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02KB ,
资源ID:82899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899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复习.docx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复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 姓名_学号_成绩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大 与 年龄偏小 。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自然前提 。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3、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 、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 问卷法 、 测量法 和 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证研究法 和 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

4、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 1直觉行

5、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 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 、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6、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听力损伤 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 身体 和 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视觉偏爱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得以协调 ,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 。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气质 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幼儿期 。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噪音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记忆 为主

7、。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 随后, 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视觉听觉 、 视觉触觉 、 视觉动觉 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色盲 。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 先 上下 ,再 前后 , 然后是 左右 。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 变换 、易 冲动 、易 感染 、易 暴露 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直观性和行动性 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

8、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6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视觉复述策略 、 特征定位策略 、 复述策略 、 组织性策略 、 提取策略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去自我中心化 。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

9、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

10、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 分)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 分) 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

11、说话。 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 同1 5依恋 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 1 角色游戏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六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

12、模式 焦虑回避型 、 安全型 、 焦虑反抗型 、 紊乱型 。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蝌蚪人 。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 词汇 、 语法 、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 语用技能 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前道德阶段 (02岁)、 他律道德阶段 (27岁)、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 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

13、社会化语言有 适应性告知 、 批评和嘲笑 、 命令、请求和威胁 、 和 问题与回答 。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 物体 和 颜色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 重复 、 独白 、 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

14、为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和 合作游戏 。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水平 关系比 垂直 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消极词汇 。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母爱 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 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P160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和 合作游戏 。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

15、的发展趋势?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

16、及归因 移情 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 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

17、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四、论述题(每小题3分,共9 分)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 兴趣指引】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注意力集中】

18、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自由性】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

19、。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人与人(物)的交流】 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 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

20、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

21、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

22、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

23、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

24、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4(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性别稳定性 儿童对自

25、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气质有 类型 的差异而无 好坏 的区别,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积极 一面和 消极 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基因 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 愿意 和 应该 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依从性评价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 适应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促进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

26、 内心品质 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容易抚育型 、 抚育困难型 、 启动缓慢型 。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 注意 、 保持 、 运动复现 、强化和动机 等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 最近发展区 。 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自我意识 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准备状态 。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主观情绪性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好动 、 好奇、好问 、 好模仿 、 好冲动 。 三、简

27、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P190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