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70KB ,
资源ID:83752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75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凤林的事迹读本.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凤林的事迹读本.docx

1、高凤林的事迹读本高凤林“焊接巧匠”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命近百项。提出和创造多层快速连续焊接加机械导热等多项新工艺方法,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接难关,高标准地完成多种运载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务。神技天焊记“焊接巧匠”高凤林2004年8月,夏日的北戴河凉爽惬意。在凭窗临海的一间会议室,受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特别邀请,来自祖国各条建设战线的数十位精英在这里聚会座谈。他们中间,有一个名字我们耳熟能详杨利伟我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有

2、一个名字我们鲜有耳闻高凤林我国数十万航天人中的一名技术工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台,杨利伟第一次知道了高凤林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第一次见到了高凤林这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技术工人。着名航天英雄的手和普通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一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主要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发动机喷管和发动机机架等发动机系列部组件的焊接工作。不了解焊接的人可能会认为:焊工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或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用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把自己包裹起来,一手拿着防护面罩,一手拿着焊枪,夏天一身臭汗,冬天一身风寒,在刺眼的蓝色弧光中溅落一地火星

3、的人。事实上,高凤林的工作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焊接在航天运载工具生产中的作用。火箭是一种飞行器。飞行器分为两大类:航空器和航天器。前者如飞机,后者如火箭。不管哪类飞行器,都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主体结构就是机身:二是动力装置就是发动机。以飞行为例,早期主体结构和动力装置的材料以钢材为主,通常用螺栓、柳钉等机械方式连接,这样不但飞机自重很大,而且多方面限制了飞机的性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后来的设计师们在使用传统钢材的同时,逐步使用了铝合金、钛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甚至使用非金属复合材料;结构之间的连接也发展成为主要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制造,焊接更成

4、为结构连接的主导。我们知道,飞机、火箭这样的产品一旦使用,就处在一种高速、剧烈的运动之中,这就对焊接的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不但促进了传统的火焰和电弧焊技术的发展,更直接催生了多种新型的特种焊接技术,如气体保护焊、电磁脉冲焊、各种高能高束焊等。所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焊接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原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关桥先生认为: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中的焊接技术是一个时期全部焊接技术运用的高地,而其中航天运载工具火箭发动机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又是这个时期全部焊接技术运用的顶峰。1978年以前,高凤林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会与焊接结缘的一生。高凤林1962年出生,恰逢新中国最大的一次天灾末期。那时,他最好

5、的营养就是将从菜市场捡来的菜叶掺上一点点面粉熬成的汤。在哪个年代,这样的营养也不能保证天天有,更多的时候是棒子面加米汤熬成的“粥”。由于家里人口多,时常连这样的“粥”也难得吃上。他5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日子更加艰难,但母亲省吃俭用坚持让他读书。从小,高凤林就十分懂事。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班里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懂得技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读完高中,高凤林如愿地考入原第七工业部下属的技工学校焊接班。“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选择的”,高凤林在技工学校的学习如鱼得水,将自己的天分和对焊接的热爱发挥的淋漓尽致。技工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们入学时便告诉他们:“焊接这门技术

6、,入门容易精通难。航天设备对焊接要求更高,想半夜后留在本系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焊工则是难上加难。如果有一天,你们中的哪一位能够成为火箭发动机的焊工,那就是我们当中的英雄了。”当时他调皮的学生问:“老师,那您为什么不成为英雄呢?”老师微微一笑,指着自己的头说:“我的大脑是英雄,但我的手却是狗熊,焊接除了需要用脑外还要有手上的功夫?就是要像外科医生那样精巧细致,要像钢琴家 那样灵活准确,要像画家那样稳重和谐。你们说说看,你们当中有谁能达到这一步啊?”高凤林看了看自己的手,狠狠地攥紧了拳头,把老师的话和自己学好焊接的心愿牢牢地攥在了手心里。 二两年的技工学校生活转眼即逝,7月的北京显得闷热,没有隆重

7、热烈的毕业典礼,有没有即将工作的期盼心情,技工学校的学生都在车间实习过,大家都很用功,也很优秀,所以毕业后通常会留在实习过的车间工作。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高凤林竟然被发动机车间的书记、工段长和组长一起看中,被破格调到专门制造火箭的心脏火箭发动机的车间里工作。同学们都知道高凤林平时学习刻苦,爱自己琢磨问题,我他们中焊接的好苗子,但车间这样兴师动众的要他,是许多人想不到的。连负责毕业生分配的工作人员都一脸疑惑地问车间焊接工段长:“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你怎么就单单挑中高凤林了?”工段长皎洁地一笑:“要知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凤林的潜力大着呢!”高凤林的“门道”就是在焊接班下厂实习时,被工段长

