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7.84KB ,
资源ID:82769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769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docx

1、最新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 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 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月亮又叫太阴。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日,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

2、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年、节气是阳历成份。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3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第三节 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 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 孔子

3、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 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 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采用一定的书法来

4、表达自己的爱憎。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史学成就 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一、完备的编年体巨著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善于描写战争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左传的局限性: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二、多种史著的撰述A、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

5、编排史实的史体。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体裁采用编年,记事简短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该书,称作“竹书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作者可能是魏国史官。该书唐以后就不见于著录,约宋代亡佚。明嘉靖年间出现一本竹书纪年二卷,为伪作。近代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有日月或寻,并详记所行里数。B、谱牒类: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等。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春秋。C、语类:以记语为主的史著。国语:作者左丘明。又称为左氏外传。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它与左传的区别在于:左传采用编年,而国语则按国别编写;左传

6、以记事为主,国语以记言为主;左传详载事件的过程,国语则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前后约500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是战国时各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政治见解等言论的辑录。原称作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33篇。记事起讫: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5年的历史。战国纵横家书也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士言论的史书。D、其他史著逸周书:连序共71篇,今缺11篇,尚存六十篇。包括了西周至春秋间约600

7、年左右的事迹。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士相见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的史料。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下设360个官。山海经:性质相当于地理志。全书共18篇,三万零八百字。全书通过神话形式,记录了全国的山川矿藏共226处。载了260多种动物,130多种植物。第一节朝史学概述秦有御史、内史等史官。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1 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司马迁的史学成就 (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学家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组成。共52万6千5百字。纪:采用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主要是记载历代帝王和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的人物的事迹。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书:以叙述社会制度和自然界现象为主体,对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发展和现状加以系统的记述。世家:主要叙述世袭贵族王侯或某一类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记载将相大臣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事迹(刺客、游侠、商人等)以及国内外各民族的事迹。(2)在史料搜集和取舍上为后世史家树立了

9、典范。 史料的来源:A、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B、皇帝收藏的文献档案。(3)史记是历史和文学统一的典范。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2)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第三节 汉书的史学成就及班固的史学思想一、班固著汉书班固字孟坚(3292),扶风安陵(咸阳东)人。二、汉书的史学成就:(1)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2)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三、班固的史学思想:班固是封建时代正统的史学家。汉书中表现出他浓厚的封建意识1、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2、宣扬人性分为

10、“三品”的唯心观点3、浓厚的封建正统观第四节 汉代其他史家和史著 一、东观汉记是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东观,在洛阳南宫,章、和二帝后,为收藏图书之所。历时160余年。晋朝将之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它的体例:纪、表、志、传俱全,还创造了“载记”这一新体例。二、荀悦汉纪: 荀悦(148209),字仲豫,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第三章 封建史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第一节、陈寿修三国志及裴注三国志一、陈寿修三国志:陈寿(22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四川南充)人。二、三国志内容及特点:全书65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记载了

11、从东汉灵帝光和七年黄巾起义(184)西晋灭吴(280)(220曹丕代汉建魏280)前后共60年的历史。特点:(1)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用本纪来记述魏国君主行事,记蜀、吴二国事称传。但对三国国君均采用编年体方式,按年月记事,名为传,实为纪。(2)三国志在选材上非常慎重。(3)三国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反映魏晋时期士大夫中间流行的品题人物的风气。(4)叙事简约,以致疏略三、裴松之注三国志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山西闻喜)。四、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 三国志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据三国志、裴注及有关杂记、遗闻趣事等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志以魏为正

12、统,三国演义以蜀为正统,尊刘抑曹。 在人物的塑造上,三国演义美化刘备集团,丑化曹操和孙权集团。第二节 范晔与后汉书一、 范晔其人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398445)。二、后汉书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历史。由十纪、八十列传组成。梁刘昭取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纪传合成一部,共120卷。 A、编纂体例上在因袭汉书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见。B、叙事以类相从,编次周密。C、据事直书,立论持平。三、范晔的史学思想 A、把“忠义”作为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条件。B、反对佛教、图谶和阴阳禁忌。第三节 其他史家与史著A、宋书:沈

13、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任吏部尚书、尚书令等职。本纪10卷,志8篇30卷,列传60卷,合为100卷。记事起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刘裕掌东晋大权时,下迄宋顺帝昇明三年(479)萧道成篡宋建齐,共75年史事。B、南齐书:萧子显(489557),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江苏常州西北)人。南齐书记事起自宋顺帝昇明三年(479)萧道成专权,终于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30余年史事。C、魏书:魏收(506572),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1)奉诏撰魏书,至天保五年(554)完成。 全书多次修

