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朴素之美陈望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审美形态?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
2、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朴素这一概念最直接、最充分地表示这种审美形态是以生态为灵魂的。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
3、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二是恬淡观,三是清新观,四是精诚观。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语文试题 第 2页(共12页)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
4、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
5、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节选自2016年1月
6、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朴素之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中的标志性的美,它能触及这个时代的审美灵魂。B.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一直认为只有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C.朴素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高的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对中国的传统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D.工业社会追求财富和享受奢华的生活既冲击了朴素的审美追求,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道法自然”思想跨越了学术领域和学派范畴,成为具有民族共同性的道德观和审美观。B.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引申拓展,但其以自然为本位的特征没有改变。C
7、.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业文明推动了朴素美的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时而生。D.农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审美立足点完全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求朴素美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需要,要能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这一灵魂语文试题 第 3页(共12页)要素。B.虽然对“朴素”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但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和中华民族一样视朴素为美。C.工业社会与破坏环境、生活奢华有着必然联系,这完全是由工业文明的价值导向决定的。D.人类的利益是有可能和生态相协调的,朴素之美也必须在新的时代具备更多新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8、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也。幼孤 ,少好射猎,轻率勇果,结群小而为劫盗。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弱冠,州迎主簿。后以母老,不复应州郡之命。常盗杀猪牛,以共其母。招集壮士,常有百数。母亡岁余,遇沈文秀、崔道固起兵应刘子勋。明僧暠、刘乘民起兵应刘彧,攻讨文秀。法寿亦与清河太守王玄邈起兵西屯,合讨道固。玄邈以法寿为司马 ,累破道固军,甚为历城所惮。加法寿绥边将军、魏郡太守。子勋死,道固、文秀悉复归彧,乃罢兵。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会从弟 崇吉在升城,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没于白曜军。崇
9、吉奔还旧宅。法寿与崇吉年志粗相谐协,而亲则从祖兄弟也。崇吉以母妻见获,托法寿为计。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白曜遣将军长孙观等自大山南入马耳关,军入城,诏以法寿为平远将军,与韩骐驎对为冀州刺史,督上租粮。_以法寿从父弟灵民为清河太守,思顺为济南太守,灵悦为平原太守,伯怜为广川太守,叔玉为高阳太守,叔玉兄伯玉为河间太守,伯玉从父弟思安为乐陵太守,思安弟幼安为高密太守,以安初附。及历城、梁邹降,法寿、崇吉等与崔道固、刘休宾俱至京师。以法寿为上客,崇吉为次客,崔刘为下客。法寿供给,亚于安都 等。以功赐爵壮
10、武侯,加平远将军,给以田宅、奴婢。性好酒,爱施,亲旧宾客率同饥饱,坎壈常不丰足。毕众敬等皆尚其通爱。太和中卒。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谥 敬侯。(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房法寿,有删改)注安都: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B.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
11、妻/C.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语文试题 第 4页(共12页)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D.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文中指前者。与此相对的“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B.司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后来也指遭到贬谪及闲散官员。C.从,表示堂房亲属,是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文中的“从
12、弟”指的便是堂弟。D.谥,指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评给的称号,普通的士大夫死后不具备拥有谥号的权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法寿年少时做事轻率,却非常有胆量。他喜好射猎,还曾经纠集一些不良少年为非作歹。B.房法寿孝敬母亲。他不惜违法偷盗猪羊来侍奉母亲,并愿意为母亲辞去州府委任的官差。C.房法寿指挥作战有力,其家族受到朝廷重用。他的军队震慑敌军,家族有多人担任太守。D.房法寿生性豪爽,在朝中受到无人能比的优待。他与人同甘共苦,大家都同他友好往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2)
13、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冬斋积雨感怀(明)张掞积雨冬已深,寒云晚犹密。空斋泬 无人,何以遣愁寂。轻风渡长林,落叶满苔石。因乖常宴友,自惊久游客。僮子颇情亲,劝我加餐食。醪至不辞斟,柴扉掩初夕。注泬:空旷清朗。8.请赏析“轻风渡长林,落叶满苔石”中“渡”和“满”的妙处。(5分)语文试题 第 5页(共12页)9.“僮子颇情亲,劝我加餐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接受先主重托之后夙夜忧叹
14、的原因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 , ”两句集中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老娘土江 岸钟海强舰长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
15、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在南海逡巡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作为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个山里娃,小时候是个旱鸭子。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区黄泥湾人,参军之前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个支流,只有到了汛期,这条河才平添些吓人的气势;平
16、时,简直没有波澜,总是平缓地流淌着。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上。他们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渡过琼州海峡,抵语文试题 第 6页(共12页)达海南岛。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个岛屿。后来他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上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礁盘。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就会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的,这种凌空蹈虚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他们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班副和班副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使他几乎虚脱了。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迭声地问,怎么办? 怎么办?班副斜睨着他
17、,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 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 他疑惑地问。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少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班副。班副恼火地说,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 昨天整理内务,我给你扔了。钟海强突然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班副,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身
