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晁岱卫潜心与汉隶对话的书法家晁岱卫潜心与汉隶对话的书法家 晁岱卫先生1952年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任徐州书画院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第六届文代会代表、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画家。2000年在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翻开面前这本晁岱卫书画•汉隶书法精品选,令人心动,令人神往,我仿佛穿过千年历史烟云,看到了金戈铁马,旌旗飞扬;看到了石门摩崖,古树虬枝;看到了竹简片片,青史留痕;看到文豪举酒,佳人对月在一篇篇精美的汉隶书法作品中,在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的不凡功力中,我们领略到晁岱卫先生与汉隶为伴四十多年,潜心与汉隶对话
2、四十多年,将汉隶艺术作为自己的生命体验,用笔墨描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博大、精深、多彩、灿烂。诚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言恭达先生所言:秦汉艺术的乳汁为岱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机地提纯到他的变的理念中,以此锤炼笔墨、陶冶学养、培植人文视角,醇化审美思维。岱卫先生所走的习隶、变隶、求隶的道路正是从自发文化追求自觉文化到文化自觉的转捩,是践行罗丹所说的“唯一的美即蕴藏的真”的情感实录与文化苦旅。 一 岱卫的老父晁镇先生是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拂晓报社的老报人。一场文革风暴使晁老先生遭受了不白之冤,也把岱卫兄妹打入了社会最底层。也许是天缘所至,初中生晁岱卫则成了抄写语录、描摹领袖
3、画像的能手,并爱上秀丽俊美的汉隶书。年龄渐长,听说故宫博物院有古隶书帖,他便千里求之,终得数幅拓片;听说石门颂汉碑为天下一绝,便冒万险,入秦川栈道,亲往拜读。适逢日本几位书道研究者竟跪拜于此,声称此中华艺术瑰宝,应跪下读。这件事给岱卫以极大震撼,在看惯了隶书蚕头燕尾的俊秀之美之后,他为大刀阔斧、遒劲古朴的石门颂的另一种古汉隶的山野之韵所折服。从此他痴迷学隶,上溯秦汉帛书、竹木简牍;下探晋好大王碑书法精髓。汉隶书的辉煌汉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他,渐渐融会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徐州乃汉文化的发源地,是徐州这块丰厚的汉文化土壤培育了岱卫先生。雄伟壮观的楚王陵,威武传神的狮子山汉兵马俑,精美绝伦的白集汉墓
4、画像石刻,千古传诵的古下邳圯桥进履佳话,启迪了他追求汉隶书源之动力。出于对隶书之爱,岱卫先生闻隶即探,其时山东出土了雀门汉墓,挖掘出中国珍贵的汉隶竹简,岱卫多次亲临现场临摹。潜心地学习研究,使岱卫逐步形成了书写汉隶书中鲜明的简书的风格。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教授在晁岱卫的习作上批语:“岱卫专著于隶书的研究,点画处理以简驭繁,绝少波磔,运笔则力控锋芒,不飘不浮,故而拙巧相生,简远高古。”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冰石先生在晁岱卫其人其书中写道:“岱卫是专攻隶书的,而且嗜好汉隶方劲古拙一路,譬如他写张迁、衡方、好大王碑之类,这是在走一条险径,走不好就走到绝路上去了,但他却从容裕如,写起字来轻松俏皮,不以毛
5、笔去迎凑刀凿斧刻痕迹,这是可谓善解石刻文字者。体现了他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能力。” 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呈现汉碑的凝重,简牍的率真,帛书的华贵,形成以朴野生拙、自然简静为总体风格的书法艺术特色,令观者思接千载。 二 岱卫先生称得上是个真正关注自己生命定位的艺术家。豪迈、旷达的汉风与精致、清婉的吴韵几乎天然地交织在这位北方汉子身上,形成了他特有的质朴、淳厚、沉静、逸秀的人文性格与追求。走险路不走绝路,师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由学隶转为变隶,这是晁岱卫先生第一次重大艺术突破。 1979年春,时为徐州物资局宣传科长的晁岱卫怀着崇敬和忐忑的心情,在他的胞弟、南京艺术学院大二学生晁岱健的陪同下,带着习作来
6、到玄武湖畔,敲开了书法泰斗林散之和萧娴先生的大门。年近九旬的林散之逐一点评他的习作,赞赏他的隶书作品“有书卷气”,口授学书真谛:“勤读书,多临汉碑。”还出示了几大本林老自己摹写的汉碑册页,使他眼界大开。萧娴老亦显长者风范,逐一指点书法后生习作,临别时抚背亲嘱:“年轻人要写大字,干大事。” “年轻人要写大字,干大事。”萧娴老一句亲切之语,竟成了岱卫终身不渝的追求,成了岱卫变隶的点金之石。 由于汉隶的久远,现存古汉隶的作品大多书于竹简之上,字形扁圆,字体纤小。书于碑刻之上的汉隶全国不过四百方,偌大的西安碑林,万余石碑中只有一块曹全碑,且字体也不大。与秦篆相比,汉隶既有装饰性,又有删繁就简的实用性。