14、改,现共130卷,其中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记事上起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68),下至孝静帝武定八年(550)包括183年史事。地方史志和历史地理著作: A、如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12卷,卷1至卷4,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的历史,详述各地的山川、交通、风土、特产、民俗、文化等。B、郦道元,字善长,今河北涿州人,生活在北魏,官至东荆州刺史。著有水经注40卷,记大小河流水道1252条。注文达30万字,是水经的20倍。对中国现在各省的主要河流有详尽的记载,是考察古代水道演变的重要资料。同时该书还以山川自然条件的联系,扼要地叙述各地的史迹沿革、风土民情及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该书引

15、用书多达375种,所录碑石达302块。 C、洛阳伽蓝记:杨衒之,北魏北平人。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D、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史评著作。如南朝齐梁的刘勰,山东营县人,世居京口(镇江),作文心雕龙50篇。它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其中史传篇则专论史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E、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彭城人。是宋武帝刘裕侄子。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隋唐五代第一节 隋朝修史的成就及失误 隋朝统治共37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结束了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

16、据的局面。一、修史机构与史官的设置: 隋在秘书省下设著作曹和太史曹。二、隋朝修史的成就: (1)魏澹等重修魏书:魏澹,字彦渊(深),澹父季景是魏收族叔。(2)王劭作隋书、齐志: 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历仕北齐、北周、隋,入隋为著作佐郎。(3)牛弘修周史:牛弘字里仁。三、隋朝修史的失误: (1)隋禁私人修史。(2)官府修史不力,无切实宏大的修史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合作。 (3)修史者多非其才。第二节 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史书的修撰一、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二、八部“正史”的修撰:(1)梁书、陈书的修撰: 姚思廉(唐初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2)北齐书的修撰: 李百药在隋任东官学士、礼部员外郎,入唐

17、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等职。(3)周书的修撰: 令狐德棻历任唐初丞相府记室、秘书丞、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等职。(4)隋书的修撰: 该书总监是魏征,同修的尚有房玄龄、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名臣。是唐设馆修史以来第一部成于史馆众家之手的史书。“五代史志”共卷十志: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十志原为单行本,后合入隋书。(5)晋书的修撰贞观十八年(644)诏令房玄龄、褚遂良、令狐德棻等重撰晋书。(6)南史、北史的修撰: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史记事起自宋永初元年(420),止于陈祯明三年(589),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朝170年的历史。有本纪10卷

18、,列传70卷,共80卷。 北史记事始于魏登国元年(386),终于隋义宁二年(618),记载了北朝魏、西魏、东魏、齐、周、隋六朝233年的历史。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南北史编纂方法主要有四:(1)重新组合; (2)删削重复和繁冗(3)补充史料(4)秉笔直书,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第三节 刘知几与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一、刘知几其人: 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丛亭里人(661721),唐高宗、玄宗时人。二、史通的内容: 今有二十卷,分为内、外两篇,内篇原有39篇,今缺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外篇十三篇。内篇主要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及史书编撰方法的得失;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

19、评论某些历史著作。三、刘知几对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史学发展状况; (2)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 (3)提出了“史才三长论”; (4)倡导秉笔直书,反对曲笔讳饰; (5)提出了改造旧史的主张;第四节 杜佑与通典一、杜佑其人: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京兆万年杜曲(陕西长安杜曲)人。二、主要内容通典是第一部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所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肃、代以后的变革,也附载于注中。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三、通典在史学上的地位: 1、创立了新的史体典制体的通史体裁; (2)对历代典章制度,作了大量探本穷

20、源的工作.(3)通过序论,发表精辟的见解四、局限性:(1)在200卷的通典中,礼典竟达100卷之多,反映了杜佑对封建礼制的高度重视,然而造成了全书的臃肿而不协调。(2)在兵典中,不去记述兵制的沿革,而专记用兵之道,甚至连火鸟、火兽之类近于荒谬的传说,也不厌其烦地一一备载。第五节 后晋修旧唐书 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史馆修史、宰相监修实录和国史的制度。后晋修成的旧唐书,却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一、旧唐书的编纂过程及编纂人: 旧唐书修成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即唐亡国后39年。是官修书。旧唐书的修撰,从筹集史料,到全书完成,经历了梁、唐、晋三代,历时25年。二、旧唐书的价值:(1

21、)保存了大量原始材料(2)唐末五朝本纪记事甚详,较之新唐书更有价值三、存在的问题: 编撰草率:旧唐书前半部分,对史料不加考证和筛选,完全照抄原文,出现许多错误。依据旧史,多所回护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顶峰宋辽金元第一节 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修撰一、旧五代史的修撰 北宋薛居正等撰。二、欧阳修与新唐书、新五代史的编修 新唐书是官修书,由欧阳修、宋祁主持纂修。三、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比较:(1)新旧唐书的比较:同为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但两者有较大差异:A、本纪部分,新书删去了旧书的十分之七,内容虽然简明,但删去了不少有用的史料;B列传部分,新书删去了旧书的60余传,却增加了300余传,内

