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63.53KB ,
资源ID:8276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76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规定和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规定和要求.docx

1、国家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目 录本期主题:学科专业建设“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 1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 5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9近年来美国大学推进学科交叉的举措及其启示16论大学学科建设中的战略思维21论大学学科建设27“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动因与路径 35“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湛江师范学院 谭荣波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这两个问题容易混淆,常常连在一起,“学科专业”常常作为一个专用词使用。本文拟从概念分析入手,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其关系作一辨析。一、“ 学科”、“ 专业”的内涵及分类学科的涵义在一些汉语辞书中都作了解释

2、,辞海的表述较为完整:“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在英语文献中的这两种解释,分别由discipline和subject 表示,概念很清楚,很少有误解。在高校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讨论学科主要取前一种涵义,即学术的分类,本文在此讨论学科也主要取前一种涵义。学科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例如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1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而国家标准GB/T13735-92则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

3、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分成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E人文与社会科学五个门类,下设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共有58个一级学科。“专业”,辞海的表述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有学者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潘懋元等人认为,“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

4、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专业一词用profession或specialty 表示,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本文这里讨论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门类”。专业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249种。二、学科和专业的区别与联系学科与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一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需要如下几个要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专业的构成主要是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

5、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中的人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专业中的“人”的介入,专业的建设就难以完成。设置专业与划分学科依循的原则不同。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综合的演变中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些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作

6、基础,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例如,以教育学学科为基础可以设置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则需要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支撑。目前我国提倡设置“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功能上的交叉,而不仅仅是学科在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交叉。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本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它可以是人或物),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

7、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学科与专业的区别表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所高校的学科、专业水平。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其一,学科、专业的区别,决定了高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应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队伍建设(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数量、水平、学术梯队的结构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等。

8、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更要注意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方法上的相互支撑、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学科建设的优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要注意保持学科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是高等教育规律对学科建设的制约。因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优势积累的过程,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学科组织建制等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注意学科建设的层次性,区分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一般建设的学科。确定学校的重点学科,不能只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既要将目前有一定基础的学科确定为重点,更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来扶持、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另外

9、,高校除具有培养人才这个任务外,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可以脱离学校的专业特色,从而形成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1)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重内容的适应性、发展性。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与经济建设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又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要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改变原有教学内容划分过细的状况。(2)课程体系是专

10、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提炼基础课程,突出知识点,使之结构化、简约化,以适应压缩课时、拓展知识面的需要;提高专业课起点,内容精炼但能反映科技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开设通识课程,促进文理渗透与学科交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大选修课,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尽可能为学生形成自己满意的知识能力结构,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增开科研活动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实践课,突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的设置应刚柔相剂。(3)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

11、、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除课堂教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专业的设置和专业的招生规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对人才培养的制约。因此专业建设应是动态的、柔性的。如专业目标应顺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围绕专业目标不断调整;师资队伍在一专多能、合理流动中不断优化重组。其二,学科、专业的联系,决定了高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包括学科

12、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是“源”,专业是“流”。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效果;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程度(即知识转化率)在很大程度上由专业建设的效果决定;如何防止毕业生的知识陈旧,既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有密切关联。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即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基地。在现代社会里,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的建

13、设就是各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高校中的学科最初就是为人才培养而设立的,而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科发展中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建设也就与专业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专业建设为依托的学科建设,其发展前景很不乐观,甚至谈不上学科建设。当然并不排除那些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而必须开设的一系列课程的建设,这些也应纳入学科建设之中。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1期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浙江林学院 洪世梅 方星1、学科与专业1.1 学科的基本内涵学科的概念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

14、 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教育学等。我国国家标准G/T1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通常取前一种涵义。学科的划分有多种方法。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2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而国家标准GB/T13735-92 则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

15、、人文与社会科学,下设一、二、三级学科,一级学科58 个。1.2专业的基本内涵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辞海对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有学者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

16、人所理解的专业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潘懋元等人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专业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称之为课程计划。我们所研究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专业门类”。专业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249 种。1.3学科与专业的区别第一,学科与专业的构成不同。一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需要如下几个要素: 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 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

17、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专业的构成主要是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划分学科与设置专业依据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综合的演变中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处于学科体系与

18、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接受的训练而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一个学科往往就是一个专业,当然除了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目前倡导的“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就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功能上的交叉,而不仅仅是学科在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交叉。第三,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

19、和创新。学科以本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 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 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学科与专业的区别表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1.4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第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18世纪后,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本身又分化为不同的学科领

20、域,以便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学科门类,如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基础学科不断分化,相继出现二级、三级学科。与此同时,学科综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原有各学科间产生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大学专业的学科基础。第二,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再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这是专业对学科选择与组织的第一层。在确立主干学科后,专业的教学是通过教师

