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74.36KB ,
资源ID:83413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41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1、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1、我们在呼吸 ( 1 )教学目标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

2、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

3、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第二课时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2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4、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教学过程:一、资料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普

5、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阅读,汇报,小结(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

6、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学生实验,汇报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

7、什么呢(2)学生分组实验, 师检查指导。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3) 谈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三、课堂小结 (1) 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 出示: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2) 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学生汇报,对比,填写p5的实验结果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板书设计: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进的气体78%21%0.4%0.6%呼出的气体78%16%4%2%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 3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

8、,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重点难点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 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 电子肺活量测量仪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1)谈话: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

9、量)(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谈话: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板书:测量)二、探究过程(一)测量肺活量,(1)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 (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 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介绍

10、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 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样计算?(二)统计分析 (1)抽一小组汇报(2)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 统计全班数据。(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4)汇报,全班评析。 (5)小节(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汇报。三、课堂总结;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四

11、、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或上网了解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板书设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 体育锻炼有关教学后记: 2、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

12、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血管与脉搏 ( 4 )一、新课的引入:出示课件:心脏与血管板书:课题二、新课讲解1、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8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

13、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2、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1)脉搏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验证方案。(2)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结论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三、课外延伸:搜集心脏与血管的作用的资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 5

14、)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仑理论,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懂得科学的结论是需要经得起反复验证的。2、进一步认识心脏与血管的作用,学会锻炼和保护自己心脏。重点难点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简易听诊器、水槽、量杯 2L饮料瓶 装57毫升饮料瓶盖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心脏和血管,知道了我们的心脏跳动与脉搏的一些事情,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我们的血液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学生的猜想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注意反问,你 凭什么这样猜想)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血液究竟是怎样流动(板

15、课题)二、探究过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就有一位著名的医生提出了它的看法,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 论证盖仑理论中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的合理性。1.朗读P10第一自然段, 盖仑提出了一个什么猜想。2.小组讨论:你赞同盖仑的猜想吗?为什么?3.给出科学事实:心脏不听收缩;心跳一次排出血液57ml;心跳每分钟大约72 ml。4.提出问题:心脏分钟里排出多少血液?5.请同学量筒量出57毫升,展示,并请同学量72次倒入2L饮料瓶.大约2瓶,想想1小时排出多少血液呢? 大约120瓶.集体讨论:你觉得盖仑的观点正确吗? 6.我们在用计算的方法可以进行计算,学生计算一分钟:57*72=4104 毫升4L

16、2瓶大可乐一小时: 4104 *60=246240毫升-246升120瓶大可乐 7.学生讨论;小结, (二)阅读P11哈维研究资料卡片后1. 集体讨论:哈维研究过程与我们的(科学探究学习)是相似的(计算)。2.他是怎样猜想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怎么流动?他做了那些努力呢?3.(循环流动)怎样循环?课件演示4.请同学描述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是什么?(三)、研讨心脏和血管的保健1.朗读P11,谈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2.讨论,保护心脏和血管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A.为什么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B. 对心脏和血管保护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三、课堂总结; 帮助学生回顾,

17、梳理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论证等过程教学后记: 3、我们的大脑 ( 6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3、对探究大脑的活动充满兴趣,体验到探究大脑的乐趣。教学准备:演示观察材料:相关图片的图片资料、新鲜猪脑(或豆腐)、核桃仁、教学过程:一、 活动导入。活动1-眼疾手快师:同学们喜欢游戏?下面我们先做个有趣的游戏,老师会做出些动作或发出些指令,大家做出相反的动作。师:现在游戏开始。请先阅读12面操作说明分组游戏,并将游戏结果填写在13面活动记录表中。 师:游戏结束。刚才是什么器官指挥你做出不同反应?(学生齐

18、答:大脑。师板书课题)师:关于大脑你知道什么?引出-活动2-人类的语言功能阅读13面指南信箱后回答1、 大脑像核桃仁状豆腐脑。2、 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让学生一一作答3、完成14面分析题三、保护我们的大脑师:说到脑的组成,老师这里正好也从网上搜集到了两副图片(点击课件,出示脑的位置图)。从图中看脑在人体的什么部位?生:头部,头的上部。师:(示意学生摸摸头顶)好像硬邦邦的,其实这是人的颅骨,而脑呢则藏在人的颅腔内。板书:位置颅腔内)2、分析说理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那么你认为人的哪些活动对大脑有好处?生:略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大脑有了怎样的认识?生:我知道大脑的作

19、用很大。师:同学们很爱动脑,有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将研究,请大家像刚才那几位同学一样,继续探究有关大脑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学后记: 4、和谐统一的人体 ( 7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运动后心跳、呼吸加快的原因。3、认识运动能使人体的心肺功能得到增强,促进身体健康。方法与过程:1、亲历测试运动前后一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能正确测试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并对获得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有明显增加。2、能浅显地解释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的原因。3、通过分析实例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心肺功能的意义。2、在探究的过程意识

20、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3、认识增强心肺功能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并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解释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的原因,认识运动促进健康。 教学难点 认识运动后心跳呼吸加快的原因。 教学准备测量运动前后心跳、呼吸次数的记录表、纸条、镜子 教学过程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和呼

21、吸次数的变化(1)看书了解和谐统一的人体(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4)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22、。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对比运动前后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呼吸加快)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加快的原因(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4)想一想,运动

23、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5)解释剧烈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的原因。(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这就需要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和心脏泵送更多的血液量,这就产生了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加快的现象。人的身体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就需要通过加快心跳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快呼吸补充运动时需要的大量氧气,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进行剧烈的运动。)4、调查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1)讨论并交流。睡眠时间调查统计情况(2)谈话:睡眠时间少的同学有那些影响学习的地方(3)指导学生完成18面统计图5、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

24、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课外延伸:写一份解决学生睡眠不足的建议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简单的机械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工具,能对这些工具的作用提出它们的猜想。(2)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

25、而能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敢于创新。 3、科学知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轮轴、滑轮、传动。 第1课 ( 8 ) 一、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二、 教学重点: 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 “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三、 教学准备: 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 电子演示文稿四、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

26、,怎样取出这些钉子? 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我找到的好帮手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我猜想它能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27、) 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体验: “好帮手”的作用。、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科技史阅读交流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教学反思: 第 2 课 他能撬动地球吗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

28、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

29、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9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3认识杠杆尺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独立思考。 、出示记录单: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记录第_小组_年_月_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