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57KB ,
资源ID:833441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344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龚自珍的爱国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龚自珍的爱国心.docx

1、龚自珍的爱国心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2013年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著名的军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他名声扫地的事,伙同他人轮奸女性。年迈的李双江在2013年这一整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生戴在他的头上。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老了老了,却毁在了他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

2、他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砍头的。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1860年,又出现了一个坑爹的人物,他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龚半伦大汉奸的帽子是戴上了,他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他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他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

3、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为了挽救清政府,他主张改革,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他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他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他的爱国之心。“诗言志,诗言情”,即使清政府让龚自珍千万次的失望,但龚自珍的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改变过,恕不多言,仅从己亥杂诗其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

4、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首七绝前两句叙事以抒情,后两句议论以明志,表明了诗人虽已辞官归乡,但仍要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决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先言离京时的情形。在日落时分,诗人离开了生活了十多年的京城。京城,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有着许多他熟悉的人和物,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但随着他的离去,都将烟消云散了。“浩荡离愁”写出了他在离京后产生的浩如烟海的愁思,日落西山,他的一段人生经历也将结束,自然新潮难平,愁绪万千。一个“斜”字点出了诗人心情的低落。“夕阳西斜,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羁旅之客的思乡之愁,而“浩荡离愁白日斜”更多的是一种忧国之愁。“吟鞭东指即天涯

5、”的“吟”,我想也是一种苦吟吧?北京和杭州的距离不算遥远,他却说是“天涯”,这是一种心的距离,也是一种政治的距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结尾两句,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落红”喻指辞官的自己,“不是无情物”意在言自己忧国之心仍在,护的“花”喻指国家,表明自己为国效命,即使“化作春泥”,死了也无所畏惧。所以,在归乡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僚,为国献计献策。龚自珍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昏暗的晚清,也可昭日月了。据说后期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的一些主张也多有借鉴龚自珍,梁启超也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却与

6、有功焉。”龚自珍的爱国不只在诗文中,在行动上也有所体现啊!但一生都没有见到一点的效果,不可谓不悲哀。李天一被抓了,但李双江注定会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房遗爱和杜荷被砍头了,但“房谋杜断”却成了千古佳话;狄景晖成了历史的污点,但狄仁杰的传奇故事却在当今被广为传颂。而龚半伦的汉奸之名,也掩盖不了龚自珍晚清爱国诗人的美名,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心。因为爱情李商隐无题赏析“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 听着王菲和陈奕迅二人演唱的这首因为爱情,大脑中久已平静的弦总是会被时时地拨起,波荡在脑海中,激起爱的涟漪。喜欢王菲那空灵的嗓音,在歌

7、声传递的瞬间,她会把我们带回那爱的曾经。但爱情却是人世间最大的变数,曾经的海誓山盟在现实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要不怎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怎么会有魂断蓝桥的荡气回肠。中国古诗词也不缺乏对爱情的描写,而唐代的李商隐可谓是写爱情诗的高手。他写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缠绵而朦胧。李商隐的无题诗据说有二十多首,但在主体思想上却说法不一,有的说言爱情的,有的说是言政治的。但单从内容上看,我更倾向于是爱情诗。一生陷于牛李朋党之争的李义山是无暇顾及用爱情来隐晦不得志的政治生涯的。爱情就是爱情,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是多么的低俗。请看下面这首无题诗,把一位失去爱情的男主人公写得多么的让人生怜啊!无题 相见

8、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首爱情诗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此诗同样如此。文采出众的李商隐当时客居令狐楚府做幕僚的时候,在洛阳百花会上偶遇一百花女柳枝,凝视间,互生情愫,开始了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莺声燕语,诗话缠绵,相恋时的一幕幕定是二人一生中最美的风景。但故事中的美好爱情都会产生一个凄美的结局,两情相悦抵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柳枝,这位美丽的女子注定是李商隐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柔弱的女子,文弱的书生在门第森严的社会产生的爱情只会有一个无言的结局。此情何系

