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22KB ,
资源ID:83612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61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docx

1、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第一到三章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一级)p8(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现代化 (6)教育信息化 (7)教育全球化 (8)教育个性化 全民现身多个星球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p13-p1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 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龟速够防守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

2、要手段两再一新促生产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一级)p14-p1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2)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 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4) 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人鱼公主促政治4.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一级)p161) 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 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 选择、提升文

3、化的作用4) 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两传选新促文化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级)p18-p19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二级)p22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p2

4、2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 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一级)p23-p241) 社会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 人口2) 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3)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9.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级)p25-p261)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 高等教育大众化4)

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 高等要大众,终身要建构1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级)p23-p24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2)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11.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p31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客观)3) 人们的教育思想(主观)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

6、个人马克思12. 美育的内涵及任务(二级)p32-p33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13.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p441) 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2) 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3) 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7、,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14.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p43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15.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级)p451)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 学生在社会上学知识学科(知识)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6.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一级)p47内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

8、考试命题的依据。17.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一级)p46-p48(按照上课的思维导图框架答)1) 课程计划指向学校2) 课程标准指向学科3) 教材指向教师18. 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二级)p48科学性与思想性统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理论与实践统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19.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级)p501) 提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2) 内容: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

9、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3) 作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20.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二级)p52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两独一发21.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二级)p52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建

10、促放研22.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二级)p53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学习过人23.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p53-p541)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3) 评价内容综合化4) 评价标准分层化5) 评价方式多样化6) 评价主体多元化7) 关注发展过程24.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一级)p59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11、)2)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双基+德智体美25.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p61-p62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舰长传教26.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二级)p621)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转化的机制27.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二级)p631) 激发学习动

12、机(起始阶段)2) 领会知识(中心)3) 巩固知识4) 运用知识5) 检查知识急领老公(攻)孕(运)检28.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级)p64备课(提前)上课(中心)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背上做导学29. 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一级)p64三备:教材、学生、教法三种计划:学期、单元、课时计划(教案)30.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一级)p64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慕容芳气购泰语书31.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二级)p651)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2)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 有助于启发学

13、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32.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p66含义:多种感官、感性认识贯彻要求: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33.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p67含义:引导思考、积极探索贯彻要求:1)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扬教学民主。 小猪动手毒死农民34.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p64含义:学科+学生

14、身心发展的顺序贯彻要求:1) 教学要有系统性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35.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p69含义:学懂学会,学以致用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小莲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36.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一级)p741) 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 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5) 依据现有的

15、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7.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二级)p78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38.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二级)p64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第四章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二级) P991) 学习材料的性质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 识记的方法5) 时间因素6)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人才请发誓2.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P1001)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2) 记忆的有意性加强3)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4)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 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组

16、织复习)。(一级) P1011)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 合理分配时间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几份饭多多结合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级) P103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 保护好奇心。b)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 重视非逻辑思维。e)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a)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

17、练。b) 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考试宽松有余 好奇剧毒飞扬 假发疯子5.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P105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思恋良方6.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P112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借个机缘7.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一级) P118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的学习心

18、向;适当的旧知识8.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一级) P1191) 知识观:解释、假设;情境性2) 学生观:丰富性;差异性;“生长”出新经验3) 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学习情境性9.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级) P126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10.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9、 P1291) 相似性2) 原有认知结构3) 学习心向与定势11. 学习策略的分类。(一级) P1321)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第五章1. 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前运算阶段。(一级) P1391) “万物有灵论”(泛灵论)2)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3)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4) 没有守恒概念2. 最近发展区。(二级) P141含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启示:1) 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2) 教学应

20、走在发展的前面3.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二级) P1431) 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与人的社会需要有关。2) 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 情绪产生早,情感产生晚。4)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5) 情绪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4. 情绪调节的方法。(二级) P1441) 敏锐觉察情绪2)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 正确调整情绪4) 有效表达情绪5)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5.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二级) P1501) 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 家庭因素4) 学校教育因素

21、5) 个人主观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6.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级) P153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0-1.5)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5-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学龄期:勤奋对自卑(6/7-11)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30)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30-60)成年晚期:完善对绝望(60以后)第六章1

2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级) P164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 小组辅导第七章1. 品德的心理结构。(一级) P1711) 道德认识的特点:个体品德的核心、基础2) 道德情感的特点: 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3) 道德意志的特点:自觉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4) 道德行为的特点: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关键2.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二级) P1721) 外部因素: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2) 内部因素:认

23、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3.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级) P175道德两难故事法“汉斯偷药”1) 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2) 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或原则、良心)定向阶段4.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P179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

24、的过程5. 中学德育的途径。(一级) P186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 社会实践活动3) 课外活动4) 共青团组织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 班主任工作一教二班三活6. 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一级) P1871) 选好学习的榜样。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7. 道德修养法的运用要求。(二级) P1881) 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 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八章1.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二级) P1981) 组建阶段: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2) 核心形成:涌现积极

25、分子,出现核心人物3) 发展阶段:自我管理,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班风4) 成熟阶段: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2.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二级) P199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3. 后进生的个别教育。(一级) P211心理特征: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1)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2)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 善于发掘“闪光点”4)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5) 持之以恒恒心才发光4.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二级) P220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5. 教师成长的历程。(一级) P2241) 关注生存2) 关注情境3) 关注学生(成熟的标志)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级) P225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 布鲁巴奇)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