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9.27KB ,
资源ID:83686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68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

1、八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八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钟飞燕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

2、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7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二十一 错过 (2课时)二十二 散步 (2课时)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3课时)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二十五 有的人 (1课时)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课时) (古诗二首) 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2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2课时)错 过(

3、刘心武)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能了解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2、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3、能通过诵读,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重点:1、 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 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难点: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比较 “错过”和“过错”两个词,对待它们应该怎样,它们之间会产生联系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巡视;指导。 2、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三、细读课文: 1、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

4、方或语句。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或参与某组。 3、全班交流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学生回忆并记下自己最难忘的“错过”。第二课时一、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1、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2、学生说出自己最难忘的“错过”(上节课已布置)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指导学生评价。 4、回忆自己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巡视;指导。二、语文积累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

5、尝试背诵出来。(2)、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三、回标总结四、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散 步(莫怀戚)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

6、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

7、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n q() xn f() chi sn() 霎()时 水波粼粼() 嫩()芽 熬()过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信服拆散shlnnn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8、三、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题可能有如下表述: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祖孙三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第2题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9、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自由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

10、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或哪个词?为什么?第二课时一、概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继续合作探究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探究: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探究: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

11、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探究:“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

12、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探究:这句话

13、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三、赏析文章“语言美”1、文中的妙语(供参考):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

14、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5)、“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

15、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7)、“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8)、“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2、自由赏析并发言:四、拓展:(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

16、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五、总结:1、主题思想:散步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写作特点: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

17、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3)、意在言外 “这南方初春的

18、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细节动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是一幅温馨、明丽的风景画,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对生命的一种使命感。 六、继续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

19、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七、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学习目标:1、 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 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3、 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重难点:1、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2、梳通文意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要点:感知课文方法:自读为主,结合教师点拨。 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这是一篇赠序。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

20、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立,情真意挚,语重心长。(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教师泛读,在老师的激情导人下,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积累常用文言词。 3小组内找同学复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小组间交流,相互解决。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师讲解故事内容,从感情人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宋濂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

21、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

22、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五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六、学生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

23、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七、作业: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第二课时要点:巩固知识,赏析课文,重点研读。一、检查上节所学知识。1、读准字音。 嗜叩问叱咄

24、俟负箧曳屣 皲裂媵人馁 衾烨然缊袍 (要求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及时纠正。)2、说出下列词的意思(找学生完成)。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叱咄:训斥,呵责。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二、小组同位间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1)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2)朗读课文采取多种方式,齐读、个人读、默读等。 三、研读赏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学生阅读本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嗜学: 逾约: 假余: 走: (2)简洁地概括上述文段的内容。 (3)作者学习的勤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作者在这一层中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开篇就点“嗜学”,为全文奠定基调,“嗜学”和“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明确:(1)喜欢、爱好;超过;借;跑 (2)讲述“我”幼时求学的情况。 (3)借书、手自笔录、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四、梳理巩固(作业

26、) 1、谈收获,整理笔记。2、背诵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要点:把握作者思路,了解要旨,进行总结。方法:解疑法。 一、导入新课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一再说自己求学之难,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差甚远?作者到底想对同乡说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质疑),学生自己解决。师: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识记难理解的字词并积累。 2、本段讲述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先前自己形成对比,试进行分析。 3、作者运用对比,引出说明的道理。 4、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何收获? 二、合作学习 1、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 2、班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理解对比手法运用的

27、作用。 文中共有四组对比:“同舍生”的衣着与“我”的有何区别作对比。 四、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同桌间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只学生能够说出本堂所学知识即可,不可要求面面俱到。) 五、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28、六、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课后作业12题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1、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2、作者简介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

29、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2、学生齐读。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 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

30、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