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72KB ,
资源ID:83161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161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六 小石潭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六 小石潭记.docx

1、十六 小石潭记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2.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二、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小

2、石潭记 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课时 阿里山纪行 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 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十六、小石潭记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 一、教学目标 1、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2、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

3、测拓展五、课时安排可用2课时完成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4、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 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4 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怆 5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5、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似与游者相乐。( ) 天涯若比邻。( ) 课堂练习 1读,背。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1 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

6、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 赏读课文。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7、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 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

8、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 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

9、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文中的写景短句。 反馈延伸 1、精读课文,巩固。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10、2、 拓展延伸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移步换景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 定点特写 潭中景物:潭水 清澈 侧面描写 游鱼 动静结合 形象描写 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寓情于景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凄清 记录同游者 教学反思十七、记承天寺夜游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2、疏通文意,汇总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借景抒情的方法。4、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借景抒情的方法。2、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

11、思想感情。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拓展五、课时安排可用1课时完成六、教学步骤一课时自主学习 一、 导入: 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句导入。二、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3、背景介绍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引发 “乌台诗案”。八月,被捕入狱。十二

12、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 四、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 寝(qn) 藻(zo) 荇(xng) 五、跟随课件朗读课文,纠正 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六、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合作探究 七、 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

13、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反馈延伸 1、面对此情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如何理解呢?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之后壮志难酬的悲凉,具有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2、写出有关“月亮”的诗句。3、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

14、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写景:月色如水 清(澈) 竹柏藻、荇(透)明 抒情:1、贬官的悲凉、落寞 2、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达观 3、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慨叹教学反思十八、阿里山纪行 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3、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2、难点: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延伸五、课时安排可

15、用1课时完成六、教学步骤一课时自主学习 一、 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高山青,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教师在歌曲即将结束时,富有感情地说:台湾这首优美的歌曲高山青: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祖国的秀丽山川-阿里山。(同时板书:阿里山纪行) 2、阿里山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同富溪与玉山主峰相望,现在新中横公路已将阿里山与玉山风景区串连起来。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而邹族原住民人文资源给阿里山更增添了许多奇趣。 吴功正(194310),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

16、长兼总编辑。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学科领域:美学、文学。主要研究方向:门类美学和断代美学史。1997年7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在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他浏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来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在1997年12月4日人民日报上。二、展示目标(略)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风靡(m) 嘉义(ji) 浓稠(chu) 山岚(ln)溢出(y) 颇有(p) 骤然(zhu) 一泓(hng)谛听(d) 静

17、谧(m) 濛濛(mng) 雄踞(j)幢顶(chung) 红桧(gu) 孕生(yn) 参天(cn)堪称(kn) 四、整体感知(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交代的? (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学生找出后,教师归纳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明确:阿里山的风景美如画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二)假设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个小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 学法指导: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要注意导游的语态和礼貌。 明确: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18、。 台北松山机场台湾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神木 移步换景请个同学上来做导游,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和主要的景点,并注意礼仪常规。合作探究五、交流互动读课文,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大家并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法指导:赏析的方法可以从修辞、节奏、感情、精练的词等方面。明确:(一)音乐美 节奏美。通过句式整散、字音响沉、抑扬、语速快慢表现出来。 1、 “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这一句,在语速上应稍快一点并读出递进关系, 2、“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应读的稍慢一些。3、“

19、潭无鱼鳖,林无鸟兽”这个短句,在修辞上形成对偶,这样的句子也叫整句,其它句子为散句。 (二)修辞美 把景物描绘的具体形象,生动可感,多种修辞。1、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这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原始森林的无边无际。 2、“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树木的姿态各异,及古典风味。 3、“树木排列整齐,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一句也运用了比喻,形象写出了树木的威严之态。 4、“ 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这一句连用了成语,突出了神木的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领略了美丽的阿里山风光,并学习了它

20、的语言特点:音乐美和情韵美。其中音乐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节奏、修辞、音节和拟声。 反馈延伸 六、自主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七、拓展延伸 我们已陶醉于阿里山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请你为阿里山写句广告词。布置作业同学们假期也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海南,近至我们盐城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射阳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纵湖度假村等。请你描述一下游玩过程中欣赏到的美景。板书设计十八、阿里山纪行阿里山

21、的景:大片森林 幽深、宁静、清凉、神奇阿里山的神木: 巨大悠久组织材料:移步换景语言:音乐美、情韵美教学反思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美丽。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体会作者用截取片段方法来构建文章妙处。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难点:体会作者用截取片段方法来构建文章妙处。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拓展五、课时安排可用1课时完成六、教学步骤一课时自主学习 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

22、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交流预习情况: 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5、识读下列词语傣族 心驰神往 竹篾 贿赂 轻描淡写 妩媚 教化 色彩斑斓

23、 善男信女 合作探究 6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幻灯片展示: 口语化;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点评。 7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

24、,结构匀称,提示内容,醒目得体。 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 8体会语言: 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幻灯片

25、展示: 高高望天树: 直插蓝天 高约多米 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形象生动。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幻灯片展示要点: 竹楼映蓝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恐怖 对 大象表演:有趣 (拟人)比 ) 妩媚傣寨水: (“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喜爱 对 “

26、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 比 ) 笑对生与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 总结延伸9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小标题鲜明醒目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10仿写训练: 幻灯

27、片展示: 虞山十八景,景色迷人,请选择几处景点, 请仿照本文的写法,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向大家作介绍。 要求:注意学习本文的写法,当堂完成题目、开头、小标题,搭好框架。当堂交流。 师生共评。 布置作业:课后整理、修改、扩充作文,并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景美) 悠悠野象谷 妩媚傣寨水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人美) 笑对生与死 教学反思: 用多媒体画面增加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大象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先设置好的画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解说,如何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物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

28、生以导游的形式讲述文中所记景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具体授课中讲到“笑对生与死”时,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了发挥,对傣族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另一角度作了诠释,我也给予了肯定,肯定了她知识面丰富和她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思想的火花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 体会语言美时采用老师先示范讲,然后学生按例分组讨论交流。在学中逐步掌握分析语言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无可抓处。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难点也在这。 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感情也从最容易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形容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 写作训练也选择仿写,作文差的同学往往觉得无从下笔,不妨从仿写入手。当然对于写作

29、好的同学就不必拘于形式,可任由发挥。 总之,通过本课试图消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神秘感,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知道语文是生动的,是可触可摸可感的。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主备人:方孝奎 辅备人:卢德明、余艳珍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作方法,并在训练中运用。掌握“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要以审美的眼观来欣赏我们周围的景观,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美的瞬间。 二、学情分析: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几种写作方法,进行写景 突破方法:通过课上指导和学生范文阅读,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几种写作方法。 难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景观是否确如老师所读片断中所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尝试着写片断。 四、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启发式教学、语段展示点评法: 学法:讨论对比法,小试身手法 五、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两篇参观游览的语段;准备我作文本以便上课训练 教师准备:准备好采用各种不同写作方法的参观游览的语段制作成课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