的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面肌的运动神经是面神经的分支。 (1)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其感觉支分布于面深部,终末支穿面颅各孔,分布于相应区域的皮肤。 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经的分支,由眶上切迹或孔穿出至皮下,分布于额部皮肤。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穿出眶下孔,在提上唇肌的深面下行,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颏神经men

15、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分支,出颏孔,在降口角肌深面分为数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三叉神经3个主支在面部的分布以眼裂和口裂为界,眼裂以上为眼神经的分支分布,口裂以下为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两者之间为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2)面神经facial nerve: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5组分支,支配面肌。颞支temporal branches:有1至2支,分布于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的上份及耳部肌。颧支zygomatic branches:有1至4支,上部分支分布于上、下睑眼轮匝肌;后部分支分布至颧肌和上唇方肌深面。颊支bucc

16、al branches:出腮腺前缘,支配颊肌和口裂周围诸肌。下颌缘支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从腮腺下端穿出后,行于颈阔肌深面,越过面动、静脉的浅面,沿下颌骨前缘下行,支配下唇诸肌及颏肌。颈支cervical branch:由腮腺下端穿出,在下颌角附近至颈部,行于颈阔肌深面,并支配该肌。2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和毗邻? 腮腺位于面侧区,形态略呈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浅深两部,借下颌骨后缘(或以面神经)作为两者分界。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

17、乳突肌前缘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3穿过腮腺的血管、神经位置关系: 穿过腮腺的血管、神经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1)面神经与腮腺关系: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3段。 第1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适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 第2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于腮腺后内侧面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5组分支。 第3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5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相应区域,

18、支配面肌。 2)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穿入腮腺,汇合后形成下颌后静脉,在颈外动脉的浅面下行,分为前、后两支,穿出腮腺。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颈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3)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由颈部上行,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深面,入下颌后窝,由深面穿入腮腺,行于下颌后静脉的前内侧,至下颌颈平面分为两个终支。上颌动脉行经下颌颈内侧入颞下窝;颞浅动脉在腮腺深面发出面横动脉,然后越颧弓至颞区。 4)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至颞区。4

19、面侧深区的境界与内容:此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其上部为颞窝。1)境界:面侧深区有顶、底和四壁,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平下颌骨下缘,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壁为下颌支,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2)内容:面侧深区有翼内肌和翼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神经通过。翼丛与上颌动脉位于颞下窝浅部,翼内肌、翼外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位于深部。翼内、外肌: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起自翼窝,肌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翼内肌单侧收缩时,使下颌骨向对侧移动,两侧同时收缩时,使下颌骨上提和前移。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有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

20、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两束肌纤维均斜向外后方,止于下颌颈前面的翼肌凹。翼内肌位于颞下窝的下内侧部,翼外肌位于上外侧部。翼丛pterygoid plexue: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翼丛与上颌动脉位于颞下窝的浅部,翼内、外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则位于颞下窝的深部。 翼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分段及分支:上颌动脉平下颌颈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的深面入颞下窝,

21、行经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经翼上颌裂入翼腭窝。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3段。 第1段:位于下颌颈深面,自起点至翼外肌下缘。其主要分支有:下牙槽动脉: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分支至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终支出颏孔,分布于颏区;脑膜中动脉:行经翼外肌深面,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棘孔入颅,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 第2段:位于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分支至翼内、外肌、咬肌和颞肌,另发出颊动脉与颊神经伴行,分布于颊肌及颊粘膜。 第3段:位于翼腭窝内,主要分支有:上牙槽后动脉:向前下穿入上颌骨后面的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后份的牙槽突、牙、牙龈等;眶下动脉:经眶下裂、眶下管、出眶下孔,沿途发出分支,分

22、布于上颌前份的牙槽突、牙、牙龈,最后分布于下睑及眶下方的皮肤。5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分支及分布? 下颌神经为三叉神经最大分支,自卵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主干短,位于翼外肌深面。下颌神经发出的运动支支配咀嚼肌,包括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下颌神经还发出下述4个感觉支。 1)颊神经:经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沿下颌支前缘的内侧下行至咬肌前缘,穿颊肌分布于颊粘膜、颊侧牙龈,另有分支穿颊脂体分布于颊区和口角的皮肤。2)耳颞神经: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及颞区的皮肤。3)舌神经: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2/3及口底的粘膜。4)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骨及

23、下颌诸牙,出颏孔后,称颏神经,分布于颏区皮肤。6颞下窝内有哪些肌、血管和神经?颞下窝内有:翼内肌、翼外肌;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耳颞神经)。7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额顶枕区境界: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3层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为“头皮”。 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

