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訧晷禁发布于2013-10-31 21:28最佳答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学生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种种情况都表明对学生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其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特点,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 、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 2 、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
3、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 3 、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 4 、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其三,要掌握几项原则。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因此在制订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健康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
4、遍存在的问题,组织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2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
5、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 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c 、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 “ 透过受教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3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 唱主角 ” 。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 “ 你听我说 ” 、 “ 我告诉你 ”
6、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 “ 我能体会 ” 、 “ 原来如此 ” 、 “ 请继续讲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 、 “ 请听听我的意见 ” 、 “ 我想作一点补充 ” 、 “ 我同情你的处境 ” 等。4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以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
7、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教育的实效。根据不同个体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其四,利用好几条途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发展过程。同学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针对某一种
8、心理缺陷来有针对性地辅导、咨询或训练,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隐形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二是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面对的一切,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是靠 “ 听 ” 得到的,它是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丰富心理世界,发展心理素质。开展一些
9、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关活动,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的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的知识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三是利用好家庭教育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应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变家长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
10、的家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尚秀秀推荐评论撒旦就茋p采纳率:63%擅长:暂未定制为您推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郧县杨溪中学邓远强中小学时代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在给每个家庭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学生心里上的不平衡愈显突出,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的隐患。在此,结合教育工作实践,我就如何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
11、健康平台,谈几点个人浅见。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1、自傲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2、自卑型。这类学生沉默寡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3、厌倦型。这类学生对他人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跟其他同学说话,一味要对着干,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4、孤僻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
12、很难跟上。二、“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一)管理难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二)家庭教育不力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
13、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三)学习吃力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
14、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我校学生的主流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心理健康成长问题已倍受关注。留守儿童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
15、少语,自我调控能力差等不良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认为应做到两个字,一个字是细,另一个字是爱。教育好留守儿童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会让农村来的小学留守儿童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在教育工作实践中,面对留守儿童,我主要采用了下面的五步教育法。1爱心培育以心感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
16、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爱,能使淫雨霏霏转为艳阳高照。2尊重以礼以情觉悟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尊重。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育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留守儿童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
17、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只有这样,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平台才不是一句空话。3平等相待以事醒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育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及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重视作为平等“人”
18、的留守儿童,和他们和谐相处,以诚相待。同时,教育应承认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从留守儿童心灵深处产生与同学、班集体共患难的强大动力。4、信任鼓励提高觉悟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也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教育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在他们成功时,以真
19、诚的态度,祝贺他们。让他们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时时处处不怕出错,不怕走弯路,奋起直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5、肯定成绩大彻大悟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最好是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其实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长处和特点,都有自己兴趣的中心。教师就要多为他们组织适合他们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肯定、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
20、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留守儿童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让平凡的教室洒满阳光,让留守儿童象其他孩子一样,心中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用师者的胸怀去包容一颗颗稚嫩的、寂寞的心,用师者的爱心去铸造每个留守儿童心灵的辉煌。用行动感染留守儿童、带动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用师爱激发留守儿童成人、成才。让充满爱的教育真切构建起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21、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教学文摘 教学论文 2013-10-27 手机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养团风县十力中学杨国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留守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等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现在中国农村80%的学校以“留守学生
22、”为主,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值得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一、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要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我们首先要了解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因为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类能够实现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提出:“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全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
23、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请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本次大会还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那么,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二、广大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去外地经商现象又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照看,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24、”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发生恶性事件。“留守学生”现象的存在及少数“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我对团风县几所乡镇中学九年级14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年级的49%,父母只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占28%。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与留守儿童的长期交往中,我发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25、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2、“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学习习惯。在学校住宿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
26、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成绩差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3、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决定因素。他们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指导,与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异也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
27、逃学。4、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极差,伤亡事故也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很容易遭受伤害。鉴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培养手段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三、团风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其培养机制。其一、建立农
28、村“留守儿童”爱心驿站,用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得到的是父母回家以后由于愧疚感而采取的所谓的“补偿”畸形的溺爱,代替了亲情之间的那种体贴入微而又严格管教的正常关爱。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他们的喜与乐,分担他们的忧与愁,教师要担当起“朋友”和“父母”的角色,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和依靠,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向,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
29、一句赞扬和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使家庭教育的不足得到弥补。我们团风县每个爱心驿站有很多在职教师,他们充当“爱心妈妈”和“爱心叔叔”,釆用“一”帮“一”结对子,利用节假日把“留守儿童”带回家,耐心教育,细心培养,很多典型事例不但涌现。他们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而是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沟通方式上,除了谈话、课间聊天外,还可以用书信、日记等方式进行,让他们畅所欲言,努力缩小他们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其二、完善家长学校,构建家校共管平台。我们团风县每个乡镇学校都有家
30、长学校,利用节假日对家长进行培训开会学习,利用寒暑假开设短训班,轮流培训每位家长,构建家校共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平台,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教育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2、教育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
31、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3、教育父母要掌握较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教育父母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
32、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父母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理上进行教育,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学校、家庭双管齐下,才能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教育,尤其是对问题留守儿童的身心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依靠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互补作用,防止出现教育的真空地带,切实巩固教育的成果。因此,要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管,一是要提高孩子托付人的认识,保持与学校教育的高度一致,双管齐下,让孩子在家、在校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二是要保持家校联系畅通,及时将孩子的表现相互告知,对症下药,精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三是要发挥父母的亲情教育,鼓励他们多与孩子联系,沟通,加强正面教育,温暖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如我们团风县很多中心学校利用多媒体,力尽让每位“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父母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