8、无意中发现的。与许多学生一样,高凤林第一次拿焊枪也很不顺手。当他一手用焊枪夹住焊条,一手拿起防护面罩时,焊条已不自觉地接触到练习用的铁板,那突然闪出的耀眼弧光和着焊条溶解的磁磁声,吓了他一跳,他下意识地将焊枪向上一提,焊条却从焊枪上掉了下来。他放下防护面罩,关掉电源,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没有再动一下。或过神,高凤林拿出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认真地记录着什么,接着去看师傅的操作过程,再去看其他师傅是如何操作的,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位,先模拟操作了一遍,想一想,又模拟一遍,在纸上写下什么,再模拟一遍,想一想,又模拟一遍,在纸上写下些什么,再模拟一遍。现在可以操作了:他打开电源,操起焊枪,拿起防护面

9、罩,深吸一口气,稳稳地将焊枪在铁板上轻轻一点,弧光闪现,他屏气凝神,在满地洒落的流行中,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道焊缝。这一段,恰好被偶然经过的焊接工段长看到。工段长好奇地拿起高凤林的笔记本,只见上面写着的是焊接的操作规程“1.2.3.”,再就是自己操作时的心理变化“1.2.3.”,还有师傅和同学们操作的动作特点“1.2.3.”最后是3个大大的字加3个大大的惊叹号:“稳!”“准!”“匀!”工段长心里暗暗叫好:这个学生了不得,第一次实习就知道自己思考、感悟焊接的基础要领,是个好苗子。工段长放下本子,仔细看了看高凤林的焊缝,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操起焊枪,在那条焊缝的旁边另外焊了一条焊缝,然后放下焊枪,没有

10、说一句话,径自从高凤林身边走了过去。等高凤林回过神来,工段长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车间的门外。铁板上的两条焊缝,一条像扭曲的蚯蚓身上堆满了褶皱的疤痕,一条似笔直的渠水被微风吹出了富有韵律的波纹。高凤林开始和自己叫板了。当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打球、玩耍时,他手握红砖,伸直胳膊,独自在烈日下一动不动,任汗水在脸上、身上肆意流淌;当同学们在食堂敲打着饭盆,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谈笑风生时,他下意识地将筷子从嘴边慢慢移到碗边,再从碗边移回嘴边,等他吃完饭,食堂里早就空无一人了。同学们都觉得他学得太投入了,有点怪,但他对这些并不在乎,他的心里只有那条似笔直渠水被微风吹出了富有韵律的波纹的焊缝和狂喷着烈焰、雷

11、霆万钧、直冲云霄的火箭。实习期间,高凤林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车间,做了车间几乎所有的杂事,成了车间几乎所有师傅的徒弟。现在他如愿地成为发动机车间的一名焊接工人。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他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英雄”呢?工段长没有急于让高凤林独立操作。高凤林虽然出色,是个好苗子,但还需要锻炼和提高。高凤林也深知这一点,只要一拿起焊枪,总是小心翼翼,他深知自己手下焊接的是将要冲上蓝天的火箭发动机的零件,神圣的使命感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以后的两年里,他连续跟了4个师傅,他的勤奋刻苦、聪颖好学,令师傅们欣喜不已。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恨不得立刻将全部技艺都传授给他:熔焊、冷焊、连续堆焊但高凤林记

12、得最牢的是师傅们教给他的一句话,要做一个合格的火箭发动机焊工,必须做到“三个到”意到、手到、工艺到。具体的说,就是焊接前成熟思考,焊接时万无一失,焊接后踌躇满志。 三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3年,“长征三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工作在进入最后组装阶段时出现了问题。动力装置发动机是飞行器的核心,燃烧室尾部的喷管由于结构复杂且采用了特殊的金属材料而造成焊接困难。实验表明,由于熔焊焊缝比较脆,难以承受设计的压力,极易造成冲压断裂,对于发动机的燃烧室来说,这是致命的。高凤林分析,师傅们的操作技术没有问题,问题应该出在材料内部的应力上,这种应力可能是传统焊接技术难以克服的,若是从改善材料或焊接的