21、及教学管理人员组织课程、学生按指导性计划选择学科课程来实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应专业要求的专业学科知识, 教学管理人员要遵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学科的认识心理与规律, 对学科进行选择并确定学科课程,编制主要课程结构、安排学科实践训练与学科研究方法、确定授予学科和相近相关专业等。这种对系列课程的多学科选择和组织,是专业对学科进行选择与组织的第二层。第三,专业特色主要是学科特色与社会适应特色。社会适应特色主要由大学的外部来进行评价,归根到底是对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认可与否。因此,专业特色实质上就是学科特色。一个学科的特色愈强,以其作为主干学科的专业特色也就愈强。同

22、时,一个有特色的专业其学科特色也一定很鲜明。当然,学科与专业的结合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来体现的。2、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决定了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各自任务。2.1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等。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更要注意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支撑与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学科建设的优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要注意保持学科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这是高等教育规律对学科建设的制约。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优势积累的过程,学

23、科方向、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学科组织建制等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注意学科建设的层次性,区分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一般建设的学科。2.2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又要注重内容的适应性与发展性。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使教学与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又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要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改变原有教学内容划分过细的状况。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构建适应学

24、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对于基础课程,要突出知识点,使之结构化、简约化,以适应压缩课时和拓展知识面的需要;对于专业课,内容要精炼但能反映科技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教学方法上, 要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除课堂教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综上所述,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同时,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即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基地。3、学

25、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最终都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职能。专业承担着学科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专业设置、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学校的学科专业水平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都是教师。教师是学科知识的发现者、保存者、使用者、传授者。大学教师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学术隶属关系下某个学科的学术工作与活动的主体,参与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又是教学行政隶属关系下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某一专业或某一门课程的授课人。这种双重的身份,

26、使得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统一到人教师。正因为如此,对于高等学校而言,高水平的师资对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师资队伍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源: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2期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北京邮电大学 刘春惠 “学科专业”经常被作为一个专门词语使用,这容易使人对这两个概念产生模糊的感觉,也会以为专业是学科之下的一个分支。但专业真的是学科之下的一个概念吗?学科能包含专业吗?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使得人们不加区分地使用“学科专业”这一词语呢?有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对于大学

27、里使用如此广泛的这两个概念,如被混淆使用,容易造成观念上的误解,有必要通过研究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利于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两个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以有助于理解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相关现实问题。一、两个概念的辨析现代社会里的大学承担着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学科是大学有效完成这些职能的载体。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他的高等教育新论一书中提出:学科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 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

28、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这是学科的三个基本内涵,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体现不同的内涵。学科水平对大学能否培养优秀人才、产生丰硕的科研成果、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具有直接的影响,学科水平既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贡献上,也体现在应用学科发展的成果培养人才和研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贡献上。每一所大学都能够通过不断提升学科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那么,学科是如何承担人才培养这一职能的呢?正是通过专业。通常,比较一致

29、的看法是:专业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业的本质内涵,表明了专业的范围、对象和功能,而“专门领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特征之一。大学中的专业是依据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确定的,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社会分工的需要作为一种外在刺激促成了专业的产生。有学者提出,专业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这一观点基本反映了专业这一概念的本质。因此专业的定义中有两个关键概念: 社会需求与学科基础。一个专业要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必须首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必须依托与它相关的学科来组织课程体系,然后实施教学过程,获得教学效果。

30、二、学科和专业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学科与专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大学中最初的学科就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15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开始萌芽,其特征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整个科学体系分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分化已经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研究领域,即诞生了学科,这是学科发展的第一阶段。19世纪末爆发物理学革命以来,学科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分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学科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统一的自然科学又分化为了基础理论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科学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又分成各种不同的门类。各种学科之间出现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这是学科发展的第二阶段。学科的发展既体现在

31、它的高度分化又体现在它的高度综合。而专业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领域,与学科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例如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物理学、天文学等,以后也在高校中设置了相应的专业。20世纪以后形成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设置了对应的专业,如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对一部分专业来说,它们与相对应的学科是同名的。从理论上说,专业包括研究生专业和本科专业,但它们与学科的联系是不相同的。因为学科、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知识划分为12个学科门类、88 个一级学科、382个二级学科,其中二级学科就是研究生的专业,

32、通常被称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按照二级学科进行的。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就有所不同,将知识划分为11个学科门类,71个二级类,249个专业(经过近8年的发展,又恢复到了500多个专业)。虽然这两种划分中的学科门类几乎是相同的,但其下的一级学科和二级类,二级学科和专业则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本科专业比研究生专业宽,这也许是因为培养人才的不同层次所致。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学科对专业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师资、基地、教学内容等方面。一个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可由适用于该专业需要的若干学科中的部分知识组成。有学者从人类认识活动的角度,认为只有进行科研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开展各专业的教学,提出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在一定程度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