22、容显得丰富;C、旧唐书无表,新唐书编制了宰相表、方镇表等十五卷;D新唐书创立了仪卫志、选举志、兵志,是以往各史所没有的。(2)新旧五代史的比较: 内容上:新五代史虽然在史实上对旧书有所增补,但删削更多。指导思想上:欧氏刻意仿效春秋重书法,讲褒贬,忽视甚至歪曲史实。体例上:旧五代史是一朝一史,各成体系(仿三国志),而新史则把五朝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第二节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司马光与编撰通鉴的过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编写分三个步A、收集资料,编成“丛目”。即把历史事件按年代顺序列出标题,再围绕标题将有关史料组织起来。资料一

23、律依年、月、日顺序排列。B、长编:即初稿。C、定稿二、资治通鉴的著作特点:(1)材料丰富,考证精详(2)完善了传统的编年叙事法:通鉴用编年方法,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3)通过史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三、司马光的史学思想:(1)突出史学的经世致用的作用:(2)主张据事直书,反对正统观念(3)反对神鬼怪异之说四、资治通鉴的影响A、如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1063卷,其书仿通鉴体例,记北宋之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钦宗靖康二年(1127)共168年)。B、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该书与李焘长编相衔接,专记南宋高宗朝史事(高宗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

24、1162)共36年史事。C、清毕沅续资治通鉴220卷:上接通鉴,下迄元代,为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五、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字身之,浙江宁海人。(12301302)宋末元初人。第三节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一、袁枢其人 袁枢字机仲,建安(闽建瓯)人。(11311205)南宋著名史学家。二、通鉴纪事本末撰写的初衷及特点 袁枢把通鉴全书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综括1362年史事,分为239条目,另有附录66事,总计大小305件重要事情,始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每事一篇,自为起讫,故名“纪事本末”。三、评价及影响:第四节 郑樵与通志一、郑樵其人:郑樵(11041162),字渔仲

25、,号夹漈。南宋兴化军莆田人。只有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二、通志的内容及其评价: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200卷,500多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载记、年谱、略六门。(改“书”为“略”,改表称“谱”)其中“二十略”(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职官、刑法、食货、艺文、校雠等)是全书的精华。三、郑樵的史学思想: (1)反对断代为史,力主编写通史(2)崇尚实学(3)批判神权主义的“欺天之学”第五节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一、马端临生平及文献通考编撰经过:马端临,字贵与,江西饶州乐平人。二、通考的编撰方法和内容:方法:将原始材料按门类排列,然后依时代顺序一条一条的记载,从上古记起,

26、止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分成二十四门:三、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1)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会通”思想。(2)扩大了典制体史书的门类: 通典共分九个门类:食货、选举、官职、礼、乐、兵、刑、州郡、边防。通考扩大为24个门类,分类更加缜密。其中增加了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个门类。 (3)重视社会经济第六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 元世祖中统二年(1621),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就提出了撰修辽金二史的建议。(一)宋史的编修及其价值 宋史的编修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诏修,由脱脱主持,欧阳玄统修,五年(1345)十月全书告成,前后仅用两年半时间。宋史全书共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

27、162卷,表33卷,列传255卷。记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卫王祥兴二年(1279)共320年间的史事。全书编撰草率主要表现在:(1)全书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2)一人重复列传(3)编次前后失当(二)辽史的编修及其价值: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在脱脱主持下,仅用了11个月就完成了辽史的编纂。真正的负责人是江西丰城人揭傒斯,发凡起例为欧阳玄。 全书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语解一卷。记载了契丹贵族在祖国北方所建立的辽政权200多年的历史。(三)金史的编修及其价值: 金史也是脱脱主持修撰,实际负责人是揭傒斯。全书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

28、73卷。记载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止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共120年的历史,历代对金史评价很高,远远超过宋史、辽史。原因在于它所依据的史料丰富:A、金朝九代,大都撰有实录。B、有不少私人著作可作依据C、元初王鹗曾奉命纂辑过金史,曾勒成初稿。第六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时期明清第一节 明代设馆编修史书一、编修元史:洪武元年(1368)八月,徐达北伐,攻下大都,得到元朝十三朝实录。十二月,明太祖就命宋濂、王祎为总裁,李善长为监修,编撰元史。次年2月在南京天宁寺开设元史局,8月便写完了除顺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全书共210卷:本纪47卷、志55卷、表8卷、

29、列传97卷。记载了从成吉思汗元年(1206)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共165余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万六千字。存在问题:未能反映出元朝历史的全貌没能充分利用史料此外还有编次失当,相互矛盾等。二、编修明实录、明会典:明实录是明朝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明朝定制,新皇帝即位即诏修前一代实录。明会典是记载有关明朝典章制度的一部重要史籍。其体例以六部为纲,详述其职掌及历年事例,并附有 插图。内容较明史各志为详。三、永乐大典的编纂: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由明成祖永乐时解缙等人奉敕编修。初名文献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参加编纂的人前后有2300多人,全书共收集重要典籍七、八千种,共22877卷,加上目录、凡例60卷,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字数约三亿七千万字。 清修四库全书时,从中辑录出如旧唐书、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等约500种书。现存约81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