7、与后来的真草书体相比,汉隶又缺了实用性和在纸上挥洒泼墨榜书的艺术张力。写大字,写出汉隶大字,写好充满艺术张力的汉隶大字,成了岱卫变隶的突破。 在艺术的道路上,晁岱卫深知“行万里路,似读万卷书”。他先后自费到西安、北京、黄山、泰山等地写生,他临礼器碑,暮色苍茫中投曲阜孔庙;仰孙子兵法竹简,寒风凛冽中奔临沂银雀山;慕曹景完帖,高温酷暑中摩西安碑林。泰山的经石峪,济宁的铁塔寺边,亚圣家乡的四山,摩崖石刻,邙山的黄河碑林,都清晰地印下了他苦苦求索的足迹。 暮春之初,他至会稽山阴之兰亭朝圣王羲之。 北国的十月,他登长城、观沧海,壮心胸、振胆魄。 古汉隶的临摹,真、草、行三书之风的渐入,中华几千年书法艺术
8、和山川灵动之气的滋润,使岱卫的变隶之路渐入佳境。其间,他得到了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尉天池、喻继高、萧平诸老师的口授笔范。萧娴老曾与他通信多封,评书论艺,还亲笔为岱卫题写“醉墨”斋号,这些宝贵的墨宝和信件,成了岱卫的珍藏,成了他艺术实践中的巨大动力。 他收藏大量的画报、画刊、碑帖、画谱、印谱,收藏各大专院校的美术期刊、论文书画杂志,还有汉像石刻、竹简帛书、石币铭文,整整齐齐排列在他三十平方米的“醉墨斋”里。用岱卫的话来说,这是他毕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中国书法史和古文学史及大量文学名著,他每天都是看到很晚,书写到很晚,困急了才熄灯。 这一时期的晁岱卫的书法作品是更具了灵动之感的汉风汉韵。那一
9、件件汉画像石拓片的精美的题跋上,他准确地分析了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文字言简意赅,书写章法精美,可谓书画双绝。人们评价“徐州的汉画石拓片,用岱卫书写的汉隶题跋,更具美的表现力,充分展示了两汉文化的艺术魅力”;那一幅幅以汉史汉赋为内容,别具一格的汉隶作品,既有蚕头燕尾之韵,更有大刀阔斧之神力,使人重见楚汉历史风云;还有那前人很少涉及的汉隶榜书,将山之奇、水之阔、天之高、地之广,化着醉墨浑洒,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回味无穷的观赏品味,也形成了高古、雄奇、清俊的晁氏隶风。 三 近几年来,晁岱卫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文联著名书画家精品展”、“全国中青年百家优秀作品展”、“第二届国
10、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展”、“第二届中央电视台杏花村杯书法大赛”、“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现代金陵书法展”、“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书画展”等全国展、省展近百次,并获金、银奖。其中,“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获学术成就奖的书法作品被数本书画专集选编入卷。1995年10月,一件隶书作品入选中日“第一届国际美术书法大展”,并获日本国众议院、国际美术书道文化交流协会颁发的一等奖赏状。 中国历史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绍兴兰亭书法艺术馆等收藏他的书画作品数百件。 近十年来,他的几百余幅作品在世界各地及港台地区
11、被邀请展览,并被众多展览馆和友人收藏。 2000年,在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的称号。 然而,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州书画院书记、副院长的晁岱卫,在学隶、变隶之后,又迈出了求隶的一步。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东汉碑刻,见之于历代著录的约四百余方,现存世的仅数十方而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近百年时间,相继出土了一批汉代碑刻,诸如张迁碑、四川庐山赵仪碑、朝侯小子残碑等。 岱卫先生为了探讨汉隶书史和汉碑的艺术风格,担当起探求汉碑的分布地域、释解碑文的原始意义、研究汉碑的造型艺术特色和追寻汉隶书的源和史的重任。他推证隶书乃秦始皇时期徐州下邳人程邈为囚时,整理、
12、编创三千余隶书基本字型时以隶代篆。他花了大量时间将东汉时代的摩崖刻石、墓志、碣石画像石题记等整理出五十余篇,探而有研,研而有文,写出了江苏第一汉碑,东汉校官碑赏析等学术论文,汇编成线装六大册,称之谓汉碑五十品,做到碑刻拓本、评释文字的准确性、实用性,成为一本研究汉隶书艺术很有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岱卫先生对收藏古钱币也饶有兴趣。他为此撰文多篇,探讨秦汉钱文的书写风格,并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去。学术研究的成果,使晁岱卫先生对汉隶艺术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汉隶书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那是一个学者型书法家对中华历史、书史、书法之艺不懈追求的境界。 有人士称他是当今中国与“汉代隶书对话的第一人”;有人称他由技入道,而达意,形神兼备,心手双畅;也有人称他的汉隶有“古、奇、精”的境界。以这本晁岱卫书画•汉隶书法精品选为例,其中就有挥洒自如的唐人隶断、古朴幽远的许国安祠堂记;闪烁着佛心灵气的般若波罗密心经;如刀勒般闪历史之光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晁岱卫先生的隶书对联“水为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字美意更美,愿为你、为我、为我们艺术人共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