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9.65KB ,
资源ID:83698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698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依数性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依数性Word版.docx

1、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依数性Word版无机化学溶液的依数性第三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本章摘要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问题的提出饱和蒸气压拉乌尔定律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沸点和凝固点饱和蒸气压图公式应用3. 渗透压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公式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一 问题的提出 水自动转移到糖水中去, 为什么?这种转移, 只能通过蒸气来进行. 因此, 要研究蒸气的行为, 才能弄清楚问题的实质.二 饱和蒸气压 1. 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P0)液体气体在密闭容器中, 在纯溶剂的单位表面上, 单位时间里, 有 N0 个分子蒸发到上方空间中。随着上方空间里溶剂分子个数的增加, 密度的增加, 分子凝聚, 回

2、到液相的机会增加. 当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 凝聚的分子的个数也达到 N0 个。这时起, 上方空间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 保持恒定。此时, 蒸气的压强也不再改变, 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用 P0 表示。达到平衡. 当蒸气压小于 P0 时, 平衡右移, 继续气化; 若蒸气压大于 P0 时, 平衡左移, 气体液化. 譬如, 改变上方的空间体积, 即可使平衡发生移动。2.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P)当溶液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时, 则有部分溶液表面被这种溶质分子所占据, 如图示:于是, 在溶液中, 单位表面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溶剂分子的数目 N 要小于 N0 。 凝聚分子的个数当然与蒸气密度有关. 当凝聚的

3、分子数目达到 N, 实现平衡时, 蒸气压已不会改变. 这时, 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气压为:P P, 即 H2O 并未平衡, 继续蒸发, 以致于蒸气压大于 P. H2O 分子开始凝聚到糖水中, 使得蒸气压不能达到 P0. 于是, H2O 分子从 H2O 中蒸出而凝聚入糖水. 出现了本节开始提出的实验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 三 拉乌尔定律 (Laoult, 法国)1. 溶液的浓度每溶液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为摩尔浓度. 这种浓度使用方便, 唯一不足, 是和温度有关。若用每 Kg 溶剂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则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经常用 m 表示。摩尔分数:对于稀溶液, 由于 n质 P

4、液, 则固体要融化(熔解); P固 373K, A点),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才达到 , 才沸腾。可见, 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的下降, 导致沸点升高. 即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3. 冰线和水线的交点(B点)处, 冰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 此点的温度为273K, P 611Pa, 是H2O 的凝固点, 即为冰点. 在此温度时, 溶液饱和蒸气压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 即: P冰P溶, 当两种物质共存时, 冰要融化(熔解), 或者说, 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只有降温, 到T2 时, 冰线和溶液线相交(B点), 即: P冰 = P溶液, 溶液开始结冰, 达到凝固点. T2273K, 即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5、比纯水低.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导致其冰点下降。三 公式1. 沸点升高公式 用 Tb 表示沸点升高值, 即: Tb = Tb- T0b ( T0b是纯溶剂的沸点, Tb是溶液的沸点)。Tb是直接受P 影响的, 有: TbP, 而 P = km, 故 Tbm. 比例系数用 kb 表示, 则有:Tb= kbm , kb 为沸点升高常数, 不同的溶剂, kb 值不同, 最常见的溶剂是H2O, 其kb= 0.512 2. 凝固点下降公式 用 Tf 表示凝固点降低值, 即: Tf = T0f - Tf T0f是纯溶剂的凝固点, Tf是溶液的凝固点.总之, Tf为正值, 且 Tf = kf m, kf :

6、 凝固点降低常数, H2O的kf = 1.86 3. 公式的成立条件 公式由 P = km 推出, 在推导时, 有条件: 溶质不挥发, 且 n质 n剂, 即为稀溶液。m(质量摩尔浓度)的大小, 要能与溶液表面上不挥发的质点的多少有定量关系, 溶质必须是非电解质. 若是NaCl, 电解产生 Na+ 和 Cl-, m = 1时, 质点数可能是 2, 且 Na+ 和 Cl- 之间又有吸引, 则相当于在 12 之间, 不好定量. Ba(OH)2 体系就更加复杂了. 因而,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1) 挥发性溶质: 在后续课程中讲授。2) 电解质溶液: 离解后, 相当于多少个粒子

