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9.89KB ,
资源ID:82632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63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docx

1、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1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

2、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坚持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6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深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1)团结统一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2)爱好和平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3)勤劳勇敢是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立国兴邦之本。(4)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5)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基本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

4、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归纳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1)区别:民族文化指一定社会民族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狭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2)联系:民族精神由民族文化所孕育,又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提示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

5、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则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辨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是不同的。(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

6、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始终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3)但是,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此观点只看到了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同,而忽视了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共性,因而是片面的。1(P71)联系中国百年沧桑之变,从这两个镜头来看,你认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提示体现了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P72)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

7、示的是什么精神。提示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力量的感化下,使得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3(P73)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提示历史上,中华民族历来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对此,许多西方思想家都有深刻的认识。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上,他们(指中国人)也低于我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

8、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导致侵略的行径。”现实中,中国在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寻求政治解决的途径,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例。4(P74)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提示夸父逐日: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古代神话故事,说的是夸父为了追赶太阳,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了一片树林,叫做邓林。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向大自然竞胜而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大禹治水:相传在远古时期,洪水肆虐,冲毁了房屋和田地。禹接受治水任务后,用疏导的方

9、法治水,为了了解地形,寻找河源和可以泄导洪水的地方,他与助手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风险,足迹遍及九洲大地,在其治水的13年中,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为战胜困难而勇往直前的优良品格。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平山凿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会凿平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毅力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斗志。精卫填海:相传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了,化

10、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人用此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人在贫富、贵贱和高官厚禄、武力面前要保持不折不挠的精神气概。以上典故和名言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5(P75)(1)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2)请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打算如何做。提示(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其他爱国名言警句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2)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6(P76)你认为,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提示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的热情是相同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1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A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精神的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 D坚忍不拔的毅力答

12、案B解析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力量,应选B。2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孟母三迁大禹治水A B C D答案D解析强调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排除。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爱国情怀的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答案C解析结合诗句意蕴,选C。4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其文化角度的重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B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D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需要答案A解析B、C、D不是原因。结合教材,应选A。

13、2008年10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大会指出,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据此回答57题。5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创新性 B时代性 C开放性 D区域性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选B。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因为()A抗震救灾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B抗震救灾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C抗震救灾精神的传播和弘扬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D抗震救灾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答案

14、D解析材料强调抗震救灾的重要性,选D。7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 B C D答案C解析观点错误,排除。8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 B C D答案B解析体现自强不息,排除。1.本框重点知识在于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在落实时

15、,可以分析一些历史史实、名言警句,如“天道酬勤”、“大禹治水”、“礼仪之邦”等,也可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如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以深化认识,提高觉悟。2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具体的是指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本质,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2课时弘扬中

16、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需要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3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7、(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5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18、”。(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而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深化正确理解“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1)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民族精神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20、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项目类别内涵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误区一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同时又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

21、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如先后产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表现。(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误区二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1)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据此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是不对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要单打一,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

22、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误区三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搞文化渗透,因此,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1)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外来

23、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既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尤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误区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但是,中国的发展不是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靠经济掠夺、军事扩张实现现代化的民族扩张主义道路,而是通过振奋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平发展。在这

24、个发展过程中, 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汲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而不是掠夺和侵略。西方国家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发展得更快,就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污蔑为搞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只不过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翻版。归纳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归纳二中华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

25、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2)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归纳三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扬和光大民族精神,是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是极端珍视和牢牢把握已有的民族精神;而培育民族精神则是要孕育和催生具有民族精神底蕴和特性的新的民族精神,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培育就意味着创造,就是要有新的突破、新

26、的发展、新的贡献。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的事业就有强大的厚实的文化滋养;培育民族精神,我们的事业就能高扬时代精神,不断创造、积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发展提供加速器。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精神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辨析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学说,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民族的风格和

27、气派,浸润着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也是经过马克思主义改造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3)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热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党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会削弱而只会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辨析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是矛盾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

28、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精华与糟粕,取舍有道。1(P76)生活在新世纪新阶段,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提示可结合自己的情感,从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等方面来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未来。2(P77)(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提示(1)结合时代背景来解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进而体会、感悟博大精深

29、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精神等。(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对于战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3(P78)(1)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

30、哪些共同的内涵?(2)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提示(1)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抗洪精神是在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抗洪救灾工作时,把广大党政军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进行高度概括后形成的。抗洪精神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国人民夺取抗洪斗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伟大的抗洪精神也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4(P79)你赞成哪种观点?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提示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可

31、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5(P80)当年,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考查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提示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胡锦涛到西柏坡考查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因此,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