13、应力着手,也许可以解决问题。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语道破梦中人,打开了大家的思路。焊工判断材料的应力大小及如何控制焊接应力通常靠经验。但面对新材料、新结构、新问题,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工艺思考和技术运用的盲点。高凤林没有丰富我经验,没有框框这成了他思考问题的优势。工段长说:“小高,既然你有了成熟的思路,你就试试吧!你的本事该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了!”高凤林有些疑惑:“我?能行吗?”师傅说:“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行。那我就试试!”高凤林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已经断了打退堂鼓的后路。于是,他一头扎了进去。在他小小的工作区,焊枪枪口喷射的一束蓝色火焰的焰心,和着他的心血、坚韧和汗水,变化着各种

14、轨迹,绘就着各种图案一个样件,又一个样件。终于有一天,他成功地解决了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尾部焊缝的冲压断裂问题。他荣立了三等功。这年,他21岁。 四他的名字高凤林,在他进入发动机车间的第三个年头,闯进了总工程师的视野。第一次到总师办公室,高凤林胆怯、局促。两位总师对他的关怀与期望仅凝聚在几句话中:“小高啊,航天焊接领域有许多需攻克的技术难关,你要不断地用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对现、有的焊接技术推陈出新。以后喻以明高级工程师直接指导你的工作,要是工作中出现了什么要紧的问题,你可以直接来找总师。”高凤林没有说话,用心地听着,当他离开总师办的时候,先前的胆怯早已烟消云散,心中充溢着领导的信任和期盼。此后,他在

15、每月交给母亲的工资中都扣下5元钱,用来买焊接方面的书籍。他先后学习了田锡唐教授主编的焊接结构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等书籍。从书中他了解了许多新的焊接方法和技巧,并开阔了视野。除了母亲,喻以明就是高凤林最亲的人了。母亲给了他生命和顽强、坚韧的品德,喻工让他认识到知识具有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为他创造了不断实践的巨大舞台。高凤林开始褪去稚气,用他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心智,勤苦攀爬焊接技术的高峰。1989年,他攀上了“焊接高地”的第一座高峰。那是亚洲最大的火箭整箭振动塔,高达80米,用于我国第一种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为“长二捆”火箭的整箭振动试验。振动塔建设的关键是塔中用于

16、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能否达到要求。振动大梁用特殊材料焊接而成,这种材料在常温下强度非常高,韧性非常好,是制造振动大梁的最佳材料,但它却给焊接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材料焊接应力状况极为复杂,按照设计要求,焊接强度不能小于材料本身强度的90%,属于质量标准最高的一级焊缝。此前专为发射澳洲卫星而研制,成功发射澳星是我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的一次展现。第一次受命承担如此重任,高凤林知道这项工作不仅包含着领导的信任,更是本次发射成败的关键之一。他将自己关在屋里,整整3天没有出门。在这3天中,他根据自己多年学习和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焊接方案通过控制温度来完成焊接工艺要求。整套方案得到了从总工程师到一线技

17、术人员的认可,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高凤林没有亲眼看到“长二捆”携带着澳星成功发射的一刹那。当巨大的轰鸣声伴着烈焰升腾的辉煌通过卫星电视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时,在距离发射现场万里之外的那间小小的工作室里,高凤林的焊枪这默默地闪烁着一束束静谧的蓝光。该焊接工程获得了原航天工业部技术成果一等奖。十年后,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高凤林主焊的这座振动试验塔能否继续服役?有关方面对振动大梁进行了压力强度的升级测试,结果表明,高凤林十年前焊接的振动大梁,承载能力超过了设计性能60吨。“60吨?”测试人员有些疑惑,再测、再算这可是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成败啊!任何一个数字都不允许有误差。最后的结论还是“60吨”这

18、是绝对正确的一个数字,是绝对奇迹的一个数字这是属于高凤林的一个数字,也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中焊接技术上的一个数字,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数字。高凤林在经过十年的助跑后,终于在一个足以傲视群峰的高度上起飞了。1990年,长三甲三子级发动机的研制因焊接受阻,总师亲临现场。高凤林主动请缨,向总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该发动机机构极为复杂,在此结构上施焊,既要保证不同材料间焊缝的充分融合,满足发动机强度要求,又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热输入量,以减小应力和变形,避免内外壁不同材料之间脱离分层,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焊接工艺。总师向高凤林伸出手去,慌乱中高凤林连防护手套都忘了摘下,但高凤林还是感受到了总师的手传递给