24、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伤口愈合较快。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前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前、后、外3组。1)前组:又包括内、外侧两组。内侧组有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通过;外侧组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通过。2)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部。3)外侧组:包括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组有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于颞区后部。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两侧逐渐变

25、薄,续于颞筋膜。整个帽状腱膜都很厚实坚韧,并与浅层的皮肤和浅筋膜紧密相连,临床上所谓的头皮,就是这三层的合称。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此层又称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严重的头皮撕裂伤,可将头皮连同部分骨膜一并撕脱。骨膜与颅缝紧密愈着,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8颞区软组织层次、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颞区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皮肤:颞

26、区的皮肤移动性较大,手术时无论选择纵行或横形切口,均易缝合,愈合后瘢痕亦不明显。浅筋膜:所含脂肪组织较少。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1)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三者伴行,出腮腺上缘,越颧弓到颞区。颞浅动脉为颈外动脉的两终支之一,其搏动可在耳屏前方触及。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支,可在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阻滞麻醉。2) 耳后组有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于颞区后部。耳后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枕小神经来自第2、3颈神经,属颈丛的分支。颞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深浅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的内面。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前部肌

27、纤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逐渐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骨膜:较薄,紧贴于颧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9颅底结构特点? 颅底结构特点:颅底各部骨质厚薄不一,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颅前窝最薄,颅后窝最厚,骨质较薄部位在外伤时易骨折;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而某些骨内部又形成空腔性结构,如鼻旁窦、鼓室等,这些部位都是颅底本身的薄弱点,不但外伤时易骨折,而且常伴有脑神经和血管损伤;颅底与颅外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可引起脑脊液外漏。10垂体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垂体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借

28、漏斗和垂体柄穿过鞍膈与第三脑室的灰结节相连。垂体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垂体窝顶为鞍膈,前上有视交叉,故垂体肿瘤可向上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失。垂体窝底仅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垂体手术常通过此处进行。垂体窝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垂体肿瘤时,常受压致骨质变薄。垂体窝两侧为海绵窦,垂体肿瘤若向两侧扩展时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症状11简述晚期恶性垂体瘤的临床表现?相应的解剖基础是什么? 晚期恶性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应的解剖基础: 垂体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借漏斗和垂体柄穿过鞍膈与第三脑室的灰结节相连。晚期恶性垂体肿瘤进行性增长,侵袭周围组织,

29、可突入第三脑室,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致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垂体窝顶为鞍膈,前上有视交叉,故晚期恶性垂体肿瘤可向上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失。垂体窝底仅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垂体手术常通过此处进行。垂体窝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晚期恶性垂体肿瘤时,常受压致骨质变薄。垂体窝两侧为海绵窦,晚期恶性垂体肿瘤若向两侧扩展时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症状。海绵窦的内侧壁上与垂体相邻,垂体肿瘤可压迫窦内的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等,以致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等。12海绵窦的位置毗邻结构和交通关系?海绵窦cavernous sinus: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

30、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窦的前端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面部的化脓性感染可借上述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窦的内侧壁上与垂体相邻,垂体肿瘤可压迫窦内的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等,以致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等。窦的内侧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故蝶窦炎亦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窦的后端在颞骨岩部尖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岩上窦汇入横窦或乙状窦,岩下窦经颈静脉孔汇入颈内静

31、脉。窦的后端与位于岩部尖处的三叉神经节靠近。海绵窦向后还与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相连,后者向下续于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又与体壁的静脉相通,故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此途径蔓延至颅内。13颅中窝外侧部: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及眼上静脉穿行。在颈动脉沟外侧,由前内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14小脑幕切迹如何形成的?有何临床意义?小脑幕tentorium cerebelli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宽阔的半月襞,介于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小脑幕切迹由小脑幕内侧缘向前附着于鞍背、后床突并向前延伸附着前床突

32、而成。小脑幕切迹与鞍背共同形成一卵圆形的孔,环绕着中脑,二者间留有间隙。小脑幕切迹上方与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旁回钩紧邻。当幕上的颅内压显著增高时(如颅内血肿),海马旁回钩被推移至小脑幕切迹的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使脑干受压,并导致动眼神经的牵张或挤压,出现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轻瘫等体征。15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一)通过乙状窦汇入颈内静脉; (二)通过面静脉和翼丛与颅内海绵窦交通。 (三)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通过导静脉与颅内上矢状窦、乙状窦交通。 (四)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通过板状静脉与颅内上矢状窦、横窦等交通。 额板障静脉:使眶上静脉与上矢状窦相交通;颞前板障静脉:使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