9、?唯有诗词。失恋产生的百转柔肠,千般苦痛只能借以诗言。人说李义山诗多婉曲见意,避正面抒情。但此首无题的第一句却语言质朴,不事雕琢。“相见时难别亦难”,七字两难,直言心曲。“相见时难”,却能在困难过去后享受在一起的欢愉,还有爱的渴望。而“别亦难”“难”在此日一别,今生的相见却是遥遥无期,又怎舍得分别。那分别后的千般愁,百般苦,万般痛都在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中流露了出来。第一句,可谓是整首诗的总领句。分离的痛苦无以言表,只能用眼前景来代替。暮春时节的东风无力地吹刮着,在一起观赏过的花朵是否因为哀怜恋人的分离 神伤得纷纷飘落。世无情,花有意。“东风无力百花残”,因为它们无法忍受恋人分离的痛苦。 “春蚕到

10、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世上没有比这更美的爱情誓言。比喻句用来表达爱情也会变得如此的凄美。诗句抓住了两个意象。“春蚕”直到死去才不再吐丝,蜡烛燃尽蜡泪才停止流,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而诗人却借助“丝”“泪”二词的谐音引双关之意,来写恋人分别后的思念、痛苦之深。所以,今人在求爱时,也用这两句诗句表达爱的深厚。但现在也有另外的一种理解,用这两句来表达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句意的转化,却使这两句话变得严肃了起来,缺少了一种浪漫的色彩。海誓山盟的浪漫也无法阻挡分离的现实。因为爱的坚守,分别的人在做什么呢?男方会揣想女方在清晨起来梳妆打扮的时候,发现像云一样的鬓发上染上了秋霜,皆是发愁的结果,所以,愁的

11、不是白发而是与恋人的分离。女方会手托香腮,想象情郎在夜晚由于思念而无法入眠,辗转反侧间有冷月侵袭,感受到夜晚的寒冷。而“月光”这一意象“寒”的特点却是要反衬失恋的心寒。即使分离,但思念仍在。“思悠悠,恨悠悠”,恋人间的思念是空间的距离所无法阻挡的,但这种思念却是太痛苦了。恋人间对爱情是充满幻想的。尾联部分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秘色彩。“蓬山”是恋人所在之地,“无多路”意在相聚并不遥远,所以,相思之情寄托给信使“青鸟”来传递吧!好像爱情又充满了希望。但细究之下,却并不是如此。“蓬山”何地?乃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爱人在飘渺虚无之地,而这种思念也是遥遥无期的。而“青鸟”

12、也是不知是否真有的西王母之物,又怎会代为“探看”呢?李商隐是否在以这种虚笔来写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只能通过想象来聊解相思之苦呢?现实的残酷,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理想中的圆满,爱情如此,人生也如此。“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王菲和李亚鹏的爱情结束了,但她仍在爱的路上行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李商隐虽然经历爱情和仕途的坎坷,一生都在悲伤、痛苦、绝望中挣扎着,但他的一首首的无题爱情诗却流传了下来。不朽的改革家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在杭州西湖西畔,有一座千年古刹,名叫灵隐寺,是神僧济公出家之地。面对着灵隐寺,有一座风景

13、秀丽的山峰,名叫飞来峰。此山峰洞穴众多,奇幻多变。山上古树攀藤,怪石林立。而又由于依傍着灵隐寺,山上遍布着五代以来的石窟造像,是我国古代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自古以来,游览者不计其数。公元1050年,一位年轻人慕名来到了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作了一首七绝登飞来峰。此位年轻人是谁?他就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登飞来峰时的王安石仅仅30岁,而立之年的他早已成家。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的任上刚好期满,要回江西临川故里。临川在鄞县的西北,杭州在鄞县的西南,按道理,王安石经杭州回家是绕远了。但他为什么要经过杭州呢?慕名而来。俗话说:“上

14、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美不胜收,在浙江为官三年,鄞县离杭州又不算远,怎能不去呢?于是王安石乘舟西行,来到杭州,游览完西湖美景,又到访灵隐寺。一番游乐后,在香烟袅袅,钟声飘荡中走出灵隐寺时,一座大山横在眼前,它就是传说中的飞来峰。远观此山,奇峻秀美,迥异之石像立于山峰各处,抬头仰望,一座高塔傲然耸立于云端之间,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寻塔吗?年轻的王安石定是被吸引了,信步之间,他走进了山林深处。我们且不去揣想王安石登山的艰辛,攀塔时涔涔渗出的汗水。这些,都不主要了,最重要的是,他在千寻塔的最高层吟诵出来的千古名篇登飞来峰已经成为了我国灿如星河的古诗词中一颗耀眼的佳作。佳作,的确是佳作。二十八字