19、他的力量。他整装待命,在众多专家和师傅的注视下。打开了电源开关,手里的焊枪立刻就喷射出了一束炫目的烈焰。高凤林解决了这道难题。在后来的技术分析会上,总师将解决这道难题的方法称为“发明”。从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到发明生产工艺,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高凤林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更懂得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所产生的伟大力量。他成功了,并开始成为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研制、发射的主要功臣之一。没有他焊接巧匠和一大批杰出的技能人才,再优秀的设计也只能是美好的蓝图,这就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新的颠峰又矗立在高凤林的面前,这就是长三甲三子级发

20、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的焊接。火箭发射时上千摄氏度的火焰都是从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喷出的,喷管有一丝泄露都会导致发动机的爆炸。每个喷管是由数百根几千毫米的方管排列组成的,要实现良好的对接焊。极薄的一段其焊接时间必须控制在0.1秒内,否则方管不是瞬间被烧穿就是被焊漏。而不管何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焊接的失败,整个研制周期的延长和一次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管束式大喷管发动机是否能够研制成功是我国能否进入世界航天大国之列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而这种大喷管的焊接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航天大国都是航天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总师办组织了精干的研制小组,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试验,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默默关注这一难题的高凤

21、林走进了总师办。这一年是1991年,距总工程师第一次把他叫到总师办整整过去了8年,8年的时间已经使他成长成为焊接领域的专家。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黄立德副总师当即决定,让高凤林主持攻关。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这个集体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领军人物。一个技工学校毕业的技术工人要领导一个由焊接科技精英组成的团队,没有一点自信和绝技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自从高凤林从学习田锡唐教授主编的焊接结构等专业着作进一步深入到焊接这片天地,他就具有了一个绝对的优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高凤林2000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的话来说就是“脑体复合”。这种“脑体复合”的神奇往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就像阿基米德

22、 在澡盆里突然悟出浮力定律一样。接下来的30的日夜,高凤林和他的焊接小组不断改进焊接工艺:隔道焊分散累加间隙法;预紧反变形法;短距离连续焊防变形法;做插形铜垫夹具防下溢;下坡焊;起弧点加丝;管壁内保护;没有预料到的是,当长达近千米的焊缝完成最后一个焊点,送X光透视检验时,竟被判定为多处焊缝背部有裂纹。这一判定,无疑是将大喷管判了死刑。当这个结果摆到高凤林面前时,还没来得及舒上一口气的高凤林,犹如沸腾的钢水被泼上了冷水。短暂的失望与沮丧后,他不相信经过自己严密的计算、精心焊接的大喷管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什么也没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大喷管的结构、使用的材料、焊接的程序一一进行了复验,最后他果断

23、的提出:X光下的裂纹是假象。X光透视检验结果惊动了火箭研究院的总师。副院长和总设计师亲自主持了技术分析会,副总师一方面责成冶金处对焊缝做剖切分析,一方面让高凤林做专题汇报。经过全院上下反复周密的论证,最后总设计师宣布:高凤林的判断是正确的。高凤林终于到达了焊接的颠峰!然而,在这个峰顶上还有一个难题在等着他,它是一道捆困扰了发动机研制人员整整4年的焊缝。这道焊缝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喷管和发动机机身上的法兰盘连接起来。2003年12月,高凤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访时回顾说:“这个难点在应力。由于局部高应力的产生,促使它(焊缝)在很复杂的断面上形成了细微的裂纹,从而产生渗漏现象。这种原因找到

24、以后,我们采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行。当时我灵光一现,采用高强脉冲焊,它的热输入量可以减少3/4左右,它的应力状态可以减少1/2还强。这样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上百次的试验摸索,终于攻克了这个难点。”高凤林在讲这段话的时候,表情出奇的平和,语气出奇的平淡,让人觉得他所做的只是一次普通的焊接,焊接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件。这除了他特殊的人生轨迹造就的个性因素外,更多的是一个已经站到了所在领域最高点的智者的风范,诚如我国古代哲人所言:强者示弱,弱者逞强。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只有技校学历的技术工人能够获得这样的奖项,在行业内、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高凤林再一次用事实证明:技能人才同样可以取

