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7.50KB ,
资源ID:83332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3)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5)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6)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

2、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12)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

3、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

4、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二、 填空题1. 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 构造地震 )、( 火山地震 )、( 塌陷地震 )和( 诱发地震 )四种类型。2. 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浅源地震 )、( 中源地震 )、( 深源地震 )。3. 地震波可分为( 体波 )和( 面波 )。4. 体波包括( 纵波 )和( 横波 )。5.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6.

5、 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7. 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8.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9.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0.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11. 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12.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3.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4. 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15. 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

6、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16. 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17. 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18. 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19. 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0.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1.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22. 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

7、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23. 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24.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25.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26. 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27.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28. 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29. 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30. 结构的

8、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31.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32. (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33. 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34. 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35. 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36. 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三、 判断题1. 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2.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X)3. 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

9、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4.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5.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6. 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7. 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9.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10.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X )11.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X )12.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X )13.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

10、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14.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 X)15.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16.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17.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18.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19.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X)20. 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X )21.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11、)四、 简答题1. 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能的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或者结构的部分构件发生裂缝,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程度发生在可以修复使用的范围之中。第三水准是建筑物遭受预估的罕遇的强烈地震时,不至于发生结构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方法:依据三个地震烈度水准,使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12、实现。2. 建筑场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选址时应当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比开始应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在危险地段,不应建造非临时性的建筑物,尤其是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物。3.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答:(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物: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基础荷载与上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3)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4. 影响液化的因素有哪些?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答:(1)土层的地质年代(2)土的组成和密实程度(3)液化土层的埋

13、深(4)地下水位深度(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整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型变化处开裂。5. 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答:6. 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答:适用条件:(1)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3)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7. 什么时候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答:抗震规范规定,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

14、考虑竖向地震作用。8.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答: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烈度8度、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9. 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与计算设计的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进行结构的抗

15、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地计算设计。10. 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答:11. 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 如何进行节点设计?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梁抗震设计原则: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12. 框架结构在什么部位应加密箍筋?答:加密柱端。13.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的特点?答:14. 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1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