15、的一首七绝,语言简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只要是读过此首诗的,都会产生欲罢不能之感。现在,让我们细细地品,细细地品诗中语言和情感的魅力。“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并不高,据说海拔只有209米,但却有千寻塔,怎么塔还比山要高呢?因为古时八尺为一寻,塔高八千尺可就是2600多米,比山高十倍还有余,能吗?不能,这是诗人在写作时采用的夸张的手法,目的在言塔之高。通过正面描写山之高,塔之高,为引出“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做了铺垫。而“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其实也从侧面写出了塔之高,“闻说”是听说,“鸡鸣见日升”出自于玄中记的典故。玄中记中记载桃都山有大树,树上有一天鸡,日出照树,天鸡即鸣。而

16、诗中却颠倒了顺序,说“鸡鸣见日升”,颇有“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意蕴,王安石写此句意欲何为呢?是否在喻指自己即雄鸡,当自己一鸣之时,天下会变得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呢?诗歌讲求卒章显志。在一二句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的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既是用典,也是写景,也是议论。“不畏浮云遮望眼”隐隐地描写了诗人登上千寻塔顶时云雾缭绕,尽在脚下,举目远眺,万千风景尽收眼底的景象。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而王安石此时写出“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是否有所指呢?当时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长期受到契丹和西夏的侵扰,而国内经济的滞步不前也让百姓苦不堪

17、言。年轻的王安石是想改变北宋王朝的现状的,他也做了一些努力。在鄞县知县的任上时,筑堤坝,决坡塘,立湖界,治理东钱湖;灾年低息贷谷于民,秋收之时交公;拨善款、修校舍、请名师、办乡学。他的这些努力,都为他日后的变法做了准备。但一个固定的模式的改变是困难的,年轻时的王安石也认识到了,要改变北宋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定会受到阻挠。“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写出了王安石做为一名有抱负的政治家的坚定的信念。“浮云能蔽日我也不怕,我不会被眼前的假象蒙蔽双眼,因为我身在最高层,我的思想。我的见识,我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达到了你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身在顶峰,迎风独立的王安石此时定是有着这样的心声,此时的王安石定是激情

18、满怀,豪情万丈。而阅读此诗时的读者也定会看到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和无所畏惧的王安石生动地立于纸上。八年后,王安石给宋仁宗上了一篇万言书,请求变法。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了。而距写作此诗时的时间,恰好是二十年。虽然最后变法失败了,但身在塔顶,凛然独立的王安石的形象却在后人品读登飞来峰时,在脑海中放大了,不朽了。在失意时保留一种旷达的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暗自神伤,终日沉溺于痛苦的沼泽中无法自拔;有的为了寻求解脱,采取种种方式让灵魂和肉体分离;有的看破红尘,与青灯古佛相伴。失意之时,人是痛苦的。但人生毕竟是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19、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当失意来临的时候,我们怎么对待呢?我们不妨学学北宋的苏轼。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全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但由于其性格耿直,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在“乌台诗案”中,几近被斩首。然而,大半生都处于失意中的苏轼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他始终能表现出洒脱达观的旷达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情怀,在他所擅长的诗词中都明显地表现了出来。现在,让我们走进苏轼,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来领略一位拥有着旷达情怀的古人。写作此词时的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已两年有余。苏轼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排挤,被迫请求外调,转眼已经五年了。在密州任上

20、,苏轼抗旱,灭蝗,辟泉,兴修水利,建造新堤,采摘杞菊充饥。繁忙的政务使苏轼暂时的忘却了政治上的隐痛,思念亲人的痛苦。1076年,适逢中秋佳节,酒醉之后,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涌上心头,于是举觞赋诗,纵酒高歌,写作了此篇佳作。将这一时期的进取仕宦与失落人生等矛盾复杂心态和旷达的情怀诉诸笔端。先看此词的小序部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小序部分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心理状态。“欢饮达旦,大醉”可见当时的苏轼是快乐的,是高兴的,政绩的突出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中秋佳节之时,寻求快乐,以求一醉。但醉后,压抑在心中的情感被酒激发了出来。他想到了此次来密州的原因,为了能和

