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43KB ,
资源ID:8345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45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提纲.docx

1、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提纲与朱元思书吴均(1) 译文:(2) 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得尽净,天与山呈现着同样的颜色。渡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任意东西来往。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余里,其间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3)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并且千丈见底。江底游动的小鱼,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阻碍。忽然转到一处水势湍急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狂奔的马。(4)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让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向上,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涧里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百灵般善鸣的鸟相合啼鸣,嘤嘤的唱出和谐的韵律

2、。蝉则长久不断的名叫,猿猴也不时的长啸,声音不绝。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想飞至高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着的枝叶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傍晚时那样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可以见到阳光。(5) 主题归纳: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6) 作者发出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返(7) 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层

3、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8) 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返”?(9) 这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又含蓄传达出自己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陶渊明(10) 译文:(11)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氏,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作为别号。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却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还有心得体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来嗜酒如命,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亲戚及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便制备了酒来招待他;到了饮酒必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已经醉了便回家,竟不舍不得离开。

4、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水瓢经常空空如也,先生都泰然处之。常以写文章为乐,充分显示他的情志。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12)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名言:“不为贫穷卑微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喝酒吟诗,使其志向快乐。是远古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上古葛天氏时代的人呢?(13) 主题归纳:本文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及性格特点,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朴实率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14) 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闲

5、静少言,不慕荣利(15) 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6) 表现五柳先生志趣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常著文章自娱(17) 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18) 这是他的志趣,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19) 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原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20) 体现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品质。马说韩愈(21) 译文:(22)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是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

6、槽枥之间,不会因日行千里而著称。(23)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4) 鞭打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5) 主题归纳: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出强烈的愤慨之情;也表达了作

7、者怀才不遇的愤意。(26) 表示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7) 全文的主旨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8)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29) 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能识别人才、能重用人才的人(30)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31) 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的统治者(32)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33) 富有创造性、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具有正直的人格、有善于学习的能力(34) 社会应做到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正确使用人才送东阳马生序宋濂(35) 译文:(36) 我小时候就非常好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

8、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我也不放松抄写。抄完后,就跑着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到成年时,更加仰慕圣人贤士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房间,但前辈从不曾稍微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又去请

9、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37) 当初我去拜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赶路。严冬时节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到了校舍,四肢僵硬的不能动弹,学舍佣人端来热水浇洗后,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主人每天只给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带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的佩环,左边佩戴腰刀,右边垂挂香袋,光彩照人宛若神仙一般;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衫处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觉得吃的穿得不如他人了。总之我当初求学时的辛勤和艰苦大概就是

10、如此。(38) 主题归纳:本文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39) 写致书之难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40) 写从师之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亲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1) 写奔走之苦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42) 写生活之艰的句子: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3)

11、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宋濂求学时的辛勤和艰苦?(44) 致书之难(45) 从师之难(46) 求学之苦(47) 生活之艰(48) 本文写同舍生的目的是?(49) 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50)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51) 值得推广学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52) 不值得学习。对待知识问题要人人平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53) 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好处?(54)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55) 关于勤学的名言警句:(56)

1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57)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5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小石潭记柳宗元(59) 译文:(60) 从小丘向西行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愉快。在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往下走见到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的露出水面,有的像坻,有的像屿,有的像堪,有的像岩。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61) 小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的一动

13、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像是在与游客相欢乐。(62) 顺着小潭向西南望去,形状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63)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寂静的见不到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它的境况太过凄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的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64)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65) 主题归纳:这篇散文生动的描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优美静穆和环境

14、的幽美凄清,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66)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67) 写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句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68) 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69) 写游鱼和潭水的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70) 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71) 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72) 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73)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74)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75)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76)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7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独悲凉(78) 描写山水的名句:(79)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0) 白日依山尽,黄河

16、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8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岳阳楼记范仲淹(82) 译文:(83) 庆历四年的春天,腾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都刻在它的上面。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84) 我看那巴陵的好景色,都在这洞庭湖上。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变化多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够详尽的了。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北通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谪迁者和诗人们,大多在这里会聚,看了自然景物后而触发

17、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85)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连续一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贾和旅客不能赶路,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猛虎吼叫猿猴哀啼。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之意,担心遭到诽谤害怕别人讥讽,满目萧条景象,感慨尽生而十分悲伤了。(86) 至于春意融融日光明丽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们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州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青绿葱茏。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朗照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歌对

18、唱,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啊!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87)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与以上两种心理活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位贫民百姓而忧虑;退居江湖就为君主而担忧。这是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这样说来,那什么时候才是快乐的呢?这些人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88) 时间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89) 主题归纳: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

19、己悲”的扩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腾子京。(90) 写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91) 写重修岳阳楼的盛况的句子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92) 说明作记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93)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94) 表示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95) 出自本文并沿用至今的成语有: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政通人和(96) 写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20、悲者矣。(97) 写第三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98) 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99)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美古仁人,勉励友人,并不是为了描写巴陵胜状,况且“前人之述备矣”,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见解。(100) 倒数第二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01)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扩大胸怀。(102)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103) 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104) 不予肯定:其一昧宣扬忠君思想的态度有历史局限性醉翁亭记欧阳修(105) 译文:(10

21、6)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林木沟壑特别美丽,从远处看那林木茂盛而又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并有水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这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的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做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水之间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107) 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

22、了,朝则自暗自明,暮则自明自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茵。风高霜洁,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一样,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108) 至于那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些来往不断的人们,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水旁捉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错落地摆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席呀。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射中目标,下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

23、们时起时做,大声喧哗,这是众宾客在尽情的欢乐啊。灰白的脸色,花白头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呀。(109) 不久傍晚的太阳以落到远山之上,于是人影散乱,太守回城,众宾客随行。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到处叫,游人一离开,鸟儿们就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山林的乐趣而不知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太守游山有乐趣,而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时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原来是庐陵人欧阳修啊。(110) 主题归纳: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

24、复杂感情。(111) 文章结构:(112) 第一段:交代亭的环境,及醉翁亭命名由来。(113)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114)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115) 第四段:日暮醉归(116) 全文的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7) 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118)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119) 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此句常用来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120) 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121)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

25、,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122) 太守为什么“醉”?(123)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和宾客的欢乐而醉。满井游记袁宏道(124) 译文:(125) 北京这地方寒冷,每年花朝节都过了,残存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一起就是飞沙走石。人拘束在屋室里,想出去也不敢。每每冒风出门后快走,不到一百步就得返回。(126) 今年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相伴着几位朋友出了北京东直门,到达满井。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远远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人也感觉像笼子里飞出去的天鹅无比轻松。在这时河面冰层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叠起,清澈得

26、能看到水底,晶莹透亮就像新打开的镜子,而且如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血水洗干净,秀丽如擦过一遍,鲜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似舒展还未舒展,柔细的枝梢在风中散开摇曳,田地里的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不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见。风力虽然还强有力,但步行起来却还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闲自得。各种动物的情态都显得有喜迎春天的气息。这才知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罢了。(127) 能够不因游赏而耽误公事,并且在山石草木之间无拘束无牵挂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官了吧。而且满

27、井这地方正好接近我的住处,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不记下?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128) 主题归纳: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的初春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的轻松喜悦之情,也含蓄的表现了他厌倦都市官场生活的情怀。(129) 文章结构:(130) 第一部分(1):写作者欲游不能的苦恼(131) 第二部分(2):郊游所见所感(132) 第三部分(3):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133)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134)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35)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铺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