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36KB ,
资源ID:82944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94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docx

1、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概述 本单元涉及50年的历史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洋务运动是清王朝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但在甲午战争中被近邻小国日本粉碎了。民族危机加剧,只学习西方器物已不行,于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变法派发起了百日维新;而爱国农民打着扶清灭洋”的大旗,毁灭一切与洋人洋教有关的东西,包括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前赴后继,相继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也感到统治已摇摇欲坠,试图以新政挽回败局,但“假维新”使人民大失所望。学习西方思想的革命党人孙中山

2、从乱党成为英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也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从此,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中国从传统迈向现代,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复习要点1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 (1)发昌机器厂: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近代企业。受此影响,1869年,铁匠作坊主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最早使用车床生产,80年代成为民族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由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2)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斗争性:不平等条约保护外国资本在中国享有特权,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十分不利。 同时,民族工业还受官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民族资本主

3、义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 妥协性: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民族工业为了生存发展,要寻求外国资本庇护或攀附本国封建官僚势力:,又有较强的依赖性。2早期维新思想 (1)主要代表:西学传播和洋务发展,出现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 忠、郑观应等。 (2)主张: 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君民一体,上下同心”,要学习西方 社会政治制度。 要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受历史条件和阶级限制,他们还无法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中国社会发生广泛影响

4、,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思考训练一、选择题1早期维新思想与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学习外国进行政治革命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王韬 B张之洞 C魏源 D梁启超二、非选择题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人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1)这段话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5、么?(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 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1)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被英商

6、耶松船厂吞并说明什么问题?(2)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又说明了什么问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唯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师其法,则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追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的道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批评?你认为他的批

7、评是否有理?为什么?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初年,提出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计划先取朝鲜,继侵中国,独霸亚洲,征服全球,蓄谋已久。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复习要点1甲午战争的概况:1894年,清政府派兵入朝助剿“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出兵朝鲜。 7月,在牙山口外丰岛

8、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甲午侵华战争爆发。平壤战役清军大败,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遭日军联合舰队突袭,邓世昌、林永升等将士壮烈殉国。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在山东半岛攻取威海卫炮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的进程:丰岛海战斗平壤战役斗黄海海战斗辽东战役。)2. 马关条约 (1)时间、签约人: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2)内容: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控制。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改变了列强在远

9、东的均势,引起德、法,俄不满。三国干涉下,日本退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赎辽费”。 (3)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反割台斗争 (1)原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国人民愤慨。 1895年,清廷命台湾巡抚唐景崧等官员“内渡”大陆。台湾人民誓与台湾共存亡。 (2)领导:推举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为大将军,领导抗日。徐骧等爱国志士也组织义军 抗敌自保。 (3)作用:反割台斗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日本统治50年中,台湾人

10、民反日斗争不断。思考训练一、选择题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下列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题联指向的是台湾 香港 英国 日本 咸丰帝 慈禧太后A Bc D二、非选择题3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说:“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 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描述了哪一场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致远”

11、号管带(舰长)是谁?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1)诗中的“去年”是哪一年?(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3)台湾是如何回归中国的?(2)你认为他和俾斯麦的地位、成就是否相当? 第7课 戊戌变法复习要点1公车上书 (1)原因: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人物: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 (3)内容: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4)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时务报 (1)目的:为继续宣传变

12、法维新思想。 (2)创办者: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 (3)宗旨: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极力鼓吹维新。 (4)影响: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风行海内外。3天演论 (1)译者:1897年,重要思想家严复发表此译著。 (2)理论:他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3)影响: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有重要影响。4百日维新(1898. 6.11-9. 21) (直接原因:1897年德国抢占胶州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康有为再次上书,痛成变法紧迫性,光绪帝深受感动。)1

13、)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三个多月里,光绪帝颁布100多道新政诏令。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结果: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变法失败。)(3)戊戌变法意义: 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 击了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 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民主革命

14、之途。 思考训练 一、选择题 1维新派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B鸦片贸易泛滥成灾 c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D民族危机瓜分豆剖 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 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3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申报 c苏报 D民报4右图所示事件发生于 A明末清初时期

15、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军阀混战时期5严复的天演论影响了中国大批进步青年,其主要思想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自由发展、全面发展 C强肉弱食、富者贫劫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与清朝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16、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是什么?(2)变法的核心、实质各是什么?(3)他们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8以下是百日维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内容是否正确,在最右侧写上对或错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类别 颁布的新法 对或错 政治 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 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祖宗而在今日,其法必不若是;儿宁坏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为天下后世笑也

