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0.97KB ,
资源ID:83481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481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docx

1、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

2、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句子。 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

3、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昔有愚人:_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4、。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方:_欲:_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 _ _ _还 _ _ _ 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5阅读文言文,

5、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

6、、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辄:就。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耳:罢了。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俱乘船避难_幸尚宽_后贼追至_携拯如初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7、,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

8、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9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注释】郗(x)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信:使者,即

9、上文中的门生。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 太 傅 在 京 口 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 求 女 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丞相语郗信:告诉B.白郗曰:姓氏C.咸自矜持:都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10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

10、度”字。 先自度其足_吾忘持度_宁信度_(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_ 至之市_ 而忘操之_ 反归取之_ 何不试之以足_(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伯牙鼓

11、琴 鼓:_。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12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抔(pu):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

12、后的感受。 13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1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13、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注】凛然:稳重的样子。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甫冠:指刚满20岁。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退为家人讲_众皆弃去_光持石击瓮破之_同列语之曰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14、俱学,弗若之矣。为是_?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_ 使:_ 援:_ 然:_(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其中一个人:_另一个人:_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这个成语来形容。(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 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 (2)从

15、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 (3)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7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通国之善弈者也。_ 一人虽听之。_思援弓缴而射之。_ 虽与之俱学。_(2)朗读“

16、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18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自若:神情不紧张。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被:施加,给加上。(1)本文主要通过_

17、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和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虎熟视久之。_虎亦寻卒去。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

1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D.初生之犊不怕虎19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俄:一会儿。依:依照。(1)解释加点的词。 初竖执之 执:_遂依而截之 遂: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计无所出。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 20文言文阅读 方鼓琴而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

19、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 A.并列B.转折C.因果D.递进(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 21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 ,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 , 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u):责骂。胡:为什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0、_ 使侄录之_侄罔然而止_ 执所书问曰_(2)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22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少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得:能够。愿:羡慕。中心:内心。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数岁时:_过书舍:_有亲也:_故泣耳:_ (2)翻

21、译句子。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3阅读拓展。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盘盂 _(y y) 孰为汝多知乎_(sh sh)(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及:_ 沧沧凉凉:_探汤:_

22、决:_孰:_ 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本文选自( )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2)成语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

23、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25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 一心以为 ,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 。(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 (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 (5)为是其智弗若与? 句中“为”的意思是_,“智”的意思是_。“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_

24、。这句话的断句为:_。(用“/”标出)26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北人:北方人。 仕:做官。 并:连同。 或:有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坐:因为,由于。 强( qing):本文中指“勉强”。(1)用停顿符号“/”给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壳者,欲以清热

25、也。 _(3)请用写出画出文中两处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识菱的句子。 (4)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 A.不要“强不知以为知”。B.说话做事应该要实事求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7文言文 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越:越国。“辐”(f)”与下文的“辊(n)”、“辕(yun)”均是古代大

26、车上的部件。诸:相当于“之于”。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绐(di):欺骗。(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 辐腐而轮败。_ 以为车固若是。_效而为之者相属。_ 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2)翻译下列句子。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_及寇兵侵其境。_(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2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孰为汝多知乎:_(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_依据: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