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08.27KB ,
资源ID:827847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78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平面镜成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平面镜成像.docx

1、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1、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 ,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及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3)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答案 (1)透光 位置 (2)玻璃板及桌面不垂直(两只蜡烛的大小不同)(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

2、于确定像的(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及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及物体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及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及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 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验时,用和A完全相同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是用蜡烛B来代替蜡烛A,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需要再多做几次,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及上述(2)相同的操作故答案为:(1)位置;(2)等效替代法;(3)B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如果没有方格纸,他还应该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 (2)如果在图甲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

4、的像为 。 (3)如图乙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及物体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 2 刻度尺(2) 没有 虚像 (3)大小相同 不变4、在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我们应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2)用玻璃板和及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及物的大小(分)关系并标记出像的 。(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及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玻璃板。 答案 _较薄_(分) 位置(1分) 靠近(1分) 【解析】(1)

5、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及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及物大小关系,并标记出像的位置(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及A的像重合,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则必须使蜡烛B也靠近玻璃板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

6、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及A的像重合 答案 A【解析】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及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B错误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如果多次改

7、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及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是小霖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及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1)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2)实验时应点燃A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当移动B蜡烛无法使其及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 ; ()实验中,若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选填“亮”或“暗”)。 答案 )(1)B蜡烛 (2)使像更加清晰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 暗 解析 (1)

8、因为玻璃板透明,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2)实验时应点燃A蜡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亮度,使成像更加清晰,当移动B蜡烛无法使其及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是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表面形成的,通过玻璃前表面成的像近,像较亮,通过玻璃板后表面成的像远,像暗。7、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

9、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及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若实验过程中另一探究小组的小明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及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刻度尺 位置(2) 不能 虚像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

10、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及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 2 (2)像及物的大小相等 (3)另一只蜡烛始终不能及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4)将AA、BB、CC连线,判断连线是否及镜面垂直,并且用刻度尺测量和判断AA、BB、C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9、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

11、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及物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及物的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答案 到平面镜的距离 、大小、不能、虚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及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及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像及物左右相反,由于图B、C、D中的三

12、个模型本身就是左右对称的,左右相反后仍是原来图形的形状不变,所以无法研究像及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只有图A中像的左右及物的左右相反才能体现出来,故A选项正确。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_,(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采取的具体操作是_,此时会发现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像.(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及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移动(

13、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答案 (1)_竖直_(2)_验证像及物的大小关系_(3)_用光屏代替B_,_光屏上观察不到像_;_虚_(4) 不 转向自己12、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到视力表的距离应该是( )A3m B2m C1m D0.5m 答案 C 13、如图所示,A是人眼的位置,S是人眼睛在平面镜B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请在图中作出像点S对应的发光点S,并画出人眼看到像点S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

14、和反射光线即可) 答案 过正确作出镜面垂线,标出点1分,正确作出反射、入射光线各1分14、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射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3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5、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3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答案 10:51 16、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及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及物体大小。(3

15、)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及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及物的连线及玻璃板。(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及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及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及物体的大小相等。(3)用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及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及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及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4)一

16、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5)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答案:(1)相同(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17、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 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17、(2)记录;(3)量出的距离 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答案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及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及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小明及门的距离和广告牌及门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出小明及门的距离即可知道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2)自己的站位;(3)自己的站位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像到镜面的距离

18、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18、如图,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B的要求是目的是为了(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小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及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4)小明用跳棋替代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5)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能否出现棋子的像,结果是白纸上棋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及桌面的接触部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自己的像

19、相对于自己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自己的像(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答案 分析: (1)实验中让A蜡烛及B蜡烛完全相同,B又及A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得出A的像及A大小相同的结论;(2)实验中选择玻璃板就是利用它的透光性来方便确定像的位置;(3)不重合可能是B蜡烛及A蜡烛的像大小不同,也可能是高度不同;(4)用跑棋子代替蜡烛做此实验的缺点就是成的像太暗,不清晰,想办法让跳棋子变亮,就可以了;(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以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及物关于镜

20、面是对称的 解:(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蜡烛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及物的大小关系;(2)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拿另一个物体及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重合的方法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所成的像就偏上或偏下,始终不能让B及A的像高度相同,所以不能重合;B蜡烛及A蜡烛的像大小不同,原因是所选两个蜡烛大小不同;(4)亮的物体成的像清晰,人看的是人眼睛这一侧的棋子在另一侧成的像,想办法用手电照亮人眼睛这一侧的棋子即可;(5)平面镜成虚像,光屏接收不到;(6)由于像及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OO向人

21、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故答案为:(1)A、B大小完全相同;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未及桌面垂直放置(或两只蜡烛大小不同);(4)用手电筒将人眼睛这一侧的跳棋子照亮;(5)没有;虚;(6)不;转向自己19、合肥市的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挖掘地铁隧道的过程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激光准直系统,其工作原理及(选填“乙”“丙”或“丁”)图所示的原理相同,图丙中,当人靠近镜子时,人的脸在镜中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乙不变解析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利用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手影游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对着镜

22、子化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筷子变弯”是“光的折射”,所以“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的工作原理及“手影游戏”的原理相同。图丙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及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人脸靠近镜子时,人的脸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命题规律及展望】在安徽中考中,及光相关的现象主要有三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考题形式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实验题也偶尔涉及,主要考点是三种现象的区分。【知识链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义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中时,传播方

23、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传播过程中经过的物质种类同种物质同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遵循的规律光的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实例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镜面反射、漫反射等海市蜃楼、水中筷子变弯折等【知识拓展】关于“简单的光现象”,考查的重点还有:光的反射定律(主要考查实验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计算、作图)、平面镜成像(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等)、光的折射规律(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等。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记录的实验数据见表: 物距 像距 像及物大小比较第一次 12.0 1

24、2.0 等大第二次 15.0 15.0 等大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像及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在玻璃后放一只和玻璃前燃烧蜡烛大小完全一样的未点燃蜡烛,目的是 答案 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及像的大小关系 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像及物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及像的大小的关系故答案为:(1)相等;等于;(2)比较物及像的大小的关系21、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

25、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答案 C22、如图2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 答案 A23、如图所示,落地平面镜高0.8米。身高1.5米的王丽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所学知识应_(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适当前进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及她本人相比应该是_(选填

26、“大一些”、“小一些”或“一样大”) 答案 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 一样大24、一束光线及水平面成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及水平面所成的度数是多少?(注意作出示意图) 答案 78或1225、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平均水深3m,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燕子在距平静的湖面10m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形成,“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为_m。 答案 分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射到不透明的柳叶时,遇到遮挡就会“成荫”。燕子在湖水中的“倒影”是从燕子身上反射的光线经湖面的反射后,射入

27、人眼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倒影”及燕子关于湖面对称,所以“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为10m。26、图1中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 ) A照相机镜头前加装滤色镜B电焊工人焊接时戴面罩C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D小华戴眼镜矫正视力 答案 C27、如图1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 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答案 B2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

28、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该怎样改变? 答案 分析:若直做此题目,我们只能确定边缘光线FAO的入射光线HF,而另两条光线GBE和EO却无法确定。通过平面镜看到某部分地面,表明这部分地面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中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眼睛即O点。则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若在O点放置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将到达地面上这部分范围。解答:将O点看成是一个发光点。作O点在平面镜中的像O,连接OA交MN于F,连接OF交地面于H;连接OB交MN于E,交地面于G。连接OE。标上箭头,光线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为HF、GE;反射光线为FO、EO。图中GH所围区域就是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MN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假定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降低至及障碍AB面接触,眼睛就看不到障碍物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