21、自己的弟弟苏辙骨肉相依,他在杭州通判的位置上请求调职,于是来到相对较近的密州做太守,但仍无法和弟弟相见。面对中秋圆月,苏轼睹物思人,“作此篇,兼怀子由”,说明了写作目的,是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而写的。但仅仅是为了想念弟弟而写的吗?“兼”字意为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那除了怀念苏辙,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从词中寻找答案。上阕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一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以问句形式引出月,又把我们的思绪引到青天。语句突兀,想象奇特。向青天问明月,也可见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而接下来,词人又接连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抬头望月,上有

22、广寒深宫,绝色嫦娥,有玉兔相伴。美妙仙境,引起词人无限想象。产生了欲上青天的想法。苏轼有仙人之风骨,因为他本身就是“坡仙”,想乘风回天,欣赏美景,也是自然。但接下来的句子“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他的犹豫。天宫虽美,但广寒宫却是奇冷。归于不归,苏轼不能决了,内心显得异常的矛盾。句意如此,可是,苏轼想要说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对天宫的想象而又不可得的心理吗?“诗言志,诗言情”,诗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现在,让我们通过以上诗句的表象分析他它所蕴含的深层内容。文学作品讲求意象,词人笔下的“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这些“天上”意象是有着特定寄寓的。它寄寓着“北

23、宋朝廷”。词人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在询问不知当今朝廷情况如何?做为古文人的代表,苏轼的“济天下”的思想是深厚的,他想以自己的才能来解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王朝。在应举时所写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得仁宗皇帝的赏识。现在,虽然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朝廷,但他的忧国之心仍在,所以,有此一问。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暗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在做地方官的五年里,苏轼时时地想被朝廷赏识,再回到京城,把自己治国安邦的策略倾诉给皇帝。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句子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可是,在朝做官,凶险多多

24、,生性耿直的苏轼怕自己的言论不当,使自己再度不容于朝廷。此时,失意中的苏轼内心中的苦闷、痛苦、抉择等复杂的情感在挣扎着,让词人处于一种极度的抑郁悲伤中。而苏轼的与众不同在此时表现了出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惆怅中的苏轼总是能够从痛苦中走出来,他在想此时的自己虽然不得朝廷赏识,但在地方做官却能为民做事,想到这两年来所做的一个个政绩,词人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弄”字一词,写得是多么的俏皮,多么的洒脱,与影对舞的苏轼,乐观、豁达的苏轼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何似在人间”,的确,人间也是天堂,关键是看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而苏轼,以他的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下阕从写景写起,

25、重在写对弟弟苏辙的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好像具有了人的情感,“转”“低”二字表示月的移动,时间的推移。夜色渐浓,而一个不眠之人却无法安睡,因为七年的时间,苏轼和自己的同胞弟弟苏辙没有见面了,思亲之苦使他彻夜难眠。中秋月圆之夜,是和亲人团聚之时,而词人却和弟弟天各一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明月虽好,却圆在分离之时,“不应又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分离虽与月无关,但嗔怒之情却油然而生,恨月,更深层的却是对亲人的思念。写到此,词人的思亲之苦又萦绕在他的心头。苏轼常以李白自比,他的思想也深受李白的影响。豪放的李白在面对人生的逆境的时候往往能够找到解脱的办法

26、。李白在行路难中吟诵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后,能够笔锋一转,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排解自己的郁闷之情,旷达的苏轼也能如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议论性的句子,以月的阴晴圆缺来比人的悲欢离合,好像他在安慰自己:人有悲伤,有欢乐的时候,也有分离和团聚之时,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就正常了。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两全。此时的月圆人离的场景能出现,那以后,我和弟弟苏辙在月缺之时也可能团聚。经过此番排解,苏轼便从思亲之苦中解脱了出来。不仅向自己,也向天下人发出了这样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人是康健的,人是活着的,我们即使是相隔千里,也会共赏一轮明月,以后也会相见。进而表达了对弟弟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怀念,也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它是写中秋词之首。我想,此词能有这么高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此词把写景、抒情、说理等手法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写出了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把在中秋赏月时产生的抑郁惆怅之情转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旷达豪放的情怀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