7、, 定量关系不确切. 不能用此公式计算, 但同样 0.1 m 的 Al2(SO4)3 总比 0.1m 的 NaCl 产生的粒子多. 可以定性的推理, 即仍有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等性质.3) 浓溶液: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复杂, 虽然也有升高和降低等现象, 但定量关系不准确。 例题:将 1.09g 葡萄糖溶于 20g 水中, 所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 0.156K, 求葡萄糖的分子量。解: 先求出m.和实际分子量 180 相近利用凝固点法, 测分子量更准确. 因为 kf 比 kb 要大, 温度差要更明显一些. 就测定方法本身来讲, 凝固点的测定比沸点测定精确度高 四 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除了

8、如例题所示, 可以用来测定分子量, 还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应用于实际中.1. 水和溶液的步冷曲线在冷却过程中, 物质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叫做步冷曲线. 在步冷曲线中, 纵坐标为温度, 横坐标为时间.曲线(1)是H2O 的步冷曲线.AB段是H2O, 液相, 温度不断下降; B点开始结冰;BC段温度不变;C点全部结冰; CD段冰的温度不断下降. 从C点析出的冰盐混合物, 叫低共熔混合物, C点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溶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溶液, 析出的低共熔混合物的组成相同, 低共熔点也相同.曲线(3)也是该种溶液的步冷曲线, 从B”的温度比B温度低, 看出溶液的浓度要比(2)的大.低共熔混合物的

9、组成相同, 低共熔点也相同曲线(2)是水溶液的步冷曲线. AB段是 液相, 温度不断下降; B点低于273K, 溶液的冰点下降. 有冰析出, 溶液的浓度增加, 冰点更低, 温度下降, 故 BC段温度不恒定; C点时, 冰和溶质一同析出; 且二者具有固定的比例, 即和此时溶液的比例相同. 这样析出冰和溶质时, 溶液的组成不再改变, 故 CD段呈现平台 D全部析出, 成为固体, DE继续降温。2. 致冷剂冰盐混合物可用来使实验室局部致冷将NaCl和冰混合, 可做成制冷剂, 获得零下低温 混合物从外界吸热, 冰部分融化 吸热 水, 冰水共存, 应为零度, 水将NaCl溶解, 形成溶液, 冰点低于零度

10、, 故冰将继续融化 吸热 水. 理论上可达到低共熔点的温度, -22C.用CaCl2 和冰的混合物, 可以获得 -55 C的低温.用CaCl2 , 冰和丙酮的混合物, 可以致冷到 - 70 C以下3 渗透压一 渗透现象 在 U 形管中, 用半透膜将等体积的 H2O和糖水分开, 放置一段时间, 会发生什么现象?一段时间后, 糖水的液面升高; 而H2O的液面降低. 这种溶剂透过半透膜, 进入溶液的现象, 称为渗透现象. 产生的原因: 在两侧静水压相同的前提下, 由于半透膜两侧透过的H2O分子的数目不等, 在单位时间里, 进入糖水的H2O分子多些.二 渗透压渗透现象发生以后, 1. H2O柱的高度降

11、低, 静压减小, 使右行的H2O分子数目减少;2. 糖水柱升高,使左行的H2O分子数目增加;3. 糖水变稀, 膜右侧的H2O分子的分数增加, 亦使左行的H2O分子数目增加.当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右行和左行的H2O分子数目相等, 这时, 达到平衡, 即H2O柱不再下降; 同时, 糖水柱不再升高. 液面高度差造成的静压, 称为溶液的渗透压, 用表示, 单位为Pa. 三 渗透压公式 具有渗透压, 是溶液的依数性质, 它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相变界面上可发生变化的分子个数不同引起的. 经过长期研究, 人们发现:1. 温度相同时, 和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成正比; 2. 浓度相同时, 和温度 T 成正比. 即:测得比例系数和气体常数 R 相同, 则公式改写成: 即: V = nRT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