18、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锅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班长哦了一声。班副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不久,班副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班副煎水喝,班长不同意。班长说,班副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 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班副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
19、吗?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班副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已经见好;喝了第三次,生龙活虎了。从此,班副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后来,钟海强当班长的时候,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队时,都要带包老娘土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 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一个敬礼。语文试题 第 7页(共12页)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沉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班长、班副和一个新战士。见钟海强突然走下舰艇,走到礁盘上,他们慌忙列队,敬礼欢迎。钟海强还了个军礼,与他们一一握手。钟海强环顾四周,礁盘今非
20、昔比:筑有水泥围墙,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五个彩色珊瑚垒成的大字老娘土哨所。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展现人物心理,如“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迭声地问,怎么办? 怎么办?”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班长对战士的关心。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没有避讳人物的缺点,如班副说的“新兵蛋子,熊样儿!”“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表现了班副没文化、没修养的特点。C.作者描写了美丽的海天景象和礁盘今非昔比的面貌,充满了诗
21、情画意,表现了海疆卫士为此做出的艰苦努力,以及守卫祖国海疆的自豪感。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南海和洗脂河不同地域特点的对比,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老娘土”哨所条件的变化,是对边防建设的赞美。E.小说文笔质朴,情节也无波澜,甚至没出现班长、班副的名字,却很好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尤其是保卫海疆背景的设置,更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2)钟海强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作品在记叙钟海强舰长最后一次出航的过程中插入了大量对于老娘土的叙述,这种写法使作品主体内容集中在对过去的回忆上。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4)这篇小说以“老娘土”为题,
22、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语文试题 第 8页(共12页)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李存山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 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张
23、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倡导勇猛宏毅的哲学1933年,张岱年在大公报世界思潮上发表论外界的,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有作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北平、天津的并称)城下。张岱年的哲学论文正是在国难深重的关头,把“求真之诚”与坚定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
24、信念联系在一起。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唯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保持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
25、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听张岱年讲过,当时也有少数文化人投入敌伪政权,成了汉奸。他们之所以丧失民族气节,误以为中华民族会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太肤浅”。建构继往开来的哲学体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语文试题 第 9页(共12页)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
26、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公开出版这五部论稿时,有学者仿照冯友兰在抗战时期写的贞元六书,提议将这些书统称为“天人五论”。1942年,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后来公开出版,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最近,张岱年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他在抗战时期写的几篇诗稿。其中大多是旧体诗,但也有一首新诗。新诗中说:“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
27、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这一天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有删改)相关链接张岱年先生在自传中写到这段经历时,用了标题“八年沉潜:专务深思,穷究天人”。在极为艰窘的生活条件下,张岱年先生仍然坚持学术研究,但由于长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后来不得不中辍。不过,在这段艰难困苦的时期,他还是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构建。张岱年一生中的很多重要哲学观点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且终生都持守不变。(摘编自吴悠张岱年先生刚毅木讷近仁)张先生之所以反复呼吁、召唤新哲学的诞生,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国人没有看到哲学的力量和哲学的用处,常常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一
28、切问题,认为它才是应付时代危机的最好工具,它才是使中国走向强盛的根本。他们不知道西方诸强国的哲学在其强盛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没有理论做指针的实践,常会是妄作无功的。(摘编自张学智张岱年早期思想中的哲学、理想与解析)(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岱年1933年发表的论外界的,论证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表达了我们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这一主题,深得好评。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岱年撰写了哲学理论上的专著,分为“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个部分来简述哲学要旨。C.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耗费一生精力所作,成书出版后多次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和史学科
29、的权威性著作,影响颇深。D.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张岱年听到抗战胜利消息时快乐的心情,既使文章结构完整,也强调了全文的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E.这篇文章语言典雅,有浓厚的人文意蕴,评述结合,介绍了张岱年先生的学术历程和学术贡献,热情赞美了他的爱国精神。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12页)(2)为什么材料通过张岱年的学术研究来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却要花费笔墨来写他“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请简要回答。(6分)(3)张岱年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4)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
30、书桌了”的呼声,呼唤人们走出书斋,投入抗敌的战场,而张岱年在民族危亡时刻却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你怎样理解他这种选择?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香港亚洲电视台(“亚视”)近期陷入欠薪风波,引发外界诸多关注。相关人士表示,亚视历经多次股权变动,历史遗留问题 。立根固本,方能练就“百毒不侵”之体;落细落小,方能避免“ ”之患;修枝剪叶,方能收获“纠偏扶正”之效。通过该组织一年年无声的引导、示范与浸润,已有越来越多的团体、企业等加入到爱心行列, ,让整个城市暖流涌动。A.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B.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C.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D.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5年,京津冀努力推动三地“一盘棋”建设、“一张图”规划、“一体化”发展,在交通、语文试题 第 11页(共12页)生态环境和产业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B.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倒计时。从平台建设到考核监督,都要进行同步改革。咬定目标精准扶贫是打通制度的肯綮,这决定着强大合力的形成与否。C.菜场是一个散发地方生活气息的“小剧场”:叫卖声、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