25、得非凡的成就,同样可以和光环耀眼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们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获得社会的尊崇。这个项目,高凤林着有长三甲三子级螺旋管束式大喷管的焊接攻关;这个项目,高凤林提出了长三甲三子级螺旋管束式大喷管反变形补偿法,并与有关的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了3个反变形高次方程公式及线积分公式。高凤林最爱自己的母亲,当年他在技工学校领到的第一笔助学金时,就将钱全数交到了母亲手里。工作后的日子,他交给母亲的钱越来越多,可是对母亲的愧疚却越来越深。母亲老了,高凤林却无法陪伴日益需要自己照顾的年事已高的母亲。每天回到家,他只能匆匆的问候一下母亲,便将自己关进小屋,他要学习,他要研究,他要继续思索尚呆解决的问题。许

26、多时候,他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能回家。他也不能将多一点的时间留给妻子和孩子,他对妻子充满感激,没有妻子,他怎么能安心地将一切都交给自己的梦想,交给正在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呢?于是,他用焊枪取得了一连串的技术成就;于是,他用奉献创造了一连串的人生辉煌。1993年,高凤林采用气托内保护技术,使焊缝不产生渣化下榻现象,解决了某些型号火箭发动机隔板经常出现缩裂、堵塞、X光透视检验不合格的难题,获得了合理化建议一等奖。1995年,高凤林应研究所焊接研究室的邀请,参与攻克长三甲运载火箭模合超薄材料在极其复杂和高难焊接过程中易产生波浪变形的难题。同年,高凤林又在此基础上协助研究所开发研制大型超薄波纹管获得成功

27、,该产品原来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我国则完全依赖进口。这个成功不但填补了我国的一项技术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此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高风林采用气保护双面成型焊接,攻克了某型号火箭发动机试车振动中头部中心肋缝开裂的难题,再获合理化建议一等奖。2000年,高凤林突破了理论禁区,在国家863预研项目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燃烧的焊接攻关中,解决了四种不同材料对焊接在高压高温环境下要要求所有焊缝必须保证一级,而理论上有难以达到的难题,创立了机械控制、操作、气体流量比选择等一整套工艺方法,使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同年,高凤林又通过改进加工材料,改变材料的工艺状态,增加压边滚焊,增强

28、结构局部强度,采用真空电子束等高能束流焊接,攻克了氢阀、氧阀和泵前氢阀、泵前氧阀等重大技术难题,受到了总师办的特别嘉奖。高凤林是一名最基层的焊工,却常常出现在最高级别的技术分析会上;高凤林没有令人刮目的头衔,却被总经理破格指定参于制定部级质量焊接标准配套文件;高凤林不能指挥调度任何资源,却屡次受命全权制定工艺方案、领导技术革新。高凤林明白,他手里的焊枪承载着国家的航天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尊严。让我们再用一点文字来认识一下高凤林吧。高大壮观的火箭发射塔上,火箭已经组装完毕,即将发射,就在基地人员加注推进剂时,意外发生了:发动机管因撞击而受伤。在研究如何处理的紧急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各种方案,都因为

29、没有充分的把握而被一一否定。怎么办?窗外早以灯火阑珊,屋内却是一片凝重。此时,原航天工业部刘纪原部长此次发射的最高指挥官,缓缓地扫视了一下会场,小声地问身边的总设计师:“高凤林怎么没来?”睡梦中的高凤林被叫到了会场。在听明白故障分析和专家的各种处理意见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受伤的喷管可以使用,不需补焊,不会在飞行中开裂。高凤林啊,你只是一个焊工,你知道天有多高吗?高凤林确实不知道天有多高。面对顶级的专家,他自信而严谨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科学是需要论证的。刘纪原部长当即决定:给你三天时间,安出实验数据来。高凤林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工厂,在同事们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各项试验,就在这时,他的

30、母亲因开水烫伤双腿住院了。高凤林来到医院,看到年过八旬的老母亲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就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任泪水充盈着眼眶。妻子说,母亲一直念叨着他的名字,不得已才给他打了电话。高凤林抚摸着母亲那被纱布裹得严严实实的腿,凝视着母亲那刻满风霜岁月的脸,久久无语。在母亲的病床边只待了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必须回到自己的岗位。离开前,他打来一盆温水,对母亲说:“我给您洗把脸吧,等发射的事忙完了,我一定天天守着您。”两天三夜,高凤林和他的同事们拿出了全面而精确的数据。一周后,火箭如期携带着菲律宾的“马部海”大型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了。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高凤林却只是一名特级技师,在我国人才评价系列里,工人系列里的最高职称是高级技师,根本就没有特级技师。原航天工业总公司认识到了高凤林的价值,特别授予他这个头衔。这也是对这位贡献卓着的技术工人的特殊褒奖。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焊接巧匠,航天系统第一把焊枪高凤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