17、。” 徐彻正说光绪 材料二:“慈禧太后聪明能干,政治手腕老练,但思想僵化,极端保守,与中国急需的领导完全背道而驰。中国第一次试探性改革的努力就此归于流产,政府中除少数人外都是保守分子,他们勉强承认野蛮人也有几样中国可能用得着的把戏(武器),但他们中绝没有产生过放弃或哪怕改变传统中国文化或世界观的念头。” 罗兹,墨菲亚洲史(1)从材料一看,光绪所说的坏祖宗之法是什么法?他要推行的是什么法?(2)从材料二看“中国第一次试探性改革”是指哪一重大事件?(3)“少数人”是指以谁为首的哪些人?“多数人”是指以谁为首的哪些人?(4)“野蛮人”指什么人?保守分子勉强承认野蛮人的把戏(武器),曾经有过什么行动?

18、结果如何?(5)你认为当时“中国急需的领导”是什么样的领导?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年字林西报称“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工作,直到 举世都为之震动”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 的提前收获”。 材料三:有观点认为,“西太后她虽然镇压了戊戌变法。但是在辛丑和约之后, 她不得不自我改革。这个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戊戌变法,当年百日维新的范围。”(1)材料一所言“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内容?(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收获“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成果”了吗?请简要叙述(3)材料三的观点有依据吗?请简要分析。第8课 八国联军

19、侵华与辛丑条约复习要点1.瓜分狂潮 (1)租借地、势力范围: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后俄、英、法、日等纷纷效仿,形成了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门户开放”政策 出台: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 内容:承认各国在华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 影响:扩大美国在华利益,强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2义和团运动兴起 (1)原因:列强宰割中国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促成民族反抗

20、意识的高涨。 (2)主体:农民。 (3)斗争对象: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4)地区:在山东、河南、直隶等地发展。3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1900年6月。 (2)国家: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率领。 (3)借口: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发动侵华战争。 (4)经过: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截。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联军 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并下令“痛剿”义和团。同时,任命李鸿章和庆亲王弈勖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义和团运动失败。4辛丑条约 (1)内容:1901年9月,李鸿章和弈勖代表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等

21、11国公使签订。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 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2)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5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思考训练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一份

22、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A要求中国“门户开放”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2因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危害而引发的农民起义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

23、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些“城市国家”是指 A城邦 B使馆区 C势力范围 D通商口岸5“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亡国梦。”(秋瑾集)“汉人惊破亡国梦”后,紧接着发生的救国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土地革命6下列研究李鸿章的第一手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 c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D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二、非选择题8“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

24、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递交的国会咨文 (1)“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2)“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指什么?(3)“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美国采取了什么手段?有何影响?、9“义和团之崛起也,唱灭洋之议,率无学之徒,蜂蜂然,轰轰然,视死如归,摇动世界。屠外使,火教堂,毁公署,拆铁道,动天下之兵,寒列强之胆;虽坚船云集,巨炮雨飞,而犹如苦战多日,前赴后兴,直至政府倾,首都破,国主西狩,然亦雅不欲罢。夫

25、义和团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启立之一日也。” 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清议报第16册)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义和团运动作客观的评价。第9课 清末新政复习要点 举措:1901年至1911年,清朝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官制、修刑律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思考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改革官制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起迄的朝代分别是 A隋朝、唐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清朝 D汉朝、明朝2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触及到根本的 A封建专制制度

26、 B君主立宪制度 C共和制度 D军机制度二、非选择题3清末新政 材料一:“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三:“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

27、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历史是一门追求真实的学科,要求我们尊重历史史实,“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从上述各种材料,你如何认识清末新政呢?4梁启超在1901年曾发表过一篇中国史叙论,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目的是打破朝代界限,探索运动进化。 “第一,上世史。自皇帝以迄秦之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其秦一统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颐、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

28、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对梁启超的这一“纲领”,后人多有评论。有人认为,它揭示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主线;有人认为,它只看到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一个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何评论?请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

29、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是指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最先由中国国民党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自1840年英国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始,到八国联军战争侵华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 (1)依据材料提示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主要不平等条约。(2)叙述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要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