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周教案 苏教 版 第 10 册 年级: 五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使用日期2、16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立松执教者蔡红利第 1 课时 / 总 1 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重点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教学难点学会修改作文。课前预习回忆老师是如何为自己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
2、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 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四、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
3、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 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 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
4、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五、过渡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六、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1、家中 2、学校 3、校外。七:观察插图,交流怎么样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八、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 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 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明确“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如何修改强调修改方法1、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 多次、反复的意思2、掌握修改
5、作文的方法3、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修改符号。加强记忆。4、这里要适当列举事例,加深学生理解。作业设计练习修改作文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文章不厌百回改多种渠道学语文:家中、学校、校外教学反思孩子们对于修改对写好习作的重要性体会不深,甚至根本体会不到。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先向他们介绍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来历(上学期刚学过,学生印象较深);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的精妙之处,从而初步激起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苏教 版 第 10 册 年级: 五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使用日期2、17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立松执教者蔡红利第 1
6、课时 / 总 2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预习朗读全文,扫清拦路虎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
7、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6、学生点评。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
8、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9、指名读,评价。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四、学习生字。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
9、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红。4、写习字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给课文分段1、提示读诗歌的要求2、对于“谣”、“袍”、“裸”、等字要注意形似字比较组词。3、这里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前后呼应。作业设计抄写生词3遍朗读全文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教学反思 苏教 版 第 10 册 年级: 五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使用日期2、18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立松执教者蔡红利第 2 课时 / 总 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2正确
10、、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课前预习朗读全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那“青山碧岭”呢?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二、学习三-七自然段: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
11、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
12、、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3、齐读。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1、 “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2、 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1、 齐读。2、尝试背诵。理解“煎熬”、“林涛”背诵1、这里要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口头描述,教师评价要有指导意义。2、多种方法理解“煎熬” “林涛”的意思3、这几个情节要让学生做想象情景表演,加深理解。并进行拓展延伸。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与测试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
13、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教学反思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苏教 版 第 10 册 年级: 五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暖流使用日期2.20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立松执教者蔡红利第 1课时 / 总4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
14、预习朗读全文,扫清拦路虎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课之前,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3导入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
15、读一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6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7互相交流分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讨论对“涌动”一词的理解,感受因为江主席来看望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从而令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心情异常激动。让学生各抒己见)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1出示全
16、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2指名读理解课题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理解“涌动”1、可以直接让学生谈谈对暖流的理解,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3、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概括内容: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作业设计抄写生词完成习字册板书设计2、 暖 流 兴 奋 喜 悦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关心青年教学反思苏教 版 第10 册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暖流使用日期2.21课型新主备人夏雪梅执教者蔡红利第 2课时 / 总 5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17、。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教学重点1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法学法 2、 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教学难点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 熟读课文,预习读、写生字词。2、 小组交流,明确课文大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复习导入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1提出自读要求: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2组织学生按要求自学课
18、文第二段。3组织交流。4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觉。(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4)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要求: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6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
19、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得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体会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1组织齐读。2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引导总结 1组织讨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体会: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
20、.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 读课文。总结课文大意。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人物形象:江主席深入感受领悟江主席形象。总结课文,理解课题内涵。思考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组织讨论作业设计五.作业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板书设计暖 流 兴 奋 喜 悦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关心青年教学反思文章题目“暖流”一词可谓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于是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暖流”一词的原意,在出示课题后又抛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文中的暖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发现文中的“暖流”是指人们心中的温暖,学生理解了这层意思我继续追问“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心中为何会感到温暖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