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238.79KB ,
资源ID:83850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85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答案.docx

1、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答案第一章 描述运动物理量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质量 的点叫做质点,研究 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 大小、形状 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 不动 的物体, 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 不同 .通常以 地面 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来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和在平面内 的运动.3.时刻和时间时隔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

2、上用 点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 线段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4.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 位置 的变化,用从运动的 起点 指向 终点 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 实际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速度 不变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 反向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Vt = V0 + a t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式: S = vo t +a t2 2.两个推论Vt2 V02 = 2

3、as Vt/ 2 =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 =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 aT2,即s2-s1=s3-s2=sn-s(n-1)= 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1:2:3 . (2)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1:4:9 . (3)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 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ssssn= 1:3:5:7 . (

4、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 比为t1t2t3t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 匀加速直线 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at ,位移公式s= 12at2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 匀减速 运 动,下降阶段做 自由落体 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Vt = Vog t 位移公式:s= S = Vo t g t2 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位移 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 (1)

5、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速度大小 .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速度的方向 .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加速度大小 .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 加速度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1)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位移 .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

6、 的位移方向为 正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 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向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 位置 ,即两物体 追及或相遇.2.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 上、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 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 拉远 ; (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 距离在 靠近 ; (3)当两者的 速度 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 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 特别提醒 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临界 条件,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

7、三类物理方程:(1)位移关系方程;(2)时间关系方程;(3)临界关系方程.一、力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 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四种属性 相互性 、物质性、 瞬时性 和独立时性.相互性和物质性反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矢量性强调力是有方向的量;独立性是说一个力对某物体的作用效果与该物体是否受其它力无关 力的效果 使受力的物体 ,或者使 物体力的分类 按性质命名的力,如 重力、弹力 等;按效果命名的力,如 拉力、压力 等 力的单位 牛顿 ,用N表示 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产生的.2.大小

8、:(1)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成正比 . (2)重力在数值上等于静止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 悬挂物 的拉力.3.方向: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但不一定指向 地心. (1)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 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三、弹力1.产生: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1) 接触 ;(2) 挤压形变 .3.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选填“相同”或“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

9、 正比 .(2)公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 一、滑动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 滑动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 相互 的作用.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有弹力;有 相对运动 ; 粗糙 .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成正比,即:f=5.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 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二、静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 相对运动趋势 时 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 相对运动 的作用.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 接触面粗糙 ;有 弹力 ; 相对运动趋势 .4.大小:随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

10、力的变化而变化, 即只与外力有关,而与正压力无关.5.方向:总是与物体的 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6.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的压力 成 正比 ,还与接触面有关系.一、受力分析概念 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 受力图 ,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一般顺序 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 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 寻找对它的施力 物体;寻找产生的原因;寻找是否改变 (即是否产生加速度)

11、或改变二、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 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 那几个力的 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 分力 . (2)逻辑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 等效替代 关系.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 同一点 ,或作用线的 相 交于一点的力.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 合力 的过程.4.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 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 力的 大小 和 方向 . (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 首尾相接 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12、(如图1所示).名师点拨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2.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三、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 分力 的过程.2.遵循原则: 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 三角形 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 作用效果 进行分解. (2) 正交分解.第4课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 同一点 或力的 作用线 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 状态,叫做平衡状态.(该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 合力 为零,即F合= 0N 或 不受外力 2.平衡条件的

13、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 两个力必定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2)三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 相等、方向 相反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 合力大小 相等,方向 相反.第三章 力与运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 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为止2.意义: (1)指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 的原因.(2)指

14、出了一切物体 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 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 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小 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 固有 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 是相互 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直线.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点自清 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

15、跟所受合外力成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 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 相同. 2.表达式: Fma .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参考系).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 运动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 受力 .名师点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三、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 米 , 秒 , 千克 .3.导出单位有 牛 , 帕 , 特斯拉

16、 等.特别提醒 在计算的时候,如果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同一种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那么,只要正确地应用物理公式,计算的结果就总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而在计算过程中不必所有的物理量都带单位.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 瞬时问题 考点自清 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上 的加速度.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下 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为零 的情况称

17、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 .名师点拨1.物体超重或失重时,仅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压力的变化,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没有关系,仅由加速度决定.二、瞬时问题 研究某一时刻物体的 受力 和 加速度 突变的关系称为力和运动的瞬时问题,简称“瞬时问题”.“瞬时问题”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瞬时”、“突然”、“猛地”、“刚刚”等. 第4课时 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 解法 连接体问题 考点自清一、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 1.二力合成法 运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若已知其中一个力和另一个力的方向,又知

18、道加速度的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就可以由二力合成的 平行四边形 法则,求出 的大小,另一分力的以及物体的 大小和方向 .若已知物体的加速 度,由牛顿定律求出物体的 合力 ,又已知其中一个分力,可求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正交分解法 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 把力分解在垂直 的坐标轴上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也是解牛顿第二定律题目最基本的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时一般都采用正交分解法.二、整体法与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

19、系统作为 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 加速度 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2.隔离法 (1)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 隔离 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适合求物体系统内各 物体 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第四章 抛体运动 圆周运 动 万有引力定律 第1课时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一、曲线运动1.速度的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 点的 切线 .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

20、物体,速度的 方向 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 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 瞬时 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加度 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提醒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速度大小不一定改变,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一定改变.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基本概念 (1)运动的合成:已知 分运动 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2.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 运动效果分解,也可采用 正交分解.3.遵循的规律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 分解都遵循 平行四边形定则 .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 合运动和

21、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同 ,即同时开始, 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2)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 相互独立, 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 矢量合成的效果.名师点拨 合运动一定是物体参与的实际运动.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是把曲线运动按实际效果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第2课时 平抛运动 考点自清一、平抛运动(1)定义: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 曲线运 动,其运动轨迹是 抛物线 . (3)平抛运动的条件:v00,沿 水平方向;只受 重力作用.二、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 (1)

22、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C,金属片 C把A球沿 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 同理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 同时落地, 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 观察到两球 同时 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 自由落体 运动.(2)如图2所示,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 相碰 ,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 相碰,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

23、运动的基本方法.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 水平方向的 匀速直线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自由落体 运 动,然后研究两分运动的规律,必要时可以再用合 成方法进行合成.四、平抛运动规律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则平抛运动规律如下表. 水平方向vx=v0 x=竖直方向vy= y= 合运动名师点拨 1.应用平抛运动的上述规律时,零时刻对应的位 置一定是抛出点. 2.当平抛物体落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在空中运动 的时间由高度h决定,与初速度v0无关,而物体的水 平射程由高度h及初速度v0两者共同决定.五、斜抛运动 可

24、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0cos 的 匀速直线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0sin 、加速度为g的 竖直上抛 ,其中v0为抛出时的速度,为v0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第3课时 圆周运动 考点自清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物理量物理意义 定义和公式方向和单位线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物体沿圆周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S/t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单位:m/s角速度描述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 弧度运动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的角的弧度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rad/s 周期和转速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转速n: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周期单位:s转速单位:r/s

25、或r/min 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单位:m/s2 v、T、an间的关系 二、向心力 1.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 方向 ,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Fn=man= =m2r= . 3.方向:总是沿半径方向指向 圆心,时刻在改变, 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 多个力的合力提供,甚至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 提供, 因此向心力的来源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特别提示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受力分析时,切不可在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以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三、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1.离心运动 (1)定义:

26、做 圆周运动 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 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 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 沿着 飞出去的倾向.(3)受力特点:当F= 0N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0时,物体沿 飞出;当Fmr2,物体渐渐向圆心运动 .如图1所示. 特别提示物体做离心运动不是物体受到所谓离心力作用,而是物体惯性的表现,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第4课时 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点自清一.万有引力定律 1.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 成正比, 跟它们的 距离平方

27、 成反比. 2.公式: 其中G=6.6710-11 Nm2/kg2, 它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后英国物理学 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的.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适用.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1.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2.天体质量M、密度的估算:若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由 其中r0为天体的半径,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 运动时,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 面运动 ,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 角

28、速度 ,相对地面静止,其环绕的高度是 固定 的.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 7.9 km/s,是人造地球卫星的 最小 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 最大 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 11.2 km/s,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最小 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 度)v3= 16.7 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束缚的 发射速度.第五章 机械能和能源第1课时 功 功率 考点自清一、功 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 上发生的位移.2.功的公式:W=FScosa ,其中F为恒力,为F的方 向与位移s的方向夹角;功的单位: (J);功是(矢、标)量

29、.3.正功和负功:根据W=Fscos 可知:090=90 900 W=0 W0 意义 力F对物体做正功 力F对物体不做功 力F对物体做负功 力F是动力还是阻力 动力 阻力 名师点拨1.功的公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力“F”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scos ”;二是在位移s方向上的力“Fcos ”乘以位移s.2.功是标量,正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动力,负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阻力,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 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时间的 乘积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 位移积累 .3.公式 (1) P为时间t内的功率 .(2)P =Fvcos(为F与v的夹角) 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

30、均功率 ;v为瞬时速度,则P为 瞬时功率.4.额定功率:机械 长时间正常工作 时输出的最大功率.5.实际功率:机械实际工作时输出的功率.要求 小于额定功率.第2课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自清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2.公式:EK= .3.矢标性:动能是标量 ,只有正值.4.动能是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量是 矢量 .二、动能定理1.内容: 合力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运动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变化量 .2.表达式:W=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 功与物体 之间的关系,即合力的功是物 体 动能变化的量度.4.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 也可以 不同时分阶段运动.名师点拨 能具有相对性,其数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第3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自清一、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 重力与 高度 的乘积.2.公式:Ep= mgh .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